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全育人”視角下本科生學風建設的評價與提升

2023-05-30 05:19張宇彤龍雲
大學·研究與管理 2023年2期
關鍵詞:學風建設三全育人

張宇彤 龍雲

摘? 要:“以本為本”是建設教育強國應當始終堅守的辦學理念,文章基于調研數據,從“三全育人”視角,探究本科生學風建設的評價與提升。調研運用李克特五級量表,通過分析提出高校學風建設評價方案,發現綜合素質和“三全育人”要素認知水平高的學生,在學業成績上的表現也更加突出,據此總結高校學風建設提升路徑,為當前學風建設工作的突出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為推動高校學風建設工作效果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三全育人;學風建設;本科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04-0129-04

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必須堅持“以本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學風建設是高校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衡量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直接關系到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

如今,高校學風建設面臨著巨大挑戰。一方面,在社會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高校學子競爭激烈,追求高績點的學生“內卷化”日益嚴重,在評獎評優中仍然擺在首要位置的學業成績,讓學生關注點更加局限于學業成績,而忽視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等新興技術高速發展,高校學生面臨的誘惑多種多樣,他們享受著物質精神文明的同時,也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擾,游戲成癮、混日子等現象也屢見不鮮。Coates認為優良的學風有助于高校學生的成長成才,學生在大學生活中在學習上付出的越多,收獲也就越多[1]?;谛聲r代學生特點,探究“三全育人”視角下本科生學風建設的提升路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十分必要的。

探究工作的有效提升路徑,有利于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這不僅要關注學生特點,也要結合人才培養要求。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了“三全育人”的要求,即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從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發力辦好教育,有助于提升新時代人才培養質量。嚴健豪等試圖按照全面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以組織保障、教風狀態、學習風氣和學習效果為綱,制定高校學風建設評價的具體指標,明確學風建設中高校工作重點[2]。余昶認為,高校學風建設通常通過思想教育、榜樣示范、朋輩互助、個性幫扶、行為管控等舉措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3]。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吳盛亮等以普遍化開展創新創業訓練對學校優良學風建設的促進關系為研究內容,論述了創新創業教育促進學風建設的整體思路[4]。林杰斯等提出以大學生學風建設為“一體”,以“黨團建設”“易班網絡”“學業互助”“科技創新”為“四翼”的“一體四翼”學風建設新模式[5]。

一、“三全育人”視角下本科生學風建設的評價體系

本科生學習周期固定、學習安排緊湊、學習模式高度同質化,這一度讓學業成績成為評價本科生學風建設的唯一指標?!叭恕崩砟顬楦咝1究粕逃峁┝诵碌乃悸?,從人才培育中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視角考慮學風建設的評價,讓本科生學風建設的提升不再單一化地落在學生自身,也對高校發展和人才培養體系的提升出謀劃策。同時,在新時代人才培養中,學業成績仍然是評價學風建設的核心要素,但綜合素質這一要素同樣不容忽視,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表現,仍然影響著高校的學風。

本科生教育是基礎通識教育,知識掌握程度直接反映在學業成績上,將學業成績作為評價學風建設的核心要素,分層分析調研對象的學業成績,對比學業成績不同的學生在綜合素質上的表現和“三全育人”要素中的認知,分析得出本科生學風建設的提升路徑。因此,本科生學風建設的評價體系主要包含兩方面要素:一是人才培育中的“三全育人”要素是評價學風建設的主要路徑;二是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這是評價學風建設的關鍵環節。

選取T大學在讀本科生為調研對象,“三全育人”視角下本科生學風建設的評價體系設計調研問卷共發放調研問卷289份,其中有效問卷231份。問卷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分為學業成績、綜合素質、“三全育人”要素等三個維度。問卷信度效度在理想水平,ALPHA值達到0.941,所有維度的ALPHA值均在0.76以上,問卷KMO系數為0.916,巴特利球形檢驗的顯著性為0.000。

(一)“三全育人”要素是評價學風建設的主要路徑

基于“三全育人”視角探究學風建設體系并對現狀進行評價,是當前人才培養的要求。調研選取任課教師、輔導員、朋輩作為全員育人的關鍵要素,選取迎新教育、誠信教育、就業教育作為全過程育人的關鍵節點,選取實習實踐、班團活動、網絡文化作為全方位育人的關鍵影響,如圖1所示,選取學業成績排名前10%(共45人次,占比15.5%)和70%—100%(共40人次,占比13.8%)的兩個群體,對比其通過“三全育人”要素資源形成的認知和影響,探究評價學風建設的主要路徑,發現學風建設的原動力。

從全員育人方面分析,學業成績突出的學生群體,與任課教師、輔導員、朋輩的交流更加頻繁,受到其影響更大。具體而言,學業成績突出的學生群體認同任課教師、輔導員對其學習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十分認同學長學姐、同學、舍友等朋輩學生的學習經驗對其學業有幫助,而學業成績后進的學生群體對此認同程度一般。說明學業后進的學生,受到任課教師、輔導員、朋輩的影響力不足。此外,從學生認知角度比較任課教師、輔導員、朋輩三者在學業上的指導發現,學生受到朋輩的直接影響最大,原因是其能夠向學長學姐、同學舍友直接尋求學習經驗和學習資料;學生受到輔導員的影響較大,原因是輔導員除直接在學習方法和學習計劃上指導學生,還能夠選拔優秀的學生干部,對學生產生朋輩影響。

從全過程育人方面分析,學業成績突出的學生群體,更加注重在迎新教育、誠信教育、就業教育上的收獲。具體而言,學業成績突出的學生群體在迎新教育、誠信教育、就業教育上的收獲的重要性認知,均達到了十分認同的程度,而后進群體對三個教育過程都僅達到了一般認同。此外,從學生認知角度比較三個教育過程發現,學生認為迎新教育最重要,原因是從大學生活起點樹立目標有助于大學期間整體的綜合發展。

從全方位育人方面分析,學業成績突出的學生群體,受到實習實踐、班團活動、網絡文化的影響更大。具體而言,學業成績突出的學生群體對于實習實踐的影響認知達到了十分認同的程度,而后進群體對此僅達到一般認同;此外,突出群體對于班團活動、網絡文化的影響認知達到了很認同的程度,而后進群體對此僅達到一般認同。對比來看,學生認為實習實踐對學業的幫助最大,主要因為這是學生接觸社會的重要途徑。

(二)本科生綜合素質是評價學風建設的關鍵環節

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必須跟上時代的腳步,道德修養、創新能力、拼搏精神、鑒賞能力、勞動素養等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逐漸引起高等教育的重視。本研究從德、智、體、美、勞等五項綜合素質開展調研,如圖2所示,選取學業成績排名前10%和70%—100%的兩個群體,對比其在綜合素質各方面的表現,把握評價學風建設的關鍵環節,發現提升學風建設的著力點。

分析調研數據發現,學業成績突出的群體,在各項綜合素質上的認知水平更強。學業突出群體在道德修養、創新能力和勞動素養上的重要性認知,均達到了十分認同,后進群體僅達到了一般認同甚至更低水平,說明注重德育、智育和勞育等三個方面的影響有利于學生在學業表現中達成目標;在體育、美育方面,兩個群體認知差別不大,普遍為很認同,說明學生普遍注重自己在拼搏精神和鑒賞能力方面的認知發展。此外,對比來看,學生在德、智、體、美、勞五項綜合素質發展上的認知均在一般認同以上,最注重自己的道德修養和勞動素養,但在鑒賞能力上有所不足。

綜合素質要素認知情況調研分析發現,一是學生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二是學生勞育在綜合素質當中影響力突出。

二、“三全育人”視角下本科生學風建設的提升路徑

(一)完善“三全”教育環境,提供學風建設氛圍

1. “全員育人”助力學風建設

立足全員育人,以專業教師、學友導師、輔導員等為主要育人力量,結合家庭、社會育人力量,“全員”助力本科生學風建設。通過專業教師擔任班主任,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挑戰杯”、數學建模等競賽,營造科創氛圍,鼓勵學生加入研究生課題組,引導學生樹立創新理念;通過學友導師開展學業輔導,幫扶學習困難學生,發揮學生骨干帶頭作用,“以學帶學”,加大班級學業交流,帶動班級學風建設;教務老師開展培養計劃座談交流會,讓學生參與教學、實踐內容設計和課堂管理,加大師生交流互動;通過輔導員組織獎助學金評選,選取育人成效突出的先進典型,講好育人故事,交流育人經驗,營造全員育人、立德樹人的濃厚氛圍。

2. “全過程育人”保障學風建設

堅持全過程育人,針對學生不同年級、不同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有計劃地開展教育引導,使學風建設覆蓋學生在校的“全過程”。針對新生教育、生涯規劃、畢業就業教育等不同時期,開展開學典禮、年級大會、談心談話、文章推送等特定活動,為不同階段的學生提供助力。對于大一新生,幫助其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明確發展方向,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大二以上的學生,通過各類課程學習和課外文化、實踐活動,提高綜合素質與學習能力;對于畢業年級學生,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鼓勵學生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涵養家國情懷。大學期間全過程進行學風建設,各有側重、有機銜接,形成一個整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培育良好的學風建設氛圍。

3. “全方位育人”推進學風建設

加強全方位育人,學風建設絕不僅僅是抓學習,要在文化浸潤上發力,堅持以文化人,讓學生日常生活的每一處場景都蘊含豐富“營養”,營造良好的大學氛圍。例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依托思政課程,深入實施課程思政;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在重要時間節點舉辦各種類型學生活動,涵養家國情懷;加強集體主義教育,以黨支部、團支部、班級為依托,開展各類校園文化活動,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加強網絡思政教育,充分發揮視頻號、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加大對優秀校友、先進典型的宣傳,運用好榜樣引領作用。

(二)緊抓“五育”薄弱環節,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德智體美勞”五育是有機整體,“五育并舉”方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高校學風建設應緊抓“五育”薄弱環節,注重各方面潛移默化的影響,而非只重視學習成績。高校應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個人能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大學生為目標,從德、智、體、美、勞各個育人環節上發力,培根鑄魂,啟智潤心。

1. 堅持立德樹人,德育鑄魂

以德育為根基,秉承德育鑄魂計劃。高校應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通過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道德習慣養成,涵養學生家國情懷。以黨團建設、班級建設、社團建設為主要抓手,開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堅持立德樹人。

2. 圍繞啟智創新,智育固本

以智育為核心,堅持智育固本計劃。教學、科研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環節,也是學風建設的重點。通過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融合,構建完善的通識教育體系和專業課程體系,培養高水平專業化人才;通過國際組織實習、出國交流,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全球視野;通過“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以及“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高水平賽事,以賽促學,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3. 樹立健康理念,體育強健

以體育為保障,貫徹體育強健計劃?!吧眢w是革命的本錢”,健康對任何一名大學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身體健康是學生正常學習和生活的重要保障。通過體育課、體質健康測試等途徑,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的生活理念;通過運動會、熒光夜跑等具有趣味性的活動,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內生動力,鼓勵學生加強課外體育鍛煉。

4. 弘揚美育精神,美育浸潤

以美育為沃土,實施美育浸潤計劃。高校應當營造美育氛圍,鼓勵學生發現美、欣賞美、感受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通過藝術公選課、網上公開課,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美育精神。通過“海棠季”“書香校園”“班班唱”等活動,激發學生的人文藝術興趣,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進而提高生活幸福感。

5. 加強實踐教育,勞育淬煉

以勞育為重點,推動勞育淬煉計劃。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通過開展特色的“專業+勞動實踐”活動,促進知識學習與勞動實踐的深度融合;通過寒暑期社會實踐,實踐出真知,鼓勵學生走出校園,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依托眾創空間、創新創業大賽、科協、雙創中心等平臺載體,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勞動,培育學生進取創新精神。

三、結語

文章對“三全育人”“五育并舉”背景下的評價要素進行了量化,通過問卷調查、數據分析等方法,建立了高校學風建設評價指標體系,有助于推動高校學風建設和人才培養理論的創新,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依托“三全育人”“五育并舉”的背景,量化高校學風建設效果,為高校本科生學風建設提供了建議,有助于提升高校學生培養質量,有利于推動學風建設工作的創新,也為新時代高校學風建設的提升提供新的路徑和思考。

參考文獻:

[1] Coates H. The value of student engagement for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J].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05,11(01):25-36.

[2] 林杰斯,王越,林朔. 基于“一體四翼”的大學生學風建設新模式探索[J]. 長江叢刊,2020(08):118-120.

[3] 吳盛亮,孫麗杰,竇文博,等. 創新創業訓練促校園學風建設分析[J]. 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9(01):86-88.

[4] 嚴健豪,邱麗華,宋新泉. 高校學風建設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 科教導刊(上旬刊),2017(07):3-4.

[5] 余昶. “三全育人”視角下高校學風建設創新研究——基于對理科生學習學業的考察[J]. 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9(01):116-120.

(薦稿人:張暢,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羅欣)

猜你喜歡
學風建設三全育人
構建二級學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構建二級學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關于民辦獨立院校學風建設的思考
論大學生學風建設的途徑
淺議武夷學院“無手機課堂”學風建設活動
高職推進“三全育人”工作制約因素淺論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專業優良學風途徑研究
“三全育人”視角下高校教師課外育人長效機制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