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主題報道“出圈”策略探析

2023-06-15 10:00林冬冬
新聞潮 2023年3期
關鍵詞:出圈主流媒體競爭力

林冬冬

【摘 要】在媒體深度融合的大考中,重大主題報道是一道必答題。本文通過分析部分中央和省級、地市級主流媒體近年來圍繞重大主題策劃一系列精品特刊的有效做法,從“為何做”“做什么”“如何做”“誰來做”等四個方面提出重大主題報道“出圈”策略,以期為主流媒體提高重大主題報道的傳播質效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主流媒體;精品特刊;重大主題;競爭力

重大主題報道,是指在某一時間段、集中一定力量,對正在發生的某一動態事件或某一重大主題進行的戰役性報道,是主流媒體永恒的課題。[1]特刊,則是圍繞主題集中報道某一重大新聞事件而專門編輯出版較大規模的版面組合形式。[2]因兩者屬性相似,特刊成為各大主流媒體謀求自身發展、鞏固媒體地位的“當家王牌”。如何通過打造爆款特刊賦能重大主題報道,達到“1+1>2”的傳播效果,是各級主流媒體積極探索和實踐的重要課題。

一、重大主題特刊的報道機制分析

因特事辦特刊、逢大事出特刊,重大主題報道往往既“特”又“大”,自帶特刊“體質”。主流媒體通過不斷創新特刊報道形式,以“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領先優勢,做深做活重大主題報道,搶占輿論引領新高地。

(一)把握“大背景”謀篇布局,找準主題立意

重大主題報道事關旗幟和道路,是新聞工作者肩負的光榮使命和重要任務。[3]主流媒體在策劃特刊時要把好政治關,緊扣時代主題,巧妙謀篇布局,確保重大主題報道具有大視野、時代感。例如,各級主流媒體關于“慶祝建黨百年”的重大主題報道精彩紛呈,《人民日報》的《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特刊,歷時7個多月,推出230多個濃墨重彩的版面;《北京日報》推出100個版的《致敬逐夢》特刊,制作精良、氣勢磅礴;《鄭州日報》大型特刊《請人民檢閱》共116個版,分為“開天辟地”“改天換地”“翻天覆地”“錦天繡地”4個篇章。其中《人民日報》的特刊圍繞建黨主題這一明晰的主線,把歷史與現實、人物與故事、資料與數據串珠成鏈,生動講述了百年大黨的初心使命和奮斗歷程,鮮明傳遞了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復興征程上最堅強的領導核心這一理念。

又如,廣西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當地主流媒體自覺踐行職責使命,以精品特刊講好脫貧故事。2021年5月8日,《廣西日報》重磅推出“書寫中國減貧奇跡的八桂華章——廣西脫貧攻堅成就展速覽”專題,用16個特刊版面輯錄廣西脫貧攻堅成就展的精彩圖文。宏觀把握方向、微觀做好細節,將視野宏大、思想深刻、內容豐富的重大主題彰顯出偉大時代的精神高度。

(二)選取“小切口”講述故事,引發受眾共鳴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4]

對于重大主題報道,如按照慣例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著手,面面俱到,這種報道形式往往缺乏感染力。因此,重大主題報道必須要找準讓受眾共情、共鳴的“小切口”。例如,《人民日報》推出特刊《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堅持人民至上的根本遵循,注重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報道,實現了個體故事與時代背景的有機結合。在《崢嶸歲月》《輝煌歷程》等欄目中,受眾可以透過記者的筆觸、鏡頭,“走進”重大事件發生地、重要遺址遺跡;在《感悟初心》《親歷者說》欄目中,受眾可以“聽到”那些鮮為人知的動人故事。由此可見,采編團隊要緊扣主題,通過“小切口”表現“大事件”,借助敘事情感層面的強有力輸出,保證新聞特刊立體豐富、雅俗共賞。

又如,獲送參評第三十一屆中國新聞獎的2020年5月21日《河池日報》二、三連版《毛南山鄉換新顏 摘掉窮帽奔小康》,正是用“小故事”闡釋“大主題”的有力例證。習近平總書記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后,河池日報社以新聞特刊形式呈現這一重大題材。在準確把握脫貧攻堅的主題立意基礎上,特刊以重筆墨、大篇幅聚焦給總書記寫信的10位毛南族群眾,以10張“笑臉”的背后故事襯托脫貧攻堅這一宏大主題,起到了“一滴水見太陽”的典型效果。[5]

(三)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提升宣傳質效

以特刊形式深化重大主題報道,制作既有“面子”更有“里子”的精品特刊,需要精彩的內容、精心的表達和精準的渠道,三者缺一不可。

1.以豐富內容為核心要義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指出,要推進內容生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優質內容產能,提升內容傳播效果。[6]融媒體時代下,主流媒體要緊抓“內容為王”這一新聞傳播的生命線,才能贏得發展優勢。2021年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交匯之年,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經濟總量突破100萬億元?!吨袊嗄陥蟆凡删巿F隊經過“頭腦風暴”,策劃以“100”為大數,從成就與民生兩個維度呈現中國發展巨大成就,做大做強“100萬億從頭越”這一重大主題。采編團隊查找梳理權威數據,尋找數據間的邏輯關系,確定從“100萬億里有多少世界第一”和“100萬億托起的好日子”兩個方面來呈現,并配發述評文章《偉大的路》,彰顯百年偉大成就背后制度的探索,特刊內容厚重豐富。2021年3月5日《中國青年報》第八版被評為第三十二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成功的關鍵在于堅守優質內容挖掘,以好內容贏得口碑、贏得受眾。因此,對于動輒數十版乃至上百版的特刊而言,更要以豐富信息量托底,否則,特刊宣傳效果會大打折扣。

2.以創意表達為作品添彩

事實證明,“高顏值”特刊更能吸引讀者關注并閱讀。各家媒體在制作特刊時,巧妙使用新聞圖片,并運用插畫、圖表、數字等視覺元素,抓住讀者的“眼球”。2021年7月19日《人民日報》要聞二版,用藝術形式豐富新聞表達,極大增強新聞的傳播效果,被評為第三十二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度嗣袢請蟆芬?6組數據可視化形式聚焦“中華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主題的文章,在深刻的內容挖掘基礎上,版式創意頗具特色:在版面中心以紅色圓弧線為GDP增長曲線,視覺沖擊力強;圓弧內和版面其他地方以丹青水墨著筆;創新性融合水墨畫、印章等中國元素,非常吸睛。版面簡潔生動、含蓄淡雅,時尚清新,又不失大氣。因此,特刊版式要把握“創意緊扣內容”這一前提,打破常規、大膽創新,讓特刊真正美起來、活起來。

3.以技術渠道為傳播平臺

傳播渠道是擴大作品影響力的前提和關鍵。在全新的傳播語境中,信息的傳播途徑多元化,用戶邁入了“主動選擇”時代。[7]因此,新聞媒體要及時轉變思維,綜合運用各種傳播手段,加強對新聞特刊進行“二次傳播”,創作出跟潮流、接地氣的融媒體產品,才能先聲奪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媒體報道的“重頭戲”,為了確保主題宣傳效果,主流媒體報、網、端、微等多頭并進,各領域全面開花。2021年7月1日,《梅州日報》推出慶祝建黨100周年百版特刊《百年正風華》,收獲一波好評,融媒產品更是好戲連連,《百秒覽秀|看梅州奔康密碼》用8個100秒短視頻,鮮活地解鎖梅州發展的密碼與成就;《手繪長卷“畫”出百年風華》成功圈粉,受眾可以通過手繪長卷一覽梅州的紅色印記與地標建筑;梅州日報社還將100個版分別制作成海報,直觀呈現亮點特色,方便轉發傳播。創意十足、形式亮眼的融媒作品,一經推出迅速“吸粉”,擴大了新聞報道的影響力版圖,從而實現“破圈”效應。

二、以精品特刊深化黨媒重大主題報道的思考

特刊作為開展重大主題報道的重要載體之一,也是各家媒體展現自身實力的舞臺。如何更好地策劃推出高質量、高水平的精品特刊,可以從輿論導向、宣傳思路、傳播渠道、指揮中樞等四個方面進行思考和實踐。

(一)強化輿論導向,明晰“為何做”

做好重大主題報道,是檢驗和衡量黨媒輿論引導水平的重要標準。融媒體時代,網上網下輿論場深度交融,在眾聲喧嘩中引導正確輿論,在多元價值下凝聚最大共識,堅守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這一新聞輿論工作的準則,是主流媒體當前最為緊迫的任務。作為黨的新聞輿論的喉舌,主流媒體承擔的社會責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艱巨,務必要做到“喉舌”絕對服從“大腦”。重大主題報道是主旋律報道的“重頭戲”,人們要時刻堅守對重大主題的思想引領,發出“主流聲音”,構建“主流敘述”,打造眾多“爆款”作品,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

(二)厘清宣傳思路,確定“做什么”

寫文章、做版面,搭建框架為首要任務,圍繞重大主題打造精品特刊,首先是確立一條能夠串得起特刊的主線,立起特刊的“四梁八柱”。做好總體策劃,明確結構框架,擬定可行性方案。尤其是在策劃階段務必做到“兩條腿走路”:一是思想站位高,站在時代高度理性思考、審慎判斷,確保特刊有高度、有深度、有廣度;二是見人見事,以平民視角切入重大主題,讓個人可觸可及的“小確幸”與時代發展變化的“大圖景”相互交融,做到以精彩的故事吸引人、用深沉的情感打動人。

(三)創新傳播渠道,完善“如何做”

各大主流媒體要聚焦傳播手段持續發力,依靠全方位傳播矩陣進行優質創作,真正發揮全媒體強大的“集聚效應”。在紙質特刊階段,新聞媒體要緊盯既定主題,有序進行策、采、編、發等流程。此外,還可以借助圖表、數字等多種元素,將復雜信息簡易化、抽象問題直觀化,更加清晰明了地傳播新聞內容,保證特刊版面更符合傳播特性。在紙質特刊出版后,要結合媒體矩陣平臺特點進行“二次傳播”,堅持內容、平臺兩手抓,以供給側改革推動媒體轉型升級。比如,打造創意H5產品、超清VR全景產品等,做到融媒傳播更精準、服務模式更多元,盡最大可能提升特刊的社會認知度和認可度。

(四)建立指揮中樞,統籌“誰來做”

打造一份精品特刊,涉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組織難度大,因此,必須科學細致地制定可行性方案,并按照既定計劃一步步實施。首先要明確主體責任。通過建立統一的指揮系統,指揮中做到身先士卒、靠前指揮、全程把控;成立報道攻堅小組,組內成員包括記者、編輯、美編、推廣等相關人員,明晰各自角色,發揮攻堅團隊超強合力。其次要明確報道階段。細化時間節點,明確階段重點,實現整個特刊報道工程主線清晰,全程按“圖”施工。當然,及時做出調整,絕不可拘泥于既定“框框”。

三、結語

每逢大事,必有特刊。實踐證明,憑借精品特刊這一張“嘴”,能把重大主題說得更深入、更透徹。在媒體融合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新聞媒體可以從輿論導向、宣傳思路、傳播渠道、指揮中樞等四個方面進行探索實踐,打造精品特刊,實現重大主題報道既“叫好”又“叫座”,最終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更廣、更深入。潮

參考文獻

[1]陳貽澤.創新重大主題報道 增強黨報輿論引導力:《廣西日報》的實踐與思考[J]. 新聞潮,2022(5) :55-57.

[2]曹龍軍.地市黨報如何以特刊呈現重大主題:以滬蘇通大橋特刊為例[J].城市黨報研究,2021(4) :71-72,81.

[3]雙傳學.新聞輿論工作者要時刻心懷“國之大者”[J].新聞戰線,2022(15):2-5.

[4]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2-20(1).

[5]李瑤.讓宏大飽含溫度:大型主題報道的“小角度”敘事:以黨報的全媒體實踐為例[J].新聞世界,2022(1):54-58.

[6]黃楚新,許可.2021傳媒業:破局突圍 智慧發展[J].中國報業,2021(9):50-51.

[7]盛晶晶.新媒體環境下受眾參與式信息傳播的發展[J].記者搖籃,2020(11):86-87.

(編輯:黃佳君)

猜你喜歡
出圈主流媒體競爭力
從淄博燒烤“出圈”看打造特產品牌
萌囧動物出圈記
探索品牌出圈的底層邏輯
“國潮”出圈之旅:從文化自信到品牌自信
論外賣品牌的競爭力
做好涉恐報道:媒體如何設置議程
主流媒體互聯網思維的現狀與實現路徑探討
日本競爭力
打造醫院里的“主流媒體”
主流媒體如何在“反轉新聞”中當好定音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