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數字化教學資源的輕量化二次開發路徑

2023-05-30 14:32劉瀅
傳播與版權 2023年1期
關鍵詞:數字化教學資源課程資源

劉瀅

[摘要]在數字化時代,課程資源的開發需要教師精心篩選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文章從教師個性化教學需求的角度出發,論述教師如何利用常見的制作工具對篩選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進行輕量化二次開發,如何自主創作開發數字化教學資源,并將這些數字化教學資源與課堂有機融合,更高效地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開展教學活動。

[關鍵詞]課程資源;數字化教學資源;制作軟件;輕量化二次開發

2022年4月,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教師要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充分挖掘教材以外的資源。在開發教材以外的資源時,要注意選用科學、真實、多樣的生物學材料,如與教材單元主題情境相匹配的自然現象、科技新聞、科學史等學習材料,這些材料的形式可以是文本、圖片或動畫、視頻等”[1]。目前,常見的數字化教學資源一般包括圖片、音頻、視頻、動畫、VR/AR等。近年來,隨著慕課、微課、直播課、錄播課的全面推廣,許多教師參與了音視頻課程資源的制作。教材出版單位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緊密圍繞紙質教材來制作數字教材,如人教數字出版有限公司、江蘇鳳凰電子音像出版社等,都為各自的數字教材開發了成體系的學科交互動畫、實驗演示視頻、情境講解視頻、交互問答等資源,并基于數字教材平臺實現資源互動,全面覆蓋課前、課中和課后教學全流程。

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開展的“停課不停學”明顯改變了學生知識獲取方式和教師教學組織形式,加快了教育信息化進程。2022年3月,“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正式上線,通過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來推動教育信息化發展。在試運行階段,平臺累計瀏覽總量達7.2億,日均瀏覽量2888萬以上[2]。在后疫情時代,數字化教學資源在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教師通過各種平臺獲取的數字化教學資源也越來越豐富。目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豐富性、趣味性、科學性等均明顯增強,但是不少教師仍反饋找不到合適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這是因為課堂教學以人為本,學生的學是個性化的,教師的教也是個性化的,因此,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特點,要根據學生的學情來開展教學,所以數字化教學資源除了需要保證科學性和趣味性,還需要增強適切性。

一、數字化教學資源輕量化二次開發的必要性

一些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并不完全使用網上下載的數字化教學資源,而是會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進度選擇適宜的素材進行二次創作。筆者根據多年教學和教育出版實踐經驗,策劃組織教師編寫和制作大量課程資源,其中發現雖然很多教師的動畫或視頻腳本設計得很精彩,但是難以用適合的技術手段來呈現優秀的教學設計。

教師在開發數字化教學資源過程中的一大障礙是技術門檻,如果對媒體呈現技術接觸得較少,則需要教師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來熟悉各類軟件。而目前市面上的軟件種類繁雜、功能各異,優缺點各不相同,針對不同類型的課程資源,教師應選用何種軟件進行創作也沒有固定標準。在通常情況下,圖片加工會用到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音頻處理會用到Adobe Audition,視頻剪輯會用到Adobe Premiere,微課錄屏會用到Camtasia,等等。除了要使用這些軟件,教師還要掌握硬件設備的使用,如是否需要使用電容麥克風,使用麥克風時如何避免噴音,什么情況下需要使用綠幕,如何自制“提詞器”等,這些技術問題讓教師望而卻步,很多教師因此放棄制作個性化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從而選擇在網上下載現成的教學資源。實際上,教師并不需要完全熟練掌握上述軟件的使用方法,通常只需要為學生構建和呈現一個學生熟悉并感興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更易進入學習狀態即可。因此,教師只需要在現有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基礎上進行輕量化二次開發即可。

二、數字化教學資源輕量化二次開發的路徑

數字化教學資源的輕量化二次開發指教師搜索到相關的數字化教學資源,但內容與自己的課程設計并不完全適切,需要對相關資源進行組合、剪輯、重新配音、畫面局部修改等簡單加工,使構建的教學情境與教學設計更加貼切。由此,筆者為了減少教師試錯的時間,總結圖片、音頻、視頻資源的常用軟件的加工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項,助力教師運用數字化手段開展更加富有個性、生動高效的課堂教學。

(一)素材的獲取和積累

教師獲取圖片、音頻、視頻等數字化素材最簡單的方法是從網絡下載,網絡素材豐富,獲取省時省力,但這種方式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侵犯著作權問題。我國著作權法第24條第6項規定“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改編、匯編、播放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這說明如果教師僅將從網絡下載的素材用于教學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教師將素材制作成微課等視頻課程進行出版或售賣,則可能侵犯他人著作權。第二,情境不適切問題。大部分的網絡圖片、視頻等素材通常由創作者從自己的生活視角出發進行拍攝、創作,并不一定是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而且創作者所表達的理念與學生的學習情境有一定距離,這不易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因此,如果教師想要從網絡上尋找合適的教學素材,則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海量的網絡資源中搜尋。第三,文化差異問題。有些學科知識相對小眾化,關于這些學科的網絡教學資源并不豐富,如生物學的微觀世界、化學的化學反應現象等,這些教學資源在國內較為稀缺,教師難以找到合適的素材。因此,教師只能使用國外素材,而國外的素材雖具有較強的科學性,但其創作者在視頻中或多或少會融入本國文化,客觀性受到一定影響,并且與國內教材體例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若要使用該類素材,還需要對其進行本土化、個性化加工。

面對上述問題,教師可從以下方面著手解決。一方面,教師平時可養成自己動手拍攝、積累素材的習慣,利用手機拍攝記錄與課程相關的照片、視頻,既可在學校及生活環境中挖掘素材,也可拍攝學生開展活動、做實驗的過程,然后將這些素材應用在相關的教學設計中。另一方面,教師在拍攝素材時盡量拍出虛實分明的景深效果,即將鏡頭靠近拍攝主體,并與背景保持一定距離以虛化背景,較好地突出拍攝主體,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需要觀察學習的物體上。而學生在上課時看到自己的同學、熟悉的校園、周邊的事物等,會更容易被吸引,從而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另外,目前市面上有大量的數字化教學素材共享平臺,即多媒體素材庫,這些素材庫為教師提供了海量的視頻、圖片、配樂等,每個素材庫都有自己的優勢資源,且素材類型各具特色。在這些素材庫中,既有按自愿收費的專業素材庫,也有包年付費的微利素材庫。筆者建議學校根據自身需求購買合適的素材庫,以供教師可便利使用相關數字化教學素材開展教學活動。

(二)圖片素材的輕量化二次開發

圖片素材處理常用的工具是PPT和Photoshop(以下簡稱Ps)。圖片輕量化二次開發一般包括“裁剪”“摳圖”“污點修復”“編輯文字”等,教師掌握這些功能后基本就能根據教學需求來加工圖片素材。筆者根據不同需求分類介紹常用到的圖片處理方法。

1.需保留圖中的一部分—裁剪與摳圖

第一,規則區域的裁剪。例如,圖片裁切后是一個長方形或圓形等規則形狀,則可以直接在PPT中操作。教師在PPT中插入圖片后,在“圖片格式”中選擇“裁剪”,也可以直接點擊“插入”,選擇插入“形狀”(這個形狀相當于外框,圖片會按照這個形狀裁剪);然后右鍵點擊插入的“形狀”,選擇“設置圖片格式”,給該形狀填充待裁剪的圖片;接著點擊“裁剪”,即可調整待裁剪圖片的大小以及圖片與“形狀”的相對位置;最后圖片的外形被裁剪成插入的“形狀”。第二,不規則區域的裁剪(把需要的部分從圖中摳出來)。這可以使用PPT“刪除背景”的功能。教師在PPT中插入圖片后,在“圖片格式”中選擇“刪除背景”,PPT會自動識別圖中的主體,并將背景用紫色標記。一般來說,PPT軟件程序對圖片的判斷并不十分準確,因此,教師需要手動標記需要保留或刪除的部分,PPT軟件程序會自動根據標識區域的特點重新裁切圖片。這種方式適合圖中主體和背景色差較大且邊緣清晰的圖片。第三,復雜圖片的裁剪或摳圖需要使用Ps。教師可在Ps中選擇“魔棒工具”或“套索工具”選取圖片主體;也可以使用“選擇”菜單中的“主體”功能,更加智能地選取圖片主體,結合“套索工具”精確地“圈”出需要裁剪的部分,然后點擊“Delete”鍵即可刪除多余區域。

2.需去除畫面中的部分—污點修復

圖片畫面中需要去除的一小部分被稱為“污點”,在PPT中,教師可以裁剪污點附近的區域,并移動覆蓋在污點上方。如果污點處于復雜的背景中,教師只需要使用Ps中的“污點修復畫筆工具”涂抹一下即可,因為Ps會自動分析背景,在污點的位置填補背景,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另外,“編輯文字”“色階”“色相飽和度”“對比度”等的調節都可以在PPT中的“圖片格式”中實現。

(三)音頻素材的輕量化二次開發

教師搜集的網絡音視頻素材可能來自紀錄片、電影、動畫片、新聞等,雖然畫面片段符合教學設計要求,但配音可能與教學無關,通常需要重新配音。目前,市面上一些專業的麥克風,可以輕松捕捉到聲音細節,但是大多價格昂貴,需要單獨配備聲卡,并且安裝好一套設備需要花費較長時間,對教師而言并不方便平時配音。而現在大部分智能手機的錄音效果已足夠好,因此教師可選擇使用手機錄音。教師在錄音時注意選擇安靜的環境,將手機話筒放在下巴處,這樣正常說話便不會產生“噗噗”的噴音。

音頻剪輯的專業軟件是Adobe Audition,這款軟件的降噪能力遠超Camtasia這樣的錄屏軟件。教師將音頻導入Adobe Audition后,可先觀察聲音的波形,確定噪音所在的位置,在“效果”中選擇“降噪/恢復”,然后選擇提取噪聲所在的波形,軟件會自動分析并對整段音頻進行有針對性的降噪。另外,教師根據音頻出現的問題可選擇對應的處理方法,如“捕捉噪音樣本”“咔噠聲/爆音消除器”“消除嗡嗡聲”等,或者通過濾波器對選定頻段的聲音進行增強和減弱。

(四)視頻素材的輕量化二次開發

視頻素材是數字化教學中最為稀缺的資源,適切教學需求的視頻資源非常少,一般需要教師將收集的視頻素材進行簡單剪輯,并配字幕。專業的視頻剪輯工具是Adobe Premiere,其功能強大,但對電腦配置的要求以及技術門檻很高,所以筆者并不推薦教師使用。Camtasia是教師錄制微課常用的錄屏軟件,該軟件有一定的剪輯功能,操作較簡便,其對電腦配置的要求不高。因此,教師可以選用Camtasia進行微課程講解錄制、剪輯、錄音,增加過渡特效、動態效果等[3]。筆者以高中生物學《探索遺傳物質的過程》的科學史導入視頻為例,闡述其制作過程。在制作一段科學史視頻時,首先,教師需要查閱、收集、整理相關科學史料,并對其進行梳理、錘煉,整理成語言精簡的視頻配音稿。其次,教師根據配音稿提到的畫面來篩選合適的視頻素材,制作成PPT,并設置動態效果。在此,筆者建議錄屏和錄音分開進行,因為一邊操作PPT,一邊朗讀腳本很容易出錯。最后,PPT錄屏結束后,教師可點擊“停止”或按“F10”按鈕,此時生成的錄屏文件會在Camtasia軟件中自動打開,教師導入音頻后即可剪輯視頻畫面,使畫面與配音相匹配。

一般教師在錄制音頻時經常出現以下問題。第一,PPT播放跟不上音頻播放的節奏,導致音頻和畫面不同步。第二,教師播放PPT時過快或過慢,導致畫面錯誤。第三,教師錄制音頻時,讀錯部分文字、句子。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剪輯解決。如果出現音畫不同步的問題,教師可以將聲音和視頻剝離開,剪切或刪除視頻、音頻多余的部分,使音畫同步。如果刪除畫面后,畫面呈現時間過短,教師則可以將視頻畫面延長,在目標位置進行“分割”處理,在“切口”處將后一段視頻向右移動,拓展視頻延展的“空間”,然后在原切口的左側點擊右鍵,選擇“擴展幀”,則可將這一幀畫面(圖片)延長,再點擊選擇需要延長的時間即可。如果出現讀錯文字或PPT播放錯誤,教師則可以切除出錯的視頻段或音頻段,單獨錄制一段正確的音視頻,并導入“媒體箱”,將其拖拽填充到錯漏處即可。另外,筆者推薦教師使用“剪映”App來剪輯音視頻,該App是一款可在手機端、PAD端、電腦端使用的視頻剪輯工具,其功能多、使用方法簡便,可分割、剪切視頻,對視頻、音頻做變速處理和變聲處理,對視頻進行一鍵美顏等,能較輕松地剪輯4K、60幀的視頻,即使沒有任何剪輯功底的人也能快速使用。視頻錄制和剪輯的全流程如圖1。

三、結語

教師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來開發和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可豐富師生的互動交流方式,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可以運用文字、圖片、動畫、視頻、模擬實驗等數字化資源,改進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和豐富性”[1]。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并不需要專門花費大量時間來熟練掌握前文所述的每一款軟件,而是應根據實際需要,學習一兩款軟件的幾個主要功能,便可以實現數字化教學資源的輕量化二次開發,制作出更加符合教學需求的課程資源。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運行應用情況[EB/OL].(2022-03-29)[2022-09-06].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324/sfcl/202203/t20220329_611596.html.

[3]于宏宇.關于Camtasia Studio9軟件的運用及技巧研究[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19(03):39-40,70.

猜你喜歡
數字化教學資源課程資源
淺議中職數學數字化資源開發的必要性
數字改變中職焊接教學探析
淺談數字化教學資源圖形圖像格式轉換
多元評價,煥發勞技課程的魅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究
新時期高校足球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研究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當中需要關注的問題探析
初中語文古詩詞數字化教學資源設計研究
網絡環境下的商務英語課程資源庫的建設研究
獨立學院經管專業創業實訓課程體系架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