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背景下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的控制研究

2023-05-28 06:23張微
商場現代化 2023年6期
關鍵詞:征信體系共享平臺大數據背景

摘 要:為避免信貸風險對小微企業穩定運營造成負面影響,需要對小微企業信貸風險進行控制。為提升小微企業信貸風險控制效果,本文對大數據背景下的小微企業信貸風險控制進行研究。首先分析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種類,在此基礎上,闡述造成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的主要原因和存在的問題。為解決現存問題,提出小微企業信貸風險控制策略,主要包括:構建小微企業內部資金數據共享平臺,為企業在市場運營提供全過程、高效的信息流通渠道,加速數據信息在計算機終端的處理,解決由于信息不對稱、資源共享性差導致的風險問題;完善小微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與征信體系,促進小微企業與借貸方之間的共贏;提高小微企業信貸數據整合與風險預測能力,計算在不同借貸額度下自身的違約概率,及時發現風險以避免違約行為的發生。

關鍵詞:大數據背景;共享平臺;征信體系;信貸風險控制;小微企業

引言:在市場運營過程中,由于企業運營成本逐步增加,部分企業出現稅負加重的現象,這些現象導致企業的經濟效益下降,尤其是市場內的小微企業。此類企業具有規模小、抵抗風險能力較差等特點,在行業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小微企業所面臨的資金壓力越來越大。企業為避免資金鏈斷裂,保證其自身的穩定運營,不得不采取一定措施,例如向地方商業銀行申請貸款。商業銀行出于自身資金安全等方面的考慮,開始壓縮小微企業信貸規模,此種現象導致小微企業的借貸渠道越來越狹窄。為解決此方面的問題,助力小微企業在經濟市場內穩定地運營與發展,國家與各地政府相繼出臺了多項針對小微企業的健康借貸指導政策。然而,現有政策的實施盡管在一定程度上為小微企業的商業借貸提供了更多路徑,緩解了企業的短期資金運營困境,但大部分小微企業仍然存在放貸速度慢、借貸門檻高等問題,制約了小微企業的發展。當前,互聯網市場的快速發展為小微企業借貸工作的實施打開了新大門,但想要徹底解決信貸過程中的信貸風險問題,還需要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結合相關工作的具體需求,優化企業信貸模式,實現良好的信貸風險控制。為落實此項工作,本文將在此次研究中,以小微企業為例,提出與之相關的借貸風險控制策略,旨在通過此次研究,探索實現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良好控制的方式,助力小微企業可持續發展。

一、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種類

1.市場風險

與其他企業相比,小微企業經營規模小、技術水平低、利潤低、市場預測能力弱,因此,對市場金融環境的依賴性較強。在當前的經濟低迷時期,小微企業在經營上處于比較不利的地位,如未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改變企業發展戰略,將會增加破產的風險。新形勢下,企業生產運營成本增加,人力資源成本的比重不斷上升,小微企業的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部分小微企業出現了資金鏈斷裂。為維持自身的穩定經營,增強自身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必須開展信貸業務。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發生信貸風險。

2.擔保風險

在執行小額信貸過程中,小微企業一般會抵押廠房、存貨等固定資產。具體原因有:大部分小微企業在市場上處于初創階段或成長階段,經營期短、產品份額低、競爭力差等,因此企業在貸款中可以抵押或質押的資產相對較少,甚至部分企業的產權證書不齊全、經營許可權屬模糊,根本無法在商業借貸中變現。因此,一旦小微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情況,十分容易因為缺乏可變現資產而發生違約情況,為避免這種問題并獲得資金,部分小微企業會選擇與地方其他企業形成關聯企業這種方式,在借貸過程中相互為對方提供借貸擔保。此種擔保形式大多在同行業鏈中形成,然而一旦在其中某個環節或某個節點,企業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償還貸款,便會導致整個鏈條出現信貸風險,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嚴重時可能會面臨破產或倒閉。與此同時,借貸方也將失去資金償還渠道,從而產生信貸方面的擔保風險。

二、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的產生原因

由上節分析可以看出當前小微企業存在很多信貸風險種類,探究這些風險產生的原因,大致可歸結為圖1:

1.小微企業運營管理穩定性較差

大型企業由于其市場比較穩定,且運行有序,因此其信用風險管理模式也是十分規范的,此種情況下出現企業信貸風險的可能性較小。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小微企業大多為加工業、餐飲業、零售業等,此類企業不僅規模較小,而且自身運營管理也因為規模限制導致穩定性欠佳。而且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小微企業也要面對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尤其是出口型小微企業,匯率對其盈利具有決定性影響,而此類企業由于規模較小,其風險管理難度也較高。此種條件下,小微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不免會處于劣勢地位,此時如果小微企業未能正確認識到自身發展的問題和需求,或未能采取有效的手段對企業運營資金、資源進行規范化管理,便很容易導致企業出現信貸風險。

2.小微企業對于資金的需求量較大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日趨成熟,小微企業的發展勢頭也越來越好,與此同時,小微企業為實現自身的發展對于資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為實現自身發展,許多小微企業紛紛加大信用額度,以滿足自身在市場內的運營需求。但小微企業融資規模的擴大,勢必會給貸款方造成一定沖擊。為保證借貸方的穩定收益,商業銀行會提高小微企業借貸款收益指標和貸款門檻。而且相比于大型企業與中型企業而言,小微企業的償還能力較弱,部分企業尚存在根基不穩的問題,此種現象導致商業銀行與小微企業的對接工作無法達到預期,這不僅會增加小微企業信貸風險控制難度,也會導致小微企業很容易出現貸款無法按時償還的現象,增加小微企業的信貸風險。

三、小微企業信貸風險控制策略

在分析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種類和風險產生原因的基礎上,為降低小微企業信貸風險,提出小微企業信貸風險控制策略,如圖2:

小微企業信貸風險控制策略主要包括:構建小微企業內部資金數據共享平臺,解決由于信息不對稱、資源共享性差導致的風險問題;完善小微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與征信體系,促進小微企業與借貸方之間的共贏;提高小微企業信貸數據整合與風險預測能力,及時發現風險以避免違約行為的發生。

1.構建小微企業金融數據共享平臺

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數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實現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的良好控制,可以通過構建小微企業內部金融數據共享平臺的方式,為小微企業市場運營提供全過程、高效的信息流通渠道。因為在深入小微企業的市場運營中發現,大部分小微企業無法實現對信貸風險的精準識別,而出現此方面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企業的數據匯總能力不足、共享渠道不完善。因此,為解決此方面問題,小微企業必須在市場運營過程中,引進多種現代化計算機技術,以市場內的前沿技術作為支撐,處理小微企業內部財務數據與金融信息數據的匯總、統計等,以加速小微企業數據處理效率,并在掌握大量市場數據的前提下,預測不同行業的發展趨勢,以此規避金融投資風險。同時,建立小微企業內部資金數據共享平臺,可以使其與地方商業借貸機構之間建立合作關系。在此基礎上,借貸機構可以根據企業反饋的運營數據與實際情況建立小微企業的信用數據、借貸交易數據庫,通過此種方式,建立針對該小微企業的借貸風險分析模型,從而在可控的風險范圍內,為小微企業提供最高定額的貸款業務,助力小微企業發展。

2.完善小微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與征信體系

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完善小微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與征信體系的方式,優化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管理效果。這是因為征信擔保公司是小微企業信貸業務中的一個重要參與者,擔保公司可以從多個角度,通過多種技術手段,衡量借款方的資信狀況和償還能力,從而為小微企業的市場借貸提供擔保。為獲得更多的信貸資金,小微企業勢必需要完善自身信用擔保體系,通過此種方式,使信貸擔保服務公司為小微企業提供更優質、更具針對性的信貸服務。但由于目前大部分信用擔保服務公司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因此亟須國家相關政策的指導與支持,以進一步完善信貸保障制度。同時,國家還可以在出臺針對小微企業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加強對征信擔保企業的扶持,必要條件下,要實行稅收優惠政策,以助力并推動征信擔保企業的發展,使其能夠從多維度為小微企業提供信貸風險分擔與保障服務。

在完善小微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基礎上,還應通過健全小微企業征信體系的方式,解決小微企業與借貸方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而在健全小微企業征信體系的過程中,僅依靠擔保公司是無法實現的,而是需要多個參與方在逐步落實此項工作的過程中,整合多渠道資源,在政策的支持與引導下逐步完善。在此過程中,地方政府應當發揮帶頭優勢,牽頭整合海關、工商等多個行政單位中的資源,獲取與小微企業市場運營相關的更多信息,包括貸款記錄、違約記錄、納稅記錄、注冊記錄、經營記錄、職工社保與公積金繳納記錄等,通過錄入小微企業市場運營關鍵數據的方式,構建針對不同小微企業的誠信檔案,將生成的信用檔案上傳到云端,與多個借貸方進行資源共享。通過此種方式,可以使商業銀行、借貸方更加直觀、準確地了解小微企業的真實情況,從而在可靠的范圍內降低小微企業信貸違約行為的發生概率,提高小微企業在市場經營中行為的可靠度,實現小微企業信貸風險控制的同時,進一步促進小微企業與借貸方之間實現共贏。

3.強化小微企業信貸數據整合與風險預測能力

完成上述研究后,可采用提高小微企業信貸數據整合與風險預測能力的方式,實現小微企業自身信貸風險的良好控制。通常情況下,小微企業會采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輔助專家系統與信用組合評估的方式,進行信貸過程中的風險評估。但此種風險評估方式由于缺少信貸數據的整合,導致預測的風險與實際風險存在較大差異。為此,小微企業需要利用大數據技術、輔助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從更多渠道中獲取金融市場客戶信息,持續豐富企業外部資料獲取渠道及資料種類。要充分發揮網絡數據的優勢,加強其與金融市場內多個運營商、電商企業、移動社交網絡等大數據平臺的戰略協作,使分散、動態、隱蔽的“軟信息”得到有效利用,提高小微企業運營信息的完整性、客觀性。同時,小微企業可以將內部資料和外部平臺資料進行對接,利用網絡平臺24小時不停地捕捉和監測金融市場信息,計算在不同借貸額度下自身的違約概率,及時發現風險以避免違約行為的發生。通過上述措施,可以提升小微企業信貸數據整合與風險預測水平,實現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的合理管控。

四、結語

小微企業又被稱為微型、小型企業,在新時期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同類、不同規模企業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與此同時,小微企業在經濟市場內的經營難度越來越高,如何在保證小微企業穩定運營的同時,降低小微企業信貸風險成了小微企業運營者與管理者的關注重點。為實現這一目標,發揮小微企業在經濟市場內的價值與經濟效能。本文在此次研究中,提出了構建小微企業內部資金數據共享平臺、完善小微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與征信體系、提高小微企業信貸數據整合與風險預測能力三個方面的措施。盡管提出的措施經過理論分析后證實了具有可行性,但在后續工作中,仍需要選擇試點單位對提出的策略與方案進行檢驗,從而為小微企業發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盧瓊.互聯網消費信貸風險的法律監管制度研究——以A公司白條為例[J].法制博覽,2022,(32):89-91.

[2]王士龍.合伙企業股權投資對銀行信貸風險的影響——銀行信貸業務案例分析[J].山西財稅,2022,(10):33-34.

[3]張夢君.數字普惠金融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影響——基于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的分析[J].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學報,2022,34(5):19-33.

[4]施建淮,楊雨晴.跨境資本流動與中國商業銀行信貸投放——基于銀行競爭視角的實證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22,(10):82-98.

[5]周雷,閆笑男,朱奕,等.大數據征信服務小微企業融資案例研究——以江蘇銀行“e融”系列產品為例[J].西南金融,2022,(10):54-64.

[6]李新宇,朱家明,徐鳳.基于XGBoost和SHAP方法的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評估研究[J].阜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39(3):73-81+91.

[7]李超杰.基于機器學習的小微企業信貸供給智能決策系統研究——以“銀稅互動”政策的共享納稅數據為例[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24(4):66-74+136.

[8]朱強軍.基于改進的TOPSIS算法的企業信貸風險評價——以中小微企業為例[J].長春大學學報,2022,32(7):24-33.

[9]王之揚,王歡.貨幣政策不確定性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影響——基于異質性和調節效應視角的實證研究[J].北方金融,2022,(7):82-89.

[10]趙平,孫志峰.中國銀行業貸款利率是否反映企業違約風險水平——來自制造業上市公司數據的經驗證據[J].金融經濟學研究,2022,37(2):40-55.

作者簡介:張微(1990.06- ),女,漢族,籍貫:浙江紹興,杭州聯合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級會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信貸風險。

猜你喜歡
征信體系共享平臺大數據背景
P2P網貸平臺征信體系建設和監管問題研究
中企搭乘“共享平臺”好出海
大數據背景下企業績效管理的探討
科學數據共享平臺的建設與服務探討
大數據背景下石油科技翻譯
大數據背景下石油科技翻譯
大數據背景下我國網絡借貸監管對策研究
高校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構建與運行管理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