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個有效路徑,推動STEAM教育與學科融合的實踐探索

2023-05-31 21:37謝宜伶
廣東教育·綜合 2023年1期
關鍵詞:節氣學科課程

謝宜伶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世界各國的課程改革浪潮中,基于課程整合的實踐始終居于重要位置。SETM課程、STEAM課程、PBL(項目式學習)課程的不斷發展,是當前國際教育教學改革的趨勢。

2017年,教育部頒布《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倡導STEM教育和跨學科學習方式。2018年,教育部頒發普通高中各學科課程標準,STEAM、STEM及STEM+出現在多個學科課程標準中,說明STEAM教育已正式融入我國國家課程體系當中。這幾年,隨著時代的發展,STEAM教育的理念與21世紀全球人才培養目標和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呼應起來。核心素養為STEAM課程提供方向指引,STEAM課程為核心素養的落地與滲透提供載體支撐。

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許多學校立足自身課程建設的實踐基礎和優勢,以整合課程開發與利用為突破口和切入點,結合地方特色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因子,努力探尋更多的多元課程整合路徑。作為一所具有悠久歷史的百年名校,我校開設了基于二十四節氣的STEAM課程,并將STEAM課程與學校校本課程、二十四節氣傳統文化特色活動結合起來,借助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和整合,構建課程體系,實施研究。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人認識太陽運動、辨識自然物候變化規律,進而安排農事生產生活的實踐總結和知識體系,節氣的知識體系涉及天文、動植物、農學、工程、物理、數學、地理、文學、藝術等學科領域,對我們的生活至今仍有指導意義。我校二十四節氣的STEAM課程,從課程常態化、課程生活化、課程校本化三個路徑展開研究,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為學生信息素養、科學素養的培養搭建更廣闊的平臺,不斷增強學生對節氣知識的了解、對科技創新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見圖1)

一、全員參與,實現STEAM課程常態化

STEAM課程課時從何而來,如何保證學習的時間,這兩個問題一直是開展STEAM教學的困惑。我校采用雙線結合的形式推進課程,一方面將STEAM融入語文、美術、科學、信息四門學科的課程安排中,另一方面利用校內“素質托管”,開設不同的第二課堂課程,以此搭建結構清晰的課程框架,保證按課時落實知識學習,推進實踐研究。同時,通過多元評價手段開展課程,讓課程系統的設計者、課程設計者、資源整合者、課程實施者,更加清晰地分析和思考,不斷修改并加以完善,讓課程更加切合實際。

1.學科統整,保證教學時間

在構建二十四節氣STEAM課程時,我校采用學科融合的形式,通過語文、美術、科學、信息四門學科的交叉融合,與國家課程在教學內容上統一整合,推進二十四節氣文化的深度學習的同時,也便于學校根據課程時間安排課表,解決了STEAM教學的課時問題。

語文學科將節氣知識和習俗文化融進課堂,每一個節氣前后,采用“雙師”教學,也就是課堂教學與二十四節氣微課相結合的形式來拓展學習,大約每個節氣需要20分鐘。美術學科采用項目式學習的形式,學生在常規課堂學習色彩的運用、元素的搭配,然后在真實的校園情境中彩繪井蓋,繪出二十四節氣,美化校園的同時,也學習了美術知識??茖W學科通過春耕與秋收的科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探索大自然,感受不同節氣的氣候變化。信息學科在“第二課堂”教學編程技術與3D動畫的過程中,組織學生設計二十四節氣非遺文化推廣產品。

通過這樣的設計思路,二十四節氣STEAM課程的整體框架清晰可見,既保證了充足可見的學習時間,也體現了國家課程與二十四節氣STEAM課程的深度融合。(見下頁圖2)

2.多元評價,促進積極參與

在開展課程過程中,教師采用豐富多元的評價手段,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程學習,真正熱愛,并參與其中,而不是形式上的聽講。

設置一定的評價量規,借助量化手段,評價學生的學習實踐和學習成果,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多樣化的探索和學習。量規是一個評分程序或者指南,列出了學生表現的特定標準,描述了這些標準上的不同表現等級。如學生體驗“春分”節氣的種植時,我們把科學教材《生命的延續》和語文統編教材的《寫觀察日記》進行學科整合,布置了一項口頭表達的作業,其評價的量化標準是這樣的:

緊密結合信息技術,借助APP和小程序,對學生進行過程性和展示性表現評價;建立成長檔案,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借助圖表,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比如在“立春”“雨水”“春分”節氣開展的“玩轉蔬菜種植”項目實驗中,教師發放觀察記錄表,然后鼓勵學生持續觀察,學生建立植物生長檔案,詳細記錄蔬菜的生長過程,親歷勞動過程,體驗、感受動手實踐過程,將“會動手、愛勞動”拓展為“會動手、愛勞動、能設計”。為了隨時掌握蔬菜種植動態,老師們利用“金山表單”,制作成問卷,以二維碼的方式分年級發放到各班級群。學生在照顧植物時,可以留下問題和記錄,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反饋給科學老師,老師可以隨時掌握學生的種植情況,指導學生。

二、觸手可及,推動STEAM課程生活化

生活化的學習路徑,幫助學生體會STEAM課程并不是遙不可及的,可以在真實生活情境中,通過實踐性的課程和簡易常見的材料開展,讓STEAM課程變得觸手可及,不再神秘和遙遠。

1.選取常用的生活材料

在學習材料上,多選取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如“驚蟄”節氣,到身邊的公園尋找春意,進行創意詩畫創作;“春分”節氣,進行豎蛋試驗,滲透“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的知識;“清明”節氣,到野外放風箏,用簡易材料學習制作風向標;“夏至”節氣,進行水果畫創作比賽,學習構圖與顏色的搭配;“小寒”節氣,讓醋與蒜相遇,布置泡臘八蒜,了解奇妙的醋;“冬至”節氣,和家人一起動手包餃子,感受養生驅寒的風俗……

2.在真實生活場景展開

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總是夾雜著各種錯綜復雜的關系。STEAM教育強調面向真實世界,基于真實情境解決真實問題。另一方面,二十四節氣文化是華夏兒女在實踐中不斷認識自然并總結豐富的生產和生活經驗,是指導農事活動的重要依據,在兩者的基礎上開發的二十四節氣STEAM課程圍繞著傳統節氣文化開展,聚焦真實世界的問題,有利于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

如我校在2020年搬到新校區,這兒的圓形井蓋特別多,共有107個。如何通過彩繪的手段美化校園,成為亟須探索解決的問題。教師帶領學生共同研討,以“二十四節氣”為主要元素設計井蓋。師生共同學習色彩的搭配、線條的運用、構圖的安排,鼓勵學生使用計算機、手機和圖書查找資料,掌握文獻收集的方法,并在班級分享,同時引導學生組建團隊,思考設計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商量解決方案,動手設計方案,不斷迭代優化已有方案,最終設計出滿意的作品,進行展示。又如,夏天是水果的盛宴,夏至日,教師安排學習任務:到水果市場購買時令水果,按照一定的意境,將切分后的水果擺設成一幅圖畫。學生分成小組,到市場選購水果,通過采訪、提問的形式,了解時令水果,通過查閱資料,選取要表達的主題,進行創作,最后在小組內展示成果,分享創作經驗。到真實生活中去探索,去學習,成了二十四節氣STEAM課程的一個重要特點。

三、交融創新,發展STEAM課程校本化

在STEAM課程的資源實施上,遵循因地制宜的學習規律,貼合學生生活情境來開展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圍繞二十四節氣和語文、美術、科學、信息四門學科的教材進行教學資源的整合,并把校園的美化、學習環境的選擇和熟悉的生活場景融合,轉化為校本課程,將二十四節氣STEAM課程融入學校課程文化中,實現育人的價值。

1.依托“莞易學”平臺,開發二十四節氣微課

“莞易學”是東莞市教育局、東莞市教育信息中心開發的線上教學平臺,匯聚了大量的優質教學資源。我們依托該平臺,共享知識,共建線上學習場景,推廣學習應用二十四節氣知識。課程從“節氣寓意、氣象變化、傳統習俗、詩詞文化”四個方面梳理二十四個節氣,開發出系列的微課資源,依托該平臺,開發相應的線上課程,在校內和該平臺進行推廣應用。

2.運用“電子班牌”,推廣二十四節氣知識

智能電子班牌是當今校園文化建設、數字化建設的系統之一,學校為每個教室配置一個前端電子班牌一體機,安裝在教室門口,用于顯示班級信息、當前課程信息、班級活動信息以及學校的通知信息。目前,我校擁有電子班牌48臺、云牌6臺、大云屏1臺,分布在教學樓部分走廊、各班級門口和校門口,通過平臺的遠程管理,及時發布學校信息,營造校園文化。每一個節氣,學校都在電子班牌上推送相關的節氣知識,內容為文字、圖片、多媒體內容、flash等,為學生和老師提供了解和學習二十四節氣知識的校園平臺。

3.國家課程與“素質托管”相結合,打造特色STEAM課程

“小學學科融合課程‘您好,二十四節氣的實踐與研究”已成功立項東莞市“十四五”規劃教育科研課題。課題圍繞二十四節氣,融合了四門不同學科,進行項目式學習,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基礎,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以課題為抓手,在語文、美術、科學、信息四門學科的學習中,開展不同的項目化學習,也利用校內的“素質托管”開設3D動漫、趣味編程、彩泥泥塑、攝影、科技創新等五門第二課堂課程,構建課程的實施框架,進而開展二十四節氣STEAM課程教學實踐研究。比如,“畫”說二十四節氣,在常規美術課堂學習色彩的運用、元素的搭配,融入國家課程;“繪”出二十四節氣,在美術第二課堂中學習顏料的使用、井蓋的彩繪,借助了“素質托管”中的彩泥泥塑第二課堂來開展;“定格”二十四節氣,學習構圖、光線、前景、取景等攝影方法,結合節氣,捕捉大自然中的節氣美景,借助了“素質托管”中的攝影第二課堂來開展。

4.行動研究與校本編寫相結合,打造校本課程學生用書

二十四節氣STEAM課程既要對應小學現有課程標準和進度,又要開發“素質托管”第二課堂教學資源,還要突出節氣本身的特點以及“做中學”的特色,遵循自然規律,跟著節氣步調,圍繞不同的項目來開展,課程實施的過程需要不斷遵循行動研究法,不斷地循環“計劃—行動—觀察—反思”的流程,獲得更好的研究成果。為了提升節氣課程的建構與實施水平,學校組建“二十四節氣STEAM課程資源開發組”,推動校本課程的二次重構與研發,編寫二十四校本課程學生用書,在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發展創新,力爭讓節氣教育促進更多的學生成長。

STEAM不是一門獨立的課程,也沒有STEAM教育專業的教師,如何開展STEAM教育,如何構建STEAM教育的課程體系,都是許多學校面臨的挑戰。我校的二十四節氣STEAM課程是一種探索,也是一項不斷深入的研究,需要不斷完善,不斷優化。

猜你喜歡
節氣學科課程
【學科新書導覽】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超學科”來啦
論新形勢下統一戰線學學科在統戰工作實踐中的創新
24節氣
24節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