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奧蒂《G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的音樂特征與演奏技巧

2023-06-07 20:41李冠彤黃兆楠
樂器 2023年5期
關鍵詞:音樂特征演奏技巧

李冠彤 黃兆楠

摘要:本文以維奧蒂的《G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為例,從音樂特征和演奏技巧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文章認為此曲在結構、調式調性、旋律以及節奏四個方面均體現出了古典主義風格的音樂特征,是一部“標準化”的古典協奏曲作品;從演奏技巧的運用上,則著重從馬蹄弓法、固定把位與換把以及演奏力度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維奧蒂 《G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音樂特征 ?演奏技巧

維奧蒂是古典主義時期法國著名的小提琴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對現代小提琴演奏藝術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貢獻。他在繼承意大利提琴學派創作和演奏的基礎上,結合古典主義美學思想,創立了具有獨特審美特征的法國提琴學派風格,特別是在小提琴演奏技術方面,充分發揮了左手手指的按弦技術以及右手多變的運弓技術,擴展了小提琴的音色表現力。他一生共創作了兩百余首弦樂作品,包括獨奏、協奏以及室內樂等多種體裁。其中以29首小提琴協奏曲最為世人所關注,這些作品不僅體現出了維奧蒂個人的創作和演奏風格特點,并對同時期以及浪漫主義的小提琴藝術家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以維奧蒂的《G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以下簡稱“G協”)第三樂章為例,以對其音樂特征的論述為基礎,結合筆者的藝術實踐對其演奏進行分析,以期能夠對維奧蒂的小提琴協奏曲作品進行深度的認識。

一、《G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的音樂特征

在不同時期、不同性格作曲家的音樂創作中,都能夠體現出不同的創作風格特點。文藝美學觀點認為,風格是“因于內、符于外的風貌”,所謂“因于內”指的是作曲家所持有的創作理念,而“符于外”則主要體現在對各種音樂表現要素的運用上。從演奏者的角度看,對某首音樂作品的詮釋,其前提是對作品進行分析,而對音樂作品的分析則應當放在首位,在對“G協”第三樂章的分析上,下面注重從結構、調式、旋律、節奏四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結構特征

在音樂創作中,對曲式結構的選擇和運用體現出了作曲家的創作思維結合以及布局化的審美意識。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文化主要受到啟蒙思想的影響,并突出地表現出以宮廷為主導的藝術風格。這一時期的音樂在結構上受到了17~18世紀古典建筑均衡性的影響,具有典雅、勻稱的藝術特點。在古典主義作曲家的小提琴協奏曲的創作上,可以說在樂曲的結構布局上,遵循了對比—統一性的原則,建立了三個樂章的固定結構體制,每一個樂章分別運用不同的曲式結構,給予了主題充分發展的空間。其中第三樂章常采用奏鳴曲式或回旋曲式,在樂曲中起到總結全篇的作用。從“G協”第三樂章的結構看,共有11樂段構成,整體上分為三個部分、兩個插部和一個結尾華彩段。其中第一部分由A、B、C三個樂段構成、第二部分由A、D、C1三個樂段構成、第三部分由A、C2兩個樂段構成,插部1和插部2分別位于第一、二部分和二、三部分之間。從這一結構布局看,實際上已經呈現出了明顯的回旋結構特征。從樂段中的樂句結構看,基本上由呈示句和變化句兩個樂句構成,如A樂段由a和a1兩個樂句構成、B樂段由b、b1兩個樂句構成,這種具有呈示—引申性特點的上下句結構,體現出了古典協奏曲中回旋曲式樂段的句式特征。

(二)調式調性特征

在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創作中,其調式風格延續了巴洛克主義時期以來的傳統大小調體系特點,即運用了傳統的大小調式音階作為主題呈示、情緒色彩對比的主要手法。在古典協奏曲的創作上,無論采用何種曲式結構,其音樂的發展主要建立在主調和聲風格的基礎上,從結構“三部性”的特點看,一般在第一部分中調式調性建立在主與屬或者主與下屬的功能進行上,在第二部分中則是通過豐富的調式調性變化將音樂在更寬、更廣的范圍中展開。第三部分基本上為第一部分調式調性的再現。這種在調式調性上呈現出的特征,實際上與曲式結構的對比—統一性有著高度的契合關系。從某種程度上說,“G協”第三樂章就符合這種調式調性“三部性”的特點,其中在第一部分中,A樂段主題建立在G大調上,進入到B樂段后,由于新材料的引入,轉到了主調上方的屬調D大調上,具有明顯的功能變化。在第二部分中,則是經過了G大調、降E大調、G和聲大調、D大調的變化,可以看出這一部分在調性的變化上十分的頻繁,采用了遠關系和近關系兩種轉調手法,使音樂情感色彩呈現出明顯的發展性和對比性。第三部分的為第一部分的減縮變化再現,在調式調性上與第一部分相同,為主調和屬調的關系,在結尾華彩段上則是回歸到了主調,體現出前后的統一。

(三)旋律特征

旋律是最為活躍的音樂表現要素之一,在旋律中,由音高和節奏兩個基本要素構成的線條成為形象塑造和情感表現重要手段。從音樂形象的角度看,結構美學觀點認為,形象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感性與理性的統一。首先,音樂中的形象源于客觀世界中的各種事象,是客觀事象在作曲家主觀思維意識中的反映,也正是由于客觀事象給予了作曲家心靈上觸發,才成為音樂表現的對象。從音樂情感的角度看,音樂作為一種抒情的藝術,主要是通過對形象的刻畫與塑造來表達作曲家的內心的情感,蘇聯著名美學家莫卡崗說過“音樂的聲音能夠準確地體現和傳達以情感為主要的信息”。無論是對形象的塑造還是對情感的表達,旋律在其中的表現作用是最為突出的。從“G協”第三樂章對的旋律特征看,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嚴密的音高組織使音樂形象高度的抽象化,給予了演奏者充分的想象塑造空間。此曲為一首無標題的音樂作品,在樂曲中沒有確定性的文字標題指示,從第三樂章旋律的特征看,主要是通過點、線兩種音色的融合與對比去展現出了一種積極、樂觀的形象,展現出了主人公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二是通過華麗多變的旋律技法表現出活潑、開朗的情緒。在第三樂章中,主題的呈示與發展,以及各種新音樂材料的運用,漸進式的將音樂情緒置于波浪式的發展過程中,同時在大調明亮色彩的背景渲染下,使音樂情緒表現得更為生動,富于高度的情感性。

(四)節奏特征

節奏作為音樂的骨骼,不僅是旋律音高的載體,同時在節奏上也能夠體現出獨特的語言風格特點。在第三樂章中,其節奏風格主要體現在對典型音型的運用。典型音型指的是在音樂中最富于形象化、情緒化的音型,能夠從中表現出音樂最具象征性的意義。如在A樂段中,附點三十二分音型的運用既增強了旋律進行的律動感,同時也內蘊著音樂的情緒特點,有一種高昂開朗、雄渾跌宕之感。在B樂段中,通過附點四分音型的運用以及各種同音連線節奏的運用,則凸顯出音樂的抒情性與歌唱性,充滿了發興無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的想象,在對情感的表達上則顯得十分的從容和優雅。

二、《G大調第二十三號協奏曲》第三樂章的演奏技巧

維奧蒂作為古典主義時期法國小提琴藝術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演奏家,對小提琴演奏技術的拓新做出了杰出的貢獻,特別是運弓和按弦上都體現出了獨具特色的風格,因而具有了多元化的音色表現。從“G協”在演奏上的風格看,需要以清晰的分句、飽滿的音色和充滿力度感的各種運弓技巧去表現出強烈的熱情。從具體的演奏技術看,有三個方面值得關注:

(一)馬蹄弓法技巧

馬蹄弓法是作曲家獨創的一種運弓技巧,又稱為維奧蒂斷弓,其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運用上身肢體作為運弓的動力,通過肩、臂、肘、腕的有機配合進行運弓,以每個弓段兩個音的形式表現出了富于律動性的點狀效果。從音響形態的特征看,由馬蹄弓法演奏出的音響介于中速和快速的斷弓之間,善于演奏前長后短的節奏,形象地表現出了馬蹄聲效果。以A樂段主題旋律為例,此主題建立在每分鐘80拍的速度上,從帶有休止的復附點三十二分音符上的弱起,通過連續附點音型的組合和重復性的旋律動機表現出了細密曲折的意脈和疏宕俊爽的情氣。演奏時需要先調整好呼吸與節奏,與樂隊或者鋼琴伴奏達到有機的配合,特別是在三十二分音符D音的起音上要穩定,提前做好斷弓的準備,在運用這一弓法的過程中,音響的表現要與內心的節奏相一致,這就需要演奏者在平時的訓練中把握好旋律線條的進行,找準重音和呼吸的位置。從發力的角度看,身體要保持在一個放松的狀態中,特別是上身肢體不能過于緊張,否則難以表現出兩次斷弓的點狀音色效果。在附點三十二分音型的表現上,前兩個音分別是附點十六分音符與三十二分音符的連接,為前長后短的節奏,由于附點十六分音符是重音,所以在觸弦的力度上要稍微強一些,弓子的跳躍幅度較大,而三十二分音符為弱音,力度要相對較小。其次,馬蹄弓法并不是每一個音都要表現出斷或者跳的效果,而是在突出重音和弱位音的基礎上達到旋律的連貫進行,也就是在旋律的表現上始終要保持好旋律的流暢感,將各個點狀的音緊密地連接成線條。

(二)固定把位與換把

在小提琴演奏中,固定把位運用的主要目的是使每一個固定把位范圍之內的音建立在統一的音色表現上。換把的目的則是根據音樂的發展有秩序性地將每一個音能夠有效地連接起來,無論是固定把位還是換把,都注重強調音高、節奏的準確性,并能夠將樂曲的情感充分地表達出來。在古典協奏曲中,要求演奏者要嚴格地按照樂譜進行演奏,注重完整地表現出樂譜上的各種符號,從維奧蒂小提琴音樂作品的演奏看,由于特別突出的強調音響與情感表現的內在關系,所以在演奏時通過固定把位和換把的運用可以達到有效的音樂表現。同時,在左手固定把位與換把技術運用中,還需要考慮到與右手運弓技法的配合。以第三樂章第二部分116~117小節的進行為例,這兩個小節主要建立在重復性的三連音進行上,每兩個節拍又呈現出了小二度下行的模進關系,演奏時這兩個小節中的各音主要是在三、四兩個把位上,根據相鄰兩個音之間的音程關系,要求演奏者首先要處理好音準,高效率的發揮左手相鄰兩個手指指尖按弦的準確性,如果音準發生偏離,則難以將律動化的情感表現到位,其次就是要突出每一個音發音的顆粒性效果,在觸弦的過程中要考慮到手指按弦的靈活性。在換把技術的運用上,需要高度重視高把位的換把,尤其是在平時要不斷地訓練手指的運動技能,才能夠在低把位和高把位之間進行自由和靈活的處理。以樂曲第177~179小節的進行為例,此部分主要建立在由三連音型重復進行的旋律中,其中在三連音的第二音位上形成了主旋律線條,與其它兩個音位構成了隱伏二聲部的關系,在換把時要注意過度地進行伸指,否則會導致手指的疲勞或者運動的靈活性不強,演奏時應當將力量的重心集中在手腕的位置上,這樣能夠較好地給予手指力量上的支撐,有利于手指觸弦的準確性。

(三)演奏力度的表現

力度作為重要的音樂表現要素,在音樂情感的表達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古典協奏曲中,除了演奏家在樂譜上有著特殊的力度符號標記外,還需要根據情感表現的需要體現出演奏者的獨創性。從此曲演奏力度的表現看,應當把握好兩個原則:一是通過旋律進行的特點采用相應的演奏力度。一般而言,當旋律趨向上行發展時采用漸強的力度表現,反之則采用漸弱的力度表現。如第一部分58~61小節的旋律進行,為連續上行和連續下行的發展,呈現出波浪式的長線條特點,在演奏此部分時,需要在強調第一拍音頭的同時,要增加弓毛和琴弦的摩擦力,從而體現出情緒上的變化;在旋律趨向下行時,則應當逐步地漸弱演奏的力度,通過肘部、臂部對運弓的控制,減小弓毛與琴弦的摩擦。無論是在漸強還是在漸弱的力度上,演奏者都需要從音響的力度對比上強調音色的變化,由此與具體的音樂情緒表現相契合。二是要按照樂譜上的力度符號進行演奏,如在199~202小節的演奏上,此部分最為突出的特點是運用了較多的切分音型,要求在演奏的過程中對切分重音進行強調。在運弓上則主要是采用有力的拉弓來表現重音特點,此時需要充分地強調肩部力量的支撐作用,對臂部、腕部的解放有著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重音的表現。

結語

從維奧蒂的小提琴協奏曲作品的分析以及演奏技術的運用中可以看出,古典風格的小提琴協奏曲在創作和演奏上相比于其他時期的作品而言,均有著獨具個性化的表現。作為一名小提琴演奏者,在面對不同風格的作品時,首先要樹立起音樂分析的意識,即從音樂表現要素的角度去歸納和總結作品的風格特征,由此才能夠明確作品的特點,為演奏技巧的運用提供基礎。在演奏技巧的運用上,則需要注重從音樂形象塑造和音樂情感的表達上進行把握,力求實現演奏技巧與音樂表現的統一。所以,小提琴演奏者不僅要在平時注重演奏基本功的訓練,同時還需要不斷地加強自身的藝術修養和文化修養。

參考文獻:

[1]趙音.小提琴演奏技巧與情感表達[J].當代音樂,2021(11).

[2]陳浚.哲當代小提琴三步教學中的審美體驗與情感表達[J].大眾文藝,2021(8).

[3]陳展.音色在小提琴演奏與教學中的重要性研究[J].戲劇之家,2021(8).

猜你喜歡
音樂特征演奏技巧
論莫扎特詠嘆調音樂特征和演唱方法
理性中的即興隨想
淺析隴東民歌的音樂特征
關于古箏演奏技巧發展的若干思考
海頓弦樂四重奏《騎士》的作品風格和演奏分析
淺談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問題
淺談二胡傳統作品與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點及異同
中國當代古風音樂曲式形態特征探析
淺談肖邦《升c小調波洛乃茲舞曲》的音樂特征
淺析女高音詠嘆調《求愛神給我安慰》的演唱風格與藝術處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