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效性

2023-05-30 10:48運迪
黨政論壇 2023年2期
關鍵詞:黨史學習教育實效性高校

運迪

[摘 要]站在百年黨史新的歷史起點上,通過常態化長效化黨史學習教育,可以實現在黨史認知、情感認同、價值認同和行動認同四重路徑上提升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效性,將大學生鑄造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確保黨的事業后繼有人。

[關鍵詞]高校;黨史學習教育;實效性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理論武裝同常態化長效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引導黨員、干部不斷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進入新時代,立足于黨的事業后繼有人這一根本大計,黨和國家通過常態化黨史學習教育引導青年大學生從黨的百年奮斗歷史中,深刻把握其內在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因此,結合當代青年大學生的思想特征和黨史認知現狀,探究如何提升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效性,幫助大學生建立并強化對黨和國家的歸屬感和忠誠感,具有理論和實踐的雙重價值。

一、推進黨史史實教育宣傳,提升大學生思想認知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深刻指出:“要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做到學史明理,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①黨史學習教育主要通過學校機構和大眾傳播媒介兩種方式傳遞系統的黨史知識,深化大學生的思想認知,在學史明理中奠定他們認同黨的知識性基礎。

(一)以高校思政課為主渠道,系統提升大學生的黨史認知

高校設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面向大學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其相對完整的教育體系能提升大學生的黨史認知水平。2019-2021年連續3年,我們針對上海地區共17所高校本科學生先后開展4輪黨史認知動態問卷調研(共回收有效問卷4886份),結果顯示,大學生既有黨史認知狀況和黨史學習教育需求存在如下特征:第一,學校教育是大學生獲得黨史認知的主要路徑。選擇高中階段和大學生階段接受黨史教育的學生比例分別達到76.13%和72.93%。第二,大學生更傾向現場學習黨史的方式。學生們對“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等紅色紀念地參觀意愿較高,有63.1%的學生表示非常愿意或比較愿意參觀,這說明他們渴望通過實地考察的方式來提升現實感和體驗感。在上述分析基礎上,我們認為應該著眼于設計更有針對性的黨史學習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還要注重發揮案例分析、參觀調研等隱性教育的協同效應,形成黨史學習教育的“大思政課”。

(二)以大眾媒介的知識傳播為輔,豐富大學生的政黨文化

在黨史知識等主流政治價值觀念的傳播中,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大眾傳播媒介憑借其即時快速的傳輸方式和互動的溝通優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新媒體技術通過文字、語言、圖片和各類視頻等多元化呈現方式豐富和拓展了黨的文化形象,提高政黨文化傳播的時效性和親民性,也給予大學生群體一定的話語空間。例如,2021年推出的建黨百年主旋律影片《覺醒年代》在大學生中產生廣泛影響,與學生訪談中獲知他們更傾向于在B站觀看影片,有關建黨歷程和黨史百年的影視作品成為學生線上自學黨史的重要補充材料,因為可以通過彈幕參與討論進行朋輩交流和二次創作?;ヂ摼W在政治文化傳播中,為大學生搭建了一個與百年黨史跨時空對話的平臺,引導他們將現實中自身角色定位與黨史人物事件相連接,在黨史知識的學習運用中提升歷史自覺、把握歷史主動。

二、培育大學生正確黨史觀,強化價值認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學史增信,就是要增強信仰、信念、信心,這是我們戰勝一切強敵、克服一切困難、奪取一切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②黨史學習教育能夠引導大學生清晰地認識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選擇的歷史必然性、社會現實性,增強價值理性認同。

(一)樹立正確黨史觀,在科學評價中確立價值信仰

在2021年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要樹立正確黨史觀”,黨史觀實質上解決的是如何觀黨史的問題,正確的黨史觀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辯證客觀地學習和研究中共黨史。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就是要進一步將科學的研究成果通過社會化大眾化的教育傳播給大學生,幫助他們在正確黨史觀的指導下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信任和政治認同。歷史紛繁復雜,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要注重培養大學生歷史思維能力,將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史發展脈絡置于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發展歷程中,結合新中國史和改革開放史,探尋中國共產黨成立發展的歷史背景、實踐過程、民族特征和世界意義,引導大學生把握歷史發展趨勢及其內在的規律性。同時,還要抵御各種社會思潮的不良影響?!耙恍╁e誤傾向要引起警惕:有的夸大黨史上的失誤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黨的歷史、攻擊黨的領導;有的將黨史事件同現實問題刻意勾連、惡意炒作;有的不信正史信野史,將黨史庸俗化、娛樂化,熱衷傳播八卦軼聞,對非法境外出版物津津樂道,等等?!?③上述種種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究其根本原因還在于大學生對黨史中一些重大歷史和理論問題存在片面理解和模糊認識。思想上的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就要通過黨史學習教育樹立正確黨史觀,讓大學生不斷完善有關黨史的認知。

(二)正向評價黨的執政績效,增強價值認同

黨史觀是我們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的觀點、立場、方法,它不僅指向歷史的過去,更是指向現實的當下。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大腦進行的評估活動,其評估標準是在大腦先天評估結構的基礎上,“根據過去的經驗和當前的需要而形成的,因此情感與個體過去的經驗有關,受到過去認知的影響?!?④由此我們可以引導大學生在黨史學習中感悟黨的百年奮進歷程,有助于他們對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執政績效進行正向評價,增強對黨執政地位和執政能力的信任和信心。站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大歷史維度上,貫通歷史與現實,就能更深刻地觀察和理解一些重大黨史問題和現實戰略。例如,大學生普遍比較關注的城鄉差距、區域差距和貧富差距等問題,在教育引導中帶領他們回顧改革開放初期為了擺脫普遍的貧困狀態,逐步探索市場經濟體制,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脈絡,也要引導他們認識到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合理拉開收入差距的政策安排的確引發了上述差距的產生。通過黨史學習教育講清楚黨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進程的歷史背景、現實狀況和未來趨向,能幫助大學生更全面客觀地理解中國共產黨的戰略部署和執政能力,從而增強對黨的價值性認同。

三、感悟偉大建黨精神,深化大學生情感認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在百年奮斗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各有特點的革命精神,集中體現了黨的堅定信念、根本宗旨、優良作風,是激勵我們不懈奮斗的寶貴精神財富?!?⑤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做到學史崇德,就是要引導黨員干部繼承黨的優良傳統,引導當代大學生深刻把握黨的精神內核,從而強化對黨的情感認同。

(一)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為大學生的政黨認同提供精神坐標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的重大時間節點上,對奮斗歷程中涌現出的歷史精神進行歸納,主要體現為偉大建黨精神以及在不同歷史時期形成具有不同歷史特征的精神譜系,這些精神資源為大學生的政黨認同提供精神坐標。中國共產黨人在自身奮斗歷程中形成了豐富多元的精神譜系:創黨初期,我們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反映了“浴血奮戰、百折不撓”的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斗爭精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見證了“自力更生、發憤圖強”的焦裕祿精神、大慶精神等社會主義建設精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體現出“解放思想、銳意進取、攻堅克難”的改革開放精神、特區精神等時代精神;進入新時代,更是涌現出脫貧攻堅精神、抗疫精神等時代精神。黨在每個歷史時期都形成相對應的精神資源,充分反映出共產黨人崇高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愛國主義情感,這些生動鮮活的人物和事跡更為形象和直接地以情感觸動的方式引發大學生的共鳴。

(二)依托紅色紀念地資源,增強大學生對黨史的集體記憶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依托紅色紀念地資源,借由歷史場景重現、演繹而提供沉浸式回顧、重溫和強化集體記憶的方式,給作為后來者的大學生對黨史重大事件的政治情感和政治態度打上深刻的烙印,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成為塑造大學生政黨認同的有效途徑。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也是中國革命紅色基因的發源地,紅色文化非常豐富,“紅色源頭”特點鮮明 ⑥。上海市在2021年發布《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推出共計150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和208件/套可移動革命文物;2022年,又公布《上海市紅色資源名錄(第一批)》包括重點舊址、遺址、紀念設施或場所類,共612處 ⑦,為黨史學習教育提供豐富生動的“活教材”,這些紅色紀念地以其蘊含的生動歷史故事和鮮活紅色記憶,為當代大學生提供了鏈接紅色歷史、構建集體記憶的空間地標。在調研中也顯示參觀過當地紅色紀念地的大學生對相關的黨史記憶印象更加深刻,表現在政治情感和政治態度上的能動性更強,說明他們在紅色文化參觀中被激發出與其認知相一致的政治忠誠感,進而促進他們對黨的認同。

四、增強大學生入黨意愿,體現行動認同

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幫助大學生形成的黨史認知、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會對他們表現在入黨意愿和積極性方面的政治行為構成正向影響,驅使他們將內在的政治理念外化于真正的政治行動,吸引更多優秀大學生加入黨組織,不斷壯大黨的有生力量。

(一)以大黨大國紀念慶典活動為契機,激發大學生的入黨熱情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看,大學生的政治意識、政治情感和政治價值觀的變化和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尤其在他們由內在意識轉化為外在實際行動的過程中通常需要一些特殊事件或是關鍵時刻的“發酵”作用,才能最終促成這一行動。不論是傳統社會,還是現代社會,政治儀式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往往能起到激發人們的文化認同與價值共鳴的政治教化作用。作為擁有百年歷史的大黨,中國共產黨以“七一”建黨和“十一”國慶紀念時間節點為契機,通過組織紀念慶典活動,開展生動形象的黨史學習教育,深化中國共產黨在大學生心目中作為國家締造者的核心能動者形象,讓他們建立起對黨的歸屬感、自豪感和認同感。中國共產黨在建黨和國慶重要時間節點上每年定期舉辦的紀念慶典活動和“逢五逢十”舉辦的重大慶典活動,既包括慶祝大會和國慶閱兵式等紀念日當天的全國性盛大活動,也包括在慶典活動前發布發表的紀念標識、紀念講話、展覽展示、文藝演出、文藝作品等黨史文化傳播形式,這些前期的宣傳渲染和莊嚴肅穆的政治儀式相結合,讓以線上線下多種形式參與其中的大學生感受到他們不僅僅是被動的參與者,更是親身經歷的活動主體,從而升華他們的政治認同心理,最終形成積極申請加入共產黨的政治行動。

(二)以黨史人物先進事跡為切入,強化學生的入黨意愿

有關大學生入黨意愿的實證研究表明,榜樣作用是影響大學生入黨意愿強烈與否的重要外部因素。黨史學習教育為大學生提供了大量豐富生動的黨史人物和先進事跡。革命先輩們感人至深的奮斗經歷將政黨和國家的宏大敘事與個人的生命體驗相連接,讓大學生們看到不同時代的共產黨員們的成長經歷、思想歷程和奮斗經驗,也會自覺地將其與當下自身的成長過程相聯系,更易于產生情感和心理共鳴,引發他們想要效仿榜樣力量的強烈愿望。百年黨史因為一代一代真實偉大的黨史人物而鮮活起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不懈奮斗的感召力又會激發出大學生積極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強大驅動力,源源不斷地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黨和國家事業的先鋒力量。

基金項目:教育部全國高校優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擇優資助計劃“大學生國情認知與使命擔當意識培育研究”,編號:18JDSZK139

注釋:

①②⑤習近平:《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求是》2021年第13期。

③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求是》2021年第7期。

④Morgan N J, Pritchard A, Culture, Identity and Tourism Representation: Marketing Cymru or Wales?, Tourism Management,? 2001, no.22.

⑥蘇智良、姚菲:《初心之地——上海紅色革命紀念地全記錄》,學林出版社,2020年版,第1頁。

⑦《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公布〈上海市紅色資源名錄(第一批)〉的通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報》2022年第8期。

作者系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 周 ?。?/p>

猜你喜歡
黨史學習教育實效性高校
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提高
創新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在青年學生中落地生根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團屯墾戍邊歷史
以史為鑒,切實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質量
學習習近平關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重要論述的幾點思考
怎樣增強人大專題詢問的實效性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