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體視角下高職學生“四史”教育現狀調查及路徑探析

2023-05-25 09:22王超王榮黃詩琦
關鍵詞:路徑探析四史自媒體

王超 王榮 黃詩琦

摘? 要:自媒體是在新媒體背景下形成的信息共享的即時交互平臺,有著自主性的基本特征。受自媒體和受眾特征、教育方式和校園文化氛圍等因素影響,結合當前高職學生“四史”教育現狀調查研究,多數學生能正確認識“四史”教育的重要性和意義,學習態度端正,但學習深度不夠。自媒體的興起有助于促進“四史”教育創新,賡續“四史”精神血脈,助力“四史”教育發展,提升“四史”教育親和力。因此,高職院校應通過占領網絡陣地、優化監管機制,加強師資建設、創新教育體系,改進方式方法、激發學習興趣,加強文化建設、提升媒介素養等精準舉措實現自媒體“自主性”與“精準性”相協調的教育局面,推動“四史”在高職學生中入腦入心。

關鍵詞:自媒體;高職學生;“四史”教育;路徑探析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面向不同的對象多次強調要開展好“四史”宣傳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永葆初心、永擔使命,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矢志不渝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偉大實踐中建功立業[1]。自媒體平臺從屬于新媒體,是在新媒體背景下形成的信息共享的即時交互平臺,有著自主性的基本特征,為用戶提供可以分享各自信息、表達各自觀點的網絡平臺。隨著網絡新媒體在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和發展,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斗魚直播等自媒體平臺深深影響著人們的學習工作與生活。高職教育是我國教育強國戰略重點,高職學生的學習狀況直接關乎我國發展大計。自媒體成為大學生學習“四史”的重要載體,也是意識形態傳播的重要載體,因此,高職院校用好自媒體開展“四史”教育是新時代的重點課題。

一、當前高職學生“四史”教育現狀的調查情況

通過問卷和訪談的形式,研究面向高職院校大一、大二學生,共發放線上問卷990份,回收問卷全部且有效。研究所調查的學生主要集中在廣東地區,其中黨員32名,共青團員840名,普通群眾118名。受訪的理工類學生325名,文史類學生153名,醫學專業學生115名,農學專業學生201名,其他專業學生196名。對高職學生“四史”的學習情況展開調查,主要分析高職大學生對“四史”的了解程度、學習途徑以及利用自媒體開展“四史”教育的態度等。

(一)高職學生對“四史”認知的基本狀況

受訪者關于對“四史”了解程度的調查結果顯示,僅有6.36%(63人)的學生非常了解“四史”,59.7%(591人)對“四史”有所了解,31.21%(309人)不大了解,2.73%(27人)完全不了解。由此可見,高職大學生對“四史”的了解和認識模糊,并不清晰“四史”指哪四史。大部分學生對于“四史”的學習只是淺嘗輒止,并未深入透徹地學習。訪談結果表明,學生對中國黨史與新中國史相對熟悉。以上反映了學校在“四史”宣傳方面的欠缺與不足。

(二)高職學生“四史”學習途徑狀況

調查顯示,高職學生“四史”學習的途徑有課堂講授、第二課堂通識拓展課、黨課培訓、講座及其他網絡媒介等。77.37%(766人)會經常瀏覽“人民日報”“求是網”等主流公眾號,31.62%(313人)經常在自媒體平臺上瀏覽“四史”相關內容,64.44%(638人)偶爾瀏覽;47.85%(471人)認為授課內容深度不夠,照本宣科死板無趣,未能激發學習興趣;27.47%(272人)對運用自媒體開展“四史”學習非常感興趣,63.54%(629人)比較感興趣;73.33%(726人)認為自媒體平臺對“四史”學習作用很大,豐富了“四史”學習途徑,激發了學習興趣;受訪者普遍認為,通過自媒體學習“四史”具有傳播快捷、表達簡潔易懂、可隨時表達意見想法等的優勢;78.08%(773人)認為自媒體平臺以視頻的形式呈現“四史”內容更具吸引力。

由此可見,高職院校開展“四史”教育的形式多樣,但多數學生的學習途徑仍較為集中和單一,教師授課無法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網絡新媒體在高職學生學習“四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自媒體平臺相對于課堂授課對高職學生學習“四史”更具有吸引力且學習優勢和效果明顯,以視頻形式呈現“四史”教育資源更易被受訪者接受。

(三)高職學生對“四史”的學習態度

受訪者中有46.57%(461人)認為“四史”學習非常重要,48.69%(482人)認為“四史”學習重要,僅4.76%(47人)認為無所謂或不重要;93.33%(924人)認為學習“四史”可以“以史鑒今、以史為師,知史愛黨、知史愛國”,2.42%(24人)認為學習“四史”是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1.52%(15人)認為學習“四史”是為了應付考試;78.79%(780人)會積極主動學習“四史”,16.46%(163人)被動學習,僅0.51%(5人)抵觸學習。這說明,多數高職學生能正確認識“四史”學習的重要性和意義,能夠積極主動學習,但仍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意愿不強,對“四史”學習持無所謂態度,甚至持功利心被動地學習。

綜上所述,高職院?!八氖贰苯逃ぷ魅〉昧艘欢ǔ尚?,高職學生對“四史”教育的重要性和意義有正確的認識但學習不夠深入。這體現出高職院?!八氖贰苯逃嬖诘闹T多問題:例如,“四史”教育文化氛圍營造不夠濃厚,“四史”教育方式方法不夠創新,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網絡媒介應用不充分等。

二、高職學生“四史”教育現狀的原因分析

(一)網絡利弊雙刃,機遇挑戰并存

“四史”教育由于具有理論性強的特征,加之傳統的授課方式缺少感染力,導致部分學生缺乏學習興趣[2]。自媒體以新媒體為媒介重新整合資源、包裝知識,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授給學生,提升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讓學生愿學、樂學。但同時自媒體環境復雜、網絡信息多樣,存在審核把關不嚴、監管工作不到位等諸多問題,加之高職學生心智尚未成熟,具有自我約束力差、對信息識別能力不高等特征,使處于“三觀”尚未完全確立的他們極易受到網絡不良信息影響,造成一些大學生接受扭曲的歷史知識,形成錯誤的歷史認知[3],阻礙了高職院?!八氖贰苯逃谧悦襟w平臺的推廣應用。

(二)受眾基礎薄弱,教育難度顯著

高職院校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即目標是實用化,其知識的講授是以能用為度,實用為本,普遍存在重專業技能、輕理論基礎的現象[4]。近年來,高職學生生源類型多樣、質量參差不齊,以廣東省的高職院校為例,全日制在校生類別除理科統考、文科統考外,還包含體育統考、藝術統考、中高職銜接三二分段、以學考成績錄取、退役士兵3+證書、高職3+證書等。他們有著學習基礎薄弱、自主性欠缺的共性特點,生源類型多樣使得“四史”教育深層次的開展存在一定的難度。

(三)教育方式單一,課堂魅力不足

現階段高職院校開展“四史”教育多以課堂講授為主,教師授課存在“思維定式”,很難跳出“教師授課——學生聽講”的固化教學模板,這與“00后”學生的學習需求相矛盾,使得“四史”課堂魅力不足,學生學習“四史”深度不夠[2]。雖然校園網、官方公眾號等信息化媒介為“四史”教育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教學方式,但其內容和展現形式所存在的嚴肅性沒能很好地與新時代高職學生感興趣的和易接受的形式相結合,未發揮好網絡信息化的優勢和“四史”教育的功能價值。

(四)文化氛圍淡薄,教育實效不佳

調查研究顯示,部分高職院?!八氖贰苯逃赃x修課、通識拓展課的形式開展,但教育范圍存在局限性,無法實現教育全覆蓋;部分高職院校以黨課、講座、培訓等形式開展,沒有形成品牌化、系統化的教育方案;部分高職院校會適當組織“四史”相關微黨課比賽、演講比賽、紅歌比賽、詩歌朗誦等“四史”相關活動,但活動內容陳舊、缺乏創新、流于形式,以學生為主體的參與式、互動式學習形式較少,學生學習積極性未能有效調動,校園文化氛圍淡薄,“四史”教育未能深入到每位學生,學習效果不佳。

三、自媒體視域下加強大學生“四史”教育的必要性

大學生學習“四史”,可以從歷史中總結經驗、篤定信仰信念、傳承紅色基因,不斷增強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聽黨話、跟黨走。教育工作者通過自媒體平臺開展大學生“四史”教育,是適應時代趨勢,創新教育方式,促使“四史”內容入腦入心,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和水平的有效途徑[5]。

(一)與時俱進,促進“四史”教育創新開展

進入自媒體時代,抖音、快手、小紅書、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臺已經融入到高職學生的方方面面。利用自媒體開展“四史”教育,有利于創新“四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豐富“四史”教育形式。自媒體時代,傳統的報紙、電視、等信息傳播載體已無法滿足大學生的現實需要,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電子終端已占據大學生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時間,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也應適時創新,充分利用自媒體傳播的特點,積極宣傳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在自媒體時代的傳播與創新[6]。

歷史代表著過往,自媒體反映著現在,利用自媒體開展“四史”教育是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有效途徑。利用自媒體傳播媒介進行“四史”教育,既能豐富“四史”教育體系,又能增添“四史”教育活力。以開展“四史”主題微課或直播課比賽為例,大學生在講好微黨課過程中主動學習“四史”的知識,深挖歷史事件背后所蘊含的精神內涵,在微黨課中融入自己的感悟,能夠推動“四史”教育走心、走深。

(二)賡續血脈,繼承“四史”教育精神財富

以自媒體為載體開展“四史”教育研究,可以把“四史”教育內涵與時代精神充分結合,將“四史”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緊密融合,傳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既豐富了當代“四史”教育的內涵,同時賦予“四史”教育新時代的思想信念,從而對“四史”教育的理論體系進行繼承和發揚、補充和完善。自媒體時代信息傳播迅速,各種思想碰撞交鋒。研究自媒體視域下的“四史”教育,有助于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激烈的對抗中永葆長青,讓學生群體不斷進行自我“充電”、補足精神之“鈣”、賡續精神血脈,使“四史”精神偉大旗幟在當代青年學生中高高飄揚。

(三)助力發展,推進“四史”教育科研產出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八氖贰苯逃兄谂嘤敶髮W生健全的思想和寶貴的精神。增強大學生的“四個自信”,系統性地學習“四史”能夠使大學生形成理性的思維、樹立科學的態度、培養健康的觀念[7]。當前,在運用自媒體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和網絡德育時,將傳播學的研究成果運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當中,為“四史”教育方式方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借鑒,有利于促進“四史”教育運用新聞傳播理論與自媒體媒介深度融合,拓寬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領域,推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傳媒理論協同創新。

(四)推陳出新,提升“四史”教育親和力

快節奏的學習和生活現狀使學生“四史”學習的現狀發生改變。大學生通常希望花費更少的時間和精力去獲取信息,以適應學習和生活節奏。自媒體將文字、圖片與視頻深度融合,形成了喜聞樂見、容易接受的展現形式。與傳統的教材或典籍文獻相比較,自媒體把“四史”濃縮進小小的手機移動終端,呈現在小小的熒屏上,把“四史”重大事件和重大歷史節點以短視頻或直播的形式展現。學生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隨時隨地地學“四史”,在學習的過程中參與互動,發表個人學習感受和觀點,寓教于樂。這既減輕了大學生查閱資料和梳理歷史事件的負擔,也節約了學習時間。

四、自媒體視域下“四史”教育創新發展路徑

(一)占領網絡陣地,優化監管機制

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5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4.4%。大學生是自媒體時代“原住民”,對自媒體的依賴性較強。這為利用自媒體開展“四史”教育提供了可能。自媒體所包含的信息多樣化,無序狀態下的多樣化傳播會對大學生思想觀念與價值追求帶來消極作用。但是,高職院校萬不可因自媒體存在消極信息的風險便放棄這一塊深受學生歡迎的網絡思政陣地,而是要運用好自媒體的優勢,尋找構建信息傳播的新秩序,突出主流思想話語權,讓學生受到正確價值引領的熏陶。應成立校內自媒體環境監督管理小組,發揮好“把關人”的作用,加大現代化網絡信息檢測篩查投入力度,加強自媒體平臺“四史”教育內容審核和外部制度約束;與網絡信息管理部門深度合作,密切關注學生在自媒體賬號上所發布及互動的信息內容,及時刪除虛假、低俗、違規等不良信息,并加強對相應發布者的思想教育,優化“四史”教育環境,確保學生在清朗的自媒體空間中獲取知識、汲取精神財富。

(二)加強師資建設,創新教育體系

調查研究顯示,47.85%的學生認為學校開設的歷史相關課程的授課內容深度不夠,照本宣科死板無趣。思政課教師是“四史”教育師資隊伍的主力軍,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和自媒體素養的提升。思政課教師要有較高的政治敏銳度,正確地教育引導學生,讓學生在自媒體環境下多種思想碰撞時能夠區分和辨別對與錯;思政課教師隊伍要熟練掌握常用自媒體平臺,在自媒體推送“四史”教育相關內容,同時要具有敏銳的信息處理能力,利用自媒體平臺更好地傳播主流思想。

輔導員是學生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是學生圈子的“領頭者”。當前自媒體平臺充斥著一些錯誤和消極的“四史”言論。輔導員應發揮好學生導師的作用,積極融入學生中,利用好自媒體平臺優勢,參與學生互動交流,提高學生對自己的信任感和依賴度,進而進行思想引導,傳遞正確的價值觀,營造一個積極、充滿正能量的學生圈子。

高職院校應充分認識自媒體在學生群體學習“四史”中的社會影響力,重視以自媒體為載體的“四史”教育體系建設,鼓勵教師與時俱進改善教學手段,開設個人自媒體空間,將課堂講授拓展至線上直播、線上互動等;鼓勵師生運用自媒體創新教育內容,實現“四史”教育內容輸出的自媒體化,提升“四史”傳播內容的趣味性和話語的生動性;發揮好自媒體信息共享和及時交互優勢,重視師生間的雙向溝通,及時關注學生的反饋與疑問,掌握自媒體言論權威性的主動權。

(三)創新教育方式,激發學習興趣

數據顯示,當前我國短視頻的用戶規模達到9.62億人,占網民整體的91.5%,53.1%的學生每天會在網絡媒體上花費2-4個小時,26.82%的學生每天花費5-8小時。因此,“四史”教育要與時俱進,加快網絡微課建設,以較短的視頻、動畫、游戲等形式開展“四史”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效地達到教學目的。網絡直播能夠突破時空限制的優勢,是學生最受期待且最具有成效的教學方式,故教師可在紅色景點、革命遺跡等地點直播授課,學生也可以身臨其境地與歷史事件產生強烈情感共鳴。借助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嗶哩嗶哩、小紅書等搭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學習網絡平臺,以短視頻、Vlog以及圖片、文字、音樂等形式開展“四史”教育,彰顯“四史”教育內涵。師生間可以在平臺上互動交流,分享學習感受和個人觀點。

(四)加強文化建設,提升媒介素養

調查數據顯示,有78.08%的高職學生認為運用自媒體平臺以視頻的形式呈現“四史”內容更具吸引力。探索課程思政,將“四史”教育與專業課程相融合,發揮好視頻在教學過程中的效果優勢,潛移默化地傳遞“四史”知識和信息,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發揮好黨支部和團學組織的作用,運用好各組織微信公眾號、官微、抖音號等媒介,將“四史”教育與網絡思政、通識拓展課相融合,與校內實踐活動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營造學習“四史”的濃厚氛圍;在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中引導學生正確運用自媒體媒介,科學檢索、正確辨別虛假、低俗、違規信息,培養學生提高媒介素養。

五、結語

自媒體是在新媒體背景下形成的信息共享的即時交互平臺,有著自主性和雙向性的基本特征。自媒體的興起有助于促進“四史”教育創新,賡續“四史”精神血脈,助力“四史”教育發展,提升“四史”教育親和力,為高職學生學習“四史”提供更具有優勢和效果的學習途徑。因此,高職院??赏ㄟ^占領網絡陣地、優化監管機制,加強師資建設、創新教育體系,改善方式方法、激發學習興趣,加強文化建設、提升媒介素養等精準舉措提升“四史”教育成效,實現自媒體“自主性”與“精準性”相協調的教育局面。

參考文獻:

[1]本刊編輯部.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J].求是,2021(11):11-17.

[2]崔淑芳,李剛.網絡背景下高職院校大學生“四史”學習教育路徑研究[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22(03):72-74.

[3]楊盈盈,章小純.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四史”學習教育的創新發展[J].人民論壇,2021(26):65-67.

[4]陳哲.高職院校辦學定位特色研究[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02):61-64.

[5]駱維.新媒體視域下加強大學生“四史”教育:意義、困境與路徑[J].老區建設,2021(12):76-82.

[6]孫少春,李偉.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創新——以“學習強國”平臺為例[J].決策與信息,2020(01):42-47.

[7]王英慧.新媒體環境下“四史”教育創新發展路徑研究[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8(01):14-16+20.

責任編輯? 宋? 猛

作者簡介:王超,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學生工作部講師;王榮,廣州大學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黃詩琦,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學院??粕?。

*基金項目:本文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華南師范大學)、廣東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21年度開放課題“網絡思政視域下高職學生‘四史學習教育機制及實效性研究”(課題編號:SCNUKFYB085);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2021年度學?!八颊c課程思政”研究項目“自媒體時代‘四史在大學生中的傳播機制與實效性研究——基于廣州市高校的實證研究”(項目編號:XJSZYB202106)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路徑探析四史自媒體
小主播上微課 團隊員學四史
遇見“四史” 圖說“第一”
隊史連“四史”
基層檢察院檢委會規范化建設路徑探析
新課標下的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路徑探析
互聯網+背景下的渝東南家庭農場發展路徑探析
自媒體時代慕課對民辦院校高等化學教學的意義與影響
自媒體時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課改革路徑
“全民記者團”:濟南電視臺與“百姓記者”的“握手”實踐
大眾文摘期刊在互聯網環境下如何實現“內容突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