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效率的作業設計

2023-05-30 23:38賴海浪
學周刊 2023年14期
關鍵詞:課堂效率作業設計雙減

賴海浪

摘 要:作業是輔助課堂教學、檢驗教學成果、鞏固基礎知識的重要載體和方式。在“雙減”背景下,作業被賦予提高課程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負擔等作用。對此,文章將以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效率為主要目的,對“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的主要原則一一展開解析,旨在凸顯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而后從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踐行因材施教理念、推動學生深層探索等多個角度入手設計預習、分層、變式、開放、繪圖和實踐作業,著力構建減負化、高效化的數學作業體系,發揮出作業的基礎作用、挖掘其隱藏功能。

關鍵詞:“雙減”政策;初中數學;課堂效率;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14-007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4.026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21年印發和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政策),對作業設計和管理等工作做出了明確指示,要求教師設計個性化、優質化、彈性化等類型的作業,真正緩解初中生內心的壓力和負擔,并指引他們探尋到高效、創新的學習對策?;凇半p減”政策要求,教師要于實踐中探索和總結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原則和策略,讓學生在解讀和完成數學作業的過程中提高個人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最終推動數學課堂效率的提升。

一、“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原則

“雙減”政策從“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等角度對義務教育階段的作業設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谄湟蠛徒ㄗh,初中數學作業設計也應遵循以下原則:第一,生本性原則。以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綜合素養等為參照元素,設計難度適宜、內容貼切的作業,使作業的難度和復雜程度與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相吻合,全力激活他們的思維潛能和認知能力[1]。第二,層次化原則。當學生步入初中后,受到成長環境、思維能力等多重要素的影響,不同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呈現出差異性,教師要重視他們之間的差異,以層次化為基本元素,為學生量身定做不同的作業方案,如此方能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在作業中獲益,為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率推波助瀾,從而踐行和落實“雙減”政策的核心理念和教育思想。

二、“雙減”背景下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效率的作業設計策略

(一)獨立思考,設計預習作業,提煉重點知識

高效的數學課堂離不開預習活動的支持和輔助。學生只有在預習階段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才能在正式的課堂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解決探究化的問題。所以,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率,教師要遵循“雙減”政策中的教育理念,通過設計預習作業的方式給予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間,以預習作業單為載體,規劃出學生的預習方法、應掌握的內容、應達成的目標等,讓他們圍繞著預習單中的要素瀏覽和分析數學教材,提煉出教材中的重點知識,將其作為預習反饋的內容提交給教師,這可為正式的數學課堂節省出大部分的時間。而在數學課堂活動正式開啟之前,教師要通過線上微信群、作業通等平臺和軟件集中收取學生的預習作業,經過一系列的科學研判和數據分析,明確學生在預習中呈現出的薄弱點,將其一一記錄在教學案中,重新調整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圍繞其設計教學活動、引進教學內容,這樣學生即可在課堂上集中地解決重點問題,增強對數學問題的理解深度,逐步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因材施教,設計分層作業,激活個體潛能

“雙減”政策明確提及個性化作業的重要性,意在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讓學生始終保持對數學知識和數學活動的熱愛。從這一要點入手,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時,要秉持因材施教的理念,以分層作業為載體,讓學生獲取難度、復雜程度皆適宜的作業,從而真正激活每一個個體的潛能,促使他們爆發出學習潛力、增強學習熱情[2]。

1. 以學生為對象展開分層。古語有言:“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惫磐駚?,學情調研對于教育和教學事業的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時代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只有全面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才能確保給予他們的知識和內容是他們真正需要的、想要的。因此,在“雙減”背景下設計分層作業,教師要以學生為對象展開分層工作,以線上問卷調查系統、線下隨機測驗、個人檔案中的數據、課堂表現記錄表等為素材和資源,將學生的各種表現和取得的實際學習成果統一轉化為數據,并借助大數據統計系統排列好層次。在此基礎上,學生之間的各項差距便能清晰地展現在教師的眼前。據此,學生被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分層作業的前提條件得以形成。而后,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個性化分析,了解每一個學生在設計作業時應考慮到的側重點,如以基礎知識為主、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主等等,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標注他們的真實特點,并為他們量身定做個性化的作業方案。而層次劃分的結果不是一成不變的,學生的綜合表現和一段時間內的穩定學習成果理應成為層次變換的依據,以此加強學生的內在學習驅動力,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好基礎。

2. 以游戲為載體展開分層。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相比于小學數學知識有著更強的抽象性和理解難度,如果教師不加選擇地直接應用數學知識設計作業,那么學生難免會覺得晦澀難懂,長此以往可能產生認知疲倦感。依據此種情況,在設計分層作業時,教師可以將游戲闖關作為載體展開分層工作,賦予作業以游戲的形式,將不同難度的作業分別融入不同的關卡之中,讓學生由易至難地參與到闖關游戲活動中,從而初步解決簡單、中等和高難度的問題,這樣既能穩步提高初中生的思維能力,還能將學生的滿足感和體驗感最大化,使他們改變傳統的作業觀念,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同時,教師也要配備相應的獎勵制度,記錄學生每一次達成的闖關成就。當其游戲積分累積到一定量時,可以自動兌換一些小獎品,如筆記本、數學用具等等,這樣既能活躍數學教學的整體氛圍,還能為分層作業增添動力,讓學生主動地完成由易至難的作業,進而達成自我成長和自我提升的目標。

3. 以自選為手段展開分層。在分層作業模式中,自選也是重要的形式之一,有助于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需求,能夠將學生的個體潛能最大化。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情分析工作中得到的成果以及初中數學課堂內容的難易程度設計一套自選數學題目,讓學生依據自身的真實需求靈活地從不同層次的題目中抽取1到2道,合理地安排在自己的作業單中。當自選活動結束后,每一個學生的作業模式得以固定,這就成了他們在課堂、課余時間應完成的任務。在此環節后,學生利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技能等開啟解題活動。相比于傳統的作業模式,他們的熱情會明顯增強,這也符合“雙減”政策的實際要求。在此基礎上,以推動學生的個體化成長與發展為目標,教師可以采取個性化的作業講評工作,讓學生在對比、探究的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解決作業中存在的大部分問題,使得他們能夠主宰自己的作業內容,這樣也能大幅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經過一系列對比探究活動后,教師要對學生仍舊無法解決的問題和突破的難關進行集中解讀和分析。至此,學生不僅經歷了鞏固知識、合作探討的階段,還經歷了重點解析的環節,這對于提升初中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和綜合素養具有重要作用。

(三)深層探索,設計變式作業,培育創新意識

創新是進步的源泉和動力。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已然成為數學教學的必然要求,“雙減”政策也從側面明確了創新的重要性。對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以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為主要目標設計變式類型的作業,通過改變作業內容的條件、作業的形式、更換作業中的問題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讓他們能夠靈活地辨別不同題目之間的異同點,據此展開深層探索和學習。針對變式類型的作業,教師不能直接指出變式的內容,而是以特殊的符號和標記,如利用“ ”“ ”“●”等下劃線和重點符號,將不同變式中涉及的不同條件標注出來,引領學生自主觀察數學題目的變化、不同題目之間的關聯,找出他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隨之展開系統化的推理和驗證,讓學生能夠從創新的視角出發看待問題中條件變化的重要性。與此同時,教師也要針對不同的群體設計難度有所差異的變式作業,保證基礎薄弱的學生能夠快速地找出解題的技巧,基礎扎實的學生能夠精準地解析不同變式之間的差距,從而推動每一個層次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這樣的作業才能真正符合“雙減”政策的要求,也能達成培育初中生創新意識的目的。

(四)多元解析,設計開放作業,增強高階思維

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處于不斷變化之中。近些年來,對高階人才的需求量急劇增長,而人才需求的變化也反映在教育事業之中,無論是新課標的內容還是素質教育的要求,都將焦點指向了培養高階思維的目標之上。以達成這一目標為準,結合“雙減”政策的要求和建議,教師可以設計開放式的數學作業,不必拘泥于某一種形式或內容,擴大問題的指向性,讓學生對問題展開多元化的解析,這樣的作業不單單可以增強初中生的高階思維,還能滿足學生的主體意愿,讓他們的思維潛力得以激發。當學生完成開放式作業后,為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作業的印象,教師可以選取作業中的某一個或者某一類內容組織解題示范活動,要求學生以口述、繪制思維導圖、制作PPT等形式將他們的解題思路呈現出來,挖掘不同學生的創新性想法和意見,為他們創造自由討論的機會,以此推動他們互享經驗,進而增強其分析、綜合和應用等高階思維能力[3]。

(五)整合歸納,設計單元作業,建構知識系統

為契合新課標的要求,初中數學教材在編排上獨具特征,其中以單元化為主,數學知識被系統地編排為一個體系,能夠有效地改變知識碎片化和零散化的問題?;诔踔袛祵W的特征,教師要以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系統為目的,設計單元化的數學作業,從單元整體出發將知識視為一個整體,以綜合性的數學問題作為學生的作業,引導他們綜合運用所學單元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在整合歸納的過程中逐步優化和完善數學知識系統,以此推動學生的發展。在單元化作業之中,教師要注重將關鍵知識點融于其中,重點考查學生知識掌握的扎實度、知識整合的能力、信息總結的能力等等,促使學生在完成單元化作業的過程中不斷外擴自身的知識系統和認知范圍。經過單元化的引導,學生在同一時間內能夠解析更多的知識和問題,課堂教學的效率自然也會得以提升。

(六)數形結合,設計繪圖作業,轉化思維模式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作業模式中,教師以教材和配套試卷中的內容作為作業中的主要內容,學生陷入了“題海戰術”的怪圈,他們的思維模式逐漸固化,解題的方法也落入俗套,若任其長期發展下去,初中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水平難以得到提升。針對此種情況,以“雙減”政策中的要求為指導理念,綜合運用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設計以繪圖為主要形式的課后作業,將代數、幾何等不同類型的作業以數字和圖形作為代表要素,讓學生有機轉化知識點,于腦海中建構起一幅幅平面和立體圖畫,這樣可以轉化他們的思維模式,也能提升其完成作業的效率[4]。而為了增強繪圖作業的趣味性,教師也可以將不同時期的數學經典問題引入到初中數學作業之中,如“雞兔同籠”“植樹問題”等,讓他們利用繪圖技術和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解答相應的問題,以此增強他們思維的靈活性和創新性,于教學實踐中落實“雙減”政策。

(七)理實結合,設計實踐作業,提升綜合素養

綜合素養是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的終極培養目標之一,也是學生在社會上生存和工作的必備條件?;诖四繕?,教師可以從理實集合的角度出發設計實踐性的作業,以課程教學內容中的理論知識為基礎,推動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展開問卷調查、數據分析、數形轉換、化歸與轉換等等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有效地遷移和運用基礎知識,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技巧,驅使他們在實踐中發掘數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系,立足于數學視角看待社會中的建筑、區域劃分等問題,這樣既能提高其綜合能力,還有助于為數學教學增添不同類型的資源。如此,“雙減”背景下數學作業的價值和作用便能得到明顯增強。

三、結語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為踐行“雙減”教育理念,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和成長氛圍,教師圍繞著“減負”和“增效”兩個關鍵詞,從設計預習作業、分層作業、變式作業、開放作業、單元作業等視角出發完成作業設計的任務,給予學生必要的支持和幫助,讓他們在個性化突出、質量上乘的作業的輔助下鞏固自身的知識基礎、提升數學知識運用能力,進而達成激活個體潛能、培育學生創新意識、增強學生高階思維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李俊彪.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數學作業的設計[J].中學教學參考,2021(2):27.

[2] 劉彧.淺談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針對性和有效性[J].數學教學通訊,2021(2):52.

[3] 陳曉泉,孫愛軍,尹國東.初中數學開放性作業設計[J].中學教學參考,2021(14):5.

[4] 錢云祥.初中數學作業設計“三問”[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版),2021(9):41.

猜你喜歡
課堂效率作業設計雙減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探究
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的策略與方法
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