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落世界各地的犍陀羅藝術

2023-05-30 11:58王仲昀
新民周刊 2023年16期
關鍵詞:陀羅彌勒佛像

王仲昀

公元1世紀起,犍陀羅佛教藝術逐步形成。因犍陀羅地區地處于印度與中亞、西亞交通的樞紐,多種文明長期在犍陀羅地區交匯融合,犍陀羅佛教藝術混合了古希臘、羅馬、波斯以及印度多元藝術表現技巧,其寺院建筑、石雕、泥塑是早期佛教藝術的典范,這些藝術還被認為對中亞和中國石窟建筑和佛教造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英國考古學家約翰·馬歇爾在《犍陀羅佛教藝術》一書中將犍陀羅藝術分為前后兩個階段。

公元1世紀末到140年,這個時期,佛像在佛傳浮雕中的地位并不突出,較多地吸收了希臘式雕像和浮雕的風格?,F存最早的犍陀羅藝術的佛像約作于1世紀中葉,其形象皆用當地流行的希臘風格表現,僅頭部雕有光輪以顯示其神圣。該時期佛像在臉型、衣著上呈現希臘化,但神態莊嚴,頗具佛教精神。

約140年到230年,出現了單體造像。這些造像一般高3-4.5米,已經成功熔印度﹑希臘、波斯、羅馬、中亞草原地區風格于一爐,形成獨具一格的犍陀羅風格。其特色是面容呈橢圓形,眉目端莊,頭發呈波浪形而有頂髻;身著希臘式服裝,衣褶多由左肩下垂,袒露右肩,佛及菩薩像有時帶胡須等。

在今天放眼全球,從倫敦大英博物館,到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再到上海震旦博物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都有犍陀羅文物。國內有犍陀羅研究者表示,如今犍陀羅已經成為世界級博物館的標配。這些散落全球的文物,成為當代人了解犍陀羅藝術最直觀的媒介。

2至3世紀犍陀羅佛立像?石雕 像高92厘米

在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陳列了兩座犍陀羅時期具有代表性的造像。這兩件早期造像,具有相同的特點:厚重的通肩大衣、略呈V字形的領口、身上衣褶的起伏、細密的卷發、平視的雙眼,處處折射出犍陀羅中后期在石雕造像藝術上的技法和審美。

其中,一座犍陀羅2至3世紀石雕佛立像高92厘米,于巴基斯坦白沙瓦塔庫特伊巴希古城出土。這座佛造像雙足斷損,頭部呈橢圓形,波狀卷發,肉髻大而略扁。眉間有白毫,大眼高鼻,目光下視。通肩袈裟,衣褶流暢自然。左肘微屈,手提袈裟衣角。身軀壯碩英挺,胸膛厚實。無論是面部表情或手掌與指尖的動態細節,均完美地表現人體的比例與真實感。造像雖有部分破損,仍不失為犍陀羅佛像藝術經典之作。

6世紀末巴基斯坦犍陀羅造像黃銅鑄造 像高33.7 cm

位于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了眾多早期犍陀羅佛教藝術造像。值得一提的是,犍陀羅造像多以石、泥等材質為主,而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能夠見到更稀有的銅制佛像。

3世紀犍陀羅佛立像?灰色片巖雕塑 像高163厘米

其中一座銅制佛像高33.7 厘米,佛陀螺旋發髻凸列、眉目清秀,身著通肩袈裟,質地厚重,衣紋呈U形垂下,自然流暢。右手當胸施無畏印,左手自然垂下握衣衫,右腳略伸向前,跣足站立于方形臺座之上。頭光與身光均為三層,內圈無雕飾,中間刻有蔓草花紋,外圈圓錐狀火焰以連珠綴連呈規律性排列,形成獨特的放射性齒狀背光外緣,精美莊嚴。

4至5世紀巴基斯坦犍陀羅彌勒菩薩半身像片巖雕塑 曾用金屬元素裝飾 像高76厘米

在大都會博物館,還能見到融合了希臘式雕像風格的犍陀羅佛教浮雕藝術。

此像整體呈現出純熟的犍陀羅藝術風格,鑄造精美細膩,保存完好,為佛教造像藝術之精品。

此外,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也有犍陀羅彌勒菩薩石雕立像和半身像。

作為西方收藏中國文物最多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吉美博物館收藏了一件典型犍陀羅希臘式佛教造像。這座立像高120厘米,俊秀英挺,氣宇軒昂,雙臂戴臂釧、腕釧,右手作無畏印,左手叉腰,指間有縵網,顯得威嚴高貴。

犍陀羅希臘式佛立像像高120厘米

帔帛自左肩呈U形繞右肘垂下,稠密的刻紋營造出絲帛的柔軟質地。臺座刻有四位供養者。綜觀全身,都有華麗的裝飾品,其健碩俊朗的形象,明顯受到希臘羅馬雕刻崇尚力與美的影響。

坐落在日本滋賀縣信樂群山深處的美秀博物館,單獨設有一間展廳用以展示犍陀羅佛教造像。在這里,有一座高約250厘米的犍陀羅立像,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單體犍陀羅造像。

二世紀下半葉犍陀羅佛立像?片巖雕塑 像高二百五十厘米

該佛陀肩膀寬闊,以放松的姿勢站立,左髖略微抬高。一塊寬大的布套在雙肩上,折疊并分層,形成頸帶。佛陀的左臂垂下,肘部幾乎沒有彎曲,手抓住了長袍的邊。右臂肘部彎曲,右手缺失。

4至5世紀犍陀羅法輪手印坐佛像多色灰泥雕塑 像高78厘米

除了高大的立像,美秀美術館還有一些犍陀羅坐像。

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的震旦博物館,是一家私人歷史文物博物館。這里收藏有犍陀羅佛教立像和坐像。其中有一座高64厘米的坐像,以青灰色云母片巖制作,肉髻高聳,波浪卷發,雙目微睜,高鼻薄唇;身穿通肩式袈裟,衣飾厚重且帖服身體,衣褶以陽刻線條表達,呈現出較強的垂墜度與體積感;手結禪定印趺坐于蓮臺之上,臺座正面雕琢有一排禪定小坐佛及供養人。其面部輪廓、深邃五官、濃密卷發等特征,以及造型表現手法與處理方式,具有典型的犍陀羅造像藝術風格。

犍陀羅佛坐像青灰色云母片巖 像高64厘米

在杭州凈慈寺內,有一處美術館。該館近年來一直有犍陀羅主題藝術展,展出一些犍陀羅藝術藏品。其中有一座彌勒菩薩立像,片巖材質,菩薩頭頂高大束發,發線與發束間飾有連珠紋式發帶,束發結在頂部自然下垂,非常醒目。

通常來說,束發造型是判斷彌勒菩薩的重要標志。這尊彌勒菩薩,眉心處有白毫,眉骨彎曲細長,雙眼半睜,鼻翼高聳挺拔,嘴唇上留有八字胡髭,雙唇微閉,整體面部表情優雅自在,氣質高貴。

犍陀羅彌勒菩薩立像片巖雕塑 像高160厘米

彌勒左腿膝部微曲,左腿直立,平衡站立之姿與同時期犍陀羅風格佛陀立像完全一樣,代表隨時行走,隨時傳法的行走狀態。他腳穿連珠紋帶飾夾腳涼鞋,足下法座正面是一幅供養人禮拜菩薩的圖畫。

在犍陀羅時期貴霜王朝迦膩色迦 王在位時,大乘佛教發展至鼎盛階段,民間對彌勒的信仰也達高峰。這件彌勒菩薩立像高1.6米,就其保存狀態的完整性而言,在國內同體積的犍陀羅單像中,是為難得一見的館藏珍品。

猜你喜歡
陀羅彌勒佛像
美國的犍陀羅藝術研究
文化雜糅視域下對犍陀羅藝術起源與發展的新思考
托忒文《般若彌勒經》木刻時間考釋
佛像面前的 菩薩
大足石刻彌勒信仰下的兩處“啟門圖”
黑城本《彌勒上生經講經文》為詞曲作品說
劉紅衛
南朝時期的佛馱跋陀羅
云南省彌勒市投入1200萬元打通農村飲水安全“最后一公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