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教師課堂有效教學行為探究

2023-05-31 19:04李明林
學周刊 2023年18期
關鍵詞:教學行為數學課堂有效性

李明林

摘 要: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建設高效的課堂,讓學生學會學習。隨著基礎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葉圣陶先生“教是為了不教”思想再次成為熱議的話題。教師在數學課堂上,應積極探究有效教學行為,以此實現“數學知識”與“學習方法”的同步教學,讓學生不僅能夠走出低效的學習困境,更能成為數學課堂真正的主人。文章秉承“追根溯源”精神,先提出了“教師應理清學生低效學習原因”觀點,后強調了“融合運用高效教學方法”的必要性,說明了“用生活創情境,激發數學興趣”等有效教學行為,以期為數學課堂錦上添花。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行為;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18-002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8.007

“有效”的定義是什么?是在課堂將數字知識告訴給學生?是讓學生把數學概念和公式背下來?是讓學生學會應用數學知識?還是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快樂、掌握學習的方法?后兩者才是最符合當代數學教育背景的答案。數學教師在課堂保證有效教學行為,必須走出刻板思維,注意對“新理念”“新方法”的深入研讀和融合運用。

一、理清學生低效學習現狀與原因

(一)課堂目標不夠清晰

當前數學課堂,多數學生缺乏對“學習哪些內容”“學到哪種程度”的了解,沒有建立清晰的學習目標。這種“只有教師知道目標”的課堂活動狀態,自然無法取得突出的教與學成果。

(二)學習氛圍不夠積極

教學方法不夠多元,是數學課堂學習氛圍不夠積極的主要原因[1]。一些教師在數學課堂上,存在灌輸、一言堂等教學行為,習慣于按照自己喜歡的方法授課,不注意創新教學方法,缺乏對學生主體地位的足夠重視,沒有關心學生學習體驗,使部分學生在課堂感到枯燥,不斷降低數學學習熱情。

(三)數學實踐不夠及時

對學生來說,課堂是“學知識”的主陣地,也是“用知識”的重要場所,只有在課堂“學以致用”,他們才能更深刻地掌握所學內容。但是就目前來看,一些教師并未在數學課堂積極組織實踐活動,對學生發展數學實踐能力造成了一定限制。

探究數學教師課堂有效教學行為,必須理清以上學生數學學習低效的問題,才能有條不紊、苦盡甘來。

二、融合運用高效教學方法

(一)用生活創情境,激發數學興趣

從結繩記事開始,到用數學知識進行大量科學研究的今天,數學一直都與生活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也提醒著教師,在數學課堂進行有效教學,可以生活為切入點。而調查各年齡段學生在數學課堂的表現,可以得出一個共同的結論——出現在課堂上的生活現象,能夠有效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綜合以上分析,數學教師在課堂的有效教學行為,可以聯合生活現象創設情境,先使學生對情境中、生活中的數學展開想象,激發其學習興趣,再循序漸進地引入新課,讓學生帶著高漲的熱情學數學、解問題[2]。比如,研讀教材,根據各知識點與生活的聯系,將其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過程編成一個小故事,在課堂導入環節“講故事”。學生聽故事,捕捉其中的數學信息,將其與在預習中留有印象的知識點聯系在一起,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再比如,將生活中的長方體、正方體、多面體等實物帶到課堂,取代傳統教具,借助實物創設趣味教學情境。學生對其展開直接觀察,更全面地討論其特點,學習興趣逐漸增加,為之后的高效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二)共設課堂目標,增強學習動力

數學課堂缺乏清晰的目標,極大程度上是因為教師經常直接將在備課中預設的目標告訴給學生,沒有讓學生自主思考“我要學什么”“我要本課達到怎樣的學習狀態”,學生只是在按照教師的要求學習,缺乏主觀能動性。所以,為達成有效教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適當改變“說目標”行為,邀請學生一同設置課堂目標。比如,板書寫下在備課時預設的課堂目標,同時結合預習作業,提問學生:“通過預習,你們認為應該在本節課重點學習什么?”“通過觀察板書,你們認為需要在本節課解決哪些問題?”……當學生將想法踴躍表達出來,提取關鍵信息,將其補充在板書“預設目標”后,完善課堂目標。學生學習目標躍然黑板之上,打破“聽教師話學數學”思維定式,增強“為我的目標學數學”動力,課堂學習氛圍更加濃郁。

(三)重視信息技術,優化教學載體

當前時代,是信息的時代,是網絡的時代,信息技術對全社會的影響愈發深刻,已然成為數學課堂不可或缺的工具。數學教學以課堂為主陣地探究有效教學行為,就要重視借助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希沃白板5、電子畫板等媒介,巧妙優化教學載體,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1.化抽象為形象。信息技術具有化抽象為形象功能,在幾何類抽象數學教學活動中,能夠發揮出巨大的促進意義。因此,教師講授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等知識點,可以根據信息技術“化抽象為形象”功能,踐行“形象化”教學行為。比如,通過多媒體出示平面幾何圖示,建立直觀對比,引領學生對平面圖形進行對比觀察?;蛘?,在多媒體中播放立體幾何動畫,利用旋轉、暫停等插件,引導學生全方位地觀察圖形,促進其對圖形“立體”特點的全面分析。在多媒體支持下,學生有效克服理解圖形、空間想象的困難,課堂教學有效性發生質的飛躍。而利用電子畫板,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把握圖形特征后,走上講臺、通過電子畫板感受畫圖。從“動眼看”“動腦想”到“動手畫”,學生與抽象知識的距離無限拉近,教師教學行為自然有效。

2.分解整體教學?,F行數學教材普遍具有一個特點——知識難度螺旋遞增,學生越是學習,越要探究更多重點與難點,越易遇到瓶頸。此時,利用微課分解整體、將課堂教學拆分為多個片段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根據對學生學情的把握,教師可以在課前獨立錄制微課,或者通過互聯網獲取其他優質微課資源,通過科學的剪輯處理,構建基礎微課、重點微課、難點微課、拓展微課等微課教學視頻。進而在課堂上,根據教學進程與學生學習需要,適時運用微課,將學生“從頭到尾看教材或課件”的學習轉化為“針對性觀看微課”的學習,并在學生觀看微課時,根據其反應對視頻內容進行補充講解。這樣一來,微課的有效運用與教師的合理介入行為,共同促進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分級把握,讓其課堂學習不僅輕松,還倍加高效。

3.讓思維可視化。思維可視化,是思維導圖的特殊教育功能,將其運用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梳理知識,使其所學知識脈絡、數學思維可視化,不僅對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十分有利,更能有效解決“分解整體教學”衍生而來的“碎片化學習”小問題,保障教師“微課分解整體教學”這一行為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應用在課堂收尾階段,通過希沃白板5等媒介出示思維導圖框架以及總結性數學問題,先引導學生回答出問題對應的知識點,再帶領其填寫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在師生的一步步填寫下趨于完善,學生自然而然地在腦海中建立知識體系,夯實課堂學習。

(四)建設學習小組,創新學習模式

1.在學習小組中自主探究。數學小組數學邏輯推理能力對學生課堂學習效率、效果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而在課堂鍛煉學生數學邏輯推理能力,自主探究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3]。正因如此,一些教師在數學課堂,意在通過布置自學任務組織學生活動。但在實際應用中,由于很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限,其不僅沒有完成預期自主學習任務,還或多或少地降低了學習信心。應對此現象,在保證“自主學習”地位基礎上,教師可以加入“建設學習小組”有效教學行為。比如,根據學生性格、學習水平等特點進行分組,讓學生3~5人為一組地展開自主學習,使其在小組中相互啟發、相互幫助。當班級學生數學整體學習水平較高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自行分組,給予其自主學習更多自由。如此,學生課堂學習約束感減少,小組學習、自主探究熱情增加,也能證明“建設學習小組、鼓勵自主探究”教學行為有效性。

2.在學習小組中展開競爭。古羅馬詩人奧維德曾說過:“一匹馬如果沒有另一匹馬緊緊追趕并要超過它,就永遠不會疾馳飛奔?!碑敶鷶祵W學習環境,這一比喻同樣適用。根據學生在不同時期的表現欲與競爭欲,隨著學習小組的建立,教師可以在數學課堂營造競爭學習氛圍,通過“推理大比拼”“速算搶答”等特色活動,使各小組之間形成競爭關系,讓學生在競爭中推理問題、練習數學計算。必要時,教師還可以制定一些獎懲措施,增加組間競爭緊張感,更進一步地強化學生競爭學習動力,使其為“不被懲罰”而密切合作,深刻思考。

(五)踐行隱性分層,促進頂峰相見

俗語言:“千人千面,百人百性?!睂W生在思維習慣、成長環境、學習態度、數學基礎等方面的區別,使其在數學課堂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了一定差異性和層次性,無法“齊頭并進”,而是“各有千秋”。教師針對這一情況探究有效教學行為,應積極踐行隱性分層,在保持公平地對待每一名學生、保護每一名學生自尊心基礎上,將其按照課堂差異化學習情況分成一般、良好、優秀三個層次。對于“一般”層次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增強關注度,盡可能面對面地幫助其解決問題,給予其更細致、耐心的指導,以“有效陪伴”增強其數學自信。對于“良好”層次的學生,把握好針對性指導之“度”,選擇合適的時機引導其自主學習,以“有效放手”鍛煉其自學能力。至于“優秀”層次的學生,可以在課堂常規教學后,向其布置適量的拓展任務,以“有效拔高”促進其挑戰自我。每一名學生都能持續進步,“頂峰相見”指日可待,足見教學行為之有效。

(六)轉換師生角色,給予質疑勇氣

多次觀摩數學課堂教學活動,可以發現,雖然多數學生擁有在課堂回答和討論教師問題的勇氣,但在“主動提問”“質疑教師”方面,其勇氣明顯不足,這影響了其對數學問題的自主發現,不利于其質疑品質的發展。所以,教師探究課堂有效教學行為,轉換師生角色也必不可少。首先,教師可以將自己視為“學生的學生”,在向其講解數學知識的同時,創新提出“你們有什么問題嗎?”“這個問題我不是很明白,誰能講一講嗎”等問題,拉近師生距離,激活學生“問教師”“在課堂做主”情緒。其次,針對個別知識點或問題,有意將其講解錯誤,使學生發現“教師講解”與“個人認知”之間的矛盾,提出“這里是不是錯了?”“這里是不是應該……”等質疑,圍繞質疑中的數學知識展開討論,進一步發展思維并掌握知識,提高當堂學習有效性[4]。而在日積月累中,學生形成質疑習慣,提高發現問題的能力,可在教師有效“鼓勵質疑”行為下,讓之后課堂教學有效性不斷攀升。

(七)精設實踐環節,隨堂查漏補缺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笨嗨记诰毷菙祵W課堂有效教學行為之一,不僅可以讓學生在思考和練習中提高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的能力,還能使教師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足,幫助其查漏補缺。那么,如何使該有效教學行為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教師應精設實踐環節。比如,對教材例題和考試真題進行變式處理,使其學生舉一反三地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面批習題,設計“小老師,講習題”活動,先讓成功解題的學生走上講臺,講出解題思路,幫助其他出現錯誤的同學糾正思考與運算問題,再整體評價學生實踐情況,說明其在解決問題時“茫然無措”的根本原因——對概念理解不到位、對公式掌握不熟練等,監督其整理錯題,使其進一步強化對數學概念、公式等內容的學習。

再者,通過“學生出題”組織實踐活動,也是在數學課堂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行為,有利于改變學生不能通過數學學習顯著提升創新思維的情況。教師可以在課堂講解完畢概念與公式后,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設計習題,進而使其與同桌、前后桌交換問題,落實解題實踐。

(八)補充數學文化,培養學科素養

強調數學教師的課堂有效教學行為,“核心素養”教育背景是重要原因之一。教師在核心素養背景下設計數學課堂活動,應充分認識數學文化對學生學科素養的影響,讓學生盡可能多地了解數學文化,理解“什么是數學”“數學源自何處”“數學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以及“為什么要重視數學”[5]。對此,補充數學文化就是有效教學行為。教師同樣可利用互聯網,搜集《九九歌》《九章算術》《勾股定理》等數學文化,根據學生認知與理解水平,將其有選擇地補充在課堂教學中,一邊向學生介紹數學文化,引導其討論數學文化價值,一邊鼓勵其表達對文化的學習體驗和想法,說出因數學文化而形成的數學學習新理想,充分發揮數學文化在課堂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再者,利用課堂電教軟件,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自主搜索感興趣的數學文化,一邊培養其數學學科素養,一邊鍛煉其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的優秀能力。

總而言之,時代的發展與進步,造就了基礎教育數學教學新形勢,對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提出了更高一級的要求。教師應嚴格要求自我,不斷在教學中提高專業能力,正視課堂教學現狀與問題,探究更有效的教學行為。同時,在實踐中不斷吸收經驗,注意自我反思和學習,以便在課堂給予學生“學數學”更有效的幫助,持續完善有效教學行為。

參考文獻:

[1] 劉立恒.落實有效教學是打造特色數學課堂的重要途徑[J].智力,2021(7):107.

[2] 倪愛萍.對數學教師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的幾點思考[J].中學數學,2020(2):77.

[3] 徐瑞.談談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幾點做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2):81.

[4] 唐瑋.認知沖突,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拐點[J].考試與評價,2019(12):66.

[5] 張桂玉,韋宏.數學教師的有效教學:活用、善用與巧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9(23):206.

[責任編輯 杜建立]

猜你喜歡
教學行為數學課堂有效性
基于情境教學的初中數學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研究
淺談新課改下教師的角色與教學行為
張揚學生個性,展現課堂活力
數學課堂教學中動手操作活動實施研究
數學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我見
船舶嚴重橫傾時應急行動的有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