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文化強國建設的使命任務

2023-05-31 11:40張妍彤
國際公關 2023年6期
關鍵詞:文化強國人民群眾文化建設

張妍彤

摘要:文化在當今時代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文化是否繁榮興盛,已經成為評判這個國家強大與否的重要標準之一。新時代,文化強國建設面臨著新的歷史方位,也對國家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關鍵詞:新時代;文化強國;文化建設;人民群眾;文化形象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重視對人民群眾的思想引領和國家的文化建設,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改革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始終注重發揮文化建設的作用;自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以來,國家高度重視文化強國建設,其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中的戰略定位愈加清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確立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之一。在新時代,面對國際文化環境的復雜多變及國內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文化建設同樣發生著深刻的歷史性變革,使新時代文化強國建設面臨著更加與時俱進的要求。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文化建設中的指導地位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改革、建設的進程中,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不斷與時俱進,提出許多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文化發展政策。馬克思主義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了根本方向,在新時代只有繼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文化建設中的指導地位,才能確保文化建設始終保持中國特色,才能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侵蝕。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立足新的歷史方位,發揮文化建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引領作用,深刻闡述了在新時代我們要建設和發展怎樣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等一系列問題?!皼]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盵1]可以看出,文化建設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及綜合國力競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化的繁榮可以凝聚成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激勵廣大人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可以讓國家在國與國的競爭中展現出強大的文化底氣,而文化建設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黨領導人民進行百年文化建設的首要經驗?;仡櫚倌晡幕ㄔO歷程,在文化建設事業中出現的所有思想偏頗和混亂,根本原因就在于放棄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在如今的新形勢下,國家的文化建設面對著更加復雜的國情和國際環境,因此更要堅持馬克思主義作為文化建設的偉大旗幟不動搖。在新時代,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建設實踐,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陣地中的領導地位,同一切不利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良思想和錯誤思潮作斗爭。

文化強國建設堅持怎樣的方向是最基礎和最關鍵的問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文化先進、人民群眾思想先進的保證,要注重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解決好我國在文化建設實踐中遇到的現實問題。

二、以意識形態工作凝聚民心

當前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因此,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成為了國家斗爭中的主戰場之一。意識形態工作作為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有讓主流意識形態作為文化強國戰略的支撐,才能保證文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文化強國的性質不變。

正所謂“人心齊,泰山移”,文化建設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本,與廣大人民群眾緊密聯系起來。意識形態工作的關鍵就在于凝聚民心,形成共識,只有當意識形態工作贏得民心時,才能使人民群眾團結起來,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如果意識形態工作做不好,人心渙散,則根基不穩,何談建設與發展。人民群眾作為文化強國戰略的主體,既是文化的創造者也是文化的享有者。意識形態工作要發揮凝聚民心的強大作用,首要的就是要重視文化意識形態陣地建設?!靶麄魉枷腙嚨?,我們不去占領,人家就會去占領?!盵2]我們能夠看到在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各樣的社會思潮對人民群眾思想造成的沖擊。西方的文化霸權企圖通過自身的文化體系和價值觀同化其他國家的文化,達到從精神領域控制其他國家、主導全球文化發展的目的。西方的文化霸權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造成了威脅,尤其是隨著新媒體的發展,為這些錯誤的意識形態滲透提供了新的傳播力更強的平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長期且復雜的,面對當前新形勢下的新斗爭,我們必須占據主動地位,用主流意識形態凝聚民心,發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引領作用,講好中國故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價值共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出了我國社會最核心的價值理念與價值訴求,是符合我國社會與公民意識形態建設的價值取向,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抵御西方價值理念對我國價值體系進行沖擊和威脅的有效途徑。意識形態工作在很大層面上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發展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進行價值引領和培育,體現出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強大的引領能力。

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在文化意識形態陣地建設中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不動搖,發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斗力量、完善國家治理、推動事業發展” 的時代性作用,在新時代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三、培育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高素質國民

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僅體現在國家的文化影響力和話語權上,也體現在國民的素質中。因此,國民素質也是國與國之間文化競爭的一個重要因素。國民素質不僅代表了國家形象,更體現了一個國家是否具備強大的人才資源。文化強國建設要注重國民的精神文明建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升國民素質是文化強國建設的題中之義。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不乏文化素養頗高的先進知識分子作為人民群眾的領路人,他們的思想隨著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民族獨立、改革開放而不斷與時俱進,既保留了中國的傳統特色,又閃耀著時代的光輝。在他們的帶領下,一代代中國人的思想不斷進步與開放,國民素質隨著時代的更迭也不斷提高。當前,我國社會基本矛盾的變化不僅反映了人民群眾的需求,也能從需求中感受到國民精神領域的豐富。更高的經濟發展水平、更復雜的國際形勢帶來了諸多社會問題,物欲膨脹,充斥著拜金主義、權力至上思想。部分人民缺乏信仰、道德觀念淡薄。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需要培育較從前更有擔當、不辱使命的高素質國民?!皣遗d亡,匹夫有責”,要讓每一個公民都將自己的目標和理想與國家的發展聯系起來,自覺地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自身發展,真正將愛己和愛國統一起來,將自己建設成為高素質、高修養的公民。在這個過程中,政府、企業、學校要形成一股培育高素質國民的合力。政府要建立起人才培育機制,加大對科技人才的獎勵和對高校的幫扶,引導社會形成崇尚終身學習的風氣;企業要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作為市場主體切記不可利欲熏心,自覺承擔起對社會和國家的責任;學校作為更加重要的一環,要注重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 的全面培育,針對青年學生的強可塑性,在他們步入社會前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三觀”。

文化復興是民族復興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我們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堅持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不斷提高國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國家富強提供堅實的思想保證與智力支撐。

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流傳至今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文化根基,是文化強國建設中凸顯中國特色的重要命脈,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巨大優勢之一,傳統文化對于文化創新與創造來說是一筆巨大的思想和文化財富。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其在新時代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文化建設的必經之路,創造性轉化就是對傳統文化中仍然有價值和有意義的部分加以改造,賦予其更豐富的時代內涵;創新性發展就是根據時代要求,在繼承的基礎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創新。這樣才能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與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相協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僅強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的結合,同時也注重與文化精髓的結合。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要注重與馬克思主義結合,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內涵,闡述在新時代繼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意義,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推動中華民族的文化進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絕不意味著封建與保守,而是讓中華文化面向現代化和世界,展現出時代光彩。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中,要利用好其內含的關于治國理政的智慧,推動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實現現代化。要注重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引領社會的價值觀相結合,將傳統文化的傳承切實落實到社會生活中。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中國智慧,是中國的名片之一,在國際舞臺上也要注重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展示中國智慧。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獨樹一幟的燦爛文化,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會發展進步的成功經驗,也有衰亂之世社會動蕩的深刻教訓?!盵4]從古至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提供了強大的力量,是中華民族從分裂融合到抵御外族入侵的精神力量,其傳承至今,已經成為深深扎根于每個中國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切文化創新的基礎與源泉,具有強大的力量。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需要高度的文化自信,源自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與文化積淀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之源。

五、在世界舞臺塑造國家文化形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于國家形象的塑造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和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正以驚人的速度崛起,經濟實力有目共睹,但是在文化形象塑造方面還有待提高。國家文化形象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和內在力量,在世界舞臺塑造國家文化形象不僅順應了國家的文化建設要求,也是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展現與經濟實力相匹配的文化形象的必然要求。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文化的交流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各個民族、國家的文化可以兼收并蓄、博采眾長。這個過程也為中華文化的發展和傳播提供了機會。中國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中國人民愛好和平與珍惜和平的價值觀。中國想要更好走向世界舞臺中央,必須塑造好國家的文化形象。而在新時代塑造國家文化形象,要掌握新的方法,一味強調中國的古老是不全面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具有生命力的,在新時代依然可以煥發光彩,并且對世界文化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個國家的文化元素離不開這個國家的人民,文化形象的塑造要體現出人民的力量。中華民族是勤勞、堅韌的民族,人民群眾在勞動中創造出的輝煌燦爛的文化是國家文化塑造的根基所在。幾千年來,人民群眾對于文化的創造從未間斷。如今國家文化形象的塑造依然離不開人民群眾,在文化創造活動中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同時,人民群眾也要自覺擔負起文化傳播的義務,堅定文化自信。

在世界舞臺塑造國家文化形象,是我國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任務,不僅對提高我國國際話語權和國家文化軟實力有重要作用,而且對世界文化的發展也有積極意義。

六、結束語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文化強國的建設與民族復興的美好愿望息息相關。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國際上的文化沖突也更加激烈,文化上的競爭逐漸成為各個國家在國際競爭中贏得優勢的途徑。面對這樣嚴峻的文化發展環境,我國需要重視文化發展戰略,在文化競爭中保持文化獨立性,維護我國的文化安全。

參考文獻:

[1]??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青海交通科技,2020,32(1):2.

[2]??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30.

[3]?? ?杜尚澤,顏珂,張曉松,朱基釵.“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深有感情”記“十四五”開局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赴福建考察調研[EB/OL].[2022-04-11].http://m.xinhuanet.com/2021-03/27/c_1127261096.htm.

[4]??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習近平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EB/OL].[2017-02-13].http://cpc.people.com.cn/xuexi/ n1/2017/0213/c385476-29076543.html.

猜你喜歡
文化強國人民群眾文化建設
從天長市人民群眾看軍隊改革所作出的思考
毛澤東群眾路線與當代價值研究
“文化強國”戰略下政治意識文明建設的路徑
網絡黨建工作研究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實意義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