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與民辦高校經管類課程教學困境緩解之道

2023-05-29 03:07葉術青郝西文陳歡
公關世界 2023年8期
關鍵詞:教育教學民辦高校新媒體

葉術青 郝西文 陳歡

摘要:文章探討了當前民辦高校教師在教學管理方面存在的實踐操作經驗不豐富、教學現實性和先進性不足的問題,著眼新媒體自身的特點并利用調查數據,闡明新媒體平臺和資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尷尬的局面,并從理念創新、學習過程重塑、教師與學生角色轉換、教學機制創新等方面給出了新媒體運用于經管類專業教師教學的意見建議。

關鍵詞:民辦高校,教育教學,新媒體

新媒體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支撐,以信息的實時發布與更新、精準傳輸與展示、多元融合與集聚、低成本運營與分享為典型特征的網絡化信息創作、傳播、共享平臺及資源。[1]新媒體之于經濟管理類課程并不陌生,新媒體運營是經管大類課程的重要內容,同時新媒體方法技術更在經濟管理類教學過程中得到廣泛運用。與此同時,經濟管理類課程教學仍然存在著教師實踐經驗欠缺、課程教材陳舊、教學方式刻板等現實問題,需要通過推進基于新媒體的教學創新加以解決。

民辦高校,一般為應用型高校。從相關文獻檢索來看,關于新媒體對應用型本科高校,乃至于對民辦本科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影響,以及基于此的教學過程、模式創新的研究已經較為豐富。相關研究可區分為三個方面:(民辦本科)高校(經管類專業教學)如何避免新媒體的消極影響、如何積極發揮新媒體的作用,以及如何基于新媒體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和進行教學方式創新。

“互聯網+”時代,各高校都在嘗試將先進信息技術以及先進的教學方法與技術(如MOOC、SPOC等)運用于教學創新中,包括民辦的各類高校先后依托MOOC等平臺研發了各類精品課程。研究表明,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技術創新確能提高教學的質量效益,但在使用中也存在教學過程難監控、教學效果難保證等短板。[2]

近年來,為順應時代發展趨勢,高校教師依托MOOC、騰訊課堂、雨課堂、學習通等網絡平臺展開線上教學。相關研究主要圍繞網絡教學如何組織、如何創新網絡教學形式、提高教學效果來展開。相關研究表明,在合理的組織下,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是可以達到的,但也從另一個角度反證了線下教學的不可或缺性。[3]

基于此,相關研究突出強調了教學技術、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的融合與一體化創新。大量研究者通過教學設計和調查研究進一步實證了新媒體運用的實效性,探討了具體教學方式的選擇與優化等問題。[4]其主要的觀點包括:線上線下相結合,能夠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有效提升教學創新的綜合效果;翻轉課堂可以引導和構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新模式;應建立基于PBL、OBE等教學方法的教學模式,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另外,相關研究還關注QQ、微信、抖音等大型網絡平臺及其資源的教學運用所帶來的教學“泛娛樂化”現象,提出應強化氛圍引導、適度使用網絡、改進教學評價、提升信息素養,以抵消其負面影響。[5]

縱觀以上對基于新媒體的教學研究,目前尚存在如下不足:一是側重于研究如何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和創新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與技術來促進教學,對于如何利用大眾新媒體資源和技術來促進教學、增進現實教學中的不足,卻較少涉及;二是在討論新媒體對教學的積極作用時,往往將大眾化的新媒體與專用于教學的媒體資源與技術割裂開來,對于后者的研究更多地從減少其負面影響的角度去分析,而對其內容中積極性的一面卻研究較少。

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為教學創新奠定了基礎,民辦本科院校,特別是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師,利用新媒體平臺與技術創新教學方式與模式也蔚然成風。但值得注意的是,依然有大量研究表明,在民辦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著難以解決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一是教師業務實踐經歷欠缺。從對民辦高校教師來源分析,約有一半以上的教師來自高校應屆畢業生,他們大部分的閱歷是從高校到高校,普遍存在業務工作經歷缺乏的問題,對于強調經驗和閱歷的經管類課程教學而言這是明顯短板。同時,即使有的教師曾有過業務實踐工作經歷,但由于脫離實踐時間過久,也容易導致教學與現實業務實踐的脫節。民辦高校承擔著培養應用型人才重任,教師業務實踐經歷的欠缺或脫節,極不利于培養和造就滿足市場需求的高素養應用型人才。雖然不少院校在探索校企聯合辦學、教師“雙師”能力培訓等方面做了不少探索,但由于企業與院校的差異性,以及教師難以完全脫崗、全身心投入業務崗位實踐,導致這些探索措施效果并不能達到預期。

二是部分課程教學內容陳舊,實踐性和時代性不強。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使得新方法、新技術、新理念在經濟管理領域層出不窮,促使經濟管理類教材體系的持續更新。從目前來看,各類經濟管理類教材更新總體較及時,能夠反映相關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社會發展熱點和趨勢。但也有不少課程教學內容陳舊,實踐性和時代性不強。比如國內供應鏈管理課程教材存在權威教材少、創新少、偏理論等問題;高校廣告學教育所選用的教材內容很少體現新媒體知識,對智能營銷、數字營銷、人工智能等更是如此,導致市場實踐環境與理論知識脫節,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專業的熱愛。

三是教學方式與方法相對刻板,缺乏鮮活性和吸引力。雖然MOOC、SPOC教學創新研究有聲有色,但由于民辦高校教師流動快,又由于部分教師的教學惰性,導致部分教師在教學方式選擇上比較刻板,習慣于利用多媒體教學、板書教學、“滿堂貫”式等傳統教學模式。但當前,很大部分教師依然采取傳統方式,容易造成學生對教師教學模式的刻板化的印象,影響學生對該門課程的興趣。

一項關于新媒體影響民辦院校經管類教學過程的調查表明,在對教師教學不足的詢問中,問題比較集中地反映在教學過于刻板、程式化,占比達到24.6%;其次則是教學缺乏激情(16.8%)。有9%的同學反映教學內容與社會現實脫節,而選擇教師缺乏必要的工作或任職經歷,占到了8.9%;選擇沒有任何不足的同學僅有15.4%。

以上問題的存在,或多或少與教學實踐與崗位實踐的脫節、分隔和相對分離相關。彌合兩者之間的差距,當前的主要途徑有:“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校企合作辦學等。但由于諸多因素的制約,這些問題依然不能得到根本的解決。而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技術創新、專業的網絡教學平臺的構設,確實能夠增強教學的互動性、主動性等,但也依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學與崗位工作實際的脫節問題。

大眾類新媒體,特別是諸如B站、抖音、微信公眾號、千聊等大型公共社交平臺及所屬資源,很顯然是當下所謂新媒體的主體,由于集新聞性、趣味性、個性化、互動性于一體,深受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歡迎。將大眾類新媒體融入教學體系,使之與專業的網絡教學平臺及其資源實現有效整合,有望緩解教學實踐與崗位實踐的脫節現狀。

1.提供實時更新的鮮活資料

大眾新媒體資源以其鮮活的形式、便捷的獲取方式和實時的更新等,為教學提供豐富多樣的、動態的資料,教師合理使用從抖音、B站、快手等平臺上實時更新的各類信息,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并使教學資料始終保持鮮活。同時,調查發現,96.5%的學生對大眾新媒體認知度高,其使用大眾新媒體平臺的主要興趣點在于接收娛樂信息(22.2%)、獲取新知識(19.7%)、收看新聞(16.5%)等。學生每日花在大眾新媒體上的時間絕大部分在1-5小時(71.9%),表明大眾新媒體已經深入學生生活,并得到普遍認可。因此利用大眾化的新媒體資源豐富教學,還可以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提高教學效果。

2.獲取一線匠人的經驗教訓

由于大眾新媒體創作的個性化和個人化特點,使得大量從事各自行業的資深專業人士,得以通過這種平臺宣揚自身工作理念、分享自己職場工作經驗,有的甚至在相關平臺上錄制和售賣自己創作的課程等。這類人及其所透露的信息和知識,來自一線,來自長期的經驗累積,具有極強的實踐性,而這正是我們一線教師所缺乏的。將這些內容充實到課程教學過程中,勢必能使教學內容更加鮮活、更加接地氣、更加具有針對性。

3.樹立課堂互動的實踐靶標

作為個性化的新媒體資源,在很多時候,自媒體的制作者所表達的是基于其自身經驗的觀點和看法,未必完全正確和合理。對于這種個性化的信息,教師可以合理截取和辨識,并在課堂上邀請學生展開討論。這樣既融合了實踐性的經驗,又有理論分析的參照,容易引起學生討論的興趣。我們還可以將相應的討論結果反饋給新媒體平臺或主播,以引起進一步的討論,進一步增強互動效果。

4.打開增長見識的廣闊窗口

大眾新媒體的典型特點之一就在于互動性,其互動性通過直播區互動、評論區互動等多種形式呈現,這與傳統媒體及很多專業教學平臺的缺乏互動形成鮮明對比。而且大部分主播很希望與“粉絲”互動以帶動人氣,這就為教學主體、客體與大眾新媒體創作者之間建立長期緊密聯系奠定了基礎,為打開、打通從理論向實踐的窗口提供一個契機。這種互動、交流,對于教師加深對相關理論之于實踐效用的認識,對于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都將帶來正面而積極的影響。

在前述調查中,詢問學生通過大眾新媒體平臺及其資源介入和使用,能否使教師教學困境得以緩解,認為大眾新媒體資源、平臺可以有效緩解的分別達到62.6%和65.6%,選擇不能的均占極少比例,表明大眾新媒體平臺及資源對教學困境的緩解作用被學生認可。

總之,大眾化新媒體,以其鮮活性、互動性、個性化、實踐性和豐富性,有助于教師了解崗位實踐前沿、豐富教學材料、增強教學互動,事實上在教學實踐與崗位實踐之間搭建了和解的橋梁,對于緩解當前民辦本科院校經管類教學困境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基于新媒體的教學,日益成為教學創新的大勢所趨。特別是2020年,原本商業化的大眾新媒體深度嵌入到高校新媒體教學中來,使之成為促進高校教學的重要一環。但大眾化新媒體也有“泛娛樂化”的一面,需要基于教學效果的綜合運用,使其與既有的專業化網絡化教學平臺、資源一起,成為支撐新時代民辦高校經管類教學的共同基礎。

1.創新理念,讓新媒體全面深入課堂教學

首先是樹立合一理念。新媒體概念本身源自商業傳播媒體領域,但其本身又兼具教學輔助性質。當前,大眾化新媒體正在快速融入高校教學的步伐,使其與既有的諸如智慧教室、MOOC、SPOC等教學平臺自然融合在一起。為此,進一步推進基于新媒體的教學,應樹立合一觀念,形成教學新媒體概念,以統合大眾新媒體與專業化教學平臺與資源。一要理論探究上不忽視、不排斥大眾新媒體,將其視為促進教學創新的有機組成部分;二要在實踐探究上使兩種資源都能得到充分運用,并能實現優勢互補。三要圍繞教學效能的提升和優化,實現兩者的相互融合與滲透,使其共同支撐現代教學模式的創新。

其次是筑牢中和理念。所謂中和,即疏堵結合,使“泛娛樂化”在疏堵綜合平衡中得到消解和轉化。一要樹立“導”的意識,發揮課程思政、校園氛圍營造的宣貫和引導作用,引導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新媒體習慣。二要樹立“度”的觀念,在教學實施中總體控制新媒體使用的“度”,避免一味標新立異求趣的娛樂化傾向;三要樹立“規”的意識,加強課堂監督和控制,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管控下正確使用新媒體資源;四要樹立“用”的觀念,即讓學生充分運用好新媒體,以利于教學效果的達成。

2.重塑學習,大力倡導引導式教學與任務型教學

新媒體時代學生接觸資源的渠道和內容異常豐富,使其學習自主性的潛力巨大。由此,基于新媒體的教學,應突出強調對學習過程的重塑,促使學習自主性從潛力向能力的加速轉化。一是讓教師成為教學資源和平臺的推薦官和過濾器。首先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新媒體教學資源,以專業的角度合理遴選、使用和向學生推薦新媒體平臺、資源;其次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過程資源搜集的過濾器,幫助學生辨別資料的真偽、合用性等,避免學生誤入歧途。二是推行各種形式的任務型教學,將新媒體用到實處。首先是將學習的主動權以任務的形式下放給學生,從課前消化資料、課中實操性項目任務到課后作業布置等,盡可能讓學生在基于新媒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動”起來,讓學生獨立或組隊完成其可以完成的學習任務,并適時形成階段評分,作為期末考評的參考;其次是教師對課程的教授不再“滿堂灌”,而著重在于講清基本原理、重點難點問題,引導和設計實操環節以及答疑解惑等。

3.轉換角色,讓教師成為新媒體的寵兒

與學習重塑相適應,教學和教師的角色也面臨調整。一方面,教師應成為新媒體教學的倡導者。一是充分研究新媒體教學特點,切實將新媒體資源、平臺的知識性、經驗性、鮮活性、互動性、多樣性等特點研究透徹,使之與教材內容、學生學習與生活習慣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釋放新媒體之于教學的增強性效果。二是學好新媒體教學平臺,成為專業網絡教學平臺、大眾新媒體教學平臺的行家里手,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具體專業課教學,進一步探索課程教學創新的方式與途徑。

另一方面,教師應成為新媒體資源的創作者。一是積極運用現有各種新媒體教學平臺,通過對線上教學過程的錄音、錄像等形式,積累教學資料,為后續教學奠定良好基礎。二是以項目的形式繼續打造相關課程的公開課、精品課,為相關教學提供公共資源;三是應鼓勵教師圍繞所授課程的核心知識要點,利用既有商業化新媒體平臺創作和發布精品短視頻等資料,為學生相關課程知識點的學習與進階提供更多便利,同時增強學習資料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新媒體技術的深入推廣和發展,對教學過程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和作用。利用鮮活的大眾新媒體平臺,實現與專業化的網絡化教學平臺的有機融合,是基于新媒體的教學過程和模式創新的應有之義。新媒體雖然并非新事物,但對于民辦經濟管理類本科教育而言,還應在更新理念、轉換教學方式、重塑教師角色等方面努力,以促進經濟管理類教學創新,深度、全面、系統發展。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廳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新媒體環境下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學模式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18jyxm0281;安徽三聯學院校級質量工程:“《金融市場學》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1zlgc018。

參考文獻:

[1]石磊.新媒體概論[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9.

[2]陳世華.新媒體輔助教學:概念、價值和策略[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2):74-78.

[3]汪凌和,姜凌.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運籌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0(8):211-215.

[4]李傳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路徑研究[J].長江信息通信, 2020(11): 235-237.

[5]陳慧敏,童正容.應用型本科高校課堂“泛娛樂化”現象探析[J].海峽科學,2021(5):62-66.

(作者單位:安徽三聯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安徽合肥 230601)

(責任編輯:姜秀靚)

猜你喜歡
教育教學民辦高校新媒體
論將中醫學納入大學教育教學領域中的重要性
醫學院校臨床藥學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
關于開展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關于民辦高校人才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研究
淺談民辦高校中的人才培養模式
教育與職業(2014年4期)2014-04-17
民辦高校大學生人際關系與自我概念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