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城市工業地理分析
——基于行業相關、差異性及變化角度

2023-06-02 05:59徐家洪李小朵
關鍵詞:蕪湖安慶產值

徐家洪,李小朵

(池州學院 商學院,安徽 池州 247000)

工業發展對于國家和地區的意義重大。論文以安徽省及周邊城市的工業行業為研究對象,分析相鄰的中心及非中心城市,發達及欠發達城市之間的工業聯系及變化。

一、城市工業地理

工業區位、新經濟地理、文化及制度環境等都是城市工業的思想來源。德國人韋伯(1909)提出工業區位論,指出運輸、勞動、集聚和分散等區位因子將企業吸引到生產費用最節約最大的地點[1]。Ohlin(1933)、Losch(1940)等將韋伯的古典工業區位理論從企業層面擴展到區域和城市層面;pred(1970)將工業區位研究轉向了行為、信息因素方面,認為企業區位是投資者在分析決策后作出的結果。20 世紀90 年代,保羅·克魯格曼(1991)等創立了新經濟地理理論,認為運輸成本減少會引發聚集經濟、外部規模性等問題,使企業選擇區位供應鏈聚集,其原因是工業生產具有“報酬遞增”的結果。當聚集力>離心力時,會強化“核心—外圍”模式;當離心力>集聚力時,工業化會波浪狀地由核心向外圍城市帶擴散。當前,城市工業區位研究具有濃厚的制度和文化因素,城市工業布局同時受到企業自主行為和政府政策的雙重作用,城市制度環境在工業地理的技術創新和擴散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有研究認為城市間工業空間溢出通過水平關聯、投入產出關聯、技術關聯來實現,但不同程度受到制度調節,落后的制度環境會削弱溢出;投入產出和技術關聯溢出依靠企業間頻繁互動,顯著受到制度環境的調節,而水平關聯溢出受地區制度調節作用較弱等(毛琦梁、王菲,2020)[2]。

(一)影響城市工業地理的因素

影響城市工業地理分布的因素有:(1)交通、距離、地理區位等傳統因素。提高地區交通基礎設施水平能增強本地工業活動的集聚度,促進全社會優化配置生產要素,并降低發達城市的“虹吸效應”(謝呈陽、王明輝,2020)[3];能否成為工業落地城市取決于交通支線的數量、距離原有中心城市的遠近及運輸的便利化程度(梁雙陸、張梅,2018)[4]。地區優勢具有距離關聯,近鄰城市間比較優勢相似度更大,且鄰居城市有更大可能在對方已有比較優勢領域中發展獲得相對優勢,從而鄰近城市間相對優勢會協同演化(毛琦梁、王菲,2018)[5]。但工業企業是否持續向外圍和西部轉移也存在障礙,長期看產業會聚集到更小的區位,原先市場大、產業基礎好的地區仍為主要集聚地,其他地區更會被邊緣化(毛琦梁,2018)[6]。(2)人力資本、生產率、技術水平與市場。人力資本平均水平是城市制造升級最大貢獻因素,一個城市的人力資本、交通設施水平的提高還會阻止工業移出(李福柱、劉華清,2018)[7];一些實證研究指出高生產率工業企業傾向于選擇市場潛力大、科技水平高、產業集聚性的大城市,而低生產率企業更容易因競爭而被擠出(劉穎、郭琪,2016)[8];高生產率的東部企業,港澳臺、外商企業等選址于大城市的傾向更為明顯,而國有企業選址較少受區位的技術水平影響(逯宇鐸、戴美虹,2015)[9];在一體化市場進程中,因勞動力成本差異使生產率異質性企業選擇分類集聚,東部地區低生產率企業率先向西部遷移,導致東西部經濟差距縮小,生產率差距不斷擴大(呂大國、耿強,2019)[10]。人力資本與城市歷史和地理區位有關,更多高技能勞動力流向了人力資本水平較高的城市,大港口附近城市因人力資本歷史繼承和開放市場,吸引了更多高技能人力資本等(夏怡然、陸銘,2019)[11]。這些研究指出人力資本流向大城市、港口城市,而高生產率企業也傾向選址于大城市。(3)城市產業政策。優惠政策可以吸引受惠工業企業進入,但政策傾斜也會加劇非受惠企業的退出(劉穎、郭琪,2016)[8]。產業政策是最為靈活的因素,一些區位較差的城市,可以通過完善產業政策來提升對外部工業的吸引力。(4)企業性質。不同性質企業對資源、市場、勞動力和環境等各方面要求存在差異,決定有不同的城市區位選擇。有研究發現化工企業呈現沿海、沿長江分布,集中在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長株潭等4個熱點區;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基礎化工行業由沿海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相對精細高端的化工企業集中在沿海地區(鄒輝、段學軍,2020)[12];電子信息企業趨向于集聚性工業區位,產業集聚度、園區政策是電子信息企業分布的關鍵因子,知識技術環境越來越重要(余穎、劉青,2020)[13];鋼鐵生產布局從過去側重“原料”向偏重“交通”的格局轉變(童昕,2019)[14]。傳統制造業則往往位于非大都市區,且市場集中度較高等。

(二)安徽及長三角工業地理

從外部聯系看,當前安徽城市工業屬于長三角西部工業群。有學者認為長三角原16個城市呈上海、南京、杭州3個核心的三角網絡聯系,并形成幾個次級城市網絡協同發展格局。在區域一體化加深之下,中心城市會向周邊安徽城市提供經濟輻射(梁雙陸、崔慶波,2014)[15]。長三角城市經濟存在顯著空間正相關,地區經濟明顯西弱東強,依距離遞減,具有地理異質性,原16 個核心城市是“高高”區,經濟溢出效應高;新加入的10個安徽城市等主要是“低低”區,呈現兩極聚集態勢,上海都市圈內部一體化程度明顯好于南京西部都市圈(任以勝、陸林華,2018)[16]。長三角3 省1 市對全國吸引力呈現持續增強態勢,四省城市之間的資源、信息、產業的流動更加頻繁,從單點輻射向多中心網絡聯動,走向廊道集聚,城市圈板塊集聚的格局;總體分為上海、杭甬和南京三大中心聚集團(馬璇、張振,2020)[17-18]。未來,長三角區域內的人口流動將會進一步增強,長三角內部都市圈等亞結構空間將更明顯。

從安徽省內部城市區位看,以合肥-蕪湖為核心的“一軸兩核兩翼”,共8個皖江城市是安徽省主要的工業區。合肥市依靠自身的科技和人才優勢,現已構建了以合肥為中心的工業圈,與周邊城市有了一定的協同發展(張學良、吳勝男,2021)[19]。有學者認為安徽皖江8市的市場一體化指數很高,江蘇9 市居中,浙江8 市最低;但經濟水平較低的安徽8市一體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并不顯著(謝守紅、鄧玉茹,2021)[20]。此外,一些學者對安徽鎮域經濟區位進行了研究,認為安徽鎮域經濟的高值區由皖南集聚并向北擴展,形成“串珠”條帶狀,中值區分布于皖中區域,低值區分布在皖東北和皖西北(魏建飛、程迪,2019)[21]。

二、研究設計

安徽地處江蘇、浙江的西部,湖北和河南的東部,根據上述文獻回顧,因地理區位鄰近,安徽城市工業具有受東、西部省份鄰居城市工業溢出的可能。因此,為更好認識安徽城市工業,論文增加了東、西部對安徽工業可能有區位影響的幾個城市,包括東部的徐州、南京、杭州,西部的周口、商丘、開封、鄭州、信陽、黃岡、武漢,這些城市與安徽城市在地理上連成一片,包括跨省鄰居城市,總共26個城市。

(一)數據準備

研究采用各城市統計局發布的年度工業分行業總產值數據。2011 年安徽撤銷巢湖市,致使2011 年前后的行政區劃變化較大,研究選用區劃調整后2011年和2020年分行業產值。此外,從實際考慮,去掉了限制性的煙草制品業,對當地資源有高度依賴,轉移性差的各類礦產采選、資源回收、設備修理業,以及內容不明確的其它行業等。并將剩下30個工業行業分成:(1)傳統行業。指行業歷史悠久,或者與人們吃、住、穿等民生直接相關的行業,包括非金屬礦物制品、農副食品加工、紡織、文教體育用品、食品制造、電力熱力生產與供應、酒飲料制造、家具制造、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木竹藤棕草制品、印刷及媒介復制、皮革毛羽(絨)制品、燃氣生產與供應、水生產與供應、造紙及紙制品,共15個門類。(2)現代行業。指出現較晚,科技要素明顯,或者與生產資料生產有關的行業,包括化學原料制品、交通運輸設備、通用設備、專用設備、金屬制品、橡膠塑料制品、有色金屬冶壓加工、醫藥制造、黑色金屬冶壓加工、石油煉焦加工、電氣器材制造、儀器儀表、通信計算機設備、鐵路船舶航空運輸設備、化學纖維制造,共15個工業門類。

(二)方法

論文主要采用均值和相關性檢驗,對臨近城市工業行業之間產值差異和相似性進行計算與檢驗。(1)行業平均產值差異檢驗。兩個地理鄰近的城市工業體,其平均工業行業產值分別用μ1、μ2表示,若μ1-μ2=0,表示兩個城市工業行業無平均水平差異。當兩個近距離城市的工業行業平均產值存在顯著差異時,表明一個城市比另一個城市的平均工業實力強,城市間工業擴散的可能增加。(2)行業相似性檢驗。用工業行業產值的相關系數反映兩城市工業行業的相似性,相關系數接近于1 表示兩城市產業結構十分相似。顯著正相關表示城市間有相似的工業行業結構,趨向于一體化發展,形成共同的市場;不相關是城市間工業行業無明顯的相似性。

相關和差異分析均以α=0.1為顯著性檢驗水平。因行業產值水平絕對值很大,為方便分析,研究將年度各行業產值都除以行業最大產值,得出行業產值比進行分析。當傳統與現代行業數量相等均為15 時,行業平均產值比差異也反映了城市工業行業平均產值差異和總產值差異。后面將某城市的平均工業行業產值顯著高于、低于,或無差異于另一個城市的情況,也分別稱之為“高位”、“低位”或“等位”。

三、局域地理工業產值差異、相關性及變化

相對于傳統行業,現代行業更能反映一個城市工業水平和工業區位的高低。根據2020年安徽城市現代行業平均產值比,位居前8位城市是合肥、蕪湖、銅陵、馬鞍山、滁州、安慶、宣城、蚌埠,這些城市大部分地處皖江。結合城市現代行業產值大小和地理區位,以及“一軸兩核兩翼”的戰略,研究嘗試以合肥、蕪湖、安慶和蚌埠、阜陽兩市(簡稱“蚌阜”)作為安徽中部、南部、西部和北部的代表城市進行局域工業圈分析。

(一)合肥工業圈

省會合肥市的工業產值規模大,論文選擇12個合肥近鄰城市參與分析。(1)傳統行業。2011—2020 年,合肥與周邊大部分城市在傳統行業都有顯著的正相關性和結構相似性。蚌埠、阜陽、滁州、蕪湖等城市的傳統行業發展較快,它們與合肥由平均行業產值的“低位”發展到無顯著差異的“等位”;合肥與安慶、南京均保持“等位”狀態;淮南、六安、馬鞍山、池州、銅陵五個周邊城市明顯低于合肥的平均產值區位。在合肥周邊城市中,杭州一直是傳統行業的最高位。(2)現代行業。在不同測試年份,合肥與滁州、六安、蕪湖、杭州保持顯著正相關,合肥與南京由不相關轉為正相關,合肥與淮南、銅陵、安慶、池州、馬鞍山、蚌埠等其它近鄰城市的現代行業無明顯相關。南京、杭州的現代行業產值區位顯著高于合肥;合肥與馬鞍山、蕪湖、銅陵比較無顯著平均產值差異;而六安、滁州等其它近鄰城市的產值區位顯著低于合肥。(3)主要行業及變化。2011—2020 年,合肥工業圈的非金屬制品行業由第二位上升到第一位,電力生產與供應由第三位升到第二位,農副產品加工由第一位下降到第三位。在現代行業中,電器機械制造業一直保持在第一位,通信計算機制造業上升到第二位,交通運輸制造也保持在前三位水平,化學原料制品業的地位有所下降等。

總體而言,在傳統領域,合肥與周邊城市具有普遍的相關性,差異不斷縮??;而在現代工業領域,合肥與周邊城市以顯著不相關和存在差異為主,合肥與滁州、蕪湖、南京、杭州等東南方向城市的工業聯系明顯。合肥城市圈在非金屬制品,以及電器器械、交通設備制造、通信計算機制造等現代行業表現突出,在食品和化學原料行業有下降趨勢,表明合肥城市圈具有現代工業城市群的特征,產業趨高級化。

(二)蕪湖工業圈

選擇宣城等10個近鄰城市參與蕪湖工業圈的分析。(1)傳統行業。在不同測試年份,除黃山外,蕪湖與周邊城市在傳統行業均保持正相關。2011—2020年,蕪湖與滁州、安慶都是“等位”,與合肥、南京平均差異縮小,與宣城平均差異擴大;與馬鞍山、銅陵、池州、黃山仍保持差異,蕪湖是顯著高位;蕪湖比與杭州的工業區位顯著低,杭州是傳統行業的最高位。(2)現代行業。2011—2020 年,蕪湖與合肥一直保持現代行業正相關;與東部的滁州、南京正相關性增強;與杭州相關性減弱。蕪湖與銅陵、安慶、馬鞍山、滁州等城市無顯著工業產值區位差異;東部南京、杭州比蕪湖的產值區位顯著高,而宣城、池州、黃山的產值區位比蕪湖顯著低。(3)主要行業及變化。2011—2020 年,與蕪湖有工業相關性的城市在非金屬制品、電力生產與供應、通信與計算機制造等行業得到了加強。而在農副食品加工、紡織、電器器械、有色金屬冶壓加工等行業有所下降??傮w上,蕪湖與皖江的馬鞍山、銅陵、池州、安慶等城市的現代行業的相關性較弱,蕪湖與合肥、南京、杭州三個大城市有較多的工業聯系,蕪湖工業也呈現高級化趨勢。

(三)蚌阜工業圈

皖北5個城市中,蚌埠、阜陽的工業相對較強。(1)傳統行業。不同的測試年份,蚌埠、阜陽與周邊城市均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或者轉為正相關,包括蚌埠與江蘇徐州、阜陽與河南周口等城市都有傳統行業的相似性。在皖北及周邊城市中,徐州是傳統行業顯著的最高區位;阜陽傳統行業發展速度很快,2020 年阜陽與合肥已無傳統行業的平均差異,并與淮北、亳州、淮南,蚌埠拉開了差距。另外,西部近鄰商丘、周口在傳統行業增長驚人,超過了皖北的阜陽。(2)現代行業。2020 年,蚌埠與宿州、淮南、徐州、周口,阜陽與徐州、周口均存在現代工業行業的正相關性,而與其它北部近鄰城市沒有明顯的相關性。蚌埠、阜陽與淮北、亳州、淮南存在顯著均產值差異,阜陽、蚌埠是高位;蚌埠與滁州、阜陽與周口是等位關系。徐州、合肥是蚌、阜近鄰城市中現代行業的高位。(3)主要行業及變化。2011—2020年,農副食品加工、非金屬制品、電力生產供應都是皖北城市傳統行業前三位,但農副食品地位呈下降態勢,非金屬制品、電力的地位呈上升態勢,并且酒、飲料的生產制造發展很快。此外,北部城市主要現代行業變動不大,化學原料和醫藥、電器器械等一直有較大的產值規模??傮w上,蚌、阜等北部城市在傳統工業領域發展很快,且有普遍相關性;在現代行業上皖北城市間的相關性較小,但存在與東、西部的徐州、周口的跨省相關;皖北城市在農副食品加工、化學原料及制品業上表現突出,酒飲料等特色產業也有很快發展,主要工業行業相對穩定。

(四)安慶工業圈

安慶處于安徽西南方位,工業獨特且較強,西部連接湖北黃岡。(1)傳統行業。在不同測試年份,安慶與六安、池州、蕪湖、杭州、南京等多數周邊城市保持顯著正相關,但安慶與合肥、武漢的傳統行業的相關性減弱。安慶的傳統行業發展很快,2020年安慶與合肥、南京、黃岡、蕪湖等大中城市的傳統行業已無顯著平均差異。(2)現代行業。安慶與周邊多數城市在現代行業不相關。安慶與合肥、杭州、南京、蕪湖等大城市具有顯著均產值區位差;除六安、黃山外,安慶與其它周邊城市無顯著平均產值差異。(3)主要行業及變化。2011—2020年,安慶及有工業相關性的周邊城市在紡織、服裝、非金屬礦物制品、農副食品加工,以及石油加工與煉制、塑料、通用設備、化學原料及制品等行業都具有聚集度。在非金屬制品、服裝業、化學原料制品業的地位有提升,而農副、紡織、通用設備制造業等地位有所下降??傮w上,安慶在傳統領域與周邊城市有顯著相關,傳統行業有較快發展,并縮小了與大城市的差異。但在現代行業,安慶與周圍城市的相似度較低,石油煉制、橡塑制品等是其主要行業,具有獨特性。

四、全域地理工業產值差異、相關性及變化

以下從全域角度,分析安徽及周邊城市的工業產值差異、相關性及主要行業變化。

(一)城市工業產值差異

2011 年至2020 年,安徽城市工業產值規模差異表現為:

1.傳統行業較快擴散,城市間的平均差異縮小

傳統行業對發達城市依附較弱,已在較大范圍擴散,阜陽、宿州、安慶等邊遠城市獲得了快速增長。2011年合肥的傳統行業平均產值水平在安徽省內最高,合肥與阜陽、滁州、蕪湖均有顯著差異。到2020年,合肥與阜陽、滁州、蕪湖、宿州、安慶、南京等更多城市在傳統行業均無顯著的平均產值差異,傳統行業呈現分散布局。圖2(a/b)的中間部分為安徽城市,圖中傳統行業的產值分布比較平緩,安徽傳統行業的最高位合肥市①并不表現很突兀的形狀。圖中標注①合肥、②武漢、③鄭州、④杭州、⑤南京、⑥徐州??傮w看,安徽城市的傳統行業產值規模差距不是很大和固定不變,發達城市的工業因轉移調控,使現代工業行業的增長快于傳統行業。但安徽也存在傳統工業相對較弱的城市,這些城市包括淮北、亳州、銅陵、池州、黃山等,它們在合肥南北面形成了兩個“低洼區”,如圖1(a/b)低洼的中間部分。

圖1 a 2011年城市傳統行業平均產值比

圖1 b 2020年城市傳統行業平均產值比

圖2 a 2011年城市現代行業平均產值比

2.現代工業行業在發達城市聚集

2011 年,合肥與蚌埠、阜陽、安慶、南京、杭州均存在明顯現代行業的平均差異,到了2020年,平均產值差異仍然存在,沒有出現消除的情況。說明城市之間縮小現代工業的差距比傳統工業難度大,發達城市會采取措施保持現代行業的發展和升級,而不會被欠發達城市很快追趕,中心城市與外圍城市之間的現代行業的差距可能會長期存在。對安徽城市而言,合肥是安徽現代工業行業的“高點”,在合肥的西部、北部、西南部是陡峭下降,在合肥南部和東部的滁州、蕪湖、馬鞍山是平緩下降,但到南京、杭州又出現陡峭抬升。北部的亳州、宿州、淮南和南部的池州、黃山是安徽現代工業產值規模最低的五個城市,在“高點”合肥的南北面形成了兩條低洼的“溝谷帶”。例如圖2(a/b)安徽部分,合肥①的位置比周圍其它部分高,合肥的南北方向明顯有兩條“溝谷”。

3.發達城市現代行業明顯強于傳統行業

在各城市傳統和現代行業的比較中,發現欠發達城市的傳統和現代行業的產值規模差異較小,而發達城市的現代行業要明顯強于傳統行業。例如,在圖3(a/b)中,杭州、蕪湖、銅陵、武漢、合肥等工業發達的城市,現代行業的平均規模曲線均明顯高于傳統行業,而欠發達的池州、亳州、黃山等城市兩曲線間的垂直距離較小。

圖3 a 沿江方向城市工業平均產值比

圖3 b 南北方向城市工業平均產值比

(二)城市工業地理的相關性

1.傳統行業由東向西存在連續相關

研究在安徽的北部、中部和沿江三個不同位置進行測試。圖4(a/b)是橫貫安徽沿江和中部城市的兩條城市線路,2020 年,東起杭州西至武漢,或者東起南京西至信陽,兩條黑線顯示相鄰城市間傳統工業的相關系數均超過0.4。另外,在安徽北部東起徐州西至河南開封,同樣發現相鄰城市間的傳統行業的相關系數都超過0.4。例如,杭州與宣城市之間的傳統工業相關系數超過0.6,南京與滁州的傳統工業相關系數超過0.8。相關系數超過0.4時大約具有0.1的檢驗顯著性。這表明安徽從東部到西部,相鄰城市間的傳統行業結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且具有跨省的相似性。例如,很多城市居于前三位的傳統行業通常有農副食品加工、非金屬礦物制品等就是具有相似性的表現。

圖4 a 沿江城市傳統工業的相關系數

圖4 b 中部城市傳統工業的相關系數

2.現代行業由東向西呈現不連續相關

在安徽北部、中部、南部三個區位由東到西分別進行了測試。如果以系數為0.4 為是否具有顯著相關性的界限,在2020 年,南部的宣城與蕪湖,銅陵與池州具有較明顯的相關性,而蕪湖與銅陵、池州與安慶、安慶與湖北黃岡這些鄰居城市間并沒有明顯的相關性,由東-西相鄰城市間現代行業的相關性并不連續。同樣,安徽北部、中部城市也存在由東到西相鄰的城市間現代行業的相關性不連續。相關系數較低,反映鄰居城市間工業行業相似度低,存在結構差異,或者彼此產業轉移滲透不足等情況。例如,圖5(a/b)是安徽南部、北部相鄰城市間現代工業行業相關系數曲線,圖中一些鄰居城市間行業相關系數存在低于0.4的水平,起伏較大,表示由東向西鄰居城市間現代工業行業相關性并不連續。此外,研究還發現,南北方向相鄰城市間也存在現代行業不連續的情況,且南方城市行業相關性高于北方城市。

圖5 a 南部城市現代行業的相關系數

圖5 b 北部城市現代行業的相關系數

3.東部跨省城市現代行業的相關性大于西部跨省相關性

東西部跨省城市的現代工業聯系孰強孰弱?為此,同樣在安徽北部、中部和南部三個地方對2011、2020 年的跨省城市數據進行了測試。①北部:東起徐州西至周口、商丘。東部江蘇徐州與安徽宿州、蚌埠、阜陽三個城市在2020 年相關性比2011年有增加,最小相關系數為0.584。同時期,西部河南周口市與阜陽、亳州兩個安徽鄰居城市也存在現代行業的正相關,但2020年比2011年沒有明顯增加,最大系數為0.525。而其它跨省城市之間無顯著相關性,見表1。②中部:東起南京西至信陽。東部江蘇南京與安徽滁州、合肥、六安、蕪湖四個城市在2020 年具有現代行業的顯著正相關,相比2011 年相關性增加;西部相同維度的河南信陽與近鄰六安等安徽城市,在2011、2020年均沒有現代行業顯著相關性。③南部:東起杭州西至武漢。2020年杭州與安徽宣城、蕪湖、銅陵等城市的現代行業相關系數處于0.116~0.309 之間,沒有顯著性,甚至比2011年的跨省行業相關系數還要低;而同時期2020 年的西部武漢、黃岡與近鄰安徽安慶的現代行業相關系數更小,處于0.029~0.14之間。例如,圖5(a/b)中的跨省相關性,黑圈位置都是左高右低,或者東高西低,分別表示東部的杭州-宣城、徐州-宿州的現代行業相關系數,分別高于西部的亳州-商丘、安慶-黃岡的現代行業相關系數。在以上比較中,都出現了東部跨省城市的行業相關系數比西部大。因此,安徽工業受東部長三角城市的影響大于來自中西部城市的影響,工業經濟主要由東部長三角向中西部轉移,而中西部的工業向東部轉移在行業相關性上缺乏說服力。

此外,計算2020年安徽城市與滯后的2011年外省近鄰城市之間的行業相關系數,即表1括號內的數據。同樣有宿州、阜陽、蚌埠與徐州,滁州、合肥與南京,宣城、蕪湖與杭州等東部跨省滯后相關系數,強于阜陽、亳州與周口、商丘、鄭州,以及安慶與武漢、黃岡的滯后系數。表明2020 年一些安徽城市與早期2011年東部的徐州、南京、杭州的工業相似性較高,而與早期2011年西部的鄭州、武漢等大城市相似性較低。這也是長三角工業向安徽轉移的另一證據,而西部大城市工業向安徽轉移在滯后系數上并不成立。

(三)城市工業行業及變化

城市大小不同,其工業結構很可能存在差異。論文將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分開,研究前四位主要行業的變化。城市前四位行業產值通常占總產值50%以上,有些甚至超過90%。例如,2020年銅陵市僅有色金屬冶煉加工業超過城市工業總產值的82%,前四行業超過全行業的95%。

1.大城市工業行業變化

大城市工業發展階段相對較高,論文以合肥、蕪湖,及安徽周邊的杭州、南京、徐州、鄭州、武漢作為大城市,觀察這7個大城市在2011、2020年工業行業產值排前四位的變化情況,見表2。(1)傳統行業。表2統計顯示,在不同年份,7個大城市中,排前四位的傳統工業行業都有電力熱力的生產與供應、非金屬礦物制品、農副食品加工、紡織業、食品制造等行業。但是,從2011到2020年有一些變化:①電力熱力的生產與供應、非金屬礦物制品、食品制造三大行業都有增強的現象。例如,到2020 年,電力熱力的生產與供應業,7 個大城市中已有3 個城市排第一位,3 個城市排第二位,高排位的城市數量增加了。同樣,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產值在7 個大城市的工業排位也有提升。②農副食品加工、紡織、紡織服裝鞋帽制造等行業在大城市的地位有所下降。表2 顯示這些行業進入前四位的城市數量,或者是高排位的數量都出現了下降。(2)現代行業。7 大城市排前四位的行業有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交通運輸設備、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它電子設備、化學原料及制品等。行業變化表現為:①通信設備及計算機制造有明顯增強,進入城市前四位及高排位的城市數量都增加了。②交通運輸設備制造出現了城市分化。部分城市交通運輸設備制造上升到第一位,還有部分城市交通運輸設備制造的產值地位出現下降,退出了城市前四位。③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分散化。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排在第一位的城市數量減少、排位下降,但進入前四城市的數量增加。④通用設備制造、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行業地位下降。由表2 了解,從2011到2020年,這些行業在大城市的產值排位總體呈現下降,這種變化可能與大城市的節能減排、產業升級有關聯。

表2 2011、2020年7個大城市中各行業產值排位前四的城市數量(單位:個)

2.中小城市

大部分安徽城市及周邊同類城市,構成18 個非省會中小城市群體。(1)傳統行業。在不同年份,排序前四的傳統行業主要有農副食品加工、非金屬礦物制品、電力熱力生產與供應、紡織業、服裝鞋帽制造等。主要變化表現在:①非金屬制品、服裝鞋帽制造業等有明顯增強。從2011 到2020年,這些行業的產值城市排序提升了,行業產值進入前四位的城市數量也有明顯增加。尤其是非金屬礦物制品在中小城市增長很快,2020年,18個城市中有8個城市的非金屬礦物產值排第一,6個產值排第二,見表3。②農副食品加工、紡織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等行業地位下降,排位前列及進入前四的城市數量減少。(2)現代行業。產值水平處于前列的主要有化學原料及制品、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有色及黑色金屬冶壓加工、醫藥制造、通用及專用設備制造等。主要變化是:①醫藥制造、通信設備及計算機制造、專用設備制造、金屬制品業有明顯增強。排位提升和進入前四的城市數量明顯增加,尤其是醫藥制造、通信設備及計算機制造行業增長顯著,見表3下面。②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行業的城市地位顯著下降。表3 反映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城市排位下降,產值進入前四位的城市數量明顯減少。③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出現了分化。電氣機械及器材業在部分城市的產值地位提升,而在另一部分城市又退出前四行業,出現重組分化,表3。此外,通用設備制造業在中小城市也有分散化的情況,即進入前四的城市增加,但成為首位產業的城市減少。

表3 2011、2020年18個中小城市各行業產值排位前四的城市數量(單位:個)

五、研究總結

合肥是安徽傳統及現代工業行業的最高位,東部滁州及沿江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也有較高的工業區位。皖北的阜陽、宿州在傳統行業區位較高;沿著合肥向北的亳州、淮北、淮南,合肥向南的池州、黃山,分別是安徽工業南北的“溝谷”帶。并且處于“溝谷”帶的城市與近鄰大城市在現代行業上的相關性較弱。

前述四個工業圈中,已形成明顯城市現代行業相關性的有兩個。第一是以合肥為核心,主要成員有合肥、蕪湖、滁州、馬鞍山、銅陵等構成的皖東南工業圈,其它成員還有南京、杭州、安慶等城市,它是當前安徽最重要、最發達、范圍最大的東部跨省工業圈。六安、淮南通過合肥,宣城、黃山通過杭州、蕪湖等也不同程度融入了該圈。第二個是以阜陽、蚌埠、宿州、亳州、徐州、周口等為主要成員,其它還有淮北、淮南,形成一個跨越東西省份的皖北工業圈。馬鞍山、銅陵、安慶三個城市各有特色工業,與鄰近大城市缺乏現代行業的相似性,但馬鞍山的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通用設備、金屬制品業,銅陵的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化學原料及制品,以及安慶的石油冶煉及加工、橡膠塑料制品等,這些基礎材料行業都能在供應鏈上融入皖東南工業圈的交通設備制造、電氣機械及器材、通用設備等行業。因此,皖東南工業圈城市包括兩類有利協作,一是合肥、蕪湖、滁州、南京等主要成員,因具有現代工業行業相關性而帶來的平行協作,形成了區域共同市場和規模效應;二是馬鞍山、銅陵、安慶與合肥、蕪湖、南京等主要城市缺乏直接的工業相似性,但在供應鏈上垂直協作。平行與垂直合作相互彌補,可以降低區域工業圈的運行風險?;茨吓c蚌埠具有顯著現代行業相關性,與合肥的工業聯系也出現增強的情況,淮南具有嵌入皖北和皖東南工業圈的空間。池州工業受銅陵影響較大,兩者現代行業具有顯著相似性,有色及黑色金屬冶壓加工和電器器械是其主要行業,池州也一定程度加入了皖東南工業圈。黃山旅游業發達,工業較弱,黃山與杭州具有0.506滯后的現代行業顯著相關性,即2020年黃山的現代行業明顯類似于2011 年杭州的工業結構,黃山受到杭州等東部城市的產業影響。

(一)研究結論

一是有關基建和城市化的工業行業獲得了很大發展。如近期很多城市的非金屬制品業的產值都排在了第一位,電力生產及供應業的排位也很高。二是各類城市工業都以不同路徑升級。合肥、蕪湖等發達大城市的通信計算機制造、新能源汽車設備制造、電器器械等科技密集型的制造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中小城市傳統的農副食品加工、紡織業有所下降,而服裝、電器器械、醫藥制造等制造業的份額提升等。三是不同區域工業行業差異化發展。皖北城市圈在農副食品加工、酒飲制品、化學原料制品、電氣機械及器材等為主;皖東南的合肥、蕪湖工業圈以電氣機械及器材、運輸設備制造、通信計算機制造等為主;皖西南的安慶以服裝、紡織、石油冶煉加工、塑料和橡膠制品業為主等。

安徽多個城市東部跨省工業聯系具有顯著性,而西部省會武漢與安慶、鄭州與阜陽等城市均沒有明顯的現代行業相關性,產業轉移的大趨勢是由東向西。東部大城市與安徽近鄰城市存在不同的聯系機制。2011—2020年,徐州、南京與安徽的宿州、蚌埠、滁州、蕪湖、合肥等城市的同期及滯后的相關性顯著,行業結構同步發展。而杭州與安徽蕪湖、宣城、黃山的同期相關性不顯著,滯后系數顯著,即一些安徽城市現在的工業結構類似早期的杭州,兩者非同步,杭州工業有先行調整的特征。

(二)政策建議

處于工業“溝谷”帶的淮北、池州等城市可以加強與周圍大城市的工業聯系,利用大城市產業調整的機會,承接轉移產業,并增強自身特色優勢產業;中小城市應主動迎接工業科技擴散的趨勢,積極發展醫藥制造、通信設備及計算機制造、專用設備制造等科技含量高的產業;合肥、蕪湖、滁州等代表安徽最先進、最強的工業城市,應積極加強與南京、杭州等東部大城市工業互動聯系,推動通信計算機、運輸設備制造、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等現代行業升級發展,并在這個跨省工業圈中做好定位,共謀發展;宣城、六安也應積極融入合肥、蕪湖、滁州、南京、杭州等為主要成員的跨省工業圈中;馬鞍山、銅陵、安慶一方面發揮黑色、有色、石油冶煉等自身特色產業優勢,不斷改造升級,另外應積極參與合、蕪、滁、寧、杭的工業體系,加強與這些城市的工業供應鏈的關系。河南周口、商丘與安徽阜陽、亳州地理相鄰,人口文化相似,四者工業一體化程度較高;皖北的阜陽、亳州、淮北、宿州、蚌埠可以加強與東西部的徐州、周口、商丘的工業聯系,尤其是與東部的大城市徐州的工業聯系,將自身特色行業和大范圍的承接合作結合起來。

猜你喜歡
蕪湖安慶產值
魚殤
安慶師范大學優秀校友
6口塘出蝦43000斤!產值超100萬元,“萬畝蝦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嗎?
安慶石化:馳援災區顯擔當
2020年阿根廷大豆產值將達205億美元
“一米菜園”有顏值更有產值
蕪湖濱江天際線
蕪湖樞紐GSM-R覆蓋方案設計
我國循環經濟產值已達2萬億元
蕪湖:社區衛生機構公辦民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