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信息化促進西藏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現狀檢視
——基于3134份教師智能教育素養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

2023-05-22 05:31鄭智勇宋乃慶
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1期
關鍵詞:西藏教學資源高質量

肖 林 鄭智勇 宋乃慶

(①西南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②西南大學基礎教育研究中心 ③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西南大學分中心 重慶 400715)

引言

西藏自治區作為國內最大的藏族聚居區,囿于歷史、地理及自然環境等因素規約,教育信息化成為西藏基礎教育走向教育現代化、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1]。2018 年,教育部出臺《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三全兩高一大”發展目標和“互聯網+教育”實施計劃,強調教育信息化必將成為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手段。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擘畫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宏偉藍圖,高質量發展成為我國“十四五”時期發展的新主題。對于西藏基礎教育領域而言,高質量教育就是符合西藏基礎教育發展的特色規律,從“量”與“質”出發,構建達到未來優質狀態的教育。2021年,《西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強調要加快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實施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計劃,提高人才隊伍信息化管理水平,推進智慧教育建設,實現教師能力素質、教學質量、教育資源配置等“六個提升”。而教師作為教育的第一資源,是建成西藏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的重要砝碼。要真正實現教育信息化促進西藏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需充分重視教師這一關鍵變量。教師智能教育素養的全面提高是有效推動教育信息化和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路徑,基于此,本研究嘗試挖掘影響中小學教師智能教育素養發展的主要因素,剖析西藏地區的教育信息化進程,并據此提出教育信息化促進西藏地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可行建議。

信息化最顯著的特征是信息與通信技術的普及應用[2],“人工智能+教育”“區塊鏈+教育”“機器人教育”等智能技術輔助教學策略成為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要表征,這些新興技術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契機。作為青藏高原主體區域的西藏,囿于其自然因素、物理場域及其教育自身的特殊性,比其他地區教育更加迫切地需要加快教育信息化的進程[3]。然而,在西藏基礎教育的具體實踐過程中,技術弱化了學科間的界限,對原有教師存在的內涵形成“動搖”“廓清”與“替代”態勢,其中既有教育工作者的主觀原因,也有外部因素。對西藏中小學教師而言,有必要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4]政府作為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責任人”,2015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要加大教育援藏力度,重點加強以數理化學科為主的內地老師進藏支教;2016年,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正式啟動,派出骨干老師赴內地對口援藏省市跟崗培訓;2018年,《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創新培訓平臺及其對口支援地區的通知》提出在未來三年內對口支援中西部深度貧困地區,提高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水平等。

教育信息化的改革涉及教學觀念、方法、模式等內容,這場變革成功與否,關鍵在教師。近年來,我國為順應國際社會教師隊伍發展的趨勢,先后出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等一系列人工智能教育政策與行動規劃,助推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發展。人工智能作為教育整體變革的內生變量,將推動“工業化教育”向“智能型教育”轉變,重構教學方式創新、管理流程再造和評價體系[5]。因此,大力發展教師智能教育素養迫在眉睫。[6]2018 年,《關于開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工作的通知》中提倡教師要駕馭人工智能,開展智能教育素養提升行動,為智能教育開展培養一批“種子”。2022 年,《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強調推進教師隊伍建設信息化,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師管理優化、教師教育改革、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的新路徑和新模式?;诖?,研究試圖在充分調研西藏中小學教師智能教育素養的基礎上,分析西藏基礎教育管理機制、基礎設施配置、教學資源、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等影響因素方面的發展現狀,以期對西藏乃至整個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生態系統實現健康、穩定、高質量發展有所助益。

一、文獻綜述

(一)西藏地區教育信息化的實踐研究

教育信息化已成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成為推進西藏教育轉型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為此,西藏自治區教育廳從長遠考慮和基礎建設入手來加強信息化進程,啟動實施“西藏教育珠峰旗云”計劃,并于2018 年底完成了一期工程——西藏教育珠峰旗云平臺的建設工作,實現了自治區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融合發展,成為全國“互聯網+教育”的示范區,走出了具有西藏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之路。2019 年,西藏三成以上的基礎教育學校實現智慧教育全覆蓋,信息化發展指數達到86,整體水平達到西部中等水平。其中,北斗西藏應用示范項目及配套項目建設,更是加快藏語文信息技術應用,建設面向南亞數字港的進程。

學界圍繞西藏地區教育信息化也展開一系列研究。乜勇等[7]認為要實現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政府需加大軟硬件教學設施的投入,開發藏文化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加大西藏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培訓,落實混合式學習新模式等;鄧明文等[8]分析了西藏鄉鎮及農牧區基礎教育的戰略難點,從師資、財政預算、配套政策等方面提出對策。鄭智勇等[9]提出要以教育信息化為抓手,通過構建教育信息化平臺、打造“互聯網+教育”國家示范區、“1 對1”指導和幫扶、信息化教學改革發展等措施助力西藏城鄉共享優質資源。黃慕雄等[10]通過構建U-GC-S治理模式,提倡內外聯動幫扶西藏林芝地區教育信息化水平;宋乃慶等[11]從數字化資源平臺建設、教師信息素養、師生教學關系等方面提升西藏中小學在線教學的具體路徑?;谝延形墨I,西藏教育信息化發展的路徑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投入、師資力量等方面??紤]到西藏基礎教育問題的特殊性,不僅要研究宏觀視角的均衡,也要從西藏本地教育實際出發探析教育信息化發展問題,從多個角度真正為促進西藏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實踐價值的理論參考。

(二)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踐研究

在政策鼓勵和實踐呼喚下,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作為教育領域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議題,迅速成為教育研究的熱點。國內學者圍繞這一主題,從不同層面對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開展了持續的研究,多聚焦理論層面、綜合層面、比較層面三種類型。其一,理論層面。柳海民等[12]從復歸學校教育優勢、資源配置體現積極差異、落實基礎教育質量監測體系等方面加強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理論認知。宋乃慶等[13]從增值評價的規劃設計、評價體系、多元參與、結果有效利用等方面助力我國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程建平等[14]認為教師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實施高質量基礎教育的根本力量,要確立教師教育在教育事業發展中、教師教育在教育經費配置中的優先地位;其二,綜合層面。李政濤[15]認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整體式、體系化的變革與發展,提出“五育融合”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其三,比較層面。楊小微等[16]提出參照借鑒共同經驗的同時兼顧差異化、特色化戰略思路等強化我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位。

梳理發現,我國目前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研究多以理論研究為主,試圖從宏觀、中觀的視角廓清我國不同區域間、城鄉間的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問題,但對微觀視角下同一地區不同學校之間、同一學校不同群體之間的問題研究鮮少。此外,也缺乏對特殊群體(如少數民族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群體、殘障學生群體等)在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方面存在問題的研究,由此造成許多規范性研究缺乏深度和適切性,而能夠指導或預測未來西藏基礎教育的理論研究成果乏善可陳。

(三)教師智能教育素養及其影響因素相關研究

人工智能是我國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成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必然會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智能教育素養可以說是信息素養在人工智能時代的拓展和延伸。關于教師智能教育素養,王丹從教學與管理效能、人才培養模式、個性化學習、智能倫理與價值規范等方面對其內涵進行了解讀,把教師智能教育素養看作一種綜合性素養[17];胡小勇則認為教師智能教育素養是教師借助教育人工智能賦能師生創意協同共生的教育實踐過程;[18]李湘認為教師的人工智能素養主要包括與人工智能有關的知識、技能、能力以及倫理態度。[19]由此可見,智能教育素養是人工智能時代對教師專業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教師必須主動適應人工智能、大數據、協作學習等智能技術支持下的教育教學變革,助力智能教育和教育數字化轉型。

然而當前,教師智能教育素養發展仍面臨著諸多問題與挑戰,受到各種影響因素的制約和束縛。李文認為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受到學校制度、培訓研修、自我效能、技能基礎、應用氛圍等因素影響;[20]石蘭月通過對教師信息技術素養的實證調查,分析了信息化教育資源配置、教師信息化教學意識、學校性質與學校位置等影響因素;[21]蔡慧英等人認為數字教育資源質量、技術服務支持、校園文化支持及教師自我效能感是影響我國教師數字教育資源使用的因素;[22]尉小榮等人探析了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信息化管理措施、信息化基礎設施、信息化教學應用、數字化教育資源、和信息化保障機制五個方面。[23]概括已有研究成果發現,教師智能教育素養與學校管理機制、信息化基礎設施、教學資源、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等方面因素密不可分,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內容所在。

二、研究過程與設計

教育發展的核心是質量,而教師始終處于教育質量生態系統的核心區域,所以無論是基礎教育高質量的提升還是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都離不開廣大教師,離不開教師綜合素養的大力提升。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師智能教育素養的培養和發展,成為基礎教育高質量的智力支撐和重要基礎。循此,研究以西藏中小學教師智能教育素養影響因素為調研背景,明確調研問題,設計教師調查問卷工具,面向西藏自治區中小學教師發放調查問卷。

(一)研究問題

1.在教師智能教育素養視角下,學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機制、信息化基礎設施、教學資源及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各因素的整體表現水平如何?

2.不同城鄉、學段間西藏基礎教育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二)研究工具設計

基于文獻研究,教師智能教育素養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信息化管理機制、基礎設施、教學資源、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等四個方面。通過四個方面的數據采集也能充分反映教育信息化促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的發展現狀,為此,研究基于信息化管理機制、基礎設施、教學資源、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四個方面進一步建立了問卷設計框架,明確了每個基本要素的二級維度和具體觀測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教師調查問卷框架

研究基于上述要素特征框架,設計教師智能教育素養影響因素調查問卷的各個細化題項。問卷包括基本信息部分、管理機制、基礎設施配置、教學資源、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等五個部分內容,除基本信息部分外,其他選項采用Likert 五級量表,分為非常不符合、比較不符合、一般符合、比較符合、非常符合五個等級,依次計為1至5分,共有選擇類題目45道。在正式發放問卷前,研究開展了預調研工作來驗證問卷的信效度,預調研階段共回收有效問卷156份,分析結果顯示,問卷的克隆巴赫系數為0.912,各子項系數也均在0.80 以上,KMO 系數為0.918,綜上可見,該教師智能教育素養影響因素問卷具有較高的信效度,可以用于大規模教師調研。

(三)研究對象與數據采集

面對紛繁復雜的數據,如果沒有科學有效的工具,帶給人們可能更多的是碎片化的信息和惶恐、焦慮的情緒,甚至誤導教育決策。[24]研究主要采取網絡發放問卷隨機抽樣方式,對西藏自治區下轄6個地級市(拉薩市、日喀則市、昌都市、林芝市、山南市、那曲市),1個地區(阿里地區)的中小學教師進行大規模問卷調查。其中調查問卷覆蓋語文、數學等不同學科和不同年級教師,包含城市、鄉鎮和農村,共回收問卷3134 份,剔除數據不全樣本,回收有效問卷2827份,有效率90.2%。

三、研究發現

(一)整體水平現狀

研究從信息化管理機制、基礎設施、教學資源、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四個維度分析了西藏基礎教育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從整體上看,西藏中小學教師在信息化管理機制滿意度最高,但是在信息化基礎設施、教學資源和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顯著較低。

1.信息化管理機制方面

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是一個系統、動態的過程,良性的教育信息化管理機制關系著地區教育信息化的健康持續發展。教育信息化管理機制主要有兩個層次:其一,基于國家或地方政府的宏觀視角,結合國家或地區的教育整體發展的需要,制定硬軟件設備等教育實踐發展的總體目標和實施方案等;其二,基于學校層次的微觀視角,制定學校教育信息化規劃目標與實施方案,并對其進程進行管理監控。值得注意的是,學校信息化系統的發展與建設規劃是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基礎,這也是此部分研究重點。

數據顯示,83.67%的西藏中小學教師反映學校制定了教育信息化相關的發展規劃或學期計劃。但在教育信息化管理方面,部分學校的激勵機制呈缺位狀態。如在“學校為鼓勵教師開展智能教育教學活動,制定了相應的評價機制(如職優評比等)”的選項中,選擇“非常符合”與“比較符合”分別僅為9.13%和31.21%。而校長信息化領導力的不足,即教育決策者以及實際工作者對教育信息化所持有的思想觀念與能力,也成為制約學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機制甚至是學校教育信息化進程和發展方向的重要因素。但在“學校校長教育信息化領導力很強”的選項中,選擇“非常符合”與“比較符合”分別為12.79%和34.12%,二者之和僅占46.81%,不足五成,另外,盡管有些學校經常強調要做好信息化管理,但在具體實施上仍有所遲緩懈怠。如在“學校有配備專門的教育技術教師”的選項中,選擇“非常符合”與“比較符合”分別為12.73%和32.06%,也不足五成。信息化效率的實施無疑會影響西藏中小學教師對于教育信息化的態度和動力,值得重視研究。

2.信息化基礎設施配置方面

信息化基礎設備、網絡配置與覆蓋情況直接決定了學校優質教育資源和教學模式能否有效系統、全面覆蓋,是教育信息化促進西藏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石。調查顯示,72.91%的教師表示目前學校師生應用交互式白板、投影儀或類似的演示媒體非常普遍。在“學校的互聯網連接可靠且快速的”這一選項選擇“非常符合”“比較符合”“一般符合”共計84%。由此可見,西藏基礎信息化學習設備和網絡覆蓋率可以基本滿足絕大多數中小學教師的信息化教學需求。

然而,西藏中小學校的信息化建設中過于重視硬件建設而忽視后期軟件資源的匹配,也造成設備的“建而不用”問題,導致資源浪費現象。有36.82%的教師反映學校配備了豐富的數字媒體資源和先進的智能教育設備,但在實際中使用率不高,缺乏配套支持。換言之,雖然教師能夠通過多種基礎設置設備獲得信息教學的機會,但在信息教育設備的更新保障方面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3.信息化教學資源方面

信息化教學資源是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和學生進行信息化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媒介,成為保證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首要條件。調查顯示,61.2%的教師反映學校搭建了網絡教學平臺,學科網資源平臺,提供相關教育資源服務(如“名師課堂”“在線開放課程”“網絡公開課”等),不難看出,目前西藏地區數字化教學資源及相關平臺基本得到保障,多數教師可以獲得信息化教學資源方面的支持和條件。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學資源彌補了西藏傳統教學的弊端,但研究發現西藏中小學信息化教學模式存在應用范圍狹窄,應用效果不理想等問題,大多停留在對信息技術運用的淺層階段。如34.1%的西藏中小學教師反映“學校目前擁有的信息化等智能技術資源不適合我的課堂教學,對我來說作用不大”。究其原因,囿于上級政府集中供給教學資源,雖有利于實現標準統一,但常會出現資源供需不匹配等問題,極大地影響了教師的教學體驗。僅有43.62%的教師對學校配備相應人工智能課程資源以及學校教學資源的總容量感到滿意。另外,教學資源的適切性在一定程度上也約束了優質教學資源與教學服務向學生學習的進一步滲透,阻礙了西藏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水準,應成為今后關注的重點。

4.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方面

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由于改變了教學環境構成、資源條件以及知識信息的傳播與獲取通道,成為推動學校教育信息化、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核心和關鍵[25]。它包括信息化教學理念和信息化教學技能兩個方面。[26]調查發現,盡管多數西藏中小學教師已開始意識到信息化教學是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的深度變革,但并未真正理解信息化教學的本質規律。有39.15%的教師反映對信息化教學的理論和原則掌握不夠,缺乏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本體性知識。

調查還發現,西藏中小學教師在信息化教學技能水平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澳挲g偏大、與外界溝通交流較少”的教師占35.12%,36.12%的教師表示任務繁重,沒有時間也不愿意學習信息化教學的知識技能,存在一定的職業倦怠感;僅有26.19%的教師表示會使用基礎智能工具,如運用智能識別工具提取文字、利用智能工具組卷、利用虛擬現實技術設計實驗等。據此,雖然目前西藏地區中小學教師已經具備較強的信息化教學意識,但教師在信息化教學活動多元性和優質性以及評價反饋與個性指導方面仍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二)差異性研究

為進一步了解城鄉之間、學段之間西藏基礎教育教育信息化發展差異性,研究使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對已有調研數據進行深度分析。

1.城鄉差異

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城鄉之間在管理機制的實施保障水平呈現顯著差異(p〈0.05),其中城市3.42分,高于鄉鎮3.19分、農村3.21分;信息化基礎設施配置的網絡覆蓋與硬軟件設備水平呈現顯著差異(p〈0.05),在網絡覆蓋方面,城市3.35分,高于鄉鎮3.24分,但卻低于農村3.46分;在硬軟件設備方面,城市3.84分,鄉鎮3.65分,農村3.72分。另外,教學資源的利用率與適切性等水平呈現顯著差異(p〈0.05),其中在資源利用率方面,城市得分3.16 分,顯著高于鄉鎮3.06 分,農村僅有2.98 分;在資源適切性方面,城市得分3.36 分,鄉鎮和農村均為3.22分;在教師信息化評價能力方面呈現顯著差異(p〈0.05),其中,城市得分3.31 分,顯著高于鄉鎮3.29分,而農村僅有3.15 分。從整體上看,城區在管理機制和教師信息應用能力方面表現要好于鄉鎮和鄉村地區,但在資源設施的網絡覆蓋層面,農村教師表現略好于城區和鄉鎮教師。這種現象的可能原因在于城區教師日常學校教學體驗較好、疫情期間城區教師網絡教學體驗與線下教學體驗的落差較大,導致城區教師對網速等方面的滿意度較低,這一點也在得分中得到印證(城區教師網絡覆蓋得分僅有3.35分,低于農村教師)

圖1 城鄉之間各要素得分情況對比

2.學段差異

研究將西藏中小學教師按學段劃分為小學、初中和高中三類。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在所有12 個要素中,除資源總容量要素外,三個階段的教師得分均呈現差異顯著(p〈0.05)。其中,小學階段教師在信息化制度建立和激勵機制、教學評價能力等方面得分最高,分別為3.19 分、3.31 分、3.30 分;高中階段教師在實施保障和硬軟件設備、資源適切性以及信息化教學意識方面得分最高,分別為3.46 分、3.98 分、3.62 分、3.95 分,但在制度建立與激勵機制方面得分不高,僅為2.96 分、3.23 分。高中教師在學校管理機制中制度建立和激勵機制的得分較低,可能意味著調查被試中的高中教師主要以教學為主,對學校的制度規則、政策制定、學校事務等方面的工作主動關注不高。

圖2 不同學段之間各要素得分情況對比

另外,從整體看,初中階段教師除了在基礎設施中網絡覆蓋、教學應用能力有優勢外,其他要素方面得分在三個學段中均不太高。究其原因,初中教師對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要求更高,授課內容最多,難度最大。而小學教師的教學主要以啟蒙、引導為主,難度較小。然需要指出的是,西藏小學、初中、高中階段教師信息教學應用能力得分普遍較低,均值分別僅為2.74分、2.90分、2.65分。未來如何有效地提升西藏乃至民族地區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以加快推進民族地區教育信息化進程的相關研究亟待開展。

四、討論與建議

目前來看,教育信息化促進西藏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目前已經具備了一定基礎,教師智能教育素養得到極大的提升,實現了在教學、管理等方面不同程度上的教育信息化。然而,諸多因素導致目前西藏中小學教師智能教育素養的水平還無法有效滿足教育信息化促進西藏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需求,具體體現為:管理機制滯后、基礎設施配置欠缺、優質教學資源缺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羸弱四個方面。為進一步提升教師智能教育素養,促進西藏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結合調研結果,研究從管理機制、基礎設施配置、教學資源、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等四個要素提出若干建議:

(一)堅持高位推動,強化西藏基礎教育信息化的管理與應用機制牽引

管理機制在教育信息化促進西藏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中占有重要作用。首先,西藏可借鑒國內東部發達地區經驗,從宏觀層面出臺相關的支持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信息化政策法規、標準。如確?;A教育信息化經費的投入力度,設立基礎教育信息化專項建設經費,統籌學校信息化教學環境配置標準、保障性經費標準以及出臺基礎教育信息化評價與激勵機制等;其次,西藏各級教育部門可嘗試建立基礎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組織開展西藏基礎教育信息化示范基地的建設與評選,評選出一批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優質學校,通過示范學校的交流分享,開展“優質學校幫扶薄弱學?!被顒?,為不同類型學校的信息化建設搭建交流平臺;除此之外,由校長針對本校教育實際,制定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建立學校信息化設備資源使用、評價激勵機制,確保學校信息化設備和資源的高使用率,使西藏信息化資源真正惠及師生發展;最后,增強西藏教育管理人員的信息化規劃、統籌、協調和執行能力。自治區教育廳可嘗試統一安排課時與管理課程,通過統一部署推動培訓課程內容的落地,開展西藏中小學校長領導力和相關人員信息化管理能力培訓。

(二)協同多元主體,整合西藏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體系

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多領域互動過程,如何有效地整合西藏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實現信息、數據、實體等深度融合,對于信息資源管理與應用至關重要。應建立西藏政府、學校、企業等多級資源建設主體的協調聯動和合作機制,整合西藏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體系。市級教育信息化主管部門引導和推動各區域達成區際教育信息化共建共享的合作愿景,對下轄區域施以積極的政策導向和宏觀協調,給予有效的政策保障和充足的經費支持。如保障西藏中小學電腦、投影儀、智能一體機等設備的配備標準,應對5G移動網絡、物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同時,通過試點探索利用寬帶衛星實現農牧邊遠地區學?;ヂ摼W接入、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推進各級各類學校數字校園建設與應用,實現信息化教與學應用覆蓋西藏基礎教育全體師生。

另外,西藏各級各類中小學校要在區域主管部門的指引下,將信息化建設與教學應用相結合,構建以信息化教學為導向的資源應用環境,創新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方法,積極開發出適用于本校的教育教學資源。除此之外,加強促進校際合作,避免形成“信息孤島”,克服教育資源優化配置中的“時空矛盾”。如藏文教師可與不同學校信息技術教師互相探討,合作開發藏文教學軟件資源等。

(三)消解“路徑依賴”,提升西藏內部適切性資源開發的能力

路徑依賴[27]是由道格拉斯·諾斯提出來的西方經濟學術語,指經濟領域存在慣性,一旦進入某種軌道,很容易對原始路徑產生依賴。路徑依賴產生的后果存在某種不可逆轉的自我強化趨勢。在西藏甚至整個民族地區教學資源開發的變遷中,不少學者多主張引進外來教學資源的行為慣例,并產生路徑依賴,形成“鎖定效應”。誠然,引進發達地區先進資源是較為重要的外部影響因素,但若單一引用外來資源作為西藏本土教學資源,不免有落入“禿頭悖論”或“谷堆悖論”之嫌。因此,要遵循“以需求為綱”的技術供給思維,鼓勵西藏本土教師開發具有民族地區特色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顯得至關重要。

具體過程中,一方面強化資源開發的師資隊伍建設,為教學資源適切性提供智力支撐。要推進西藏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的可持續發展,需打造一支具有較高技術水準、人員穩定的資源開發隊伍,所有參與資源開發的人員要緊密結合現行藏文教材,按照信息化教育資源建設標準要求,熟練掌握多媒體素材處理技能,完成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另外,關注體驗,強化西藏本土資源設計理論指引。西藏數字教育資源的開發涉及不同課程,課程內容不同,資源呈現方式也會有所區別。不同課程內容的資源開發均需在相關教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設計和創設,以避免被異化為機械的“技術之較量”而與教育發展規律相背離。此外,西藏應繼續依托相關資源共享平臺,加快對散落教學資源進行加工、歸納和整理的進程,注重文化課程資源開發尤其雙語教育理論和教學實驗研究的篩選,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使西藏基礎教育資源數字化、網絡化、系統集成化。

(四)凸顯應用導向,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的實效性

在智能化時代,教師能否理解抑或充分適應以互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驅動的信息科技,對一個學校乃至一個地區的教育教學會產生深刻影響。針對西藏中小學教師尤其是初中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難題,其一,更新培訓思維。培訓者應以平等的心態對待西藏等民族教師的教育實踐與知識,擺脫“先進”與“落后”的預設桎梏,針對西藏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教師需求,分層分組地提供具有高實效性、高針對性的培訓。其二,強化培訓實踐。培訓內容應注重課堂教學應用,在教授教師如何使用音頻、視頻等信息技術手段創設教學情境的同時,更應該在培訓中加上實踐操作的內容,尤其重點關注西藏教師實現“信息化教學技術”與“學科內容”融合的方法與路徑。最后,強化應用氛圍。加強西藏基礎環境建設,創造豐富的信息技術條件,鼓勵教師嘗試、體驗、創新,營造信息技術應用氛圍。

另外,針對西藏不同學科的教師在人工智能技術教育應用初期,往往會追求技術的應用效率,忽視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問題。研究建議在西藏中小學教師培訓過程中,要使教師認清技術知識僅作為教學法知識的一部分而存在,技術是教學輔助手段;加強信息化教育應用能力的人機界限、明晰倫理責任[28],摒棄技術功能和應用層面的風險隱憂。

猜你喜歡
西藏教學資源高質量
都是西藏的“錯”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神奇瑰麗的西藏
一個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與虛無
初中語文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探索
初探教學資源開發的系統思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