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場桂花雨,一份思鄉情

2023-05-30 04:19宋蕾蕾
課外語文·上 2023年4期
關鍵詞:鄉思思鄉游子

宋蕾蕾

在中國人的傳統思想里,對家鄉的眷念之情是深埋心中的。因為在古代,一個人如果離開了家鄉,路途一般會比較遙遠,而水陸交通又十分不便,人們對外在環境的適應力遠不及現代,于是對家鄉的思念便與日俱增。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边@首詩就是寫作者在異鄉生活的孤獨與落寞。作者時時刻刻都在懷鄉思人,尤其是遇到良辰佳節,對故鄉、對親人的思念更會加倍。游子的心聲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特殊意象,臺灣作家琦君的《桂花雨》就是這種心聲的反映,可謂是一場桂花雨,一份思鄉情。

琦君,是我國寶島臺灣的當代女作家、散文家。她的原名是潘希真,浙江溫州人,1949年赴臺灣定居,其作品深受冰心的影響,作品滿是真情的流露。琦君在臺灣的作家當中地位頗高,名列臺灣十大女作家之首,30多年來她筆耕不輟,一直致力于散文、兒童文學、小說的創作,其作品深受海內外讀者歡迎,被譽為“臺灣文壇上閃亮的恒星”。這篇《桂花雨》是琦君寫于1976年的作品,彼時琦君到臺灣定居已有17年?;蛟S又是一個桂花香飄十里的季節,她思鄉的思緒驀然飄過,但往事如煙,歲月如歌,此時的祖國大陸已經煥然一新,可能琦君腦海中對故鄉的記憶早已模糊朦朧,或許依稀中只留有片片桂花的影子,恰如霧里尋花一樣,在淡淡幽怨里看花影搖曳,余香悠長之間,充滿淡淡的思鄉之情。

一、桂花的姿態是作者夢中的故鄉

琦君離開故鄉幾十年了,并且離開故鄉時也曾搬遷過,那么腦海中對故鄉的回憶自然變得朦朧。所以,桂花就成為琦君心中故鄉的代名詞。它雖然沒有梅花的高潔,也沒有木蘭花的尊貴,但它活出了自己的樣子——“笨笨的”。如何理解“笨笨的”這個詞呢?琦君本意無他,并非說故鄉是丑陋難堪的、是愚昧無知的,反而是說故鄉的“憨厚”姿態,它包容著失落的、落寞的游子,哪怕他終身不歸,故鄉都會選擇理解和包容,這樣一分析,我們就能看出琦君內心的期盼,她很想回到故鄉,但現實條件又不能回去,即使回去,故鄉的感覺已經“物是人非事事休”,如何能夠重新尋覓當年的故鄉的感覺呢?另外一方面,“笨笨的”是相對于當時的臺灣而言,當年的臺灣經濟發達,后來還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但是經濟發達的背后隱藏著文化價值、文化根源的缺失,原生態的文化雖“笨”,但是它憨厚待人,它包容游子,它理解一切。正因為如此,琦君心中的故鄉是如此與眾不同——“不開花時,只見到滿樹的葉子;開花時,仔細地在樹叢里尋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故鄉從不顯擺,用最深沉的姿態輕輕綻放自己,但綻放的那一刻也是謙虛、內斂的,這才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本性。桂花樹的姿態是作者魂牽夢縈的故鄉的本來面貌,它一直在琦君的心中默默生根,靜待成長,安靜綻放,自然、淳樸。

二、桂花的香氣是作者綿延的鄉思

宋代李清照在《鷓鴣天·桂花》中吟誦道:“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睂懗隽斯鸹ㄌ烊坏南銡?。時過境遷的幾十年后,作者依然對桂花的香氣難以忘懷,就說明桂花的香氣沉浸到作者的心扉,成為人生的一個重要基因。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屬于自己向往的、回憶的味道,琦君也一樣。桂花的香氣代表的是故鄉的味道,作者對香氣彌漫特別用了“浸”這個字,別有深意。其一,當桂花盛開的時候,同村的人都浸在桂花香里,實在是太“迷人”了,而作者已離開家鄉,這種香氣難免帶有淡淡的憂傷;其二,“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讓人浮想聯翩。白居易曾吟唱“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道盡分別的無限傷感;李清照也唱到“秋千巷陌,人靜皎月初斜。浸梨花”,歌盡作者流離失所的悲涼;再如姜夔的“斜橫花樹小,浸愁漪”,寫盡相思舊人的悲傷。這些與琦君筆下的“浸”有異曲同工之妙!桂花的香氣不但一直浸潤著整個村莊,還浸潤了琦君的整個童年或者青少年時期,也浸潤著琦君成長的心靈,聯結著她的鄉思。這種花香滲透到琦君的腦海當中,也深深影響其母親,所以搬遷到杭州,當“我”撿一袋桂花給母親時,母親總會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辈痪褪枪旁娭小澳昴隁q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真實反映嗎?當我們在品味這份情感的時候,如果有離鄉的同學就一定能夠體會這種離別的愁緒,即使當前沒有,在以后的讀書、工作當中,也定會有這樣的鄉思。

三、桂花的飄落是作者點滴的回憶

桂花就是桂花,何來雨呢?其實,在作者腦海中最大的快樂一直是“搖花樂”,搖動桂花樹,桂花紛紛飄落,就像下雨一樣,充滿詩情畫意,更有色彩斑斕的圖畫質感。作者回憶“搖花樂”是作者的童年或者少年時代,大概就是軍閥混戰、抗日戰爭年代。作者筆下“下桂花雨”時,是一家人的相聚時刻。作者特別提到“搖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于是“我”總是盼著能夠搖桂花,這是前所未有的絕佳體驗,一旦錯過,可能就時不再來了。當開始搖桂花的時候,“我可樂了”。作者會幫著大人們抱著桂花樹,這里的大人們肯定有父母、姐妹、叔伯,這不就是一家人歡樂的時刻嗎?而看著紛紛揚揚飄落的桂花,又是多么幸福、快樂啊。在那個顛沛流離、戰爭不斷的年代,這種歡樂是多么難能可貴,是作者值得用一生去回憶的幸福時刻?!跋鹿鸹ㄓ辍睍r,也是同村人互幫互助的時刻。困難年代,當有相互扶持的精神,在作者的回憶中,哪怕大家都生活得艱辛、困難,但是一旦到了桂花收獲的季節,大家當然相互“幫襯”著,即使再困難,在互幫互助精神的鼓舞下,也能創造溫馨、美好、溫暖的時光——母親會“送一籮給胡家老爺爺,送一籮給毛家老婆婆”,大家和諧共處、相親相愛。這是琦君日夜盼望的東西,畢竟作者已經久別故鄉,那種鄰里和睦的感覺已然不再,面對大城市里面鋼筋水泥的包裹,這種和睦仿佛已經成為空中樓閣,這也是一種遺憾,所以桂花雨的那場回憶,只能沉淀在心底。作者提及的“搖花樂”時代,是一個物質貧乏的時代,于是,桂花這種家鄉特有的產物就顯得與眾不同了,“搖花樂”后,將桂花收拾起來,去除小葉,曬幾天太陽,再放進鐵盒子里面。這時候的桂花就能用來泡花茶、做糕點,小小的桂花居然有這么多用處,實在是與眾不同。而作者身居異鄉,這種習俗已經成為塵封心間的回憶,只能于桂花香中緬懷一下。在作者的心中,應該時刻掛念著桂花泡的茶、桂花做的年糕,什么時候還能再見一回、再嘗一回呢?這應該是作者人生的最大遺憾吧。

“思鄉”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從古至今都一樣。琦君作為一個長期漂泊異鄉的人,中年之后已經感受到“民族根”“故鄉魂”的無處不在,到了老年越發感受到故鄉的重要。在其《鄉思》里,作者寫得更懇切:“來到臺灣,此心如無根的浮萍,沒有了著落,對家鄉的苦念,也就與日俱增了?!逼鋵?,沒有祖國的支持,個人只能是“無根的浮萍”,這是一件凄涼的事情。琦君的《桂花雨》寄寓的正是這種游子思鄉、渴望回歸的情懷,在歲月的沉淀中,成為一篇經典佳作。愿來年桂花雨落,游子情歸故里,了卻琦君的故鄉夢。

猜你喜歡
鄉思思鄉游子
臨江仙鄉思文
潮細胞
月夜鄉思
游子
今夜思鄉
每一片雪花都飄著思鄉情
有種相思叫思鄉
思鄉與蛋白酶
鄉思
游子歸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