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治理“低水平鎖定”困境及破解之道
——以F市X街道為例

2023-05-24 05:43
關鍵詞:低水平業委會居民

黃 山

(廈門大學 公共事務學院,福建 廈門 360001)

社區既是城市的細胞和居民共同的生活空間,也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對象。社區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治理的主體包括社區黨委、街道辦、居委會、業委會、物業組織等。其中,居委會和業委會發揮的作用日益明顯,成為實現社區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力量。但是,在我國推進社區治理現代化的實踐過程中,部分社區并未充分發揮居委會和業委會的作用,導致“低水平鎖定”困境的出現。針對這一現象,本文從社區治理中的供需關系、不同治理主體間協同及其權責三個方面的問題,分析了導致社區治理“低水平鎖定”困境出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采用包括明確治理主體的定位、降低主體間非均衡程度以及優化社區協同治理環境在內的手段提升社區治理水平,促進社區治理現代化的實現,增強社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

一、非均衡理論視角下社區治理“低水平鎖定”困境分析

非均衡治理理論倡導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優化金字塔型的治理結構,調適多元主客體之間的差異程度以形成合力,運用先進的治理技術在實體空間和虛擬空間中因需制宜地實施適中的非均衡政策,以求消除治理領域的“低水平鎖定”狀態,基于“非均衡——均衡”動態有效提升治理水平,從而惠及最廣大的群體。(1)Shaoquan Wang,“Unbalanced Governance Theory:Content,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Tren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Vol.5,No.2,2022,pp.346-357.在社區微觀層面,非均衡治理理論通過制造“非均衡”,以有效優化多元主體之間的關系;借助非均衡手段強化整合程度以提升系統性;因需制宜地制造非均衡;重視數字治理。同時,該理論認為制造非均衡過程中不可危及治理體系的穩定運行。(2)王少泉:《數字政府治理“強—弱政府均衡”的生成與優化途徑——基于非均衡治理理論》,《中國治理評論》2022年第2期,第66-80頁。

非均衡治理理論認為基于傳統理念的治理結構會將治理鎖定于低水平狀態或治理水平緩慢提升狀態。借助非均衡手段能夠擺脫這一困境,即:將資源集中于少數領域或主體,基于在這些領域或主體中生成能夠破解鎖定狀態的新力量,最終促進整體治理水平提升。社區治理過程中存在“低水平鎖定”困境——基于現有的治理理念和治理結構等推進治理進程,導致社區治理水平提升速度較慢甚至被鎖定于當前水平。從本質上來看,這一困境歸因于社區治理過程中未將資源集中于能夠快速提升治理水平的主體,具體而言即未集中資源強化居委會和業委會在社區治理過程中的作用,表明“居委會、業委會尚未在社區治理過程中發揮應有作用”是社區治理過程中“低水平鎖定”困境的最重要影響因素。針對這些成因提出相應的對策,能夠在社區治理過程中生成擺脫這一困境的新力量,并在此基礎上,促進我國社區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實現。

運用非均衡理論進行分析可以發現,F市X街道在開展社區治理的過程中沒有將資源集中在有助于快速提升治理水平的領域,導致社區治理水平提升速度較慢甚至出現停滯狀態。這表明治理過程中出現“低水平水平鎖定”困境,阻滯了社區治理現代化進程。這種情況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社區治理過程中“供給-需求”非均衡

F市X街道的社區治理過程中,基于治理結構生成的供給,難以滿足社區治理需求,阻滯治理水平提升。這種非均衡狀態首先表現在社區自治組織的運行難以有效滿足差異化和多樣化的公眾需求和偏好。例如,在缺乏強有力支持的情況下,F市X街道84%的業委會出現常規工作例會縮短、推遲、取消等現象,阻滯社區治理過程中日常工作的開展。除此之外,在某個集中的時間段召集所有社區居民顯然是不可能實現的,通過書面投票的方式就成了退而求其次的選擇,由此催生許多問題,對社區治理現代化產生明顯負面影響。而另一方面,換屆選舉存在困難,優化社區治理面臨挑戰。在社區居委會和業委會的換屆選舉過程中,大量的事務性工作與社區在人員上的短缺之間,呈現出非均衡狀態。更為嚴重的是,監督需求明顯大于監督機制效能,導致個別社區居民試圖借助權力謀取私利,阻滯了社區治理現代化進程的推進。

(二)社區治理多元主體之間的協同有待強化

非均衡治理理論在治理過程中倡導多元主客體之間的差異程度以形成合力,這意味著治理過程中必須強化多元主體之間的協同。從F市X街道的社區治理情況來看,多元主體之間的協同有待強化,阻滯治理水平提升,具體表現在治理主體與社區居民之間存在委托代理困境。多元主體之間的協同涉及居委會、業委會等主體與社區居民之間的代理問題。F市X街道社區治理過程中出現社區居民被工具化傾向——社區居民在居委會和業主委員等組織選舉產生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但這些組織成立后,社區居民難以切實參與社區治理的過程。這種選舉前后的差異狀態,無助于提升社區治理現代化水平。此外,居委會、業委會、物業等社區治理的主體間關系也應得到改善。作為社區居民自治組織,社區居委會和業委會的成立方式、性質和職責范圍都存在差異。業委會是社區或小區業主大會選舉產生的,主要維護業主的物業管理權利的組織。但是在社區治理實踐中,業委會成立和有效運行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難以和居民、居委會、街道辦事處,以及物業管理公司保持良好的關系,無法通過多方協同有效協調和保障社區居民的各項權益。而當作為社區治理重要主體之一的業委會無法有效運行時,其與社區居民、居委會、街道辦和物業間的協同就不可能出現,從而大大制約了社區治理水平的提升。

(三)社區治理過程中基層的權責非均衡

F市X街道的社區治理過程中,基層的權責存在非均衡:責任明顯大于權力?;鶎邮堑湫偷膲毫π蜕鐣?,所有的壓力都集聚在基層,這一情況是我國社區治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的重要表現。20世紀下半葉,我國的基層治理具有明顯的行政色彩。經過最近幾十年的改革,基層治理過程中的行政色彩明顯淡化,但依然存在“基層的權責明顯非均衡”這一問題。具體而言,社區治理過程中,社區黨委、街道辦和居委會這三個主體是執行上級命令、政策的主要主體,負有重要責任,但擁有的權力相對較小,兩者之間呈現出明顯的非均衡狀態,也就難以如非均衡治理理論所述因需制宜地展開治理。業委會、物業、社區居民等主體所負責任相對較小,擁有的權力也較小,但責任依然大于權力。兩者之間的明顯非均衡狀態使得這些主體根據現實情況提出的治理建議難以獲得足夠的支持,阻滯了社區治理過程中實現因需制宜,治理水平也就難以獲得快速提升。

二、非均衡理論視角下社區治理“低水平鎖定”困境成因

運用非均衡治理理論對F市X街道社區治理過程中存在的“低水平鎖定”困境展開分析能夠發現,“居委會、業委會尚未在社區治理過程中發揮應有作用”是導致“低水平鎖定”的主要原因,其具體表現為:

(一)治理主體角色定位模糊

社區治理過程中需要借助非均衡手段(具有明顯傾向性的政策和舉措等)有效強化居委會和業委會的效能,促進治理水平提升。但這兩者在社區治理中的角色定位較為模糊,是導致社區治理“低水平鎖定”問題的原因之一。

首先,治理主體功能存在交疊。以居委會、業委會和街道辦事處為例?!段飿I管理條例》第二十條梳理了街道辦事處、居委會和業委會之間的關系:三者相互之間沒有隸屬關系,在制度設計上處于并行狀態。但從X街道的社區治理情況來看,表面上居委會與街道辦管理的是社會事務,業委會管理的是小區的物業服務,但實際上功能交疊非常明顯,即自治性組織與行政性組織的功能交疊(兩類組織的強度明顯非均衡)。三者在資源的整合上常常發生摩擦,阻滯了社區治理現代化進程。

其次,業委會的功能定位略顯尷尬,難以發揮應有效用。社區治理過程中,街道辦、居委會和業委會的地位和作用等明顯非均衡,尤其是業委會通常被界定為政治之外的自治組織。此類主體于1991年出現,至今已30余年。但其法律定位問題依然未能解決,導致這一主體與街道辦等政治性組織的地位、作用等明顯非均衡。從F市X街道的社區治理情況來看,業主委員會只是內部自治組織,沒有民事主體的資格,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沒有獨立的經費與活動場所,其地位并非法人,導致其參與社區治理過程中處處受阻,難以助推社區治理現代化進程。

(二)治理主體自身及之間非均衡

社區治理水平必須隨著社區居民需求的變化而不斷提升。反之則將使社區治理中某些主體的應然狀態與實然狀態存在明顯非均衡,或某些主體與其他主體間存在明顯的非均衡,從而導致社區治理鎖定于低水平狀態。

首先,治理主體相關的專業素質偏低,其應然狀態與實然狀態存在非均衡。社區治理是一項全面、系統的復雜工程,涉及房產、財務、法律、工程建設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居委會和業委會理應具備與物業管理相關是專業素質。但從F市X街道的社區治理情況來看,居委會和業委會成員的專業素質偏低且未隨治理需求變化而革新,導致治理主體難以用專業素質切實滿足治理需求,兩者之間呈現明顯的非均衡狀態,阻滯社區治理現代化進程。

其次,治理主客體之間互動不足,其應然狀態與實然狀態存在非均衡。從F市X街道一些社區的治理情況來看,居委會、業委會與社區居民之間的互動相對較少,所開展的工作沒有得到社區居民的了解和認可,在實際治理過程中給予社區居民的在場感不強。這些情況阻滯了社區治理效能提升,表明社區治理過程中居委會和業委會的角色定位有待明晰、效能有待強化。

最后,不同治理主體的作用存在非均衡。非均衡治理理論倡導多元主體在治理過程中發揮各自與實際相符合作用,且在作用大小方面與其他治理主體不存在過大差異。從F市X街道一些社區的治理情況來看,不同治理主體的作用明顯非均衡。主要表現是業委會的作用明顯小于其他主體,在社區治理過程中并未切實發揮應有的作用,導致社區治理水平未得到最大限度提升。

表1 F市X街道社區治理過程中不同主體的作用情況

從表1中可以看出,73%的受訪者認為業委會在社區治理過程中并未發揮作用。與此明顯不同的是:70%、55%、57%的受訪者分別認為社區黨委、街道辦和居委會發揮著明顯作用;41%的受訪者認為物業發揮著一定作用。由此可見,社區治理過程中不同治理主體的作用非均衡。

(三)協同環境不良導致協同水平較低

非均衡治理理論倡導“優化金字塔型治理結構,調適多元主客體之間的差異程度以形成合力”。F市X街道社區治理過程中呈現的則是相反情況:依托存在問題的既有金字塔型治理結構展開治理,未能根據治理需求調適多元主客體之間的差異程度,難以形成治理合力,導致“低水平鎖定”困境。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問題:

第一,業委會與物業公司之間存在利益沖突。業委會的重要任務是監督物業服務公司的日常工作,實現社區居民權益的最大化,這與物業公司追求的利益最大化相悖。由此催生一些問題,如:F市X街道某小區2019年擬成立業委會,但提交的12名候選人名單被物業全部否定,此類情況必然阻滯社區治理水平的提升。利益沖突導致物業公司會在經費、活動場地等方面設置障礙,以消解業委會對他們的監督。在兩者未能有效協同的情況下,推進社區治理現代化進程自然較難。

第二,數字化水平較低難以為社區治理提供有效支撐。技術水平高低對社區治理水平高低具有明顯影響。(3)吳旭紅、章昌平、何瑞:《技術治理的技術:實踐、類型及其適配邏輯——基于南京市社區治理的多案例研究》,《公共管理學報》2022年第1期,第107-120頁。非均衡治理理論強調數字治理的重要性,倡導在治理過程中運用數字技術提升治理水平尤其是協同水平,以滿足數字時代的治理需求。從F市X街道的社區治理情況來看,對數字技術、智能設備的運用不足,即在社區治理過程中未能有效實現數字治理,難以有效助力協同行為。實例如:業委會暫時沒有運用數字技術構建起對物業服務的網絡在線監督機制,社區居民自然無法通過數字平臺實現對物業管理水平的評判,從而有效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管理和社區治理過程。

第三,政府支持力度與社區治理需求非均衡。這一點與前述“社區治理過程中的基層權責非均衡”密切相關。社區治理過程中的協同必須依托政府的支持才能展開(4)李慧鳳、孫莎莎:《從動員參與到合作治理: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實現路徑》,《治理研究》2022年第1期,第102-113頁。,但“自治與必要控制”(5)胡仕林:《元治理視角下業委會“成立難”探析》,《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21年第1期,第78-84頁。之間的角力導致政府不一定大力支持居委會和業委會參與社區治理,與社區治理需求相悖,兩者之間呈現非均衡狀態。從F市X街道的社區治理情況來看,與居委會、業委會相關的法律法規相對陳舊,這兩者在社區治理過程中難以借助法律尋求政府的強有力支持,因而無法有效處理社區治理過程中的有關事務,致使協同水平長期難以獲得明顯提升。

三、基于非均衡手段破解“低水平鎖定”困境途徑

非均衡治理理論中的非均衡手段是指:治理主體為了實現治理目標而實施的具有明顯傾向的法律和政策等的聚合體。非均衡政策是非均衡手段的重要呈現,具體指:將資源主要集中于某個或某幾個領域而非均勻地分配于所有領域,以實現這個或這幾個領域的快速發展,借助由此產生的力量打破“低水平鎖定”狀態的政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新形勢下,破解社區治理中的“低水平鎖定”困境,穩步推進社區治理現代化進程,本質上需要借助一些明顯具有傾向性的舉措優化社區治理結構、環境等,尤其是須強化居委會和業委會在社區治理過程中的作用。社區“兩委”作為在社區治理過程中生成破解“低水平鎖定”困境的主要力量,基于非均衡治理理論倡導的因需制宜,通過明晰角色定位、降低治理主體非均衡程度、優化協同環境等方面的非均衡措施和手段,將能有效提升社區治理的水平和績效,促進國家治理能力和體系現代化的實現。

(一)明晰治理主體角色定位

首先,需要強化黨委的統籌指導作用。非均衡治理理論倡導在執政黨/領導者的正確領導下,優化金字塔型治理結構,提升治理水平。這意味著破解社區治理過程中的“低水平鎖定”困境,必須在黨的領導下展開,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對街道辦、社區黨委、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和社區居民等的政治、價值和隊伍引領。具體可著力于:第一,加強基層黨組織對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的指導與幫助。尤其是社區黨委、街道辦等要把相關小區的業委會成立、選舉、換屆、監督等納入自身工作的職能范圍,有效化解矛盾,維護社區居民權益。對于業委會在成立、換屆、開展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要積極主動予以指導幫助。依托業委會做好相關社區的治理、維護對于社區的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第二,鼓勵更多的黨員進入到居委會、業委會當中作表率做貢獻,把黨建工作覆蓋到城市最基礎的單元,將在職黨員、離退休黨員、流動黨員有機整合,組建“兼合式”組織。第三,社區治理相關的黨委部門應該著力發揮主導作用,加強與居委會、業委會的聯動互動,發揮他們上傳下達的作用,鼓勵支持更多的中共黨員參與業委會選舉,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主動參與社區治理工作,以自身的信念和行動喚醒、強化其他社區居民的自治意識,把黨的力量更好地融入社區治理的氛圍中。第四,搭建協調議事平臺,主動化解基層治理難題。社區黨委定期召集業委會、物業公司及有訴求的社區居民,加強溝通交流,主動化解矛盾,將矛盾化解在萌芽期,助力推進社區治理現代化進程。

其次,社區治理主體定位的明晰首先需要加快相關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應當對多元治理主體尤其業委會的成立、運作方式、換屆等作出具體規定,為現實操作提供基本遵循。(6)崔月琴、張譯文:《雙重賦能:社區居委會治理轉型路徑研究——基于X社區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實踐的分析》,《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2期,第175-184頁。同時,對于諸多主體的法律地位問題,應當盡快通過立法的方式予以明確,賦予其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此舉意義重大:第一,明確多元主體的法律權利,為降低多元主體自身及之間的非均衡程度創造條件。例如:通過賦予業委會獨立法人地位,使其能夠獨立進行民事活動和法律訴訟,更好地履職盡責,維護好廣大社區居民的集體權益。第二,明確多元主體的行為責任。權利和義務是相對應存在的,任何主體都應為實施的行為負責。當居委會和業委會等主體實施不當行為時,可以從法律的條例中找到責任認定的依據,從制度上形成剛性約束,促使其更好地履行職能。第三,使居委會和業委會等主體在社區治理過程中“更具有在場性”,這種非均衡手段使得這些主體在社區治理中的作用會有所增強,有助于改變其“應然狀態與實然狀態明顯非均衡”的現狀。

最后,還需要建立健全相應的工作制度規范。目前,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在現行社會歷史語境中還處在探索嘗試階段,但當單個行動獲得成功之后,這些主體就會采用類似的方案來處理相同或者相似的公共事務,從而形成制度化、模式化的工作機制。換言之,制度既能夠塑造社區治理參與主體的相關工作方式方法,也能夠使其行為方式走向規范化?;诜蔷馐侄纹平庵卫磉^程中的“低水平鎖定”困境需要以健全的規章制度作為前提和遵循,這也是社區治理走向科學化、規范化的必由之路。社區治理的參與主體,必須配套相應的制度,才能夠規范工作秩序,切實發揮治理效用。對此,要根據實際情況,按照相關的法律規定制定相應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并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將其逐步固化下來。同時,要嚴格落實相關的工作制度,防止出現因為制度執行不堅決帶來的工作失誤等。

(二)降低治理主體非均衡程度

降低治理主體非均衡程度首先需要樹立動態治理觀,有序推進治理主體的專業化進程,有效降低治理主體自身應然狀態與實然狀態的非均衡程度。社區治理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治理活動,如果不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在處理公共事務的過程中必然會事倍功半。但是目前社區治理過程中并沒有針對居委會、業委會候選人的專業水平的硬性要求。因此,有序推進居委會和業委會等主體的專業化對破解社區治理過程中的“低水平鎖定”困境尤為重要。第一,吸收有專業知識的社區居民進入到組織內部。有意識地吸納法律、房產、工程建設、會計、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士加盟,充分挖掘社區居民所具有的專業知識智庫,組建具有高效處理社區治理相關事務綜合能力的隊伍。第二,予以這些主體中的成員適當的勞動報酬或獎勵。適當的物質報酬和相應精神獎勵,既是對其無私奉獻的一種肯定,也有助于對其工作積極性的調動。第三,完善相關規章制度。理順工作機制,包括工作流程、監督機制、獎懲制度等,既能保障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的順利實現,也是對多元主體及其成員的一種制度保護。第四,注重對多元主體中成員的教育引導。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加強對各類多元主體中成員的培訓,探索持證上崗制度,全方位提升其專業化水平和治理能力。

其次,需要增強治理主體與治理客體的良性互動?;诜蔷馐侄纹平庵卫磉^程中“低水平鎖定”困境需要多元主體的積極參與。居委會和業委會的規范運作對于激發社區居民的參與意識、自治意識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居委會和業委會等主體的成員當選之后與社區居民缺乏互動,極易導致治理水平被鎖定于低水平狀態。居委會和業委會等主體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加強同社區居民的互動:第一,拓寬社區居民了解社區治理相關信息的渠道。通過微信群、公眾號、公告欄、設置信箱等載體,收集社區居民需求、意見、建議,對于問題盡心解決,對于意見建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第二,增強社區“兩委”工作的可信度與透明度。具體措施包括邀請部分利益相關且有參與意向的社區居民列席居委會和業委會工作會議,社區居民觀摩其工作流程,公開相關的經費開支等。第三,提高社區“兩委”工作的認可度和滿意度。具體措施包括切實解決社區居民關心的問題,并通過多種途徑通報工作動態及取得治理成效,增強社區居民的自治共治意識。

最后,基于整體觀著力打造多元一體的治理新格局。營造多元主體共建的社區治理格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諧社區,不僅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對基層社會治理的現實要求,也是回應社區居民需求、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7)陳進華、余棟:《城市社區治理共同體的系統審視與實踐路徑》,《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1期,第109-116頁。此舉能夠有效降低多元主體之間的非均衡程度。多元主體在參與社區治理的進程中,除了加強自身建設之外,還要做好同其他治理主體之間的溝通合作:第一,強化業委會與物業服務企業之間的合作,妥善處理好沖突。(8)沈亞平、王麓涵:《趕超型協同:走向整合的社區治理——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例》,《理論學刊》2022年第1期,第133-143頁。探索與物業服務企業更加公平合理的合約,嘗試將物業服務的報酬分為基本收入和激勵性收入,基本收入按時支付,激勵性收入則根據社區居民滿意程度按比例支付。第二,加大多元主體與政府相關部門的合作力度。多元主體之間絕非只是表面的競爭關系,而是深層次的治理命運共同體。社區黨委、街道辦等要充分發揮行政資源豐富、協調能力強等治理優勢,做城市小區基層治理主體之間的利益平衡者。第三,加強多元主體之間的交流合作。通過構建交流平臺和機制,推動多元主體的參與和社區的發展。

(三)優化社區治理協同環境

破解“低水平鎖定”困境,還離不開社區治理協同環境的優化。對此首先需要培育社區居民的自治意識,減少利益沖突。社區居民作為社區治理的重要參與者和最大受益者,其積極主動地投身社區公共事務,是借助非均衡手段破解治理過程中“低水平鎖定”困境的重要保障。因此,居委會和業委會等主體在處理日常事務同時,要注重大力培養社區居民的自治意識,助力減少利益沖突,為社區治理過程中多元協同創造條件。第一,多措并舉,增進互動互信。通過舉辦文藝活動、小型聯歡、聚會等多種方式,培養社區居民的歸屬感,增強社區居民之間關系的融洽度,提高社區居民與居委會、業委會、物業管理公司之間的互信度。第二,加大宣傳,營造自治氛圍。通過多種傳統和新媒體平臺,加強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讓社區居民知曉自身權利和義務,逐步提升其參與社區治理的意識與能力。第三,改變觀念,增強社區自治能力。居委會和業委會等主體要轉變觀念,提升服務意識和能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改善服務水平,從社區居民的公共利益出發,著力打造自治社區的范本,以實力和實績來打消社區居民的疑慮,獲得認可及信任。(9)張汝立、劉帥順:《社區治理共同體建設中的信任機制:類型、特征與再生產》,《求實》2022年第1期,第27-42頁。

其次,提升數字治理水平,加強對社區治理的有效監督。非均衡治理理論認為,治理過程中不可能依靠單一主體實現最優績效,多元主客體之間呈現一種動態的博弈關系。社區治理需要建立健全各方面的、數字色彩明顯的有效監督機制,營造良好的協同環境,助力破解治理過程中的“低水平鎖定”困境。第一,應用數字手段保障對社區“兩委”工作的監督。在提升社區治理數字化水平的過程中,通過制定監督工作制度等手段對居委會和業委會等主體及其成員開展的社區治理工作進行常態化管理,完善社區多元治理主體尤其是社區居民的監督機制和渠道。第二,應用數字手段構建社區“兩委”工作評價機制。通過設置述職和評議制度,有效借助智能設備及時公布述職和評議情況。定期通過線上和線下數字平臺公示治理情況,并根據運行情況引導社區居民對社區“兩委”工作進行評價,以持續有效地激發成員的工作積極性。第三,引入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實現數字化治理、智慧化治理,改善社區治理中信息橫向和縱向不對稱問題,構建社區治理數字平臺,加速實現數據整合共享,監測防范存在的治理風險,實現“治已病”向“治未病”思維轉變,從而降低治理成本,實現社區治理的協同共享。

最后,完善重構更加和諧的社區自治生態。居委會和業委會等主體在參與社區治理的進程中,呈現出以下特點:社區居民維權具有草根性,是最基層的民主化運動;維權以經濟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規范運作造成多元主體的官方認可。在社區治理的過程中,街道辦事處、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等組織的行為都具有法律效應,但目前存在不同主體的法律地位失衡、功能與職責重疊、相互之間關系混亂等問題,重構多元治理主體關系對于社區治理而言意義重大。具體可著力于:第一,以業委會為中心來重構關系格局,通過優化業委會的角色,實現參與社區治理效益的最大化。第二,相關政府部門要切實落實職能轉換,明確自身職能定位,做到不錯位、不缺位、不越位,將原有的管理型政府轉變為服務型政府,甚至是“空氣型政府”,平時“無事不擾”,需要時“無處不在”,為社區治理創造足夠的空間。對業委會要多加指導、監督、宣傳,利用主流媒體推廣業委會參與社區治理的典型經驗。第三,多元主體要進一步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努力為構建更加和諧安定的社區環境做出貢獻,從而逐步構建起更加和諧的社區治理生態。

猜你喜歡
低水平業委會居民
石器時代的居民
新課標下中低水平學生的教學有效性研究
加強業委會建設 提升物業管理水平
植物樣品中低水平鈾同位素分析
聽力高水平者與低水平者策略使用差異研究
“難產”的業委會
編讀往來
1/4居民睡眠“不及格”
現代化的低水平戰爭——兩伊戰爭的特點與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