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尋正確路徑 提升核心素養

2023-06-04 12:31杜纓
教學月刊·小學數學 2023年5期
關鍵詞:路徑依賴

杜纓

【摘 要】路徑依賴是經濟學領域的研究成果,該原理不僅可以應用于經濟學領域,也可以應用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路徑依賴”原理對《數學廣角——找次品》一課進行知識的梳理和學生起點的分析,依此重新確立教學目標,并將探尋正確路徑作為教學活動的重心。在教學實踐中,具體可通過“首探路徑、再探路徑、明確路徑”三個教學環節,實現教學效果最大化,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路徑依賴;找次品;自我強化

美國經濟學家、歷史學家道格拉斯·諾斯在《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一書中提出了“路徑依賴”原理,在經濟領域成功地解釋了全球或一個國家經濟制度的變遷過程?!奥窂揭蕾嚒鳖愃朴谖锢韺W中的慣性,即事物一旦進入某一路徑,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奥窂揭蕾嚒痹聿粌H可以應用在經濟學領域,也可以應用在數學教學中,其實質是一個不斷進行強化的過程。為此,筆者試圖依據“路徑依賴”原理,以《數學廣角——找次品》一課的教學為例進行課堂教學探索。

一、試析“路徑依賴”原理在教學中的適用性

(一)對照“路徑依賴”原理,梳理本位知識

“路徑依賴”原理強調,一旦進入了某種選擇,就可能會對這種選擇產生依賴。因此,教師在第一次教學時就必須讓學生進入正確的路徑。這就要求教師全面把握本位知識,準確理解教材內容,幫助學生建立起結構化的數學知識體系。

“找次品”問題是一類經典數學問題。它可以細分為許多類型,有的類型解決起來相當復雜。教材選擇了比較簡單的一類作為例題,例如:有n個從外表看完全相同的零件,其中1個是次品,次品比合格品重(或輕)一些。假如用天平稱(不用砝碼),最少稱幾次就能保證找出這個次品?

對于這一問題,一般解決方法是“把這n個零件盡可能平均分成三份”。這是由天平的特點決定的。因為天平有兩個托盤,所以次品所在的位置無外乎三個地方,即兩個托盤上或天平外,只要用天平稱1次就能確定次品在三個位置中的哪一個。而要使稱量的次數最少,就應在每次稱量后,把次品確定在更小的范圍內。要做到這一點,就應盡量使三份零件的個數同樣多。這樣,不管次品在三個位置中的哪一個位置,問題都能轉化為“從總數的三分之一(左右)里找次品”。下面對三種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1)當物品數量是3 的倍數時,可以分成(m,m,m),天平兩邊分別放m個,稱1次。無論是否平衡,都排除2m個,所以稱1次可以排除2m個物品。

(2)當物品數量比3倍多1時,可以分成(m,m,m+1),天平兩邊分別放m個,稱1次。如果平衡,排除2m個;如果不平衡,排除2m+1個。所以稱1次至少排除2m個物品。

(3)當物品數量比3倍多2個時,可以分成(m,m+1,m+1),天平兩邊分別放m+1個,稱1次。如果平衡,排除2m+2個;如果不平衡,排除2m+1個。所以稱1次至少排除2m+1個物品。

(二)結合“路徑依賴”原理,分析學習起點

依據“路徑依賴”原理,學習起點是教學的關鍵。教師只有在真正掌握學情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才能為學生有效地建構起正確的學習路徑。為此,筆者對70名學生進行了前測,以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具體內容如下。

1.調查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測試題目1】小紅、小白和小黑三只兔子賽跑。小紅說:“我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小黑快?!闭埬阏f說,誰跑得最快?誰跑得最慢?請寫出你的想法。

70名學生中,只有3名學生回答錯誤,說明大多數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2.調查與本課內容相關的推理能力

【測試題目2】有3瓶從外表看完全一樣的口香糖,其中有一瓶口香糖是少1片的(稱為次品)。如果有一架天平,你能用最少的次數將次品找出來嗎?請寫出或者畫出你的想法。

70名學生中,認為要稱3次的有4人,約占5.71%;認為要稱2次的有17人,約占24.29%;認為要稱1次的有26人,約占37.14%;認為稱其他次數(含沒有結論)的有23人,約占32.86%。從調查的情況看,學生出現了四種不同的結果,其中認為稱1次就能完成的學生,約占總人數的三分之一(這些學生能清晰地將自己稱的過程表征出來)。約62.86%的學生不能自然想到“在天平上稱1次就能確定次品在三個位置中的哪一個地方”,這種現象說明了進行教學引導的必要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起點,由簡單到復雜,由特殊到一般,讓學生在比較、猜想、驗證的活動中逐步感悟、總結和提煉。

3.分析學生思維過程中的表征方式

分析測試題目2的學生作品發現,學生已經具備了將自己的思維過程表達出來的能力,并呈現出多種表征方式,主要有三種:畫圖、文字說明、畫圖+文字說明。其中,文字說明的方式最能清楚地表達出思維過程,使用的人最多,認為“稱1次就找到次品”的學生中有18人運用的是文字說明方法,這說明學生具備了用語言表達思維活動的能力,為開展課堂教學做好了鋪墊。

(三)依據“路徑依賴”原理,確立教學目標

確定學習路徑和進行強化是“路徑依賴”的兩大核心。對于找次品問題的教學,如果教師只是簡單地告知學生結論和方法,而沒有讓學生經歷尋找正確路徑的過程,學生將會缺失數學素養,不利于其長足發展?;谝陨纤伎?,筆者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以下三點: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猜測、實物操作、推理思考等活動,掌握找次品的最優方法,并歸納出解決這類問題的最優分組策略。

2.能力目標。經歷由多樣化到優化的思維過程,理解最少次數是如何得出的,在歸納解決問題方法的過程中,積累探尋經驗,培養表征思維過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能用學到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此外,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點:找到優化的方法,體會“三分法”的優勢。

二、教學實踐過程

(一)首探路徑,初步感知“三分法”

教師引導學生將物品平均分成三份,然后借用天平進行稱量,從而把問題轉化為“從總數的三分之一(左右)里找次品”。這是最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是首選路徑。同時滲透化繁為簡的思想,讓學生從簡單的問題開始研究,找到規律后再來解決復雜的問題。

教師出示題目:有240瓶口香糖,其中有1瓶少2片(輕一些),看作次品。假如用天平稱,至少稱幾次能保證找出次品?

生:數量太大,一下子無法解決。

師:那就從最少的數量開始研究,找到規律后再解決這個問題,那么從幾瓶開始研究比較好呢?

生:2瓶可以直接稱出來,不需要研究。我們就從3瓶開始。

師:你準備怎么稱?

生:當有3瓶口香糖時,天平兩端各放1瓶,如果不平衡,那么輕的是次品;如果平衡,那么天平外的是次品。所以只要稱1次。

師:有時是稱出次品,有時是推算出次品,都只稱1次就夠了,這是為什么?

生:把3瓶口香糖分別放在天平兩端和天平外,次品就在這三個位置中的其中一個位置。如果在天平上,直接就能稱出來;在天平外,就能靠推算得出。

師:也就是說,只要把物品分成三堆,稱1次就能確定次品的位置。

(二)再探路徑,數形結合建立模型

學生經歷了在3個瓶子中找次品后,教師繼續引導學生在5~8個瓶子中找次品,體會“三分”法的優勢:分成三份的目的是縮小次品所在范圍,排除更多數量,使物品不上秤也能作出判斷?;久鞔_了“三分法”路徑后,再讓學生在合作過程中積累找尋策略的經驗。最后引導學生在9個瓶子中找次品,要求學生在找的時候嘗試用語言或實物表達思維過程,并會用流程圖或文字表達稱次品的過程。

師:剛才大家分析得非常清楚。那你們能把在3瓶口香糖中找次品的過程用圖表示出來嗎?請大家在練習紙上試一試。

教師呈現學生作品如下。

師:把3瓶分成3個一份,至少稱1次就能找出次品。那么,如果5瓶、6瓶、7瓶、8瓶口香糖里有1瓶是次品,至少分別稱幾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呢?

教師組織小組活動,學生分小組完成。出示小組活動要求:①請小組長分配任務,完成相應的內容,并填寫表格;②完成表格后,觀察表格,有什么發現?

教師呈現第二小組作品(如表1),進行教學反饋。

師:有5瓶口香糖時,如果天平平衡,外面的1瓶就是次品。這樣不是稱1次就找到次品了么,為什么還要再稱1次?

生:至少幾次,就是說這個次數是保證能找到次品的次數,所以我們要考慮最糟糕的情況。如果最糟糕的情況下都能找到,那么其他情況下也保證能找到了。

師:為什么都用到了“三分法”?

生:天平只有兩個托盤,那么天平兩端和天平外一共是三位置,把物品分別放在這三個位置,次品就在其中一個位置,只要稱1次就能發現次品在哪里。

生:分成三堆,就能把次品所在位置縮小到數量更少的物品堆里。

師:為什么“三分法”中還要盡可能平均分呢?

生:因為盡可能平均分就能讓三堆物品的數量盡可能一樣多,這樣能保證稱1次就把次品所在位置縮小到總數的三分之一的物品堆里。

師:仔細觀察找次品的最后一步,你有什么發現?

生:最后都是在2個或者3個里找出次品。

師:為什么會這樣?

生:在2個或3個物品中找次品是最基本的方法,且只要稱1次就可以找出次品。

師:如果9瓶中有1瓶次品,可以怎么分組呢?為什么?怎樣把稱的過程表達清楚?

(教學過程略)

師:要用最少次數找出次品,就要將物品分成三堆,而且要盡量平均分,最后還要考慮最不利原則。

(三)明確路徑,強化練習加強依賴

有針對性的練習,是對正確路徑進行強化的有效形式。按照“三分法”,對第一次分組專項練習很重要。只有在練習中不斷地自我強化,學生才能形成依賴。通過這樣的反復強化,學生才能在獲得正確“路徑”的基礎上,真正將數學知識內化為數學能力,提升核心素養。

師:如果分別有12瓶、13瓶、29瓶口香糖,其中有1瓶是次品,第一次如何用“三分法”分組?

生:盡可能平均分成3份,12分成(4,4,4),13分成(4,4,5),29分成(9,10,10)。

師:同桌之間隨機報一個數,說說你是怎么分的。

(同桌之間一人報數,一人說分法)

師:如果總瓶數分別是3的倍數、3的倍數多1、3的倍數多2,第一次分組時你會怎么分呢?

生:總瓶數是3的倍數時剛好平均分成(ɑ,ɑ,ɑ);總瓶數是3的倍數多1時可以分成(ɑ,ɑ,ɑ+1);總瓶數是3的倍數多2時可以分成(ɑ,ɑ+1,ɑ+1)。

師:明確了第一次的分法,后面你會繼續分嗎?現在再來試試最開始的問題,240瓶口香糖中有1瓶是次品,最少稱幾次保證找到次品呢?

綜上所述,筆者以《數學廣角——找次品》一課內容為例,運用“路徑依賴”原理,梳理本位知識,分析學生起點,重新確立教學目標,并將“探尋正確路徑”作為教學活動的重心。這樣的探索能使教學效果最大化,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闕方平.中國票據市場制度變遷[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

[2]鄭祥旦.“找次品”如何教才不出“次品”[J].小學數學教師,2019(3):51-54.

(浙江省杭州新世紀外國語學校)

猜你喜歡
路徑依賴
閆群力:健全制度不能養成“路徑依賴”
閆群力:健全制度不能養成“路徑依賴”
企業動態能力倒U型作用的實證研究
路徑依賴理論對高考升學決策的指導意義
政策變遷中的路徑依賴:我國養老公平問題審視
報酬遞增視角下信息產業發展對策研究
《管理系統工程》課程教學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