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地區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路徑探析
——以“五新”為發力點

2023-05-22 05:31周軍
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1期
關鍵詞:辦學高質量民族

周軍

(西藏大學教育學院 西藏拉薩 850000)

一、引言

教育作為強國之基、立國之本,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證。在新的歷史時期,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是適應我國教育發展新變化、新需求的客觀要求,也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謀劃教育工作的根本指針。2019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要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優質教育,推動各級教育高水平高質量等戰略性任務。這不僅是黨中央對我國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還是我國教育今后發展的目標和方向,具有重大而深遠意義。高質量發展首先在經濟領域提出,并成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形態,是對發展方式和目標上的重大調整和更高追求,是確定經濟發展思路和采取具體措施的根本遵循。高質量發展成為新時代我國發展的新理念,為解決“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提供了明確答案。2022 年,黨的二十大對高質量發展作出戰略部署,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高質量發展已由經濟領域逐步延伸到教育等其他領域,成為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的新目標和新要求。高等教育作為教育體系的制高點,是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結合點。在經濟發展不斷向高質量發展形態邁進的進程中,高等教育也必須隨之朝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邁進,并作為發展主線,這是因為經濟的新發展形勢、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新使命、新需求、新任務、新要求[1]。高等教育是高素質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和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在由規模發展到質量提升的轉變過程中,必須科學把握大勢、善于借勢、善于揚勢,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2]。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我國高等教育需要面對的重大課題,這既是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優質高等教育的客觀需求,又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實現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必然之舉。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從注重“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轉變,這主要是由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現狀所決定的。截至2021 年,我國共有各類高校3012 所,在校大學生達4430 萬人,毛入學率達57.8%,接受高等教育人口達到2.4 億,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到大眾化再到普及化階段[3]。值得高度重視的是,我國高等教育與其他高等教育強國在多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尤其在發展質量上差距明顯。因此,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發展質量,是使我國高等教育不僅大而且強的重要任務[4]。高質量發展將推動我國高等教育更好發展,減小與世界高等教育強國的差距,并將帶動我國教育整體高質量發展。

對民族地區高等教育而言,高質量發展不僅能提升高校的辦學水平,還能夠幫助高校獲得更多的外部支持,并激發出高校內部的發展潛力,可以提升在國內和國際上的地位,并能夠在助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民族地區高等教育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歷史潮流,主動承擔起培養高素質人才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任,將推進高質量發展作為辦學方向,在帶動民族地區教育質量整體提升和助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和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文獻回顧

高質量發展既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主旋律,又是學界關注的焦點。深入研究高質量發展對指導我國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通過文獻檢索發現,國內已有部分學者對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進行了相關研究。由于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是一個新名詞,不同學者站在不同視角對其內涵進行了闡釋。有學者將其歸納為以提高質量為導向、以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建設為基礎、旨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能力提升的高等教育發展理念和方式[5]。也有學者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反映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體現出投入少、成本低、效率高以及效益好的發展[6]。關于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本質,有學者從要素論出發,提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本質就是高等教育內外部要素最優化的過程[7]。也有學者認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本質上是將高質量發展這一理念滲透到教學、科研以及服務等各類活動之中,獲得較為平衡且充分的發展[8]。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是系統性工程,是高等教育體系構筑的發展形態。構建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是建設我國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突破點,具有鮮明的方向性、超前的引領性、協同的高效性、強勁的創新性、顯著的公平性和高度的開放性等本質特征,對于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9]。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將通過構建高質量的人才培養體系、科技創新體系、教師發展體系和產教融合體系等作為載體的教育體系來助力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10]。當前,科技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成為推動彼此發展的動力,尤其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將從學生學習、教師發展、教育治理等方面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賦能[11]。在發展目標上,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充分實現人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平衡與協調,并存在著發展邏輯的選擇。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旨在凸顯聚焦性、認同性、內生性以及長遠性的本真要義,要遵循規模效應與范圍效應并重、速度與效益并行、權力與合意共創的價值旨趣,將高質量的“內生性”“長遠性”等特征共嵌于高質量發展的行動過程中,可以從精神、制度和經濟三個維度來構建高質量發展的邏輯框架[12]。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要隨著賴以生存的制度、環境等諸多方面的變化而不斷調整,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開拓適應新發展格局的開放合作局面,提升高等教育的核心競爭力[13]。

總體來看,當前關于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相關研究均認同高質量發展對高等教育和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并系統闡釋了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特征、本質、作用等,甚至還構建了相關評價標準。如已有學者從要素、能力和功能3 個維度,構建了涵蓋高等教育數量規模、質量水平、經費投入、師資投入、基礎設施、知識生產、人才培養、入學機會、研發條件、人力資本、創新成就等11 個方面、43 項指標的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量表[14]。但該標準卻忽略了一些指標體系之外、無法測度的,但卻會影響高等教育發展的內部和外部環境因素,如歷史條件、地理環境、經濟發展、人口構成等,尚有諸多不足之處。另外,大多數相關研究以理論研究為主,還缺少基于實踐框架的實證性研究,從而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研究留下了較大空間。還有,雖然當前有關民族地區高等教育研究的成果比較豐碩,但主要集中在課程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面,缺少對民族地區高等教育發展比較全面和深入的思考。

三、我國民族地區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性及面臨的問題

(一)民族地區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性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民族地區已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高等教育體系。據統計,廣西、新疆、內蒙古、寧夏和西藏五個主要民族地區共有各類高校294 所,已培養出大批高素質人才,為我國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受地域環境、歷史條件和發展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制約,與其他地區相比,我國民族地區高等教育無論在發展規模上還是在發展質量上都存在較大差距。因此,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不僅是改變民族地區高等教育落后面貌的應然之舉,還是適應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趨勢的必然要求,能幫助民族地區高校激發出辦學活力、提升創新能力和增強核心競爭力。

1.激發高校辦學活力的需要。辦學活力不僅是高校發展的動力源泉,還是高校精神面貌的展現。高質量發展通過優化頂層政策設計和完善組織管理體系,可以激發出民族地區高校的辦學活力。一是通過優化頂層政策設計,能夠對民族地區高等教育的發展謀篇布局、戰略規劃和政策引導,并做到統一理念、整合資源和協同合作,形成區域高校發展的合力。二是通過完善組織管理體系,能夠幫助民族地區高校找準辦學活力的切入點和突破口,轉變行政管理職能、強化綜合服務協調和監督評價等功能。

2.提升高校創新能力的需要。創新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泉。高校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在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國防科技創新和區域創新中責無旁貸。高質量發展將高校創新與國家創新緊密聯系在一起,使高校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質量發展能夠幫助民族地區高校將創新能力建設提上高校建設與發展的重要議事日程,并通過營造高校創新能力建設的有利環境、加強高校創新體系的平臺建設、加強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構建創新實踐平臺、提升成果轉化能力等方面來構建創新能力體系[15],并不斷尋求新突破和取得新成就。

3.增強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需要。在教育國際化的大背景下,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高校,都會面臨著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各種競爭壓力。因此,高校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尤其是核心競爭力,這是所有高校都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高校核心競爭力是一個復雜和多元的系統,包括多個層面,既不是個別因素之間的簡單組合,也不是影響高校競爭力的所有要素的集合,而是一個由構成高校核心要素整合而成的有機整體[16]。一方面,高質量發展通過為高校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和更好的發展平臺,幫助高校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到高校教師隊伍當中,并通過幫助高校整合和創新各種知識、資源和能力,不斷適應外界環境變化,從而使自身獲得持續競爭的能力[17]。增強核心競爭力不僅有利于民族地區高校提高對各種資源的配置與整合能力,還有利于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提升發展的內生動力。

(二)民族地區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由于受到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民族地區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定不會一帆風順,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辦學理念落后、師資力量薄弱和辦學經費不足是阻礙民族地區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問題。

1.辦學理念偏差的問題。理念是一個哲學名詞,屬于哲學范疇?!掇o?!穼砟畹慕忉屖牵嚎捶?、思想、思維活動的結果。理念是形成于人腦中的意識或價值觀,具有顯著的精神特征,發揮理想支撐和精神動力作用,會直接反映在人的思維方式和行動當中。辦學理念對大學來說,起著靈魂和統帥作用。辦學理念是人們對大學的理性認識、理想追求以及所持教育觀念或哲學觀念,它是建立在對教育規律和時代特征深刻認識基礎之上的[18]??v觀世界著名高校,之所以能夠取得輝煌成就無一不與其定位準確的、嚴謹的、特色鮮明的辦學理念有關。對大學而言,辦學理念是一所大學的價值根基,是大學不斷前進的思想引領,也是大學實現治理現代化的內在支撐[19]。大學的辦學宗旨、辦學目標、校訓、校風等都是辦學理念的延伸和具體化,會影響到高校發展的方向、路徑和結果。當前,我國高等教育之所以發展質量不高,與辦學理念模糊、不成熟和出現偏差等問題直接相關,民族地區高等教育概莫能外。如部分高校缺少對諸如“辦什么樣的大學”和“怎樣辦好大學”等方面的深層次思考,在辦學過程中會出現錯誤的辦學傾向和非理性化的辦學行為。由于辦學理念的問題,部分民族地區高校在發展過程中沒有很好抓住發展的關鍵“變量”,影響了發展的方向。

2.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對民族地區大多數高校而言,師資力量薄弱一直是學校的“軟肋”,尤其是優秀杰出教師數量不足成為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最大難題。一是由于大多數民族地區高校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還比較差,各種待遇還不太高,很難直接引進高水平人才。雖然許多高校都出臺了直接引進或柔性掛職等優惠政策來吸引高水平人才,但優惠的力度還不是很大,也難以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很難引進高水平人才。另外,在一些邊疆民族地區,如新疆和西藏地區的部分高校,每年都會接受一定數量的教師援助,能短期解決部分學科教師緊缺的情況。但絕大多數教師在受援高校的時間不超過一年,且援助結束后與受援高校的溝通合作較少,實際上對受援高校師資力量的補充和提升作用相當有限。二是民族地區高校相當多的學科存在師資力量薄弱的狀況,造成學科發展動力不足、發展滯后。由于缺少學科領軍人物和骨干教師,以及教師培養力度不夠和梯隊建設不足等原因,導致師資力量不強、學科發展乏力。三是缺乏留住優秀教師的良好環境。由于對工作和生活環境不太滿意,部分民族地區高校每年都會有部分優秀教師通過各種途徑離職,人才流失狀況比較嚴重。如西藏某高校,每年流失的博士學歷教師數量要多于引進的博士學歷教師數量,甚至部分高校近幾年都沒有引進過一名博士學歷教師。另外,民族地區高校普遍存在師資結構不合理的情況。以專任教師的學歷結構為例,西藏高校專任教師具有博士學位、碩士學位、本科學位、??萍耙韵碌谋戎禐?:4.07:2.54:0.02,教師的學歷結構呈“倒U 形”[20]。還有,部分民族地區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沒有將人才引進權限下放給高校,削弱了高校對人才的自主選擇權。

3.教育經費短缺的問題。教育經費是高校辦學的基礎和脊梁,會直接影響到高校的軟硬件設施建設和教職工的經濟待遇。教育經費可以從側面反映出中央和地方政府對高校發展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對高校發展有著直接影響。從教育經費的來源來看,高校教育經費既與中央和地方政府給高校的財政撥款有關,也與高校通過其他渠道籌措經費的能力有關。眾所周知,雖然每年我國支出的高等教育經費已上萬億元,但存在分配不平衡狀況,高校間辦學經費存在較大差異,最大極差可以達到幾百億元??傮w來看,民族地區高等教育獲得的經費普遍偏少。大多數高校獲得教育經費的渠道比較單一,以中央財政撥款為主,缺少其他經費來源。如西藏大學作為西藏唯一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2021 年的經費預算僅為6.54 億元,在全國“雙一流”建設高校中處于末位,且所獲得的教育經費主要用于學校人員工資和公用辦公支出,而教育基本建設投資經費嚴重不足①教育基本建投資經費包括建筑校舍和購置大型教學設備的費用。。再加之部分偏遠民族地區高等教育辦學成本偏高,造成如西藏大學等高校普遍存在辦學經費不足的情況。另外,民族地區高校大多數都是省屬高校,教育經費主要由本地財政解決。即使是“部省合建”高校,得到來自教育部或其他部委的教育經費也是相當有限。還有,大多數民族地區經濟實力都較弱,難以對高等教育投入大量經費,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民族地區高等教育處于“缺糧”狀態。再加之民族地區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民族地區高校還需要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大量經費,辦學經費就顯得更為緊張,成為阻礙民族地區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性因素。

除了以上問題外,民族地區高等教育還普遍存在發展能力不足、區域高等教育缺乏聯動、社會功能激發不充分等諸多問題,對民族地區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造成了巨大阻礙。

四、民族地區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選擇

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是高等教育系統內外關系調節和對可利用資源配置、利用的結果。當前,民族地區高等教育還處于比較弱勢的地位,既需要外部力量的大力扶持,又需要充分發揮內部的主觀能動性,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一方面,民族地區高等教育需要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教育資源上的強力支持,尤其在教育經費和教育政策上要得到幫助。另一方面,民族地區高等教育要充分發掘各種資源的功能潛力、激發辦學活力和增強發展能力,激發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并聚集起高質量發展的能量。因此,民族地區高等教育要在精準評估自身實際狀況的基礎上,以“五新”為發力點,走出符合自身實際并具有鮮明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一)樹立高質量發展導向新理念——以追求卓越為價值引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21]。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作為新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要緊扣我國高等教育的矛盾變化,不斷破解發展難題,通過重新審視高等教育系統及其相關影響因素和機制,以新的視角研究高等教育領域的新問題,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22]。當前,民族地區高等教育還存在“抱怨多、做得少”“守成多、創新少”等弱者思維,“等、靠、要”和“得過且過”思想比較嚴重。因此,民族地區高等教育要摒棄畏難情緒和弱者思維等消極、錯誤思想,更新發展觀念,以高質量發展新理念統攬全局,以追求卓越為價值引領,對標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要求,深挖內部發展潛力和補齊發展“短板”,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完善制度機制,將“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新發展理念貫徹到到具體實踐之中。

(二)拓寬高質量發展經費新渠道——以夯實辦學基礎為根本

不必諱言,沒有充足的辦學經費,高校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幾乎是不可能的。當前,民族地區高校辦學經費短缺不僅會影響學校的正常運作,還與學校的辦學條件改善、人才隊伍優化、教學科研條件現代化等直接相關。因此,民族地區高校要重點關注辦學經費的問題,千方百計拓寬經費來源渠道,從而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一是積極爭取中央財政的大力支持。民族地區高等教育既有地方公共產品的屬性,又有全國公共產品的屬性。從政治穩定、社會和諧的角度來看,后者的屬性更大[23]。因此,民族地區高校要主動出擊,通過大力宣傳民族地區高等教育發展對民族地區和國家發展的重要作用和意義,爭取中央以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甚至以財政經費預算單列等形式為民族地區高校提供比較充足的辦學經費。二是向社會提供服務獲得經濟收入。民族地區高校要面向社會開放辦學,利用其人才、設備等優勢面向社會,參與社會的活動,為經濟建設和其他社會活動提供直接的服務。如通過科研成果轉化、繼續教育、委托培養、人力培訓、技術咨詢等服務產生收益,可以多元化地為高校拓展資金來源[24]。

(三)構建高質量發展動力新系統——以特色辦學為切入點

特色是事業發展的生命力,差異是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高校必須堅持走特色辦校之路,這是保持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構成和生命所在。高校特色辦學體現在多方面,包括課程建設、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學校管理等多方面。民族地區高校在發展過程中要始終堅持特色辦學,彰顯民族區域特質,體現出獨特的風格特征;大力培育學校的特色品牌,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將特色辦學轉化為辦學優勢,實現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協調發展。民族地區高等教育要充分發揮地域和歷史傳承等多方面的優勢,需要在學科建設、師資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突出特色,構建高質量發展動力新系統。

1.形成學科建設特色。大學辦學特色雖然具有多樣性,但要辦出學校的特色最根本的核心和選擇是要打造一系列的特色學科,這也是大學辦學特色的集中體現。從一定意義上講,一所大學的優勢學科所在,也就是這所大學的特色所在。大學根據自己的獨特優勢發展某些重點學科,使之成為優勢學科,并率先在自己的優勢學科領域為社會發展作出顯著成績,這是大學形成辦學特色的重要切入點[25]。經歷多年的辛勤耕耘,民族地區高校都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學科或學科群(如表1)。民族地區高校要集中精力加強特色學科建設,要在有所選擇的前提下,不斷追求特色學科的卓越性;要把特色學科建設成為優勢學科和強勢學科,不斷提升特色學科的核心競爭力。

表1 部分民族地區高校特色學科情況

2.形成師資隊伍建設特色。一是要大力度投入、高起點引進高水平人才,努力創造出“事業發展人、政策激勵人、環境吸引人、感情留住人”的良好氛圍。積極實施“人才強?!睉鹇?,按照“大力度投入、高起點引進、有重點培養、人性化管理”的工作思路[26],通過引進與培養并舉推動師資隊伍建設特色的形成。二是要創新教師管理機制,按照“重點培養、人性化管理”的工作思路,抓好教師的培育,尤其是著力培養大師級學術帶頭人,形成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富有潛力、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三是要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探索建立適合學校實際的,包含激勵與約束、以績效為主的考評機制。

3.形成人才培養特色。人才培養是大學的首要職能,民族地區高校要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一是要確立人才規格的特色,根據自己的辦學定位和自身的發展條件,并結合當前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多樣性,要將人才的特色培養放在首位,要以滿足當地各行各業人才需求為己任,重點培養能夠服務當地社會發展的各種特色人才。二是要形成育人模式特色,即怎樣培養人才。民族地區高校要在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多方面構建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學生個性的充分發揮和身心的全面發展。

4.形成科學研究特色。民族地區高校要立足當地實際,充分發掘獨特的自然人文資源,確立獨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并在理論與實踐價值、成果轉化與社會服務等方面創造特色。

(四)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以區域一體化為契機

當前,我國區域高等教育在發展規模、經費投入、發展水平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并形成了不同的發展格局,也造成了發展失衡。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提出了建立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目標。在區域一體化背景下,構建區域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一體化能夠為高等教育拓展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并與產業經濟一體化、生態資源一體化、文化環境一體化等共同構成區域一體化[27]。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一體化可以作為區域一體化的重要測試指標,并為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因此,民族地區高等教育要緊緊把握區域一體化的契機,將高質量發展融入到區域一體化的進程中。期間,政府要承擔主要責任,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主導作用,不僅要負責制定地區發展戰略,優化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環境,還要在資源分配中發揮基礎性作用[28]。具體到高等教育上,政府尤其要在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中發揮核心作用,最終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的區域高等教育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在此情形下,民族地區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要發揮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教育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加強區域內部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率先消除區域內部的行政壁壘,強化地方政府行政能力,提高工作效率[29]。區域教育主管部門要組建高等教育發展聯盟,引導區域高校開展師資聯合培訓、共享教育資源、開展項目合作等,不斷擴大區域高等教育合作內容和提升合作水平,形成區域高等教育發展合力,以高質量發展推動區域經濟社會更好發展。另外,均衡發展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目標,區域一體化能夠促進民族地區高等教育規模與質量的協調發展,這也是減小民族地區高等教育發展差距和提升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五)構建高質量發展評價新體系——以教育評價改革為牽引

當前,我國教育已到了新的發展階段,面臨著新的發展任務,需要將深化改革作為關鍵之舉來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是一場新的改革,是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的高等教育理念、制度、模式和動力的系統變革[30]。2020 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簡稱《總體方案》),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方向盤”,深化高等教育評價改革成為保障我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證。因此,民族地區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要按照《總體方案》的要求,以教育評價改革為牽引,破除“五唯”頑瘴痼疾,突出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服務社會的需求,構建民族地區高等教育發展評價新體系,推動形成科學有效的教育評價導向,引領民族地區高等教育朝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邁進。一是改革教育教學評價。改革教育教學評價就是要將立德樹人成效作為主要評價標準,將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作為教育教學的根本。二是改革學科評估。學科評估是高等教育學科建設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環節,具有“指揮棒”的作用。改革學科評估就是要立足學科發展實際和高校辦學實際,強化人才培養中心地位,突出學科的特色、優勢和貢獻,將以評促改、以評促建、以評促優作為學科評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三是改革科研評價。改革科研評價就是要破除“唯論文”“唯SCI至上”的科研評價導向,尤其要將科技創新放在科研的核心位置,強化創新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評價導向[30]。四是改革教師評價。改革教師評價就是要全面關注教師的工作狀態和工作業績,立足于中青年教師專業發展、骨干教師和名師培育,將師德師風和專業素養作為評價標準,以評樹德、以評促成長。民族地區高等教育要將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通過構建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扭轉不科學、不合理的教育評價導向,保證高質量發展方向的正確性,盡量避免走彎路和歧路。

五、結語

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既是適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要求,又是應對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壓力的必然選擇,是新時代賦予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是適應世界高等教育發展趨勢的必由之路。民族地區高等教育的發展狀況不僅關系著能否滿足民族地區各行業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還與民族地區的穩定與發展息息相關。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歷史條件下,民族地區高等教育需要將高質量發展作為重大戰略契機,著力推動民族地區教育事業和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的情形下,民族地區高等教育要在機遇、困難與挑戰面前,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積極融入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將高質量發展作為辦學目標和價值追求,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走出一條符合民族地區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猜你喜歡
辦學高質量民族
我們的民族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中外合作辦學在晉招生錄取情況一覽表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網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提升
多元民族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