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富裕導向下廣東城鄉融合發展的機制優化

2023-05-30 23:38盧彩
現代商貿工業 2023年1期
關鍵詞:城鄉關系共同富裕

盧彩

摘?要:基于工業化驅動的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廣東省人口在短期內快速往少數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城市集聚,粵東西北的鄉村地區逐漸空心化。城鄉收入差距、工農行業差距、地區差距等較大,這種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會主要矛盾嚴重阻礙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重點應從健全資源配置運行機制、要素雙向流動的激勵機制、優化產業結構及其發展模式等方面著手,改善人口與資源空間布局,推動高質量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共享發展與共同富裕。

關鍵詞:共同富裕;城鄉融合發展;城鄉關系;機制優化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1.012

0?引言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包括5億多農村居民在內的全體人民的期盼和夢想。在黨和人民在深入探索實踐下,2020年脫貧攻堅取得了全面勝利,為我國持續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但脫貧攻堅的勝利只是解決了極端貧困問題,并非意味著貧困問題的終結,即使經濟地位居前的廣東省也同樣存在貧困問題,當前省內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矛盾問題突出,農村的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還不全面,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的任務在農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初期,大量脫貧人口仍處于貧困臨界線邊緣,防止返貧的內生動力還未充分形成,農村扶貧群眾返貧的風險較高。另一方面,現有的扶貧工作主要以搬遷補償、財政兜底等短期形式保障措施為主,這種非常規的“逆向”調動資金和人力資源供給在脫貧攻堅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長期使用以往這種調動性資源分配方式的減貧效果會將日益減弱。因此,建立完善長效機制解決農村相對貧困問題是當務之急。而通過城鄉深度融合發展,實現以城帶鄉,促進城市和農村現代化的協同推進,可以有效解決城鄉發展差距等問題,因此,要不斷完善城鄉融合發展機制,推進共同富裕的實現。

城鄉融合發展機制一直以來都是學術研究的重點和難點,既有研究主要從制度和產業這兩個視角分析城鄉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對策。制度視角方面認為,戶籍制度提升了農村勞動力進城的門檻、承包地的土地所有權和承包經營權“兩權分離”制度阻礙著農村土地、資金等發展要素流動、城鄉二元土地制度將城鎮建設用地與國有土地綁定,農村集體土地無法直接入市,減少了城鎮建設用地的供應。鑒于此,需要從建立農業人口市民化機制、實行“三權分置”改革、構建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等來推動城鄉更好的融合發展。產業視角則是聚焦于農業現代化,主張以發展現代農業來激活農村經濟發展活力?;卩l村的產業發展存在軟硬件配套不足、高質量的農產品少、農業基礎設施不完善問題提出了推進新型城鎮化,增強中心城市綜合承載,推進城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聯耕、代種、土地托管等模式來推動小農戶提高勞動效率、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革城鄉投融資體制機制,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促進工商資本下鄉參與鄉村產業的發展等措施。

上述研究為我們理解當下城鄉融合發展的實踐癥候提供了有益借鑒,但由于各自的研究視角和現實描繪不盡相同,突破城鄉融合發展困境的路徑選擇也各自有所側重。探索與現有研究不同的路徑既是對實際問題的回應,也是對現有研究的補充。鑒于此,通過在戰略層面梳理城鄉融合發展的現實意義,并從實現共同富裕為導向,分析城鄉融合發展存在的現實困境,以此探索優化廣東城鄉融合發展的有效路徑,以期更好促進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

1?城鄉融合發展是我國社會發展新階段內在而緊迫的要求

新時期新發展,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和重大的意義。

1.1?城鄉融合發展是緩解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

社會轉型的新時代下,經濟生活水平的提升引起了人民群眾的觀念與行為的變化,人民的日常需求開始從溫飽型向品質型躍遷,提出了多元利益訴求。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尤其是城鄉發展的不平衡,鄉村發展的不充分非常顯著,而解決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城鄉融合發展,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以城市發展帶動鄉村發展、以工業發展帶動農業發展上來,推動城鄉社會服務融合、產業融合和空間融合,實現鄉村村民和城市市民均等享受到機會和改革成果以及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務,滿足廣大的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1.2?城鄉融合發展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必然選擇

據規劃表明,2035年我國將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包括新型工業化、信息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為主要內容的現代化發展形式。但目前高水平的信息技術和生產技術都集中在大城市,農村各方面達到現代化水平的差距還很大。而城鄉融合發展就是通過制度的不斷變革和技術的不斷進步等方式,構建一個社會資源及要素的均衡配置、地域組織形態功能互補的工農互促的發展機制,在過程中堅持以工業現代化發展作為主導,堅持信息化發展延長農村產業鏈,提升農產品的高質量供給。這種實行以城帶鄉的城鄉融合發展是實現并提高農村現代化進而推動實現全面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局面的重要舉措。

1.3?城鄉融合發展是促進新時期社會高度和諧穩定的有力舉措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大部分農村勞動力往城鎮流動并在城鎮常住,長期處于不穩定的流動狀態。不僅使得潛在的消費需求難以得到釋放、城鄉雙重占地問題難以得到有效解決,而且會導致更多的社會問題和沖突。因此,通過城鄉融合發展,逐步提高鄉村的基本公共服務和經濟發展水平,更大程度上滿足村民的基本需求和發展需要,使得在經濟周期擴張、城鎮對簡單勞動需求擴大時,村民可以在城市就業,而在經濟周期收縮、城鎮對勞動力需求減少時有序的回流農村。這樣人口的流動就基本上限定于一定比例的更換就業崗位者,而不再有大規模的人口常態化地異地遷徙和流動,可有效緩解大城市壓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2?共同富裕導向下的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新的歷史時期,黨中央提出:“到2035年,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促進共同富裕,要注重發展的協調性和平衡性,進一步促進形成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化、著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以及加強資源要素的雙向自由流動的新格局。

2.1?城鄉基本公共服務融合發展

基礎公共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是全體社會成員所享有的最基礎的生存權和發展權,是消除基本公共服務在群體之間、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差異的重要物質條件。需要逐步推進城鄉之間交通、通信、信息等基礎設施融合,城鄉間共享城鄉優質教育、醫療等資源;統籌做好社保、養老等各方面工作,使發展紅利更加傾向于向貧困和基層地區配置的富裕,優化城鄉之間公共資源配置,保證人民生存和發展的機會均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城里有的農村也有,讓城里人過得好生活農民也一樣能享受,讓發展成果更公平的惠及全體人民,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的落到實處。

2.2?城鄉產業融合發展

經驗教訓表明,在經濟發展步伐緩慢甚至不發展的情況下,單純的通過再分配的方式來縮小人群間的收入差距,只會挫傷人民創造社會財富的積極性。因此,要在生產力和平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方面做出對應措施,最重要的是要在貧困地區大力發展本土性支柱產業,由產業發展帶動就業擴容和收入增加,尤其是脫貧之后的農村低收入群體,要逐步推動其進入中等收入群體行列,穩住全面小康基本盤,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夯實推進共同富裕的底部基礎?;诖?,要推動城鄉產業融合,通過建立城鄉產業互補、市場互動機制,來實現城市帶動農村、工業帶動農業的共享發展與可持續發展。

2.3?城鄉要素融合發展

促進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應實現城鄉人才、技術等要素在城鄉之間進行雙向流動。資源要素的雙向流動是對城鄉優勢資源的統籌利用以及對城鄉各自偏頗和不足的規避。長期以來受傳統二元體制束縛,我國城鄉大量資源要素從農村單向地流向城鎮,導致農村生產要素長期缺乏以致發展能力持續下降,而城鄉生產力水平的差異以及市場機制作用又強化了城市對鄉村要素的“吸附效應”,農村優質資源不斷向城市匯聚,而城市資源要素向農村的轉移水平相對較低,漸漸拉大了鄉村與城市發展的差距。因此,需要實現信息、技術和人才等各類要素在城鄉之間雙向合理流動和平等交換,穩固農村經濟發展活力。

3?共同富裕導向下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

廣東省作為經濟大省,GDP位于在全國前列,但是其內部存在著嚴重的城鄉發展不充分,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阻礙著農村地區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實現。

3.1?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配置不均衡

目前,城鄉差距最直觀的主要是表現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水平和質量差距上。政府對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的投入不足且缺乏管護維修、水平較低,且從社會保障服務方面來看,“五險一金”的社會保障基本覆蓋了城鎮居民,具有完善的參保體系,而鄉村居民目前只提供新型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從教育方面看,經費投入、基礎條件主要集中在城市,而鄉村教育資源供給嚴重不足;從醫療方面看,擁有高精尖醫療設備醫療衛生機構基本集中在城市,而農村醫療設備和基礎設施不完善,人員醫療能力非常有限,教育和醫療的資源配置不足嚴重影響著鄉村的發展。

3.2?城鄉產業協同發展深度不夠

相關數據表明,在廣東省沿海珠三角經濟地區的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后,土地占全省70%及人口占全省50%的粵東西北地區的人均GDP卻仍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存在明顯的二元經濟結構和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事實。由產業發展帶動的就業擴容和收入增加是基礎性的,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廣東珠三角核心地區產業鏈高度和現代化程度直逼世界先進經濟體,而粵北西甚至粵東某些區域與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相比來看,產業現代化水平明顯較低,產業結構不夠完善且發展模式單一,面向的市場也主要局限于當地,產業不協調、發展不平衡特征鮮明,這對農民就業和增收的帶動輻射作用有限。

3.3?城鄉要素雙向自由流動不足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為了推進城市和工業的發展,曾出臺戶籍制度把農村與城市的人口區分開,形成了城鄉對立的二元社會結構,這種城鄉二元體制阻礙了技術、市場、勞動力和資金等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的交流,城鄉分離的模式使得城鄉發展差距越來越大。且資金等要素具有逐利的天性,在鄉村地區環境和條件較差的情況下,資金和技術等要素逐利困難而不愿下到鄉村,大量鄉村勞動力和精英人才大多都流向了城市,使得農村懂科學技術、管理經營以及了解法律方面的人才稀少,目前的農村農業勞動力呈現弱化和老化趨勢,拋荒棄耕現象嚴重,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共同富裕導向下廣東城鄉融合發展的機制優化

高質量的城鄉融合發展是新時代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因此,要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統籌推進實施廣東城鄉融合戰略。

4.1?優化基本公共服務配置機制

(1)完善財政投入保障機制。公共物品需要財政的支撐,因此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事業發展納入到公共財政的支出范圍當中。在投入過程中,一方面,要強化參與公共資源配置的各部門間聯動溝通,避免重復分配和分配不到位現象;另一方面,由于城鄉公共資源配置涉及較多的層級和部門,過程中易出現弄虛作假現象,因此,要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和嚴格的問責機制,確保農村基礎設施配置質量。

(2)建立多元主體供給機制。以追求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為目標,加強社會組織培育力度,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參與提供社會公益服務,促進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多樣化和主體多元化,提高農村公共服務建設效率,讓全民共享改革開放發展成果。

4.2?完善產業內外聯動發展機制

(1)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廣東省沿海經濟地區工業經濟發展水平較高,高新技術產業大規模集聚,應采取多中心聯動推進粵東西北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市和鄉村發展,讓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更多地延伸和下沉到農村。推進城市高新互聯網技術參與農村農業生產過程管理、農產品加工和市場開發等各環節,實現城鄉產業的有效銜接,推動共享發展。

(2)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創新,推動產業鏈的縱向延伸和橫向拓展,實行多類型產業相互交織發展,推動鄉村經濟多元化,拓寬居民收入來源。對此,各地應利用區位和要素稟賦特點,充分開發當地資源,將資源比較優勢轉化為產業競爭力,形成具有特色的產業發展模式,從而推動落后村鎮的重建與發展。

4.3?強化要素流動激勵約束機制

(1)加強城鄉人才交流與幫扶機制。加強城市治理工作者、專家和學者等參與各地的鄉村振興工作的交流工作,共同為鄉村發展做出指引和規劃建議。另外,研究制定鼓勵涉農專業大學生回鄉當農民就業創業政策,在創業資金、稅收減免等方面給予支持,營造優質商業環境和生活環境。激勵更多的優秀人才到農村基層工作,進一步帶動農村發展。

(2)做好高校畢業生基層引進工作。新時代的高校畢業生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掌握較多科學的、創新的管理方法,積極引導畢業生前往基層參與基層治理,可以為鄉村的治理和發展植入新的治理方式和治理理念。因此要強化三支一扶等工作,健全服務保障機制,讓更多優秀的畢業生愿意前往基層,為鄉村相對落后的地區的永續發展提供強大的發展動力。

5?結語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共同富裕是中華民族歷代先賢志士的一致追求和人民群眾的共同理想。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目標,必須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進程中,逐步消除制約著共同富裕目標實現的各種不充分不平衡因素。而通過城市和農村農業現代化的協同推進和城鄉深度融合,推進實現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可以有效解決收入差距、工農行業差距、地區差距等問題,進而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偉大目標。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N].人民日報,20201104(02).

[2]習近平.扎實推動共同富裕[J].實踐(思想理論版),2021,(11):47.

[3]涂圣偉.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目標導向、重點領域與關鍵舉措[J].中國農村經濟,2020,(08):212.

[4]鐘甫寧.中國農村脫貧歷史性成就的經濟學解釋[J].農業經濟問題,2021,(05):411.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N].人民日報,20210313(001).

[6]張琴.建立健全要素流動機制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研究[J].農家參謀,2020,(21):5051.

[7]張廣輝,陳鑫泓.鄉村振興視角下城鄉要素流動困境與突破[J].經濟體制改革,2020,(03):195200.

[8]沈坤榮,趙倩.“十四五”時期完善建設用地市場的重點和難點[J].經濟學家,2020,(11):1928.

[9]鐘曉萍,于曉華,唐忠.地權的階級屬性與農地“三權分置”:一個制度演化的分析框架[J].農業經濟問題,2020,(07):4757.

[10]熊柴,蔡繼明,劉媛.城鄉融合發展與土地制度改革[J].政治經濟學評論,2021,12(05):107138.

[11]姚毓春,梁夢宇.我國城鄉融合發展問題及政策選擇[J].經濟縱橫,2021,(01):4653.

[12]劉合光.城鄉融合發展的進展、障礙與突破口[J].人民論壇,2022,(01):4649.

[13]溫焜,張劍萍.鄉村振興背景下城鄉融合發展機制研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20,(01):7275.

[14]黃凱南.當前城鄉融合發展動力機制分析[J].國家治理,2021,(38):2831.

[15]葉菲菲.鄉村振興背景下城鄉融合發展的困境與出路[J].農業經濟,2020,(10):9495.

[1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EB/OL].[2018-02-04].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17]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N].人民日報,20201104(001).

[18]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EB/OL].[2020-10-29].http://www.gov.cn/xinwen/202010/29/content_5555877.htm.

[19]楊志恒.城鄉融合發展的理論溯源、內涵與機制分析[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9,35(04):111116.

[20]劉合光.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邏輯與路徑[J].社會科學輯刊,2022,(01):149157.

[21]孫長學,劉曉萍.堅持共同富裕導向?推進城鄉融合發展[J].宏觀經濟管理,2021,(11):2326.

[22]郭躍文,顧幸偉編.鄉村振興藍皮書?廣東城鄉融合發展報告(2021)[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

猜你喜歡
城鄉關系共同富裕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沖刺)(2022年8期)2022-11-21
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國內在探討城鄉社會經濟統籌發展的突破口方面的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