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經典文獻

2023-06-04 23:00李孝陽胡晨偉
兵團黨校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當代啟示黨的建設共產黨人

李孝陽 胡晨偉

[摘要]《〈共產黨人〉發刊詞》深刻總結中國革命史和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經驗教訓,初步提出并回答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基本問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典篇章。它首次提出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概念,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提出善于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密切聯系黨的政治路線推進黨的建設;提出進行偉大斗爭,強調必須掌握革命武裝、開展武裝斗爭;提出中國革命的三個法寶,概括總結黨史經驗。這啟示我們,要堅定不移辦好黨報黨刊,牢牢抓住思想建設這個黨的基礎性建設;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政治路線,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堅持黨員標準發展黨員,增強黨的群眾基礎與加強黨的組織建設相統一;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歷史方位,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

[關鍵詞]《〈共產黨人〉發刊詞》;黨的建設;當代啟示

[中圖分類號]D2-0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274(2023)02—0056—08

[作者簡介]李孝陽,男,國防科技大學電子對抗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胡晨偉,男,國防科技大學電子對抗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軍隊政治工作學。

中華民族是富有歷史感的民族,中國共產黨是高度重視總結歷史經驗的政黨。1939年10月,毛澤東為黨的理論刊物《共產黨人》創刊撰寫的發刊詞,是一篇關于黨的建設的光輝文獻。它深刻總結中國革命史和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經驗教訓,初步提出并回答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基本問題,豐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政黨理論。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之際,重溫這一文獻,對于全面從嚴治黨、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具有重要意義。

一、歷史背景:堅持民族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的高度統一,奪取抗戰勝利迫切要求總結建黨十八年以來的重大歷史經驗和成就

撰寫這篇黨的建設的文章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深刻的時代背景的。在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略中國的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持久戰、游擊戰,奪取抗戰的最后勝利,迫切要求總結黨史經驗,加強黨的建設。

首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情決定了民族解放戰爭必須組成民族統一戰線。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日之間的民族矛盾逐步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國內階級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在1935年陜北瓦窯堡會議上,毛澤東分析目前的政治形勢特點時就指出,“現在是日本帝國主義要把整個中國從幾個帝國主義國家都有份的半殖民狀態改變為日本獨占的殖民地狀態?!盵1]143日本要變中國為它的殖民地決定了黨的任務就是建立廣泛的民族革命統一戰線。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不久,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國共第二次合作實現,全民族抗戰局面正式形成,中國人民進行了氣壯山河的斗爭。

其次,抗日戰爭的發展進程迫切要求盡可能保持民族統一戰線。1938年10月武漢失守后,抗日戰爭由戰略防御階段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日本帝國主義囿于戰線過長、兵力不足,特別是由于中國人民的激烈反抗而受到重創,在堅持滅亡中國的總方針下調整了侵華策略,對國民黨采取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將主要兵力用于進攻八路軍和新四軍,加緊在占領區內扶植傀儡政權。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國內階級力量和階級關系深刻調整,亡國論等悲觀論調時有浮現,國民黨頑固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軍事上大搞“限共”“溶共”“反共”?!耙环矫?,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投降危險、分裂危險和倒退危險日益發展著;又一方面,是我們黨已經走出了狹隘的圈子,變成了全國性的大黨?!盵2]602時局的變化要求我們應對敵人的分化瓦解,堅持抗戰和團結,規定了黨的任務是動員群眾克服投降危險、分裂危險和倒退危險,并準備對付可能的突然事變,使黨和革命事業避免遭受出乎意料的損失。

再次,民族統一戰線和抗日戰爭提出了建設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的任務。中國革命的實踐證明,“只有無產階級和共產黨能夠領導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克服農民和小資產階級的狹隘性,克服失業者群的破壞性,并且還能夠克服資產階級的動搖和不徹底性(如果共產黨的政策不犯錯誤的話),而使革命和戰爭走上勝利的道路?!盵1]184正是為了深刻總結中國共產黨歷史和中國革命史的經驗教訓,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指導抗戰,在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一年的時候,毛澤東為《共產黨人》創刊號專門撰寫了發刊詞,提出了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概念,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相互密切聯系的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等著名論斷。這些論斷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光輝,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政黨理論。

二、主要貢獻:提出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制定正確政治路線,堅持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的統一

(一)提出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概念,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

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首次提出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概念。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目標是什么呢?毛澤東指出,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迫切地需要建設這樣一個黨,即“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2]602。很顯然,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就是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統一的新型無產階級政黨。

推進黨的建設這項“偉大的工程”,是由黨內外、國內外嚴峻復雜的客觀形勢決定的。隨著黨員人數的增加,黨員成分的變化,大批的新黨員和新組織的出現,黨成為事實上的全國性的大黨,但同時許多同志沒有很好地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教育,在政治思想、組織紀律作風方面存在模糊認識和不良傾向,包括部分老黨員和老組織也有待于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進一步鞏固。日本侵略者推行“以華制華”“以戰養戰”的政治經濟戰略,以此分化瓦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漢奸親日派的妥協投降勢力有所增長。國際上英法與德意爆發帝國主義大戰,英國對日妥協以維護其在中國的霸權利益,蘇德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日本帝國主義國際環境更加孤立。這些黨內外、國內外的各種新問題新情況新挑戰,迫切要求堅持堅定的政治立場,迫切需要建設一個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

推進黨的建設這項“偉大的工程”,是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思想的必然要求。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任務決定了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推進黨的建設。毛澤東在1937年5月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就黨在抗戰時期的任務問題,明確提出黨的領導責任?!笆篃o產階級跟隨資產階級呢,還是使資產階級跟隨無產階級呢?這個中國革命領導責任的問題,乃是革命成敗的關鍵?!盵1]262黨肩負著維護民族統一戰線和堅持抗日戰爭的艱巨任務?!半x開了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政治領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就不能建立,和平民主抗戰的目的就不能實現,祖國就不能保衛,統一的民主共和國就不能成功?!盵1]262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怎樣實現對全國各革命階級的政治領導呢?除了提出政治口號和具體目標、發揮共產黨人的先鋒模范作用、建立發展鞏固同盟三個條件外,毛澤東提出第四個條件:“共產黨隊伍的發展、思想的統一性、紀律的嚴格性?!盵1]263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加強黨的建設?!丁垂伯a黨人〉發刊詞》繼續強調,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鞏固我們的黨,鞏固黨所領導的軍隊和政權,堅持統一戰線,堅持武裝斗爭,克服黨的建設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危險。

(二)提出善于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密切聯系黨的政治路線推進黨的建設

馬克思主義認為,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政治也是社會各個階級之間的斗爭?!包h的政治路線,又稱總路線,是黨在一定歷史時期為解決社會主要矛盾、完成黨的主要任務而制定的總方針、總政策,是制定各項具體方針政策的根本指南?!盵3]政治路線決定黨和人民事業的成敗。共產黨必須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制定正確的路線?!罢l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薄案锩h是群眾的向導,在革命中未有革命黨領錯了路而革命不失敗的?!盵1]3在革命戰爭年代,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黨根據形勢任務的發展變化,運用階級分析方法,從社會各個階級的經濟地位及其對革命的態度出發,分清政治上的敵友,制定不同時期的政治路線,以團結真正的朋友,攻擊真正的敵人。也就是說,政治路線就是要解決革命的性質、任務、對象、領導階級、同盟軍等的基本問題。

總結黨的政治路線的歷史可以看出,正確的政治路線是在逐步了解中國的國情、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反對各種“左” 傾、右傾錯誤的斗爭中不斷鞏固和發展起來的。由于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國情,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異常強大,民族資產階級在夾縫中生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但也具有先天的政治經濟上的軟弱性。他們雖然在一定時期、一定程度上能夠參加革命,但不能把革命進行到底。只有無產階級是徹底革命的階級,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成功。無產階級的領導是通過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共產黨實現的。但是由于無產階級人數少,單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可能取得革命勝利的,必須聯合其他革命力量和進步的階級。中國革命的特殊性決定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路線不是一成不變的,其中極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中國資產階級的特殊性?!爸袊Y產階級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這種二重性,對于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路線和黨的建設的影響是非常之大的,不了解中國資產階級的這種二重性,就不能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路線和黨的建設。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路線的重要一部分,就是同資產階級聯合又同它斗爭的政治路線?!盵2]608毛澤東深刻指出,建黨以來的十八年黨史和革命史,實際上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國無產階級同中國資產階級和其他階級的統一戰線的歷史。因此,正確解決統一戰線問題,是革命的政治問題,是政治路線問題,是必須首先要重視的革命的法寶。

由于黨同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的關系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早已解決的問題,世界各國的共產黨處理這種關系在原則上都是一樣的,即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必須與農民階級結成同盟,聯合小資產階級進行革命,因此毛澤東著重分析了中國資產階級內部各個集團的特殊性及其與之建立統一戰線的特殊性,總結了四條規律性的認識:一是中國最大的根本性的壓迫是民族壓迫,這一事實決定了無產階級在一定時期應與民族資產階級建立民族統一戰線;二是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決定了革命統一戰線的內容的變化性;三是大資產階級內部各個集團的不同帝國主義背景的特殊性決定其部分集團會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時期內可能參加反對某個帝國主義的統一戰線;四是大資產階級在統一戰線中也是極力反對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發展的反動的階級。前兩條規律是無產階級基于民族資產階級的特殊性而對與其建立統一戰線的必然性和變化性的總結,后兩條規律是基于大資產階級的特殊性而對與其建立統一戰線的可能性和特殊性的分析。根據這些規律,“無產階級的政黨在同資產階級(尤其是大資產階級)組織統一戰線的問題上,必須實行堅決的、嚴肅的兩條路線斗爭?!盵2]607一方面是堅持統一戰線,反對一切斗爭、否認聯合的“左”傾關門主義;另一方面是在聯合資產階級時,與資產階級的反動性、妥協性進行斗爭,反對一切聯合、否認斗爭的右傾機會主義,決不放棄無產階級和共產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獨立性,努力爭取民主革命的領導權。黨的建設過程,就這樣密切地與黨的政治路線聯系在一起。正確政治路線的貫徹推動黨的發展壯大。

(三)提出進行偉大斗爭,強調必須掌握革命武裝、開展武裝斗爭

中國共產黨是在偉大斗爭中成長發展起來的。毛澤東總結中國共產黨由地方性的小黨正在成長為全國性的大黨的歷史過程,指出“十八年中,黨經歷了許多偉大的斗爭。黨員、黨的干部、黨的組織,在這些偉大斗爭中,鍛煉了自己?!盵2]604這些偉大斗爭包括圍繞民族統一戰線與資產階級展開的斗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斗爭和其他許多必要的斗爭。其中,中國革命斗爭的主要形式是武裝斗爭,舍此不能搞好黨的建設,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

1.偉大斗爭的對象。近代以來,由于西方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代工業的發展,使中國出現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不再是完全的封建國家。為了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歷史任務,實現革命的勝利,中國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建立了民族統一戰線,將矛頭指向主要的斗爭對象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取得北伐戰爭的偉大勝利。1927年資產階級叛變革命,統一戰線破裂。1927年到1937年,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無產階級同大資產階級及其同盟進行了激烈的武裝斗爭。1937年以來的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再次結成民族統一戰線,同最大的民族敵人日本侵略者斗爭。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進行的偉大斗爭,就是依靠同盟者農民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在一定的時期中、一定的程度上聯合資產階級,以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實現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勝利。偉大斗爭包括革命統一戰線建立時期與資產階級的堅決的嚴肅的和平斗爭,統一戰線破裂時期與資產階級的武裝斗爭和經濟戰線、思想戰線等方面的斗爭。

2.偉大斗爭的主要形式是武裝斗爭,但也包括其他多種形式。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反復強調,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案锩闹行娜蝿蘸妥罡咝问绞俏溲b奪取政權,是戰爭解決問題?!盵2]541暴力革命是革命的基本方式,但這一原則在資本主義國家和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的具體運用是不同的。在資本主義國家,共產黨要實現革命成功,必須首先進行長期的合法斗爭,組織工人罷工,教育工人,然后在資產階級統治危機和無產階級革命精神高漲時進行國內戰爭奪取政權。

早在1938年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論述中國的特點和革命戰爭時指出,中國的特點是,“在內部沒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壓迫;在外部沒有民族獨立,而受帝國主義壓迫?!边@一特點決定中國革命“基本地不是經過長期合法斗爭以進入起義和戰爭”[2]542?!霸谥袊?,主要的斗爭形式是戰爭,而主要的組織形式是軍隊?!盵2]543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毛澤東再次明確指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情“規定了中國革命斗爭的主要形式是武裝斗爭?!盵2]604我們黨的歷史,可以說就是武裝斗爭的歷史?!爸袊伯a黨的武裝斗爭,就是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農民戰爭?!盵2]609除了武裝斗爭,還有其他許多必要的斗爭形式,比如經濟斗爭,思想戰線上的斗爭,工人農民的斗爭。黨逐步地把這些斗爭形式與武裝斗爭密切配合起來。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到全民族抗日戰爭階段,黨的武裝斗爭經驗更加豐富,理論更加成熟。因此,黨的發展的歷史在一定意義上就是黨的偉大斗爭的歷史,特別是在抗日階段保持民族統一戰線,克服大資產階級的投降、分裂和倒退危險,繼續推進革命,“這種任務的完成,依靠全黨的努力,依靠全體黨員、黨的干部、黨的各地各級組織實行不屈不撓再接再厲的斗爭?!盵2]613

3.武裝斗爭的地位作用:關乎黨、人民的地位和中國革命的成敗。軍隊是國家政權的主要成分。誰想奪取國家政權,并想保持它,誰就應有強大的軍隊。中國資產階級政黨很早就懂得有軍才有權,戰爭解決一切。中國共產黨成立最初不懂得這個道理,不知道軍隊和武裝斗爭的重要性,直到后來大革命失敗才開始有了根本的轉變。正是因為牢牢地掌握革命武裝,學習戰爭的藝術,開展武裝斗爭,黨的發展進步才有了保證,人民政權才有了保障。堅持無產階級政黨對人民軍隊和革命戰爭的領導權是中國政治斗爭和中國革命的歷史結論。黨成立十八年來的歷史證明,“在中國,離開了武裝斗爭,就沒有無產階級的地位,就沒有人民的地位,就沒有共產黨的地位,就沒有革命的勝利?!盵2]610

(四)概括總結黨史經驗,提出中國革命的三個法寶

“統一戰線問題,武裝斗爭問題,黨的建設問題,是我們黨在中國革命中的三個基本問題?!盵2]605為了革命的勝利,必須推進黨的建設這項偉大的工程。黨的建設、發展和鞏固的過程,是與資產階級、其他階級的統一戰線建立、破裂、再建立的過程,也是掌握武裝力量、進行革命戰爭的過程。正確地處理好統一戰線問題,黨的建設才能順利推進;學會并堅持武裝斗爭,黨的組織才能發展鞏固。同樣,只有把黨建設好,才能更好地正確處理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問題?!笆四甑慕涷?,已使我們懂得: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盵2]606在三個法寶中,黨的建設是核心和關鍵: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是兩個基本武器,黨的組織是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以對敵斗爭的英勇戰士。

三、當代啟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精辟總結百年來積累的歷史經驗,即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理論創新、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道路、堅持胸懷天下、堅持開拓創新、堅持敢于斗爭、堅持統一戰線、堅持自我革命。我們從中不難看出,《<共產黨人>發刊詞》的基本思想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歷史時期的嚴格實踐檢驗,并不斷得到發展,在新時代仍然具有巨大價值和深遠歷史意義。

(一)堅定不移辦好黨報黨刊,牢牢抓住思想建設這個黨的基礎性建設

革命導師歷來重視運用報紙雜志宣傳馬克思主義,指導工人運動和武裝斗爭,提高工人階級的階級自覺。馬克思創辦過《德法年鑒》《新萊茵報》。在俄國布爾什維克的創建過程中,列寧創辦的《火星報》,為把分散于各個不同地方的共產主義小組聯合為一個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高度統一的黨發揮了橋梁和紐帶作用。1919年五四運動后,毛澤東創辦并主編《湘江評論》,建黨后他多次向黨中央機關報撰寫稿件,后來還以國民黨代理宣傳部部長的身份創辦并主編《政治周報》,具有豐富的辦報辦刊的實踐經驗。他特別重視通過報刊宣傳革命思想和進步思潮,在黨報黨刊建設中堅持黨性原則,使黨報黨刊服從服務于黨的政治任務、宣傳貫徹黨的路線。偉大的全民族抗戰階段,迫切要求推進黨的建設?!皫椭M行這件偉大的工程,不是一般黨報所能勝任的,必須有專門的黨報,這就是《共產黨人》出版的原因?!盵2]602-603專門為黨報撰文總結黨史經驗,體現了毛澤東一貫地重視黨的思想建設的黨建思想。

首先,強化“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陣地意識,辦好黨報黨刊。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強調要牢牢掌握新聞輿論工作領導權。他在《求是》暨《紅旗》雜志創刊60周年的賀信中高度評價了理論工作者長期以來堅持黨刊姓黨、政治家辦刊原則,在黨的理論研究和宣傳方面作出的重要貢獻;在視察解放軍報社時指出要堅持黨管媒體原則。在全媒體時代我們應研究現代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一如既往地辦好《求是》《黨建》《新華文摘》《解放軍報》等報刊的編輯出版發行,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媒體格局如何變化,黨管媒體的原則和制度不能變。

其次,牢牢抓住黨的思想建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毛澤東提出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的建設目標,首先強調思想上的高度統一,真正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沒有思想上的高度統一,就沒有政治上組織上作風上的純潔鞏固。早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等人在開展游擊戰爭、創建農村根據地的過程中,針對農民和小資產階級占人口大多數的國情和構成黨員的主要成分的黨情,提出思想建黨的原則,強調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無產階級思想教育廣大黨員,提高黨員理論水平和思想覺悟。在革命戰爭中,在反對“左”傾、右傾錯誤的斗爭中,黨初步做到了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思想上不斷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的建設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解決好黨員干部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解決好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問題。我們要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用黨的科學理論凝心聚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是邏輯嚴密、系統完整的思想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4]

(二)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政治路線,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

中國共產黨是革命黨,其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在各種階級力量和政治集團的嚴峻復雜斗爭中,中國共產黨作為最徹底、最無私的無產階級先鋒隊,始終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旗幟,逐步地了解中國的歷史狀況和社會狀況,逐步地把握中國革命的特點和規律,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結合起來,逐步探索革命的道路。善于從政治上分析國內外階級力量和政治集團關系的迅速變動,以此為依據制定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政治路線,是關系到黨的建設、發展和鞏固的根本問題,是關系革命成敗的根本問題。黨的政治路線高度關聯于統一戰線、武裝斗爭,是實行統一戰線的政治路線、堅持武裝斗爭的統一戰線。毛澤東在發刊詞中多次聯系黨的政治路線論述統一戰線的歷史發展、武裝斗爭的歷史發展和黨的建設過程,提出不是口頭上而是行動上、實際上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堅持正確的政治路線,建設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表明,無論是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密切聯系黨的政治路線、緊緊圍繞執行黨的政治路線是推進黨的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必須密切聯系黨的政治路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但這沒有改變我國仍然處于并將長期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我國仍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這個基本國情和國際地位決定了黨的政治路線。黨的二十大修改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一基本路線首先作為政治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它引領我們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實現中國夢不懈奮斗。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是根本力量。必須全面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任何時候都不能有絲毫偏離和動搖。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要堅定執行黨的政治路線,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有效應對來自黨內外的各種風險考驗,完成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就需要我們始終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把握黨的政治建設的內在規律,提升政治建設質量。要深刻理解“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堅持黨員標準發展黨員,增強黨的群眾基礎與加強黨的組織建設相統一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它不是脫離群眾的黨,而是來自廣大群眾的黨?!拔覀児伯a黨人區別于其他任何一個政黨的顯著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盵1]610—611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是只有50多名黨員的小黨,百年后已經發展成為擁有967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黨,不但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早已實現了全國范圍內的、廣大群眾性的建設目標。這與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在社會各界多個階層大膽發展黨員,不斷增強黨的群眾基礎是緊密聯系的。

毛澤東在論述黨的發展過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階段時,指出黨員人數大量增加,黨的組織和影響已經擴大,但是黨的許多新組織還沒有鞏固。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刻不容緩。黨的組織擴大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混入投機分子和破壞分子,他們侵蝕黨的肌體,破壞統一戰線。尤其是大資產階級投降派和頑固派在思想、政治和組織上反對共產主義和共產黨?!拔覀兊娜蝿?,無疑是克服這種投降、分裂和倒退的危險,盡可能地保持民族統一戰線,保持國共合作,而爭取繼續抗日、繼續團結和繼續進步”。[2]613為此必須加強組織建設,依靠全黨的努力,全體黨員、黨的干部、黨的各級組織進行不屈不撓再接再厲的斗爭。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根據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大力推進黨的組織建設,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組織建設理論。首先,他強調抓干部隊伍建設。治國之要,首在用人。通過明確新時代好干部標準,加強干部的組織培養,堅持正確用人導向,加強干部教育管理監督,建設一支高素質干部隊伍。其次,他強調抓黨員隊伍建設。通過提高黨員發展和管理工作科學化水平,建設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紀律嚴明、作用突出的黨員隊伍,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堅持數量與質量統一,注重從不同階層、不同群體、不同行業中發展黨員,控制總量,保持適度發展;嚴格黨員標準,禁止突擊發展,保證新黨員質量。再次,他強調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通過選好基層黨組織書記,加強基層班子建設;通過健全完善支部工作制度,抓實支部建設;通過強化服務功能,建設服務型黨組織,確保每個基層黨組織都成為堅強的戰斗堡壘。我們要學習貫徹這些思想,推動新時代黨的組織建設科學發展。

(四)推進偉大工程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歷史方位,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

毛澤東根據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國情、革命與戰爭的時代特征,指出黨要團結帶領人民實現革命的勝利,必須進行偉大斗爭,斗爭的主要形式是武裝斗爭。黨的十八年的歷史也充分證明了如果不徹底懂得武裝斗爭的重要性,堅持武裝斗爭和其他斗爭形式相結合,就沒有黨的全面執政地位和黨的鞏固,就會使革命受挫甚至失敗。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唯物主義者認為矛盾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矛盾的不斷產生又不斷解決推動事物的發展。堅持唯物辯證的矛盾觀,中國共產黨百年來進行了氣壯山河、前無古人的偉大斗爭,團結帶領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案矣诙窢?、敢于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盵4]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堅持發揚斗爭精神”[5]27的重大原則一是高度重視斗爭的全面整體性。在黨的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但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前所未有。美國等西方國家出于維護自身霸權的考慮肆意詆毀黨的領導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從科技、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軍事等多方面對我國發難,斗爭將是全方位的,涉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過程、各領域,涉及道路之爭、理論之爭、制度之爭、文化意識形態之爭,必須系統應對。二是把握斗爭的總體聯動性。要進行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方面的偉大斗爭,還必須重視各種矛盾斗爭的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當前,我國正處在由大向強、將強未強的關鍵階段,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敖洕窢幣c政治斗爭交織在一起,結構調整與社會轉型交織在一起,做大蛋糕與分好蛋糕交織在一起,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交織在一起,敵我矛盾與人民內部矛盾交織在一起,境內斗爭與境外斗爭交織在一起,大國遏制與小國挑事交織在一起,抵制外來文化入侵和肅清封建殘余交織在一起,反擊軍事挑釁與防范顏色革命交織在一起,等等”[6]。必須在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同時統籌兼顧,防止出現系統性風險、顛覆性錯誤。三是深刻認識斗爭的長期性。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根本改變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我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改變全球范圍內西強東弱的國際格局,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較量不會停止,中國作為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必然成為資本主義政治顛覆、經濟遏制、科技封鎖、文化滲透、軍事進攻等的重要目標。國際國內的復雜變化決定了我們進行偉大斗爭的長期性艱巨性。我們必須把握歷史大勢,堅持黨的領導的原則,統攬偉大斗爭、偉大事業、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斗爭的全面勝利。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仲組.實現偉大目標的指導原則和根本方針——關于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二)[J].先鋒隊,2013(20):30-32.

[4]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2).

[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6]陳曙光,李娟仙.論偉大斗爭[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9):12.

責任編輯:張洋

猜你喜歡
當代啟示黨的建設共產黨人
共產黨人的感情
修煉好共產黨人的“心學”
關于共產黨人“心學”的幾個問題(下)
關于共產黨人“心學”的幾個問題(上)
淺論艾思奇《大眾哲學》的歷史貢獻及當代啟示
宋代分路取士與憑才取士的論爭及其啟示
世界歷史理論與全球化理論的異同及其當代啟示
論習近平關于黨的組織建設思想的創新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及其當代啟示
把“兩學一做”落實在思想上和行動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