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峰市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研究

2023-05-30 11:31王宗美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3年3期
關鍵詞:綠色低碳赤峰轉型發展

王宗美

摘 要:赤峰市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重要的東部盟市之一,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緊緊圍繞黨中央對內蒙古自治區的指示批示精神和自治區的規劃安排,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在推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的探索中,著力加快城市綠化建設和草原生態修復、大力發展綠色清潔能源,推動傳統產業清潔化、綠色化改造。但是距離綠色低碳發展還存在較大差距,生態修復壓力較大、綠色建筑質量不高、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步伐緩慢、綠色交通體系還未形成、化石能源消費占比較高等問題亟待解決。本文梳理了自黨的十八大以來赤峰市在推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的主要舉措,取得的成績和不足,并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赤峰

中圖分類號:X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23)03-0006-04

1 赤峰市推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的探索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間,赤峰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時刻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傮w來看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加快城市綠化建設和草原生態修復;二是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三是推進傳統產業綠色轉型。

1.1 加快城市綠化建設和草原生態修復

赤峰市在2016年-2021年,依托京津風沙治理、退耕還林還草等重點生態工程項目,持續加大生態建設修復力度,重點區域綠化工作取得新進展,完成重點區域綠化96.42萬畝,完成營造林629.4萬畝,完成新一輪退耕還林63.39萬畝,完成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林業建設項目195.1萬畝。累計完成京津風沙源二期治理工程草原保護與建設項目98.6萬畝,其中:人工飼草基地建設56.6萬畝、飛播牧草10萬畝、圍欄封育31萬畝、牧草種子基地1萬畝;基礎設施建設暖棚166.79萬平方米、青貯窖30.5萬立方米、貯草棚24.48萬平方米,共完成中央投資4.2億元。赤峰市2019-2020年累計完成草原生態修復治理面積32.58萬畝。

1.2 大力發展綠色清潔能源

截至2021年底赤峰市電力總裝機達到1171.41萬千瓦,其中風電494.5萬千瓦、光伏發電105.3萬千瓦、水電4.41萬千瓦、生物發電5.7萬千瓦,新能源裝機達到609.91萬千瓦,已超過火電裝機規模,占比達到52.1%。雖然未能完成“十三五”時期的目標,但是已經取得了歷史性的進步,改變了赤峰市火力發電“一枝獨秀”的現狀。

1.3 大力推動傳統產業清潔化、綠色化改造

自2014年開始不斷出臺了一系列推動傳統產業清潔化、綠色化改造的相關文件。2014年印發了《赤峰市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實施方案》、2018年4月赤峰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赤峰市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實施方案》、2018年12月29日,赤峰市政府印發了《赤峰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切實壓實了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產業綠色發展的責任。同時開始實施重點污染企業“退城入園”工程、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工程等,有力地降低了中心城區的碳排放,改善了空氣質量和居民的生活環境。

2 赤峰市推進綠色低碳轉型面臨的困難

2.1 生態修復任務依然艱巨,林草碳匯功能發揮不足

根據第五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數據,赤峰市沙化土地面積2830.42萬畝,占全市總面積的22%,其中330萬畝重度和極重度沙化土地亟需治理,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1540萬畝。前期治理的都是相對比較容易治理的地區,仍然存在情況惡劣,治理難度較大的區域。全市退化林728萬畝,占森林總面積的16%,沙化、堿化、退化的草原面積達6199萬畝,占草原總面積的72%,生態功能持續減退,亟需改造修復。盡管“十三五”時期赤峰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明顯進步,不再“欠新賬”,但仍未走出“還舊賬”的階段,生態環境保護依然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盡管走過了攻堅克難期,但生態環境保護依然任重道遠。

林草碳匯功能開發利用需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但是目前支撐林草產業發展所需的資金、土地、資源等生產要素束縛還較為普遍。林草經營主體小而散問題依然突出,流轉機制不健全?,F行林草管理政策滯后于林草生產實踐,生態補償標準低,林地資源利用率較低。地方財政困難,在生態建設資金投入上,主要依靠國家投入,社會化參與、多元化投入比重較小,市場化運作機制尚待建立和完善。

2.2 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還未形成

2.2.1 傳統燃油車占比較高。赤峰市水路運輸和民航運輸的比重都比較低,鐵路運輸主要是針對于煤炭等特殊行業的專線運輸。因此,赤峰市主要的運輸方式就是公路運輸,主要的碳排放來自重型貨車運輸和家庭乘用車[1]。根據赤峰市交警支隊車管所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21年底赤峰市現有汽車保有量72.6萬輛,比上一年度增加18.2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總數4.2萬輛,占比5.8%,傳統燃油車占比90%以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家用汽車的市場需求還未飽和,仍處于上升階段,且燃油車仍然占據主要地位。

2.2.2 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較低。截止到2021年底,中心城區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車達636臺,運營比例達93.5%。但是由于公交車存在不能預約、里程較短、便利性不足等問題目前公交出行分擔率僅為19.4%。早晚上班高峰期存在過于擁擠和晚點現象,所以私家車出行還是占據主要地位。

2.2.3 重型柴油貨運車為碳排放重點領域。貨物運輸中,仍然以重型貨車為主,赤峰市近年來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開工項目較多,運輸建材等重型柴油貨車出入中心城區頻率較高,且存在較嚴重的超載現象,對中心城區造成較為明顯的空氣污染。

2.3 綠色建筑發展質量不高,老舊住宅節能改造任務艱巨

“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推廣綠色建筑項目1012項,建筑面積1178萬平方米,有8個項目獲得綠色建筑設計標識(均為二星級),1個項目獲得綠色建筑運行標識,總計建筑面積110.82平方米。赤峰市當前的大型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區均未能夠獲得綠色建筑一星級的標準,獲得綠色建筑標識的項目數較少。赤峰市在綠色建筑評價方面,評級指標還不夠完善,還沒有將碳排放強度納入評價體系之中。赤峰市目前已經獲得綠色建筑標識的建筑,整體上還是低水平的,發展質量不高。

在推進綠色建筑的同時,赤峰市也在加快對現有的居住建筑進行節能改造,“十三五”期間,實施居住建筑節能改造202.5萬m2,改造后達到節能50%內蒙古自治區地方標準,改造項目涉及12個旗縣區。但是經全面調查摸底與各旗縣區上報匯總,全市現存城鎮老舊小區共1493個,涉及4285棟住宅樓、182444戶居民,建筑面積1597.64萬平方米。這些老舊小區均存在管道老舊、腐蝕老化、跑冒滴漏嚴重、能源資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等問題,“十四五”時期老舊小區的節能改造任務艱巨。

2.4 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壓力較大,節能改造進程緩慢

赤峰市高耗能行業占規模以上工業能耗比重接近90%。單位GDP能耗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根本原因就在于高耗能行業能耗高、附加值低。全市六大高耗能行業拉動規模以上工業能耗增長12.8個百分點,但拉動經濟增加值增長僅4.3個百分點,可以說很大一部分能源消耗都用在了低水平的企業和項目上。但是能源利用的廉價性和易獲得性是能源工業和冶金工業產業成勢的一個重要因素;能源使用的價格水平低,使部分節能技改項目或者無賬可算被放棄,或者投資回收期拉長,使得節能技改動力減弱[2]。另一方面是自2020年疫情以來,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企業資金緊張,存量企業再投入步伐有所放緩。

2.5 化石能源消費占比較高,綠色清潔能源發展不足

根據赤峰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的數據顯示,赤峰市工業企業能源消費結構中,按當量值是原煤49.6%,電力是20.9%,焦炭是28.3%。按等價值計算,原煤是37.8%,電力是39.8%,焦炭是21.54%。按照赤峰市電力結構中60%以上是煤電來計算,可以發現赤峰市工業企業化石能源消費是占據絕對比重的[3]。

3 加快推進赤峰市綠色低碳轉型的對策建議

3.1 協同發揮政府和市場作用,提升草原森林碳匯功能

在資金保障上,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加大對國土綠化、林草質量提升、基礎設施建設等投入力度,將林草建設資金納入各級政府公共財政預算體系,完善以公共財政為主、多元化投入的林草生態保護修復投入政策,積極爭取國家、自治區對我市林草生態建設的投入。創新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完善林草信貸資金扶持政策,鼓勵和吸引金融資本、民營資本以及其他社會資本參與林草建設,形成資金投入合力。

在體制機制上,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健全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轉化機制。加快現代國有林場建設,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放管服”改革,規范集體林權承包和流轉,鼓勵農戶采取轉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有序流轉集體林地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以實現林地高質量規?;l展。

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上,以政府為主導,協同企業創新林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提升林產品產量改進林產品用途,加強在科學育林育草方面的技術創新,提升林草碳匯的潛力。開展林草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逐步建立常態化評估核算制度,有序推進全市核算實踐。探索構建以森林草原濕地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為基礎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3.2 抓住能源根本,多措輔助節能,構建綠色交通

3.2.1 交通部門的綠色低碳發展首先要抓住能源根本。發展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交通部門綠色低碳發展的國際共識。但是由于赤峰市本身處于欠發達地區,新能源汽車還未能實現平價購買,新能源汽車在家用乘車市場開拓不足,需要當地政府對購買新能源汽車在國家政策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適當給予額外的補貼政策。創新多種方式加強對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宣傳。在出行方面出租車是私家車的一個有力補充。赤峰市中心城區現有巡游出租汽車3231輛,應用新能源汽車是當前出租車行業的必然趨勢,也是加快城市綠色發展的必然要求,交通部門需要積極協調財政等部門優化完善新能源出租汽車補貼政策,同時配合其他相關部門做好天然氣站和充電樁建設布點,持續推動出租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引導更新出租車選擇新能源車型。推進公交車和客車實現百分之百新能源替代[4]。

3.2.2 采取多種輔助措施分擔出行。公共汽車和共享單車等是私家車重要的出行替代方式。首先要優化公交車的服務方式、路線設置、靈活應對早晚高峰以及旅游旺季。利用好信息化時代的便利條件,精心規劃網約公交發展思路。在乘客發起乘車需求方面,要做到簡單、便捷、易于實現,在乘車體驗上要做到準時、準點、定制化服務,以高質量、精細化服務打造品質公交??茖W合理調整線路,讓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將公交??空军c逐步向醫院、學校、旅游景點、博物院靠近、靠攏,方便市民出行,打通“最后一公里”。進一步完善城鄉、城郊公交線網和基礎設施布局規劃,加快推進市區至近郊、園區等公交全覆蓋。同時在旅游旺季開通至旅游景點的專線公交車。在紅山晚報、赤峰日報、赤峰新聞、赤峰發布等官方公眾號詳細發布,便于居民及時獲得相關信息。其次共享單車作為赤峰市近幾年來的新生事物,政府相關部門和企業應協同優化共享單車停車位設置,在學校、商場、寫字大樓、居民樓密集區等人群流動大的站點適當增加共享單車的停車位,滿足居民短距離的出行需求。

3.2.3 重點關注重型貨車運輸帶來的碳排放和空氣污染。近10年來,我國內燃機排放標準經歷了從國三標準到國六標準的變遷,每一次升級都伴隨著更加嚴格的排放要求。2021年7月實施的重卡燃油車國六排放標準,其碳氫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的排放限值相較于國五標準降低了50%,顆粒物指標限值降低10倍。但是目前赤峰市區內運營的重卡燃油車大多仍是國三以下排放標準的,雖然部分發達城市已經明確規定禁止2013年以前注冊,國三標準以下的重型運營柴油貨車進入市區內。赤峰市應盡快開展老舊車輛的淘汰更新,尤其是淘汰國三以下重型運營柴油貨車。同時應盡早謀劃積極推動電力、氫燃料車輛對重型運營柴油貨車的替代。

3.3 調整存量、做優增量,推進建筑業全產業鏈綠色低碳變革

3.3.1 調整存量,做好老舊小區節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相關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推進路線圖,加快推進改造。同時在改造過程中,應盡量選擇綠色環保建筑材料,充分考慮其耐用性和持久性,降低未來重復改造的頻率。閑置的大型公共建筑要合理規劃利用,較少重復性“大拆大建”所產生的碳排放。

3.3.2 做優增量,實質性提高綠色建筑質量。新建住宅和大型公共建筑要嚴格執行《赤峰市綠色建筑行動實施方案》等文件規定,對于建筑設計不符合綠色標準的不予審批;完善綠色建筑評價機制,相關部門要逐步完善綠色建筑的評級指標體系,尤其是要加強對綠色建筑材料的使用和建筑運行耗能等指標的評價;通過稅收減免、綠色信貸支持等方式鼓勵企業研發使用綠色建筑材料;鼓勵建筑企業優化建筑節能設計,根據赤峰市氣候環境特點,充分利用分布式太陽能、風能和儲能技術,為建筑物冬季取暖,夏季降溫提供動力來源;積極引導建筑企業智能化轉型,通過智能化監測系統,精準測算、控制建筑材料的使用和碳排放。通過智能終端科學管理建筑運行階段的能源消耗。

3.4 立足實際,穩步推進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

赤峰市傳統優勢產業得以實現發展的基礎就在于當地的能源資源稟賦。高耗能高排放是這些產業的原生性特點。因此推進這些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需要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處理好立與破的關系。積極培育戰略新興產業和綠色新興產業,提升新興產業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鼓勵企業采用《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進行升級改造[5],加大對節能技改項目、二氧化碳減排重大項目、技術創新項目扶持力度,推進產業綠色發展。對于無法進行節能技術改造的落后產能應及時止損淘汰化解。二是要處理好先與后的關系。綠色低碳轉型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實現的。鋼鐵、冶金、建材等行業在改造周期、改造難度以及成本方面均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地方政府部門應盡早謀劃,依據國家和自治區的分行業碳達峰行動方案制定適合本地區的計劃表。先推進一批主動性強、經濟狀況好、實力允許的高耗能企業取得降碳突破,再將成功經驗予以推廣。

3.5 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

構建清潔低碳安全的能源體系其基本思路就是既要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又要保障好能源供給安全。

3.5.1 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赤峰市擁有豐富的“風光”資源,水資源匱乏。風電和光伏是是最具潛力的非化石能源。既要發展集中式風電和光伏發電,也要適當布局分布式的風電和光伏。對于集中式風電要積極推廣“新能源+儲能”建設模式,大力推進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開發利用。另一方面要鼓勵現有新能源企業進行設備更新改造,增加儲能功能,提升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同時拓展儲能的應用場景,為周邊居民、企業供電、供暖等。在此基礎上探索發展可再生能源直接購電模式,充分利用市場調節機制,由發電企業與用電大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3.5.2 提高化石能源利用效率?;茉聪M量最大的領域主要為火電、鋼鐵、冶金和建材等行業?;茉聪M中一半以上都是煤炭。為了保障能源供給安全,首先嚴格控制煤炭消費,改善煤電裝機結構,提升煤電整體效能。其次對于鋼鐵、冶金建材等行業要積極推進“煤改氣”“煤改電”,提高工業電氣化水平和可再生能源應用比重。積極推進工業余熱為周邊小區供暖工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工業園區內,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產業鏈延伸,促進資源能源的循環利用。

——————————

參考文獻:

〔1〕譚曉雨.內蒙古自治區交通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政策研究[J].交通節能與環保,2022,18(04):1-7.

〔2〕郭二果,張樹禮,李長青.內蒙古綠色產業發展現狀與路徑[J].當代畜禽養殖業,2022,9(02):54-56.

〔3〕趙吉.基于碳中和的內蒙古綠色低碳發展路徑與策略[J].北方經濟,2022,66(03):19-21.

〔4〕吳露露,程利霞.新發展格局下加快內蒙古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思考[J].北方經濟,2021,7(02):22-24.

〔5〕梁剛.中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水平測度[J].統計與決策,2021,37(15):47-51.

收稿日期:2022-12-19

基金項目:內蒙古社會科學院2022年度課題分院項目

猜你喜歡
綠色低碳赤峰轉型發展
赤峰學院學生書法作品
赤峰學院教師書法作品
赤峰家育種豬生態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株洲市綠色低碳物流配送倉儲基地項目可行性分析
大學本科高年級怠學現象調查與對策研究
淺談如何做好新時期煤炭企業職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態下鋼鐵企業的轉型發展以及建議
試論“央視新聞”公眾號的成功運行對傳統媒體轉型發展的借鑒意義
淺析電網綠色低碳化運行發展的方式
綠色低碳生活背景下的服裝設計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