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學生抗挫能力培養的策略探析

2023-05-30 07:13楊曉玲
學周刊 2023年13期
關鍵詞:抗挫能力初中學生培養

楊曉玲

摘 要:在初中教育階段,培養學生的抗挫能力至關重要,學生抗挫能力的養成情況,關乎心理健康水平和正確思想價值觀念的構建效率,決定學生是否能順利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本文主要分析初中學生抗挫能力的培養意義,從開發學科課程資源、利用學生挫折經歷、加強心理問題疏導、開展抗挫實踐活動四個方面,論述培養學生抗挫能力的具體策略,旨在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可靠借鑒,從而增強初中抗挫教育質效。

關鍵詞:初中學生;抗挫能力;培養;意義;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13-016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3.054

在初中時期重視培養學生抗挫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正確、理性地面對挫折,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樂觀生活的現實需要。為此,教師應該深化初中學生抗挫能力的培養意義,根據學生身心特點,開發利用學科課程資源實施抗挫教育,關注學生心理和情感狀態,給予學生精神關懷和心理疏導,同時開展多樣化的抗挫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直面挫折、克服挫折的能力,從而減少挫折給學生造成的心理威脅,為學生適應社會需求和綜合素質發展鋪平道路,下面筆者就對初中學生抗挫能力培養展開教育淺析。

一、初中學生抗挫能力的培養意義

遭遇挫折是學生學習和成長中不可避免的事,受主觀或客觀因素的影響,學生在成長歷程中勢必有一些動機無法實現、需求得不到滿足,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消極心理和情緒狀態被統稱為挫折。初中教育領域學生抗挫能力的培養,主要是指通過采取多種教育手段,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挫折,增強學生對挫折的心理承受力,指導學生掌握應對和處理挫折的方法。經過學情調查和理論實踐研究,筆者將初中學生抗挫能力培養意義歸納總結為下列三個方面:

第一,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挫折觀?,F階段大部分初中學生都缺乏良好的挫折觀,在日益優渥的物質條件和父母長輩的“呵護”之下,學生鮮少經歷挫折體驗,當挫折真正來臨時,學生就會無力應對,產生不理智、不正確的行為反應。加強培養初中學生抗挫能力,最突出的意義是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挫折觀,如教師可以開發學科課程中的挫折教育資源,利用名人的挫折經歷,引導學生認識挫折的存在是普遍和必然的,任何人的人生經歷中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挫折,成功的人不會因遭遇挫折一蹶不振,而是把挫折轉化為前進的動力,這樣學生就會逐步形成正確的挫折觀,做好應對挫折的心理預期和準備。

第二,有助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勾炷芰κ菍W生心理健康的關鍵指標之一,抗挫能力強的學生,往往具備優良的心理素質,能夠自主調適心理、釋放壓力,化解挫折所引發的不良感受,反之,抗挫能力薄弱的學生,會把挫折引發的負面情緒積壓在心底,形成隱蔽的心理問題。重視培養初中學生的抗挫能力,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大有裨益,如教師可以透過學生日常行為表現和情緒狀態,分析、判斷學生的心理健康水準,一旦發現學生因遭遇挫折產生負面的心理傾向,及時進行心理輔導和干預,向學生傳授調節心理、克服挫折的技巧,這樣就能消除學生的挫敗感,優化學生的心理成長環境,使學生在挫折的磨礪下,心理逐漸堅強和成熟起來。

第三,有助于學生形成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挫折對學生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它可能會帶給學生打擊、痛苦和缺憾的感受,同時經歷挫折也是磨煉和考驗學生心智的好機會,可以強化學生意志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長學生的才識等等。加強培育初中學生抗挫能力,有助于學生形成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如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抗挫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體驗挫折、抗擊挫折的機會,使學生認識到挫折的兩面性,體會戰勝挫折的成就感,這樣學生在被挫折的消極情緒狀態籠罩時,就會積極主動地想辦法解決問題,驅散挫折的陰霾,從而培養學生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以及迎難而上、愈挫愈勇的抗挫品格。

二、初中學生抗挫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開發學科課程資源,疏通學生抗挫能力培養渠道

目前初中學生抗挫能力培養面臨的主要難點,是實施挫折教育的途徑和資源比較匱乏。學科教學是初中教育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在各學科課程中,蘊藏著優質的抗挫教育資源,為此,筆者建議教師整合學科教學和抗挫能力培養目標,深入鉆探學科課程中的抗挫教育要素,包括關于挫折教育的學習資料,以及促進學生體驗挫折的學習活動等等,使學生建立對挫折的初步感知,從而疏通初中學生抗挫能力培養渠道,具體學科教學路徑和培養策略如下:

第一,開發語文課程中的抗挫教育資源。初中語文課程中具有豐富的抗挫能力培養資源,教師應該加強開發,提高抗挫教育的學科滲透效率。如在文本閱讀中,文章主人公經歷重大的人生磨難,但是并未被挫折擊潰,而是勇敢地直面挫折,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教師就可以將文章作為受挫教育材料,向學生提出閱讀思考問題:同學們,文章主人公面對挫折的態度是怎樣的?他付諸哪些行動克服挫折,主人公身上哪些精神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學生展開熱烈交流,在文本人物挫折情境的帶動下,體悟人物在逆境中重整旗鼓、戰勝不幸的毅力和勇氣,從而培養學生的抗挫精神和能力。再者,在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廣泛引入作者的挫折經歷故事,比如很多古詩詞都是古代詩人詞家在貶謫中創作而成的,教師可以收集相關多媒體資料,向學生詳細介紹作者遭受貶謫、流放等挫折故事,引導學生結合古詩文語言,解讀作者遭遇挫折的心境和應對方式,體會古人通達灑脫的情懷和格局,這樣也能有效提升學生抗挫的意識和能力[1]。

第二,開發體育課程中的抗挫教育資源。初中體育課程是培育學生抗挫能力的重要平臺,教師整合體育教學活動和抗挫教育目標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可以加強組織學生以團隊競賽的形式開展體育訓練,具有競賽性質的活動勢必涉及成功、失敗、優勝或落后,對于競賽失敗或落后的團隊學生而言,就會產生挫敗和失落的感受,教師在體育競賽活動的評價階段,應該先肯定全體學生積極的競賽表現,然后著重引導競賽失敗或落后的團隊學生發表比賽感言,反思失敗或落后的原因,是沒有全力以赴、團隊成員配合不力,還是體能、運動技戰術不扎實等等,同時鼓動優勝團隊學生分享成功的經驗,帶領落后團隊開展加強訓練,這樣落后團隊學生就能迅速從受挫的消極情緒中走出來,在集體的力量下重振訓練信心,從而培養學生抗挫能力和勝不驕、敗不餒的品質[2]。

(二)利用學生挫折經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挫折觀

培養初中學生的抗挫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挫折觀是第一位的。所謂正確的挫折觀,從本質上來說就是理解并接受挫折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意識到挫折既能給人以打擊和痛苦,也能使人變得更強大,關鍵在于如何判斷和應對。初中學生正處于社會化的起始階段,隨著成長、學習以及人際交往活動的展開,學生開始陷入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挫折困境,教師應該利用學生的挫折經歷,幫助學生逐步建立正確的挫折觀,使學生應對挫折時做出正確的思維判斷和行為選擇,具體策略如下:

第一,開發利用學生學習中的挫折經歷。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大部分挫折經歷都源自于學習,教師應該抓住契機引導學生構建挫折觀。如一次考試測驗結束后,某學優生的測驗成績照比以往下降一大截,學生產生心理落差、情緒較為低落,教師可以單獨找學生談心,引導學生傾訴受挫的痛苦,然后對學生進行寬言安慰,教師可以借助科學家研究失敗的受挫案例對學生講道理,告訴學生:再偉大的人也不能避免經歷挫折,一次測驗發揮失常不代表你不優秀,只要平時做到努力學習、認真對待每一項學習任務,下次測驗表現肯定會更出色。這樣學生就會認清挫折的普遍性,一掃低落的心情、精進學習,從而達到樹立學生挫折觀的目的[3]。

第二,開發利用學生成長中的挫折經歷。除學習方面的挫折之外,學生成長中還會遭遇人際交往、情感缺失等挫折經歷,教師應該根據不同情況,科學涵育學生的挫折觀念。如某生在人際交往中遭遇挫折,學生向教師傾吐煩惱,表達自己身邊缺少知心朋友、內心感到孤獨,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分析人際交往受挫的原因,詢問學生:在和同學的交往中你是怎樣做的?你覺得交朋友最大的難點是什么?學生表示:同學在三五成群聊天時,自己想加入但總是插不上話,時間久了自己就獨來獨往,不再主動和同學交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老師非常理解你缺少朋友的苦悶,面對人際交往挫折,你越是封閉自我越難以建立牢固的友誼,你交朋友的難點是不善言辭,不妨另辟蹊徑,日常主動幫助同學,或是遇到不會解的題積極向同學求教,用行動去融入集體,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收獲真誠、穩固的友誼。這樣學生面對挫折就懂得主動出擊、突破困境,從而強化學生挫折觀念和抗挫能力。

(三)加強心理問題疏導,向學生滲透抗擊挫折的方法

學生的抗挫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密切聯系,學生在遭遇挫折后,如果不能有效戰勝逆境中的困難,就會持續處于沮喪、壓抑、焦慮等負面心理狀態中,從而致使學生遺留心理健康隱患。為此,在培育初中學生抗挫能力過程中,教師應該密切關注學生遭受挫折后的心理和情感狀態,加強對學生進行心理問題疏導,向學生滲透心理調適、抗擊挫折的可靠方法,從而促進學生的抗挫心態向積極方面發展,具體策略如下:

第一,補償法。補償法適用于學生遭遇挫折后的自我價值感缺失情況,比如學生在某次競賽中沒有拿到名次,感到挫敗、甚至懷疑自我,教師可以采用補償法,先贊揚學生的上進心、肯定學生的能力,然后引導學生調整目標和情緒,嘗試向自己擅長的其他方面發展,通過參加其他競賽活動的成功,彌補前次失敗的沮喪,從而使學生找回失去的自我價值認同感,提高學生自我補償能力和抗挫能力[4]。

第二,升華法。升華法主要是引導學生將受挫的消極心理轉化為積極情態,比如學生因學習成績不佳感到自卑和焦慮,教師疏導心理時可以問學生:如果一直困頓在消極、自卑的情緒中,是否能改善現狀?想要提高成績的有效辦法是什么?學生穩定心態后回答:必須通過實際行動把落下的功課補回來。這樣學生受挫后的痛苦情緒,就會升華為激勵自己奮進的動力。

第三,宣泄轉移法。宣泄轉移法適用于學生受挫后的不良情緒釋放,如學生經受挫折后產生憤怒、悲傷、緊張、憂郁等不良情緒,教師實施心理疏導時,可以在安靜的心理咨詢室中,為學生播放旋律舒緩的音樂,做學生煩惱的傾聽者,勸慰學生、向學生提出應對挫折的建議,有條件的學校教師,還可以借助宣泄球、智能吶喊宣泄儀、智能擊打宣泄儀等設備,讓學生通過擊打、吶喊等方式,宣泄出挫折帶來的負面情緒和心理壓力,使學生從挫敗感中轉移出來,增強學生自主調節心理、抵抗挫折的能力。

(四)開展抗挫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克服挫折的能力

初中學生大多獨立性和意志力比較薄弱,培育初中學生的抗挫能力,必須將挫折教育寓于實踐活動中,增加學生的受挫體驗,擴展學生磨煉意志的機會。因此,學校和教師在提高學生抗挫能力過程中,應該開展豐富的抗挫實踐活動,通過真實的挫折磨礪,幫助學生改掉嬌氣和依賴心理,激發學生的毅力、獨立性和吃苦耐勞精神,從而使學生不懼挫折、經得起挫折的考驗,培養學生克服挫折的能力,具體策略如下:

第一,開展研學旅行抗挫實踐活動。學??梢岳眉倨?,由教師組織學生到郊外研學機構開展抗挫實踐活動,活動期間,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登山遠足,在學生想要半途而廢、叫苦不迭時,鼓勵學生堅持前行,教師盡量率先垂范,走在隊伍的最前方,給學生做挑戰挫折的精神引領,使學生克服對挫折的逃避和畏懼心理,體會征服高山、瞭望遠方的巨大成功感;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設計合作搭帳篷、合作野炊等實踐任務,發動學生齊心協力想辦法,用行動解決眼前的困難,這樣學生的堅毅品格和抗挫能力都會獲得有效發展[5]。

第二,開展公益勞動抗挫實踐活動?;诳勾炷芰ε囵B的實踐活動,還可以通過公益勞動的形式開展。如教師可以利用勞動實踐課的契機,帶領學生幫助環衛工人清理白色垃圾,鼓勵學生向環衛工人請教垃圾分類的技能,給學生劃定垃圾清理分擔區,讓學生分小組開展公益勞動實踐,教師和學生一起參加勞動,給學生樹立榜樣,促進學生克服苦累,完成公益勞動任務,這樣學生既掌握勞動技能,也能體會勞動者的辛苦,從而大幅度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抗挫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加強培養初中學生的抗挫能力,不僅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挫折觀,也能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還能使學生形成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教師應該著力開發初中學科課程資源,延展學科教學和抗挫教育整合的思路,疏通學生抗挫能力的培養渠道,利用學生的挫折經歷,引導學生應對挫折時,做出正確的思維判斷和行為選擇,注重學生心理問題疏導,采用補償法、升華法、宣泄轉移法等,向學生滲透抗擊挫折的可靠方法,同時開展研學旅行、公益勞動等形式的抗挫實踐活動,磨煉學生意志,從而高效培育學生抗挫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娟.利用班團隊活動培養初中生抗挫能力[J].當代家庭教育,2018(7):7.

[2] 閻海蓉.挫折中的成長——關于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J].新課程(中),2018(9):197.

[3] 李高田.如何有效提升初中生的抗挫力[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5):133.

[4] 胡羽航.初中學生挫折心理探析及其教育引導策略[J].林區教學,2017(10):104.

[5] 涂明麗.思想品德教育視野下的初中生抗挫能力培養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4):136.

猜你喜歡
抗挫能力初中學生培養
培養初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嘗試
失敗是堅忍的最后考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