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青交界地區純牧業村邁向共同富裕的路徑研究

2023-05-31 14:53王述友
關鍵詞:共同富裕攻堅

王述友

(青海民族大學,青海 西寧 810007)

前 言

2021 年2 月25 日, 黨中央召開舉世矚目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 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 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 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 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 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 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1]中國脫貧攻堅取得的偉大成就, 不僅鼓舞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億萬中華兒女, 也為全世界創造了減貧樣本、 樹立了減貧信心。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專門致函中方,祝賀取得脫貧攻堅全面勝利, 稱這一重大成就為實現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所描繪的更加美好和繁榮的世界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整個國際社會帶來了希望,提供了激勵。[2]

我國省級陸路交界線共66 條,總長度5.2 萬公里,按邊界兩側各15 公里計算,總面積達15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一,經濟發展普遍比較落后。 2012 年確定的592 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中,有超過一半位于省交界處,貧困發生率遠高于非邊界縣。 蘭小歡教授以公共物品規模效應和邊界理論解釋這一現象。首先,一省內邊界地區遠離政治經濟中心的省會城市, 地理距離限制其獲取更多公共資源;其次,諸多省界位于山區, 坡度平均要比非省界高35%, 不利于經濟發展; 最后, 省界地區往往是一省之內文化非主流區,與本省主流文化隔閡,與鄰省同文化區交流又被行政邊界割裂,不利于經濟發展。[3]

甘肅、 青海兩省行政區域界線長達3089 公里,占全國省級陸路交界線總長度的近6%。 交界地區涉及兩省11 個市(州),甘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甘南州)、臨夏回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臨夏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海西州)、海北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海北州)、黃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黃南州)、果洛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果洛州)均在兩省交界區域,分別占甘肅省自治州總數的100%和青海省自治州總數的2/3。 除臨夏回族自治州外, 其余5 個自治州都屬于兩省的“三區三州”地區。 青海省委省政府對省際交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高度重視,專門制定政策文件,并連續多年實施甘青交界地區平安與振興工程,支持果洛州、黃南州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但這些地區先天性集中了西部地區、 欠發達地區、 民族地區、高原地區等特征,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與全國同步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現實而緊迫的課題。

本研究選取甘青兩省交界區黃南州同仁市瓜什則鄉賽慶村,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現實基礎、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突破重點、 以共同富裕為目標引領,設計了一份包括人口信息、資產資源、“兩不愁、三保障”、收入支出結構、發展愿景等模塊70 余項指標組成的田野調查表,在駐村第一書記和村“兩委”的支持下,對全村逐戶進行摸底調查和數據比較, 考量村內資源稟賦和周邊營商環境,確立共同富裕指標體系,提出合理政策疊加措施,補齊經濟社會發展短板,為甘青交界地區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邁向共同富裕提供參考。

一、戰略轉移: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

賽慶村地處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平均海拔3395 米,氣候寒冷,是一個以藏族居民為主的純牧業村。 該村隸屬于青海省黃南州同仁市瓜什則鄉,距離鄉政府所在地14 公里、州(縣)府所在地48 公里、省會西寧200 公里,距離毗鄰的甘肅省甘南州夏河縣55 公里。 全村234 戶1053 人,脫貧攻堅期間,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55 戶228 人,分別占全村總戶數、總人口數的23.5%和21.7%,2015 年被確定為青海省需集中攻堅的貧困村。

(一)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

根據青海省和黃南州打贏脫貧攻堅戰總體安排, 省監獄管理局和同仁市森林公安局結對幫扶賽慶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進駐后,與村“兩委”班子精誠合作,從最基礎的思想動員、摸清家底、精準識別、 建檔立卡工作做起, 逐戶分析致貧原因、分類精準施策、調動各方積極性,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1.脫貧目標如期實現

鎖定“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脫貧困”目標,賽慶村借助“八個一批”幫扶措施,三年后建檔立卡戶及人口全部脫貧,全村整體脫貧“摘帽”。貧困戶中發展生產54 戶227 人,其中:易地搬遷6 戶23 人,生態服務25 戶25 人,發展教育45 戶65 人,轉移就業54 戶82 人,醫療保障55 戶224人;低保兜底1 戶1 人。 2018 年11 月和2019 年11 月兩次通過省級驗收,2020 年6 月通過國家第三方驗收,同年8 月通過國家脫貧攻堅普查,返貧率為零。

2.村集體經濟“破零”后不斷壯大

2017 年,賽慶村投入扶貧項目資金50 萬元,成立高原牦牛養殖合作社,當年購買150 頭牦牛,次年出欄109 頭,收益5.79 萬元,按人均50 元標準在全村進行分紅,其余留作村級公積金,集體經濟實現了“破零”目標。 2019 年3 月再次購買108頭牦牛,9 月出售38 頭,收益14.44 萬元,人均分紅124 元。 截至2020 年底, 合作社繁育42 頭牛犢,當年總收益超過15 萬元,村集體經濟累積到5 萬元。

3.基礎設施較大改善

“十三五”期間,整合各類資金2250 余萬元,硬化村莊道路、鋪設牧業點砂石路、亮化定居點主干道,實施人畜飲水鞏固提升、定居點蓄水池、牧業點機井、管網改造及供水點建設、溝道綜合治理等工程,改造牧業點線路絕緣和變壓器增容,拉設光纖網絡寬帶, 建設和改造升級標準化衛生室及配套設備,安排持證鄉村醫生上崗,建設村級綜合活動室及配備相關設施, 建設文化廣場及配套體育設施,修建公共衛生廁所,配備戶用生活垃圾桶和村級垃圾轉運車,實施村莊主干道綠化美化,村內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得到大幅提升。

4.可持續發展潛力積蓄

2018 年,賽慶村籌措資金57.935 萬元,成立互助發展協會, 入會社員165 人, 累計發放借款154.5 萬元, 還款率100%, 互助資金運行率達97%。 同年, 賽慶村被州農商銀行評定為“信用村”,100 戶牧戶列入信用戶名單, 可申請發展生產所需的小額信貸,貧困戶還可申請“530”小額信貸。 同時,牧業合作社結成了新型生產關系,接通動力電、建設電子商務站點,奠定了產業規?;l展、平臺化銷售的基礎。村內美化亮化工程改變了生活環境, 文化醫療衛生體育條件的改善及整體脫貧目標的實現,激發了村民發家致富的信心,全村接續發展潛能不斷積蓄。

(二)有效銜接接續發力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盵4]對于各級黨委和政府而言,脫貧攻堅重點關注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鄉村振興的主體是全體村民。脫貧摘帽只是解決少數人絕對貧困問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在鄉村振興中接續促進全體村民共同富裕才是新的重大考驗。按照國家部署,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實現后,設立5 年過渡期。[5]這五年,恰是“十四五”規劃實施期,也是我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時期。瓜什則鄉和賽慶村抓住重大機遇,在過渡期內穩住四個體系,做到“四摘四不摘”,推動全體村民在全面小康基礎上接續向鄉村振興轉移進軍。

1.穩住組織領導體系,在推進鄉村振興中摘帽不摘責任

繼續保留脫貧攻堅期間形成的組織領導體系,繼續實施聯村領導、駐村第一書記“雙組長”負責制,進一步完善聯村領導負總責、第一書記具體抓、 駐村干部全力抓的有效銜接工作機制。 2021年瓜什則鄉換屆后,選派一名副鄉長聯點賽慶村、鄉武裝部長長期駐村, 省監獄管理局派駐一名副處級干部擔任新一輪第一書記,在交接“接力棒”時前人帶后人, 就工作全面交底, 進一步壓實責任。 2021 年村級組織換屆時,賽慶村原來的村支部書記繼續當選并兼任村主任, 雖然工作責任更加繁重,但村內決策和辦事效率大幅提升,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必要的組織保障和高效的決策系統。

2.穩住多元扶持體系,在推進鄉村振興中摘帽不摘政策

繼續保留脫貧攻堅期間形成的疊加政策體系,繪制新的政策組合拳譜,避免一些扶持政策踩急剎車, 突然收緊后對穩定脫貧成果產生不利影響。 產業方面:堅持“村有致富產業、戶有增收項目”,因戶施策,扶持自主創業、入股合作社等多種方式發展生產。 村集體創辦的合作社實現破冰后蒸蒸日上,入社社員由原來的55 戶建檔立卡戶擴大到199 戶,人均入股牦牛15 頭;有29 戶村民將草場租賃他人經營、5 戶將牛羊委托代牧后從事其他產業。就業方面:整合就業、扶貧、農牧等部門資源搭建培訓平臺,落實“雨露計劃”的“直補到戶、作用到人”專項扶持,有針對性地開展免費技能培訓,2021 年培訓99 名勞動力,按學習技能就業率達85%。教育方面:跟蹤適齡兒童少年就學狀況,鞏固控輟保學成果,全村264 名適齡兒童全部入校就讀。 健康方面:持續做好重大疾病篩查、預防和慢性病簽約服務管理, 降低因病致貧返貧風險。 采取個人自愿、財政資助的方式,為因病導致臨時生活困難的農戶購買重大疾病醫療商業補充保險。全體村民均參加新農合醫療保險,避免出現因病致貧或返貧家庭。住房安全方面:對全村所有疑似危房進行摸底調查, 做好危舊土坯房整治掃尾工作,全面拆除殘垣斷壁,加固改造C 級危房,確保群眾生命安全。低保救助方面:及時將符合條件的脫貧群眾納入低保救助范圍, 進一步加強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兩項制度的銜接,做到“應保盡保、應退盡退”。同時,充分發揮臨時救助制度的托底線、 救急難作用, 有效解決脫貧群眾家庭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生活困難?;A設施方面:對脫貧退出時完成的基礎設施項目, 落實后續維護管理經費,明確后續管理責任人員,確保脫貧攻堅成果長期發揮效益。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鞏固提升村莊整治成果,實現村容村貌新改變。精神激勵方面:強化正向激勵,采用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方式,激發村民發展信心和內生動力,促進自立自強。 對懶散戶實施反向約束,對有勞動能力卻“坐在門口曬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的行為實行懲戒。 深入推動鄉村移風易俗,培育孝悌和睦家風,倡樹婚喪嫁娶新風,營造文明和諧村風。

3.穩住合力援助體系,在推進鄉村振興中摘帽不摘幫扶

為避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援助力量一撤了之, 使剛剛建立尚處脆弱的生產生活條件滑坡倒退,繼續保留脫貧攻堅期間形成的合力幫扶體系,接續開展援助工作。 將結對幫扶納入聯點單位干部年度目標考評體系, 加強對干部幫扶工作的巡察,干部入戶幫扶時間每年不少于四次。原建檔立卡脫貧戶實行“脫貧不脫幫扶”,繼續安排黨員干部聯系扶助,指導鞏固脫貧成果,定期復查脫貧成效,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幫扶,完善“互聯網+”幫扶新模式,依托官方網站建立信息對接平臺, 共享建檔立卡幫扶對象信息資源。深入推進“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引導企業對接鄉村需求,通過聯合開發、項目幫扶、送就業崗位、公益捐贈等形式結對幫扶,穩住“人人參與”的大幫扶格局。

4.穩住督導管理體系,在推進鄉村振興中摘帽不摘監管

強化返貧動態監測,搭建縱向涵蓋鄉村,橫向涉及相關部門的脫貧戶數據信息溝通交流平臺,打通不同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 實行數據信息共享,運用數據手段,動態監測、定期核查、應急救助、重點幫扶,及時發現困難對象、掌握可能返貧對象、防止困難對象致貧返貧、保證新進對象如期脫貧。 強化扶貧資產管理, 開展扶貧資產摸底排查,建立扶貧資產臺帳,落實分類管理制度,確保經營性資產保持收益、 基礎設施類資產持續發揮效益。推進作風專項治理,把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貫穿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過程, 持續加強駐村工作隊員和聯戶干部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指標體系建構:聚焦促進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思想貫穿于馬克思主義哲學、 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基本組成部分。[6]在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奮斗歷程中, 共同富裕一直是矢志不渝的價值追求。[7]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 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 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明確要逐步消滅貧窮, 達到共同富裕。[8]共同富裕已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促進人全面發展的核心任務。 2021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強調,要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9]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就是縮小城鄉差別,實現農業農村共同富裕。借鑒發達地區經驗, 基于賽慶村發展基礎和資源稟賦,深刻理解農業農村共同富裕的主要內涵、分析基本特征,形成一套適用的共同富裕指標體系,可為其及同類地區邁向共同富裕提供具體指導。

(一)農業農村共同富裕的主要內涵

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在不同時期有其階段性內涵和要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向共同富裕邁進的重要階段, 共同富裕目標體系在當前的主要內涵要基于對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來理解。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安排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強調,“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要振興,必須統籌推進產業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組織振興和人才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我們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 ”[10]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物質富足、 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 ”基于此,農業農村共同富裕的內涵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物質富足,農牧業生產現代化程度提高,農牧民生活富裕,農村牧區基礎設施更加便利,生活信息化保障可及,對健康生活消費的物質追求能夠充分滿足; 二是精神富有,農村牧區公共服務體系健全,生活環境優美文明,農牧民民主權利得到保障,對健康生活的精神追求能夠充分滿足, 內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強烈濃郁。

(二)農業農村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 年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演講時強調,“中國要實現共同富裕, 但不是搞平均主義,而是要先把‘蛋糕’做大,然后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水漲船高、各得其所,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11]這是把握農業農村共同富?;咎卣鞯母咀裱?。從賽慶村入戶調查數據分析, 當前農業農村共同富裕有三方面基本特征。

1.差異性

農為本成為中國社會根基的同時, 也借地理條件與自然資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既是鄉村經濟的主要部分,也是村民謀生的手段與職業。[12]空間地理及歷史的差異性決定了農業農村共同富裕不是地域、城鄉、行業實行絕對平均,而是相對富裕。 2020 年,賽慶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0.8萬元, 最高的達到8.3 萬元, 家家都有摩托車,106 戶購置了小汽車,占總戶數的45.3%。 按照當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 萬元衡量,該村居民收入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但收入差距比較大,主要體現在收入結構上。 其中,轉移性收入主要是草畜平衡補助獎勵資金, 財產性收入包括草場租賃、牛羊養殖,經營性收入則主要來自發展鄉村旅游、經營牧家樂、加入合作社等。 收入結構決定了牧民群眾收入的穩定性, 收入狀況也影響著村民對居所的選擇, 該村村民到城市購房居住愿望比較強烈, 目前僅有4 戶在州府所在地購置了商品房,占村民總戶數的1.7%。(見表1)

表1 賽慶村2020 年收入結構分析

同時,賽慶村產業結構十分單一,全村除1 戶五保戶外, 均主要依賴畜牧業為生; 草地資源有限,人均承包草地面積只有37 畝,傳統支柱產業畜牧業發展壯大受限。生產關系單一,仍然有87%的牧戶以自牧經營為主, 產業上高度依賴承包草場;畜牧產品規模小,尚未創出品牌,以牧家樂為主體的鄉村旅游尚處于探索階段, 沒有形成規模和品牌效應;村集體經濟依然薄弱,有錢辦事能力不足; 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力不強, 村內無龍頭企業,唯一的畜牧業合作社尚處起步階段。

2.艱巨性

黨的十三大提出我國經濟發展“三步走”戰略部署,黨的十五大、黨的十八大提出“兩個百年奮斗目標”, 黨的十九大對2020 年至本世紀中葉發展做出了兩個階段的安排, 這些分階段戰略一脈相承地體現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艱巨性。農業農村建設要與社會發展程度及水平互相關聯,共同富裕目標實現也要漸次推進。調研數據反映出,賽慶村從脫貧攻堅勝利到鄉村全面振興、再到共同富裕的發展道路還相當艱巨。 在生產方式上,該村僅有1 戶購置了農用車,2 戶使用電灶做飯,176 戶采用電熱毯補充取暖,其余牧戶仍然采用“趕著牛羊轉場、拾著牛糞取暖”的人背畜馱、燒糞煨炕的傳統生產方式和用能結構。 在基本生活物質供應上,該村為純牧業村,僅有肉品、奶及奶制品能夠自給,糧食、油料、蔬菜和禽蛋必須購買。在基本醫療衛生保障上, 家家戶戶沒有基本的洗浴設施, 諸如洗澡這類城市居民最基本的生活條件,對這里的村民來說都是奢望;村民享受不到家庭醫生服務,沒有年度常規體檢的習慣,高原病、慢性病患病率高,近三年內31 戶牧戶有住院治療史。 在人才支撐上,受自然條件限制,對外部人才吸引力不強,除各級政府派駐的幫扶人員外,無其他人才來本村創業或合作發展, 就連本村培養的大學畢業生也鮮有愿意在家鄉創業者。

3.復雜性

宗教信仰、出行條件、教育培訓、就業觀念、衛生條件等都對群眾生產生活產生直接影響, 進而影響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進程。 賽慶村為純藏族村落,除中小學生外,幾乎全民信仰藏傳佛教。 受傳統習俗及宗教文化影響, 消費不夠理性。 據調查,該村人均年度支出中,人情往來消費占13%,208 戶有宗教類支出,額度高于醫療保健支出。 全體村民沒有外出旅游記錄,“旅游出行” 類支出全部為交通費用,反映出道路交通的便利度、可及度不夠。 該村勞動力略有富余, 但文化程度普遍較低, 小學文化程度占66.3%, 初中文化程度占25.6%,高中及以上僅占3.3%。(見表2)

表2 賽慶村人口教育結構分析

僅有99 人參加過技能培訓,占勞動力總數的14.5%,沒有人愿意接受職業技術教育。 已畢業的7 名大專以上學生中,3 人在州縣黨政機關工作,1人自主創業,3 人在家待業。 反映出該村對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重視不夠, 畢業生就業觀念比較僵化,只想端行政事業單位的“鐵飯碗”,不愿去創業或到企業就職。 生存環境、生活條件、衛生習慣引發的疾病,成為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

(三)純牧業村共同富裕指標體系構建

對于共同富裕指標體系, 學界已有以浙江省為例的嘗試研究, 從發展維度建立了4 個二級指標31 個三級指標,從分配維度建立了3 個二級指標22 個三級指標,從保障維度建立了3 個二級指標36 個三級指標。[13]訪談中,同仁市副市長CRT說:“并不是有錢就是共同富裕, 它涉及到很多的評價指標,甚至不一定是指標的問題,拿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獲得感的問題。同仁市是一個多元交融的地方,產業規模很難做上來,最核心的是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挖掘潛在價值、獨特價值,提高附加值,走融合發展之路?!?筆者認為,共同富裕是一種價值追求(或價值觀),是一種主觀感受(或獲得感),是一種客觀比較(或趨同性),不可能全國一個標準。一個地方是否實現了共同富裕,應該由當地居民自己來測度, 屬地黨委政府予以適度引導。本文以此為啟迪,基于對農業農村共同富裕內涵的剖析,從物質、精神、協同三個層面建構由17 項二級指標、47 個三級指標組成的純牧業村共同富裕評價體系。(見表3)

表3 純牧業村共同富裕指標體系

1.物質層面指標

物質富足是共同富裕的現實基礎。 物質生活共同富裕層面重點考慮影響群眾發展生產和獲得收入的穩定性,以及對生活品質的直接獲得感。包括產業穩固度、收入穩定度、衣食無憂度、出行便利度、住房舒適度、環境友好度6 項二級指標、21個三級指標。

2.精神層面指標

精神富有是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層面重點考慮影響群眾內心幸福感獲得滿足的直接因素。 包括教育滿意度、醫養有效度、婚姻適配度、宗教自由度、管理民主度、技能適用度、社保普及度7 項二級指標、19 個三級指標。

3.協同層面指標

共同富裕的社會也是共建共享的社會。 物質富足與精神富有是有機統一體, 二者同步實現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 還需要非物質層面與精神層面其它要素的協同才能更好實現同頻共振。 協同層面主要從促進共同富裕主體的關聯性來考慮,包括國家支持力、集體引領力、社會參與力、個人自主力4 項二級指標、7 個三級指標。

需要說明的是, 在探討共同富裕評價指標過程中, 參與調查的192 戶重點關注351 個具體問題,涉及本研究提出的25 個三級指標。 借鑒學界形成的共識、 時代發展趨勢并結合賽慶村實際情況, 物質層面增列人均承包草場面積、 恩格爾系數、食品安全、電商物流平臺、村莊道路硬化、信息化保障能力、洗浴條件、草原承載力、庭院綠化和自然災害10 個三級指標;精神層面將教育期盼細化為學前毛入園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職業教育參與率,增列人均預期壽命、婚姻家庭穩固狀況、宗教信仰自由狀況、家庭宗教負擔、矛盾糾紛化解與訴求反映渠道、公共管理參與性、勞動力技能、養老保險參保率、勞動及失業保險參保率共11 個三級指標; 協同層面增列村民家庭努力程度1 個三級指標。各指標權重按民意調查關注度,統籌考慮增列指標和細化指標來確定。(見表4)

表4 共同富裕指標賦權平衡表

三、進路選擇:從鄉村振興邁向共同富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要深入研究不同階段的目標,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到“十四五”末,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逐步縮小。 到2035年,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 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 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縮小到合理區間。 賽慶村作為甘青交界地區純牧業村,在融入共同富裕的洪流中,必須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緊緊盯住評價指標,強化頂層設計,積極爭取國家特殊支持,抓住用好支援幫扶重大機遇, 充分發揚自力更生和奮斗精神,趟出一條具有牧區特色、涉藏地區特點、交界地區特征的共同富裕道路。

(一)總體思路

鄉村振興戰略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舉措,是促進相對落后地區發展的必由之路。[14]就現階段而言, 賽慶村從鄉村振興到共同富裕應把握以下總體思路。

1.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

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責任機制。 村黨支部是最貼近群眾的基層黨組織, 在鄉村振興中具有重要責任和作用。 要把方向、做協調、抓落實、塑形象,做鄉村振興的“領頭羊”“助推器”“主心骨”“壓艙石”。 一個支部一座堡壘,賽慶村黨支部要引領廣大黨員和牧戶務實謀劃全村未來發展藍圖,積極嘗試構建新型生產關系和多元利益聯結模式,吸引專家學者、 龍頭企業主入村開展調查研究和聯合創業, 注重挖掘鄉土文化營造濃郁的鄉愁記憶,著力開展鄉村生態保護和綜合治理,多途徑改進鄉村治理。

2.加強系統規劃和設計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強化鄉村建設的規劃引領,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強調,要加快推進村莊規劃工作。 賽慶村要堅持規劃先行、以人為本、生態優先、尊重規律。以本文研究的戰略轉移重要環節、共同富裕指標體系作為參考,摸清資源家底,理清發展思路,明確村莊定位、發展目標、重點任務,科學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盡可能保留鄉村原有地貌自然生態, 系統保護好鄉村自然風光和田園景觀, 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發展休閑觀光旅游,樹立鄉村新風新貌, 為鄉村長遠發展和持續推進共同富裕擘畫藍圖。

3.融入國家和全省發展戰略

自黨的十九大提出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來,國家和省級層面出臺了諸多助推鄉村振興的重大戰略規劃,只有積極融入國家和省級發展戰略,方可為區域發展贏得更多資金和政策支持的機會。賽慶村屬于三江源地區, 除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外, 還可創造條件融入國家正在推進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 將青藏高原打造為我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戰略、 國家啟動實施的第三輪草原生態獎勵補助機制、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機制, 青海省正在推進的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及其相應示范省建設戰略, 在融入國家和省級發展戰略中積極作為,分享更多政策紅利。

4.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

共同富裕是物質富足與精神富有的共同體,是一域富裕與全國富裕的共同體, 也是個人富裕與集體富裕的共同體。 村級組織有錢辦實事辦大事,說話才能有人聽、有引領力。 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基層黨組織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來抓,提高村級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賽慶村在脫貧攻堅階段已實現村集體經濟“破零”,有了一定的積累,要強化村級領導班子能力培訓、加大資金爭取力度、強化特色產業發展,不斷提升科學管理、依法自治水平,發揮資金最大效益,增強發展動能,激活“造血”功能,促進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不斷增強。

5.深化農村綜合改革

鄉村振興戰略催生許多重大改革, 當前農村綜合改革全面鋪開。根據黨中央部署,將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 年整縣試點,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 探索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服務體系, 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規范開展房地一體宅基地確權登記, 穩妥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推動開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融資, 依法依規有序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治理試點, 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等。 賽慶村可借農村綜合改革東風,搭乘“改革號”快車實現彎道超車。

(二)突破路徑

鄉村要振興、農民要富裕,產業振興是核心、人才振興是驅動、文化振興是靈魂、生態振興是本底、組織振興是紐帶。 建議賽慶村緊緊圍繞“五大振興”作文章、求突破。

1.選準做強產業

以引入畜牧業發展龍頭企業為抓手, 聚集資金、技術、管理要素。 牽引村內轉變“一家一戶”為單元的生產關系,帶領合作社、家庭農場、小牧戶共同發展,延伸傳統產業畜牧業產業鏈,打造高原綠色有機畜牧業特有品牌, 促進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型發展, 依托畜牧業和牧業村衍生新業態,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在訪談中,瓜什則鄉鄉長XBDZ 說:“賽慶村是離西寧最近的純牧業村,夏季風光美好,漫山遍野都是格?;?,我們考慮利用熱貢文化、藏文化名人等吸引游客,以音樂節的形式打造旅游觀賞地。另外,打算以合作社形式發展本地品種藏系羊, 搞牦牛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條件具備的時候再搞有機肥收集加工,從這些方面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促進共同富裕。 ”正確的思路引領正確的出路,期盼賽慶村盡快培育形成優勢特色產業。

2.務實引進人才

以梯次引入人才戰略為抓手,聚集新思想、新方法、新動能要素。 我對人才有情是前提、人才為我所用是根本。要按照盤活本土人才、引進經營管理人才、吸引回鄉創業的引才思路,優先引入根在本村,有人脈、有情懷、有智慧的城市內退休干部或賢達。其次引入根在本村,目前在外務工創業人員或鄉賢。 再次引入城市創客、休閑度假、科學研究等外來人才, 與引入人才同步培育盤活本土人才隊伍。

3.提升民族文化

以分類整合和提煉文化元素為抓手, 聚集民族風俗、傳統村落、紅色資源、產業要素。將鄉村文化融入到公共文化場所、文化展示中心、人居環境打造中,將鄉村文化融入到民俗展示、牧家體驗、民族文體等主題類活動中, 將鄉村文化融入到文創產品中, 形成賽慶村獨特的文化印記、 商業品牌,讓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4.復美草原生態

以打造宜居宜業美麗鄉村為抓手,聚集宣傳、保護、修復、治理要素。駐村第一書記、省監獄管理局干部LMJ 談到:“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保護好生態環境是根本。 賽慶村的生態保護意識非常濃厚,草場、水源保護的非常好。 全鄉范圍正在實施禁牧封育、草畜平衡等措施,正在創建無垃圾鄉鎮。 我們從科學養殖出發, 按照一只羊5 畝草場、1 頭牛12 畝草場的標準推進草畜平衡。 ”要加強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宣傳,科普環保知識,改變群眾觀念。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治理,加強綜合管護,提升村民生活環境,改善鄉村生產環境,打造草原生態風貌。 完善監督機制、 制定獎懲制度、引入激勵機制,強化生態保護修復的責任感。

5.壯大壯健組織

以黨支部、村委會、村集體經濟組織“三位一體”為抓手,聚集定方向、謀戰略、抓落實要素。 繼續優化組織領導人員結構, 配強村級領導班子和村集體經濟經營主體, 引導村民入股加入集體經濟組織共謀發展,多用法治理論、經濟手段、市場規則管村治牧。 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系,形成自治、德治、法治有機融合的鄉村有效治理模式。

注釋:

①“三區三州”地區:“三區”指西藏自治區和青海、四川、甘肅、云南四省涉藏地區及南疆的和田地區、阿克蘇地區、喀什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四地區;“三州”指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 這些地區貧困發生率高、貧困程度深,是國家脫貧攻堅的重點區域。

②“八個一批”幫扶措施:青海省“十三五”期間確定的特色產業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資產收益脫貧一批、轉移就業脫貧一批、醫療保障和救助脫貧一批、加強教育脫貧一批、低保兜底脫貧一批、生態保護與服務脫貧一批的脫貧攻堅措施。

猜你喜歡
共同富裕攻堅
共同富裕的中國模式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沖刺)(2022年8期)2022-11-21
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畫好脫貧攻堅圖 決戰脫貧奔小康
既要繼續攻堅 也要防止返貧
脫貧攻堅應及時清理“淤堵點”
脫貧攻堅 重在落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