?

等行距不同穴距對水稻病害、產量及經濟效益的影響

2023-05-20 21:19朱艷琴
安徽農學通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穴距經濟效益病害

摘要 為探索小市鎮機插秧水稻最適宜的穴距,本文進行了機插秧水稻同行距不同穴距的人工模擬比較試驗。結果表明,等行距不同穴距對水稻生育進程及全生育期長短沒有任何影響;隨著穴距的增加,稻曲病、紋枯病、稻瘟病發病株率均有隨之減少趨勢,不同的穴距對倒伏沒有影響。株高、莖基部2個節間寬度、劍葉長度、穗長隨著栽插穴距的增加而增加;莖基部2個節間長度均隨著移栽穴距的增加而減短;穴距對劍葉挺立情況沒有影響,不同穴距田間劍葉都挺立,無披葉現象出現。穴有效穗數、穗粒數、每穗實粒數、結實率、千粒重隨著栽插穴距的增加而增加,總有效穗數、理論產量、實際產量隨栽插穴距的增加而減少,稻谷產值、生產成本、純收入隨著穴距減小而增加。14 cm穴距產量最高,產值最多,純收入也最多。在生產上應提倡在機插秧行距為30 cm時宜采用14 cm穴距,同時要注意加強水稻病害防治,可使水稻增產增收。

關鍵詞 水稻;穴距;病害;產量;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3)05-0040-04

小市鎮是水稻主要生產區,機插秧技術已成為水稻最常見的栽培技術。機插秧單位面積栽插適宜的穴數是水稻高產的基礎,而確定水稻栽插適宜的穴數會涉及行距與穴距的合理配置。水稻機插秧適宜的行穴距配置可使水稻獲得充足的光照,減輕水稻病蟲害發生,提高水稻產量。當前,水稻插秧機的行距有25和30 cm 2種,穴距有12、14、16、17、18、20、22 cm等多種類型,生產上應用最多的穴距為14、17 cm。由于本地關于水稻穴距對水稻產量影響研究較少,究竟哪種穴距最適合本地機插秧水稻生產無從知曉。目前,國內有許多人在不同地點用不同品種水稻研究了穴距對水稻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得出了適宜本地水稻生長的穴距。李瓊等[1]認為遼寧濱海稻區以行距33 cm、穴距15 cm的產量最高;朱惠明等[2]認為江蘇海門市機插“太湖糯”適宜行穴距為30 cm×11.63 cm;付立東等[3]認為遼寧盤錦地區機插水稻適宜行穴距為30 cm×18 cm;徐勤等[4]認為上海市奉賢區常規水稻品種秀水134采用20 cm行距機械穴播,適宜的穴距為16 cm;劉麗華等[5]認為沈陽地區水稻適宜行穴距為30 cm×20 cm。盡管這些結論適合所在地區,但未必具有普適性。因此,必須研究適合小市鎮的水稻適宜穴距。為研究本地機插秧水稻最適宜的穴距,本文進行了機插秧水稻同行距不同穴距的人工模擬比較試驗,以期為小市鎮農民增產增收提供技術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于2021年5—10月在懷寧縣小市鎮平坦社區種植大戶謝金結承包的水稻田進行。試驗田位于116°38′50.01″ E、30°37′29.42″ N。試驗田土壤為潴育型馬肝土,土壤含有機質17.24 g/kg、全氮1.61 g/kg、有效磷9.18 mg/kg、速效鉀76.43 mg/kg,土壤pH5.51。本試驗田每年僅種植一季雜交秈稻。以雜交中秈稻“隆兩優899”為研究對象,常年產量8 000 kg/hm2以上。試驗用復合肥含N、P2O5、K2O分別為17%、17%、17%,尿素含N為46%,氯化鉀含K為60%。

1.2 試驗設計

本試驗設3個處理。處理1(CK)為行距30 cm、穴距14 cm;處理2為行距30 cm、穴距17 cm;處理3為行距30 cm、穴距20 cm。每處理重復3次,采用隨機區組排列。每個小區面積33.3 ㎡(小區長6.6 m、寬5.0 m),小區之間間隔0.6 m,試驗區周圍設立保護行。

1.3 試驗過程

水稻于2021年5月15日播種,6月4日栽插。插秧前,按試驗對穴距設計要求在繩子上做好相應的穴距標記,插秧時拉繩定行距,并按穴距標記插秧。5月10日施51%復合肥525 kg/hm2作基肥;6月11日結合撒化學除草劑撒施尿素105.98 kg/hm2作分蘗肥;7月30日撒施尿素123.91 kg/hm2、氯化鉀101.25 kg/hm2作穗肥。7月15日排水烤田,7月29日重新灌水。8月5日防治病蟲害1次,9月1日防治病蟲害1次。10月8日收割。試驗除所要求的穴距不同外,其余的管理措施均保持一致。

1.4 調查項目及方法

生長期間調查各小區水稻生育期、主要病害發生株率、植株倒伏率、劍葉長等;水稻收割前5 d調查每穴有效穗數、株高,取5穴整株稻株帶回室內測量莖桿基部2個節間長度及其寬度、穗長、調查每穗總粒數及癟粒數、測千粒重;分區收割、曬干、稱重、測稻谷含水量,按秈谷標準含水量13.5%折算出各小區單位面積稻谷產量。

1.5 數據統計

用Excel 2007軟件、DPS 19.05數據處理系統對試驗數據進行相關的統計分析,應用LSD法進行多重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生育進程的影響

由表1可知,處理1、處理2、處理3生育進程完全相同,處理間生育期長短也完全一致。這說明等行距不同穴距對水稻生育進程及全生育期長短沒有任何影響。

2.2 對病害發生、倒伏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處理稻曲病、紋枯病及稻瘟病發生株率排序趨勢相同,即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1紋枯病發病株率分別比處理2、處理3高0.31百分點、0.90百分點,處理1稻曲病發病株率分別比處理2、處理3高0.36百分點、0.65百分點,處理1稻瘟病發病株率分別比處理2、處理3高0.17百分點、0.29百分點,不同處理間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發病株率沒有顯著差異。不同處理的倒伏率均為0,無倒伏。上述分析說明隨著穴距的增加,稻曲病、紋枯病、稻瘟病發病株率均有隨之減少趨勢,穴距小易誘發病害;不同的穴距對倒伏沒有影響。

2.3 對農藝性狀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不同處理的株高、莖桿基部2個節間寬度、穗長、劍葉長度排序趨勢一致,依次為處理3、處理2、處理1,以處理3值最大;不同處理的莖基部2個節間長度排序依次為處理1、處理2、處理3,以處理1值最大;不同處理的劍葉挺立率相等,均為100%,無披葉現象出現。除穗長外,不同處理間的其他農藝性狀均無顯著差異。處理1株高比處理2、處理3分別低0.51、0.72 cm,第1節間寬度比處理2、處理3分別少0.17、0.20 cm,第2節間寬度比處理2、處理3分別少0.13、0.24 cm,第1節間長度比處理2、處理3分別長0.45、0.91 cm,第2節間長度比處理2、處理3分別長0.44、0.88 cm,穗長比處理2、處理3顯著地短1.14、2.02 cm。這說明隨著穴距擴大,田間通風透光條件改善,水稻個體生長得到充分發展,株高、莖基部2個節間寬度、劍葉長度、穗長均隨著栽插穴距的增加而增加;莖基部2個節間長度均隨著移栽穴距的增加而減短;穴距對劍葉挺立情況沒有影響,不同穴距田間劍葉都挺立,無披葉現象出現。

2.4 對產量結構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由表4可知,不同處理的穴有效穗數、穗粒數、每穗實粒數、結實率、千粒重排序趨勢一致,依次為處理3>處理2>處理1,以處理3值最大;不同處理的總有效穗數排序為處理1>處理2>處理3,以處理1值最大;不同處理的理論產量、實際產量排序趨勢相一致,依次為處理1>處理2>處理3,以處理1值最大。處理1穴有效穗數比處理2、處理3分別少0.63、1.43 穗,穗粒數比處理2、處理3分別少12.93、23.81 粒/穗,結實率比處理2、處理3分別低0.87百分點、1.54百分點,每穗實粒數比處理2、處理3分別少12.90、23.83 粒/穗,千粒重比處理2、處理3分別低0.58、0.87 g。處理1因總穴數比處理2、處理3分別多42 017、71 429穴,導致總有效穗數比處理2、處理3分別多37.57萬、61.03 萬穗/hm2,增幅分別為15.32%、27.51%;理論產量比處理2、處理3分別高353.12、578.43 kg/hm2,實際產量比處理2、處理3分別高349.87、564.38 kg/hm2,增幅分別為4.04%、6.69%。處理1的高產源于移栽總穴數多導致總有效穗多。不同處理間總有效穗數、穗粒數、每穗實粒數、理論產量、實際產量差異顯著,不同穴距對穴有效穗數、結實率、千粒重無顯著影響。以上分析說明穴有效穗數、穗粒數、每穗實粒數、結實率、千粒重隨著栽插穴距的增加而增加,總有效穗數、理論產量、實際產量隨栽插穴距的增加而減少;不同穴距引起移栽密度、總有效穗數、每穗實粒數、千粒重的不同,導致產量的差異;14 cm穴距移栽密度大、總有效穗數多,雖然穴有效穗數、每穗實粒數、千粒重均最少,但其總有效穗數、每穗實粒數、千粒重三者的乘積仍最大,產量最高;同行距下穴距對產量起決定性作用。

2.5 對經濟效益的影響

由表5可知,不同處理產值排序為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1產值比處理2、處理3分別增加881.67、1 422.24 元/hm2,增幅分別為4.04%、6.69%;種子、育苗基質及育苗土、育苗盤、肥料、農藥、燃油、用工等費用比處理2、處理3分別增加366.16、732.32 元/hm2;純收入比處理2、處理3分別增加515.51、689.92 元/hm2。這說明稻谷產值隨著穴距減小而增加,生產成本隨著穴距減小而相應提高,純收入隨著穴距減小而得以增多;14 cm穴距產值最高,純收入最多。

3 結論

通過設置不同穴距,研究了不同穴距對水稻相關性狀、主要病害、產量及經濟效益產生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等行距不同穴距對水稻生育進程及全生育期長短沒有任何影響;隨著穴距的增加,稻曲病、紋枯病、稻瘟病發病株率均有隨之減少趨勢,不同的穴距對倒伏沒有影響。株高、莖基部2個節間寬度、劍葉長度、穗長隨著栽插穴距的增加而增加;莖基部2個節間長度均隨著移栽穴距的增加而減短;穴距對劍葉挺立情況沒有影響,不同穴距田間劍葉都挺立,無披葉現象出現。穴有效穗數、穗粒數、每穗實粒數、結實率、千粒重隨著栽插穴距的增加而增加,總有效穗數、理論產量、實際產量隨栽插穴距的增加而減少,14 cm穴距雖穴有效穗數、每穗實粒數、千粒重均最少,但移栽密度大,總有效穗數多,總有效穗數與每穗實粒數和千粒重三者乘積最大,產量最高。稻谷產值隨著穴距減小而增加,生產成本隨著穴距減小而相應提高,純收入隨著穴距減小而得以增多;14 cm穴距產值最高,純收入最多。綜合整個試驗結果,在生產上應提倡采用適度增密措施,在行距為30 cm條件下宜采用14 cm穴距,同時要注意加強水稻病害防治,可使水稻增產增收。

4 參考文獻

[1] 李瓊,付立東.不同穴距對水稻生育及產量影響[J].北方水稻,2011,41(2):17-20.

[2] 朱惠明,許嘉寧,成惠斌,等.機插水稻不同穴距比較試驗研究[J].上海農業科技,2014(2):48-49.

[3] 付立東,隋鑫.不同取秧量與穴距對機插水稻產量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14,42(12):70-72.

[4] 徐勤,屠莉宏,沈兆峰.穴距與施氮量對機穴播秀水134水稻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20(20):11-13.

[5] 劉麗華,周嬋嬋,高光杰,等.不同葉齡、秧盤及穴距對水稻產量和主要農藝性狀的影響[J].作物雜志,2016(4):127-132.

(責編:王 菁)

作者簡介 朱艷琴(1976—),女,安徽懷寧人,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及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22-05-25

猜你喜歡
穴距經濟效益病害
早春養羊需防六大病害
小麥常見三種病害咋防治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歷
寬窄行不同播量試驗示范總結報告
果樹休眠期咋防病害
不同穴距對機穴播“秀水134”產量的影響
如何提高農村合作社的經濟效益
新形勢下經濟效益審計的新措施
園林綠化工程的經濟效益初探
機穴播不同穴距對“秀水121”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