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危機干預的理論與實踐

2023-05-30 02:50潘富俊
中學教學參考·文綜版 2023年2期
關鍵詞:心理危機干預理論與實踐初中學生

潘富俊

[摘 要]青少年心理危機問題的理論研討和實踐研究歷來是學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初中學生群體作為青少年的典型代表,面臨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層面的多元影響,難免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心理亞健康危機。在現今全人教育背景下,學校有責任和義務運用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和心理干預機制,開展青少年心理壓力的疏導活動。為了更好地幫助學校應對新時代青少年心理危機問題,為青少年有差異地幸福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課題組選取湖區某初級中學學生為研究對象,結合心理危機干預機制來探索青少年心理亞健康問題化解的精準策略。

[關鍵詞]心理危機干預;理論與實踐;初中學生

[中圖分類號]? ? G635?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3)06-0068-04

近些年,有關青少年抑郁問題和青少年心理亞健康危害的研究越來越多。初中學生作為諸多心理亞健康問題的多發群體,社會、家庭、學校三方應給予其高度重視,從學生群體具體的心理問題出發來探究產生問題的原因并對癥下藥。課題組經過大量的案例和行動研究發現:如果能夠及時找到學生產生心理亞健康問題的內在原因,并從根本出發構建心理危機干預的機制,就可以防微杜漸,降低學生心理亞健康問題發生的概率。

本文將論述以青少年心理危機干預為指導,以湖區某初級中學學生群體的心理亞健康問題為調研內容,致力于構建特定的心理干預機制來干預和化解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問題的實踐探究。

一、心理危機干預的理論基礎

心理危機干預是心理學范疇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干預型治療方案。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心理危機干預是指在短時間內,運用相對靈活的心理疏導方法對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和矯正。通過及時的心理危機干預,可以在短期內控制青少年學生的一般性亞健康心理問題,避免其轉變為更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

(一)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學溯源

在闡述心理危機干預之前必須要了解“危機”,“危機”是心理學研究中常用的名詞。當個體在現實生活中遭遇生活困境或心理上感到難以度過巨大困難的時候,他們便會在潛意識中產生危機感,進而出現心理焦慮、情感認知障礙、植物神經障礙和行動障礙。心理危機則是個體在遭遇了巨大的外界壓力或者心理創傷后,自身的心理認知中產生出的巨大恐慌、危機感和情緒上的麻木或者傷痛。而心理危機的出現則預示著個體已經出現了心理壓力的對抗,如果此時心理指導教師能夠采取一定的心理危機干預,就能在相應學生心理認知的最后一根稻草沒有被壓垮之前指引其心理發展方向,暫時控制其心理問題的發展。

(二)青少年心理危機干預的常見模式

青少年群體的心理受學習、生活、家庭和社會等的影響。因此,在運用青少年心理危機干預方法之前要明確實施心理干預的主體,這些主體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家長可以作為學校的支持者來協助青少年的心理危機干預;學??梢晕袑I的心理指導教師來開展青少年的心理危機干預。此外,社會心理培訓機構或者相關政府部門可以利用專業人才和特定資源來輔助學校進行青少年心理危機干預。明確心理危機常見的干預主體后,則可以結合心理輔導和心理干預的具體要求分析和梳理心理危機干預的模式??蓞⒖钾悹柦鸬忍岢龅娜N基本的心理危機干預模式,具體如下。

第一是平衡模式。個體在心理危機階段,其心理認知中的平衡度失調,因而在情緒、自我心理調適等方面均處于失衡狀態。普通的心理調適方法已經無法解決這樣的心理狀態失衡問題。在這個特殊階段,心理指導教師或者參與心理引導的其他人需要盡早找到可以暫時讓求助者心理平衡的方式方法,一旦找到則可以穩定求助者的心理和情緒,幫助求助者安全轉化心理危機。

第二是認知模式。認知模式指向在前面第一個階段所做努力的基礎上進一步干預求助者的心理危機,引導求助者從所遭遇事件的本身來重新審視事件,逐漸擺脫錯誤的認知。這樣的做法近似于剝絲抽繭一般將求助者心理認知中難以自拔的錯誤意識去除,并有效輸入理性和能增強理性的新思維模式。這一模式直接影響求助者心理危機干預的質量。

第三是心理社會轉換模式,該模式是最容易實施并且效果較好的模式,該模式的核心是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出發,明確任何個體都是遺傳和環境的產物,一旦求助者產生了心理危機,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來進行心理危機的干預:1.明確產生危機的因素來自產生困難的內部和外部的條件(造成求助者心理壓力和心理危機的主要原因);2.明確危機干預的目的,即在知道造成心理危機的原因以后,確定經過干預以后要達到怎樣的效果。

二、湖區某初級中學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過程中需要關注的兩大問題

湖區某初級中學的學生身處特殊的地理環境,日常學習、生活實踐以及接觸的社會文化等均對他們的生活認知產生影響。通過問卷調查和案例分析發現:50%左右的學生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焦慮和恐慌,以及有輕微的痛苦感等;其中15%左右的初二、初三學生存在輕度的抑郁、焦慮和壓迫感。以此為依據,課題組對存在心理亞健康問題的學生進行了進一步調研。研究發現,有心理亞健康問題的學生或存在家庭關系不夠和諧、家庭經濟條件相對較差、學習成績不理想、人際關系處理不當等問題。學生產生心理亞健康問題與學校、家庭和社會環境等各方面密切相關。因此,若要有效地對這些學生求助者進行心理危機干預,需要關注下列問題。

(一)根據學生求助者的心理危機程度來確定靈活的干預模式

通常要對學生求助者的心理危機程度進行預判,一般分為一般危機和重度危機兩種。其中將一般危機界定為:學生求助者的消極情緒浮出水面,學生求助者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重度危機體現為學生求助者在學習上思維混亂,學習動力不足,與人交往時出現嚴重的焦慮和交際困難,與家長矛盾大,情緒易崩潰。平衡模式、認知模式和心理社會轉換模式的融合使用,需考慮學生的心理危機程度。課題組在研究時所采用的總體干預方案如下:循序漸進,找準問題,厘清原因,匹配方法,解決問題。

(二)針對干預模式來規劃具體的干預方法

課題組通過梳理有關“青少年心理危機干預”的文獻和報告后發現:要想解決湖區某初級中學學生的心理危機問題,根本在于融合使用平衡模式、認知模式以及心理社會轉換模式。

“干預六步法”是經過社會實踐和案例調研驗證的有效方法。課題組經過科學評估與探討后,明確了“干預六步法”融平衡模式、認知模式以及心理社會轉換模式的精髓于一體,具有很高的方法論價值。因此,學校的心理指導教師團隊可積極運用這個方法開展學生求助者的心理危機干預。

具體的干預方法需要根據學生求助者的心理危機程度來確定,但總體需要遵循循序漸進、有的放矢以及多方協同的原則。對學生求助者心理危機的干預,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采用單一絕對的方式?!案深A六步法”具體流程詳見圖1。

三、心理危機干預下的初中學生心理亞健康問題的化解策略構建

湖區初中學生群體的心理亞健康問題可以概括為一般心理危機和重度心理危機。課題組圍繞“干預六步法”構建初中學生心理亞健康問題化解對策:

(一)“干預六步法”下的一般心理危機解決對策

【案例1】心理指導教師1通過心理課堂和學校的科學調研了解到學生A,B,C的心理危機分別屬于一般的學業危機、社交危機和生活危機。他們的外在行為表現為煩躁,總是想哭,不喜歡和外界接觸,喜歡一個人躲在某個角落。更嚴重者,如學生C缺乏自信感,不愿意與人交往,認為自己不會有朋友,擔憂自己可能因為家庭經濟困難、父母經常吵架等問題而輟學,感覺生活沒意義,終日提心吊膽,長時間處于沮喪狀態。了解到相關情況后,心理指導教師1首先選擇與這些學生在相對溫馨的心理咨詢室內做了交談,基于平衡模式了解到了他們的心理危機問題和發展階段,運用電子文檔做了相關記錄,并明確了這個階段需要在找到他們最關心的問題的基礎上進行安慰和引導,從而讓他們感受到安全。其次構建返回機制,幫助這些學生降低困難評估程度,讓他們明確自己是可以解決此類困擾問題的,這些問題并沒有他們想象的那么糟糕。例如,采用擁抱等肢體行為來安慰存在社交危機的學生,然后告訴他:你其實陽光帥氣,老師非常喜歡你,其他同學也喜歡你,你要正面看待自身。通過肢體和語言方面的心理干預來幫助學生找回自己,樹立正確、全面的自我認知觀。最后尋找替代辦法,尋找同學陪伴這些學生寫作業,與他們談心等。心理指導教師1力爭在不同主體的多次干預下,幫助有一般心理危機的學生找到心理的平衡點。

在此基礎上,心理指導教師1采用清單式的心理危機干預計劃:

任務1:每隔一天來心理咨詢室和教師一起聽一首輕音樂。

任務2:和一名自己喜歡的同學共同完成一個學科的作業。

任務3:積極參與班級籃球比賽(一周一次)。

任務4:積極申請參加學校食堂的勤工儉學,為自己掙生活費。

任務5:堅持和父母每周吃一次團圓飯。

學生求助者承諾:我承諾嚴格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上述任務,并定期反饋成果。

心理指導教師1:對干預后心理情感反應積極的學生求助者進行積極的獎勵和鼓勵,采用正強化來激發他們的積極心理認知。

這樣的干預可以有效幫助有一般學業、社交、個人生活危機的學生求助者緩解心理不適感。

(二)“干預六步法”下的重度心理危機的解決對策

重度心理危機的解決不但需要學校的努力,而且需要家庭和社會的協同引導和干預。下文結合“干預六步法”來做具體的解讀。

【案例2】學校心理教研組從被調研的對象中發現三名有重度心理危機的學生D,E,F,然后基于問卷調查和訪談材料了解到他們中有的是轉校生,有的是處于青春叛逆期的學生并面臨家庭矛盾,有的是家庭困難生,敏感自卑且面臨同學關系危機與學業危機。施加在學生身上的這些危機,他們難以紓解,久而久之,就出現了重度的社交障礙、學習障礙和生活障礙。其中,學生F回家后難以與父母正常交流;學生D經常做噩夢,認為所有同學都對他不友好;學生E很難交齊所有的學科作業,無法與教師、同學正常交流,經常心慌,手心出汗。這些癥狀說明他們已經出現了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良反應。而這些不良反應就是重度心理危機的外在表現。因此,心理指導教師2和心理指導教師3聯合制訂了“干預六步法”的具體實施計劃。

心理指導教師2和心理指導教師3通過調查了解這些有重度心理危機的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習情況和他們的基本社會關系,并通過家庭訪談咨詢了解導致這些學生產生心理危機的因素。例如,學生F是因為長期得不到關懷和重視,家庭矛盾糾紛讓他感覺不到和諧和溫暖;學生D是因為受到了欺凌,長期被恐嚇,情緒難以穩定;學生E是因為對自己的學習定位不準,所設定的預期目標太宏大,以致多次考試結果與預期差距大,性格內向,不會主動交流溝通。心理指導教師2和心理指導教師3經過評估,確定問題的根源。心理指導教師2和心理指導教師3通過多次的安撫和溝通了解到這些學生能夠承受的心理調節程度,從而保證調節過程的安全與有效。在此基礎上,心理指導教師2和心理指導教師3明確干預的方法,如針對學生E可通過使其獲得學科教師的輔導承諾以及加入互助小組的方法,讓其找到可以支持心理狀態的確定因素,進而重燃希望;針對學生D,可利用優秀的社交經典案例幫助其看到社會的支持、父母的關心以及教師的鼓勵等;可為學生F提供校內勤工儉學的機會或申請慈善基金的貧困補助等。上述均是能夠引導學生求助者從當前嚴重的心理陰影中走出來的可替代辦法。后續制訂的詳細計劃如下。

學校層面:通過專人定制的心理課堂、學校師生發起的志愿者引導服務、特定的師生互動以及替代性活動的實施(交流、測試、安撫、模擬生活等)來干預學生的心理危機。

家庭層面:積極配合學校,根據學校反饋的方案從生活關懷、情感支持、溝通交流等方面入手來強化心理干預。

社會層面:提供優質的網絡心理輔導資源和必要的人道主義資源和信息,營造更好的心理危機干預環境。

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教育與實踐過程。課題組對樣本中有心理亞健康問題的學生進行了調研,找到典型的個體開展個案研究,隨后圍繞心理學領域的三大心理危機干預模式,探究“干預六步法”的具體運用。學生心理危機干預要從問題溯源出發,學校、家庭、社會均需施行科學合理的干預手段,以取得顯著成效。

[? ?參? ?考? ?文? ?獻? ?]

[1]? 呂杰.青少年生存心理的危機干預[J].青年探索,2003(1):40-42.

[2]? 王夢玲,張德秀.告別好友,走出噩夢: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在初二學生哀傷干預中的應用[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2(34):65-69.

[3]? 嚴佳.集體心理干預在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的作用[J].山西青年,2021(5):169-170.

[4]? 馬琴娟.青少年心理危機干預與心理護理[J].心理月刊,2019(16):6-8.

[5]? 陳道明.現代背景下青少年學生心理危機及干預策略研究[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7(8):107-109.

[6]? 郭新美.初中生心理危機干預的“三位一體”機制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30):58-60.

(責任編輯? ? 農越華)

猜你喜歡
心理危機干預理論與實踐初中學生
培養初中學生自信心與英語教學的相關性
文化差異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
培養初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嘗試
高校輔導員針對需要危機干預學生的幫助技巧
高校輔導員心理危機干預能力培養研究
試論我國心理危機干預機制構建的有效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