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大數據,優化小學生“五育并舉”綜合評價

2023-05-30 10:48唐惠玉
江蘇教育·職業教育 2023年1期
關鍵詞:教育大數據五育并舉綜合評價

【摘 要】基于大數據的小學生“五育并舉”綜合評價旨在通過加大空間感、拉長時間軸,有效防止碎片化信息可能帶來的教育評價的“以偏概全”和“掛一漏萬”。學校通過構建“五育并舉”綜合評價的指標體系、技術支持及操作框架,不斷完善評價方略,持續優化評價的路徑和成效,從而對學生的成長、發展情況作出更完整、更真切、更立體、更具價值的判斷與評價,更充分、顯著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實處。

【關鍵詞】教育大數據;五育并舉;綜合評價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13-0060-05

【作者簡介】唐惠玉,華東師范大學蘇州灣實驗小學(江蘇蘇州,215100)教科室主任,高級教師,蘇州市小學數學學科帶頭人。

大數據,亦稱“巨量資料”。在以云計算為代表的技術創新大幕的襯托下,所有原本很難被收集和使用的數據開始變得容易被收集、被使用。大數據技術的運用價值正在迅速顯現。具體到小學教育領域,運用大數據技術和思維模式改進教育評價、促進教育發展;通過教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構建教與學、管理與評價等一體化、智能化的“智慧教育大腦”,實現“五育”并舉、全面育人的目標,這無疑是個值得研究與實踐的課題。

對小學生的“五育并舉”綜合評價,就是要較好規避、有效防止碎片化信息可能導致的評價的失實與失真?!拔逵⑴e”綜合評價是學校做好學生全方位評價的應有之義和根本遵循。而大數據理當成為此舉、此評價中的一把優勝之鑰。因為,相比于傳統的數據,大數據最大的價值就在于能通過各類信息,挖掘出包括“判斷現實模式、預測未來趨勢”在內的種種有價值的數據,并通過深度分析,最終更好地達到“改善、彌補、推進、提升”等一系列正向效果。善用這把優勝之鑰,有利于學校的“五育并舉”綜合評價工作進入視域更廣、內涵更豐富、品質更高的新階段、新境界。

一、全力構建基于大數據的“五育并舉”綜合評價的運作體系

以華東師范大學蘇州灣實驗小學(以下簡稱“本?!保槔?,對于一所辦學不久的新校而言,此評價體系以安全、有效為基準,同時結合云計算,從數據的獲得、分析、使用、管理等方面構建完整的終端保護體系,能為實際應用作出精確判斷、提供轉型服務,顯示了優越效能。為此,本校創辦初期即借助 “智慧校園”建設,申請到了所需的物質與技術保障,并利用先進的云平臺,建構了跨終端、全時空、多角度的學生成長智慧評價系統(如圖1所示)。以此系統為支撐的評價體系可對學生的課程學習、品行習慣、集體表現3大板塊,以及興趣與態度、能力與方法、成績與效果、合作與探究、表達與交流等17個方面、140項成長指標進行實時評價。其間,更以一支 “魔法棒”為起點,以積分超市和積分兌換機為終點,全程結合智能終端,形成“魔法評價”閉環,真正讓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下的“互聯網+評價”成為現實,高效實現“家、校、生”三方的全面合作,促使學生獲得更為持續、協同、健康、全面的發展。

為善用大數據,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發展的綜合情況作出全要素評價,本校將評價指標由原有的3個維度升級為“5+2”個維度,分別為:尚善的品格(德)、尚進的學力(智)、尚強的身心(體)、尚美的旨趣(美)、尚實的行動(勞)、尚博的底蘊、尚暢的視野。每一維度下又圍繞必修課程、選修課程、特色課程等,設置思想品德、行為規范、自助管理等19個子項目評價系統平臺,內含100余項評價指標,并設立4級賦分標準。

以上評價內容的數據可分別在課程管理系統、智慧教學平臺、德育管理系統、體質健康評測系統等19個大數據對接平臺中采集。數據采集通常采用周期采集和即時采集兩種方式。獲得數據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自動采集。借由學生學習與生活的相關痕跡,由系統自動采集并提供相關數據。二是手動上傳。數據內容主要包含:教師依據學生在校表現作出評價,形成數據;家長根據設置的指標,上傳子女在家庭中的相關表現評價數據;合理、真實獲取并上傳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數據。各方面、多渠道的階段性數據,可有效形成個性化的學生“數字畫像”。如:圖書借閱、學業掌握、作業反饋等數據,由智能圖書系統、智慧教學平臺自動采集;課堂表現、社會實踐、獲獎情況、興趣愛好、公眾(含教師、家長、同伴等)觀感或評價等數據,則需要手動上傳至課程管理系統、德育管理系統、體質健康評測系統等平臺。在此基礎上的海量數據分析,可為優化評價提供強力依據。

二、系統確立基于大數據的“五育并舉”綜合評價方略

在設定基于大數據評價的方略及路徑時,要高度重視、充分滿足以下先決條件和前提:方略、路徑必須與愿景、使命及目標定位相關聯,必須把握分寸、切實適用,才具實際價值;任何方略、路徑的采用,都應回歸教育的真實發生,讓學生積極響應,并從中體驗到更多快樂;無論通過什么方式、實施哪種評價,都要堅持以一種引導學生參與解決問題的方式向學生反饋、提問,讓學生明白為改善自我,今后該怎么做、該怎么學,并主動行動起來。

(一)主要方略及類型

1.實施多元化評價

倡導學生、教師、家長和社會多元主體共同參與。根據學生成長規律、學習生活軌跡等,設計多維度的數據采集、分析、統計等內容,并在實際使用中相機調整模塊,實現更客觀、更全面、更科學的評價。

2.突出形成性評價

強調以發展的眼光看學生,預測學生發展趨向,努力實現數據采用中的“四統一”:學校培養目標與學生發展目標相統一;重視數據呈現與現場體驗感相統一;關注“結果優秀”與鼓勵“進步明顯”相統一;給出結論與給出建議相統一。

3.注重實測性評價

注重“實地”“實時”,教師通過對學生行為數據的實時記錄、深度挖掘,及時發現學生在“五育”方面的各項日常變化,動態勾勒學生的發展軌跡,隨之對其進行切實有效的指導與幫助。

(二)主要路徑及舉措

建立專門小組,根據能更好地識別彼此信息等需求,不斷通過對數據的格式、類型進行轉換,對數據的關系進行優化,以期在不完全改變傳統場景的前提下,促使教師的教育思維盡快適應當下、現實所需,教育方式方法能更好地由群體式向個性化演進。

組織應有力量。教師從不同的數據源獲取原始信息,并對案例研究、現場核實、個體評價、聚合定量評價等進行分類管理,做到應共享的不設限、可對流的不阻隔、該保密的不泄露,以此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溫暖與尊重。

依據維度建模理論以及前已有述的“五育‘七尚”特色要求,設計并建構數據倉庫、數據集市,為實施各類評價提供多層次、多維度的數據服務。尤其注重用300多個數據指標為學生精準“畫像”,用貝葉斯算法、機器學習等技術,不斷豐富、完善數據模型,不僅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身心健康以及校外運動等情況進行更為系統、科學、客觀的分析與評價,還能持續教授學生彌補不足、矯正錯誤等辦法,不斷提升學生自身的價值觀和認知度。

全員發力,不斷做優對數據的采集與識別、分析與存儲、形成與使用等工作。在數據存儲維度方面,需要及時對學生在校內外全方位、全過程的重要數據進行主題劃分。教師對大量數據及時進行分析,并加以匯總、理解、消化,最大化地開發數據功能,從而發揮數據價值。大數據結果的使用應以對學生進行可視化綜合評價為切入點,通過對學生更為精準的“數字畫像”,實施更為優勝的“五育并舉”綜合評價,并對如此評價按需作出“績效”再評價。

三、真切觀照基于大數據的“五育并舉”綜合評價的現實成效及思考

(一)降低信息搜索成本,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如AI課堂系統覆蓋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不僅采集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負擔等方面的數據,還進行數據間的比對和相關性分析,讓教師與學生隨時互動反饋,令教學更智能化。AI測評系統能基于海量的優質測評資源,系統幫助師生診斷學情,并快速生成診斷報告,形成學業追蹤檔案,其間產出的大數據更能幫助教師為不同學情和學力的學生制訂分類分層的學習任務,幫助教師進行適切的教育。

(二)均衡信息“豐富度”和“廣度”,助力因材施教

由通識可知:信息的豐富度越高,其能觸及的學生的廣度就越小。因此,收集數據信息時應加大空間感,拉長時間軸,收集廣度小、差異度明顯的獨立樣本,方便評價者總結、分析學生的“五育”發展情況,更具體、精細地發現其中的閃光點或不足,繼而通過真切感受、深刻理解、精準評價,以及多方的合力指導與幫助,促使學生自覺揚長避短,在“五育并舉”的成長之路上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三)融合碎片化信息,幫助教師精準評價

根據“學生大數據駕駛艙”提供的全體學生動態變化的數據,通過大數據對每位學生的“數字畫像”,可讓學校更具針對性地設計出校級層面的個性化教育方案。比如,可讓教師在鼓勵、贊賞學生時切實規避“蜻蜓點水”,在批評、指正學生時避免以偏概全,將“面對面、一對一”的評價范式落到實處。

(四)以數據支撐學生評價,驅動課程優化

善用大數據,切實優化“五育并舉”綜合評價的日常運作,能較好地驅動學校做好“校本課程特色化、選修課程多元化、特長課程鏈式化”工作;有利于學校對師生的教與學情況進行科學、全面的分析;有益于學校對課程的開發與使用價值作出新的判斷;有助于學校將課程優化之路走得更好。善用大數據,使之成為“五育并舉”綜合評價的一把優勝之鑰,為學校成功開啟“以實用、高效、前瞻為基礎,以全面、精準、科學為原則,以學生各個方面、各個階段的行為數據為依據”的因材施教、個性化全面育人工作的進程助力。

為進一步做好善用大數據的“五育并舉”綜合評價工作,加強后續工作的思考很有必要。

其一,運用大數據對學生進行“五育并舉”綜合評價,絕不是為了給學生“蓋戳”“貼標簽”,或將其作為掌控學生的手段,而是為了更好地幫助教師增進對自身、對學生的認識與理解,更好地達成師生間的相互尊重、彼此互動,更有效地夯實學生成長之路的基礎。

其二,技術是大數據功能實現的要素。若只靠技術,缺少運用大數據實施教育評價的全員共識,甚至缺失對共識執行中適時作出的必要機動與調整,那評價的相應效果一定會大打折扣。因為技術本身需要不斷更新、升級,而目標、共識是內在力量的集中體現。

其三,運用大數據進行“五育并舉”綜合評價尚處于起步階段,不少問題或答案還有待深度挖掘與求證。唯有且行且思,不斷探析、預設與生成,基于大數據實施的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才會更有格局和品位。

【參考文獻】

[1]趙曦.基于行為大數據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設計與研究[J].現代信息科技,2020,4(1):9-11.

[2]趙慧臣.教育信息化促進學生評價改革[J].教育研究,2017,38(3):120-121,129.

[3]田燕芳.“導航式”評價:基于生本的綜合素質評價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7(48):4-5.

[4]王殿軍. 基于大數據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研究[J].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3):5-7.

猜你喜歡
教育大數據五育并舉綜合評價
建設教育強國的鴻篇巨制
“五育并舉”育新人:開啟首都教育新時代
走向“五育并舉”的現代學校管理
“教育大數據”視角下的精準教學的研究
教育大數據在教育管理中的運用分析
10kV配電線路帶電作業安全綜合評價應用探究
基于熵權TOPSIS法對??谑嗅t療衛生服務質量的綜合評價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學英語寫作評價中的應用
鄭州市各縣(市)創新能力綜合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