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熨平”的腸道

2023-05-30 01:03
祝您健康·養生堂 2023年1期
關鍵詞:腸癌褐色潰瘍性

受訪專家

林國樂

北京協和醫院基本外科結直腸專業組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協和醫院外科學系科主任秘書,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委員及TEM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肛腸外科醫師委員會委員、加速康復外科醫師委員會委員、結直腸外科醫師委員會中青年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專業委員會經肛門內鏡微創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腫瘤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普通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肛腸專業委員會發展培訓分會委員,北京醫師協會肛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消化外科菁英薈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結直腸外科和肛腸外科,尤其是結直腸腫瘤的臨床與基礎研究。臨床上主要從事腹腔鏡和開腹結直腸手術、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直腸癌新輔助治療、經肛門內鏡微創手術(TEM)、痔上直腸黏膜環切釘合術(PPH)、炎癥性腸病的外科治療、腸梗阻的診治等研究。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里都知道腸道應該是褶皺不平的,這些褶皺里有幫助我們吸收營養的絨毛。但是一些腸病患者的影像資料顯示:腸道被“熨平”,褶皺消失,質地像玻璃一樣透明。這種“很絲滑很透明”的腸道,是因為患上了一種特殊的腸炎,導致腸壁僵硬、腸腔狹窄、蠕動變差,看上去質地像透明的玻璃一樣——它就是潰瘍性結腸炎。

腸道褶皺被抹平是一種非特異性的腸炎,超過15年癌變概率達5%、超過25年癌變概率達15%。特殊的腸炎表現,不僅有腹瀉、黏液膿血便等腸道表現,還有關節炎、結膜炎、皮膚特殊的紅斑、反復的口腔潰瘍、強直性脊柱炎、膽管炎等腸外表現。

潰瘍性結腸炎難治愈,癌變風險高。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腸道慢性炎癥性疾病,病變多位于乙狀結腸和直腸,也可延伸至降結腸,甚至整個結腸。當結腸黏膜大面積被破壞,可能會出現息肉,癌變的概率就增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患大腸癌的風險是正常人的5.7倍。該病目前還沒有特別明確的病因,也就難以根治,而且往往拖得越久,病情越重,治療也越困難。因此要學會辨別,早治療。

北京協和醫院基本外科主任醫師林國樂提醒,潰瘍性結腸炎的常見表現主要是腹瀉且帶有黏液膿血便,持續時間超過4—6周。通常會出現痙攣性的劇烈疼痛感,按壓肚臍也會疼痛不適。疾病日久不愈,會出現食欲變差、體重驟降、精神不佳、四肢乏力或少氣懶言的情況。

對于疾病的發病原因,林主任介紹,目前與環境因素、免疫力等綜合因素相關,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導致腸道菌群發生改變,腸道炎癥持續發作,腸道黏膜屏障發生改變,腸道發生潰瘍。潰瘍性結腸炎近些年發病率逐漸增高,侵犯的人群主要是年輕人,20—40歲的年輕人比較容易發病。

“斷腸”始作俑者竟是膽囊

林主任提醒,慢性膽囊炎、膽囊切除病史,是結腸癌的高危因素。膽囊疾病如膽結石、膽囊炎等,通常都與飲食習慣相關,而這與腸癌的致病因素相似,兩者有交叉性。膽不好的人,更容易得腸癌,因為有膽囊炎、膽結石的人通常存在飲食不健康的情況,比如偏愛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而這些與腸癌發病因素有相關性。此外,如果膽囊有問題,膽汁分泌過多,長期到胃里、腸道中去,在腸道厭氧菌的作用下變成刺激膽酸,它們屬于致癌物,會對腸道造成刺激。所以慢性膽囊炎和膽囊切除病史是腸癌的高危因素,這類患者需要定期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研究表明,高達90%的疾病可以歸咎于腸道菌群的失調。腸道菌群是腸道中的生態衛士。它能幫助消化,也可以抵抗炎癥,還可以健全大腦,甚至能預防癌癥,影響到人的心情。除此之外,腸道菌群還可以幫助調節機體的免疫系統,阻止病原菌的入侵。

所以腸道菌群的平衡對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應當注重腸道日常調理,保持腸道菌群平衡,腸道健康了,人體免疫力也隨之提高,疾病自然逃之夭夭。每一個健康人腸道當中都有一千克細菌。它們對人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腸道菌群能夠幫助人體產生抗體,提高免疫力,抵御外來細菌的侵蝕。

林主任提醒,日常生活中,還是要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不要吃隔夜菜。蔬菜由于氮肥的作用,含有硝酸鹽,放置時間過久,通過自身酶的作用,可以轉換成亞硝酸鹽,建議現吃現買。剩菜剩飯在長時間細菌的作用下,也會把硝酸鹽轉化成亞硝酸鹽,所以不建議食用。

撐起腸道“保護傘”

想要預防腸炎的發生,不妨做好以下幾件事,避免腸黏膜的損傷,同時提升腸道免疫力。

控制脂肪、蛋白質攝入量。研究發現,潰瘍性腸炎與高脂、高蛋白的飲食有關。過多的動物脂肪和不飽和脂肪酸會損傷結腸黏膜;而蛋白質攝入過多,會導致攝入的含硫氨基酸明顯增多,通過腸道細菌發酵后,可產生多種含硫化合物,對結腸細胞產生毒性作用。所以日常少吃油炸食品、肥肉等,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有利于保護腸道,預防腸癌。

少吃剩菜剩飯。即便將剩菜剩飯放進冰箱里,冷藏溫度下有些細菌仍然可能存活、生長。如果經常食用放置過久的食物,就可能打破腸道菌群平衡,增加腸道疾病甚至其他系統疾病的風險。因此,建議食物現做現吃,盡量不剩飯菜。如果有飯菜剩余,應密封放入冰箱保存,下頓食用時充分加熱。

補充益生菌。腸道中的細菌分為有益菌(益生菌)、有害菌、條件致病菌三種,只有在三者菌群處于平衡狀態,或是有益菌占上風時,腸道才能更健康。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腸道益生菌會逐漸減少,也就更容易出現病變。平時可適當吃點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泡菜等。有需要時也可服用益生菌補充劑。

做科學的“護花使者”。擦拭肛門最好的方法是先用水沖,再用柔軟的紙巾紙擦拭;或者用微波爐加熱濕廁紙擦拭。紙巾的分類分為衛生紙和紙巾紙。衛生紙由再生木漿制作,衛生要求1克當中600個細菌以內,可以放進馬桶。紙巾紙由原木漿制作,衛生要求1克當中不超過200個細菌,不可以放進馬桶。

“褐色脂肪”:燃燒你的卡路里

肥胖的人患腸癌的概率大大增加,這是毋庸置疑的,而肥胖人體內的脂肪大多是白色脂肪。林主任告訴我們脂肪還有褐色的,白色脂肪是儲存熱量的,而褐色脂肪是“散熱器”,能燃燒身體多余的熱量。

褐色脂肪主要存在于我們鎖骨、脖子、肩胛骨中間、腋窩、縱隔等,如果我們能激發體內的褐色脂肪,讓褐色脂肪增加,或許能成為減肥的新方法。

如何讓褐色脂肪多起來呢?一是讓身體冷一點:當身體遇到冷刺激時,褐色脂肪會增多。二是保證深睡眠:在深睡眠時,人體會產生褪黑素,褪黑素分泌增多就會增加褐色脂肪。

預防結直腸癌,提倡“鏡中篩”

結直腸癌在我國癌癥排行榜中,超過了胃癌、食管癌,一躍成為我國最為高發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它早期最普遍的癥狀就是“肚子痛”。近年來,結直腸癌發病率逐年上升,由于結直腸癌早期癥狀不明顯,直到腫瘤造成了腸梗阻、腹痛或出血等情況時才被發現,很多結直腸癌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

以往大腸癌好發于中老年,高發年齡在50歲以后。但近年來發病年輕化趨勢明顯,臨床上30歲以下的青年白領罹患大腸癌的比例逐漸升高,約占總患病率的10%。美國癌癥協會(ACS)研究顯示,直腸癌發病率增加尤為顯著,在1991—2014年翻了1倍,20—49歲人群發病率翻了1倍(2.6/10萬—5.2/10萬)。而通過大量分析發現,1990年左右出生的成年人患結腸癌的風險是1950年左右出生的2倍,直腸癌風險則為4倍。

林主任介紹,臨床上以“便血”癥狀來就診的患者中,約80%是良性病變,10%是中晚期腸癌,只有不到2%是早期腸癌。相比普通血液化驗、超聲和CT等檢查手段,大多數人會覺得腸鏡檢查的體驗 “不美妙”:需要服用大量瀉藥,預約時間和檢查時間也更長。盡管如此,腸鏡檢查及活檢仍然是確診腸道腫瘤的金標準。林主任強調,早篩早治,希望尚存。

(編輯? ? 王? ? 幸)

猜你喜歡
腸癌褐色潰瘍性
含糖飲料或可增加女性患腸癌風險
當心特殊腸癌的“幕后黑手”——肛瘺
你的手充滿時辰
Conversation in a house
Red Panda小熊貓
男性長期看電視更易患腸癌
足底潰瘍性扁平苔蘚合并普禿一例
23例原發性小腸癌臨床分析
中西醫結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40例
愈瘍消潰方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活動期3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