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Web of Science家庭腸外營養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

2023-06-15 20:26高明波韓婷
中國現代醫生 2023年14期
關鍵詞: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

高明波 韓婷

[摘要]?目的?基于Web?of?Science數據庫分析2012—2021年家庭腸外營養研究的熱點與趨勢,以期為日后相關研究提供參考。方法?通過Web?of?Science數據庫檢索2012—2021年家庭腸外營養研究的相關文獻,應用CiteSpace?6.1.R2軟件對國家機構、期刊、共被引及關鍵詞等文獻特征進行統計分析。結果?2012—2021年,發文量整體呈現波動增長,2020年達到峰值,其中發文數量多及影響力高的國家、機構、期刊多分布于美國、英國等。研究熱點涉及家庭腸外營養的管理、生活質量與生存率研究及并發癥的處置等,研究趨勢為營養不良、中心靜脈伴隨血源感染、瞬態彈性成像、纖維化等。結論?2012—2021年,家庭腸外營養的研究受到國際上的廣泛關注,但也反映出我國目前在該領域研究的不足,后續應圍繞熱點與趨勢加強該領域的臨床實踐與研究。

[關鍵詞]?家庭腸外營養;Web?of?Science;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

[中圖分類號]?R459.3??????[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9701.2023.14.009

Bibliometric?analysis?of?home?parenteral?nutrition?research?based?on?Web?of?science

GAO?Mingbo,?HAN?Ting

Department?of?Clinical?Nutrition,?Shanghai?Tenth?Peoples?Hospital,?Shanghai?20007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hotspots?and?trends?of?home?parenteral?nutrition?research?from?2012?to?2021?based?on?the?Web?of?Science?database,?with?a?view?to?providing?a?reference?for?future?related?research.?Methods?The?Web?of?Science?database?was?searched?for?literature?related?to?home?parenteral?nutrition?research?from?2012?to?2021,?and?CiteSpace.6.1.R2?software?was?applied?to?statistically?analyze?the?literature?characteristics?such?as?state,?institution,?journal,?co-citation?and?key?words.?Results?From?2012?to?2021,?the?number?of?publications?on?home?parenteral?nutrition?showed?an?overall?fluctuating?growth,?and?Peak?in?2020.?The?countries,?institutions?and?journals?with?high?number?of?publications?and?high?influence?were?mostly?located?in?the?United?States?and?the?United?Kingdom.?Research?hotspots?involved?management?of?home?parenteral?nutrition,?quality?of?life?and?survival?studies,?and?management?of?complications,?with?trends?in?malnutrition,?central?venous?concomitant?blood-borne?infections,?transient?elastography,?and?fibrosis,?etc.?Conclusions?From?2012?to?2021,?the?research?on?home?parenteral?nutrition?has?received?wide?attention?internationally,?but?it?also?reflects?the?current?research?deficiency?in?this?field?in?China,?which?Urge?us?to?strengthen?clinical?practice?and?research?around?the?hot?spots?and?trends?in?this?field.

[Key?words]?Home?parenteral?nutrition;?Web?of?Science;?Research?hotspot;?Visualization?analysis

家庭腸外營養(home?parenteral?nutrition,HPN)是指在專業營養支持小組的指導下,讓某些病情相對平穩、需要長期或較長期依賴腸外營養的特殊患者在家中實施腸外營養[1]。據統計,美國每100萬人中有79人接受HPN[2]。合理的HPN能滿足患者對能量和營養素的需求,維持和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和器官功能,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增強體力及活動能力,提高生活質量,節省醫療費用等[3],也已經成為無法正常進食或腸內營養障礙患者的基本生命支持保障。本研究利用CiteSpace軟件對Web?of?Science數據庫中家庭腸外營養研究的相關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梳理近年來的研究熱點與趨勢,以期為后續國內該領域研究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文獻檢索

通過Web?of?Science核心數據庫進行主題詞字段檢索,檢索策略:“TS=(home?parenteral?nutrition?OR?home?parenteral?feeding?OR?home?PN)AND語種:English”,時間跨度設置為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文獻類型限定為“Artical?or?Review”,共檢索到1142篇文獻。

1.2??方法

利用Web?of?Science的分析功能對發文量進行統計分析。將保存的文獻以全記錄格式導入CiteSpace?6.1.R2軟件,對檢索到的家庭腸外營養研究的文獻進行國家、機構、發表期刊、高頻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關鍵詞聚類、文獻被引用情況等分析。軟件基本設置如下:時間跨度為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時間分區為1年,閾值為TOP?50,修剪選項為關鍵路徑、修剪圖形。節點類型依次選擇國家、機構、被引期刊、被引文獻、關鍵詞,構建本研究知識圖譜,并在關鍵詞共現圖譜基礎上進行聚類分析和突現詞分析。

2??結果

2.1??發文量及發文國家分析

2012—2021年,共有74個國家/地區發表了家庭腸外營養研究的相關文獻,發文量總體呈增長趨勢,但發文量在2015年出現波動,并在2020年達到峰值,見圖1。其中美國的發文量最多,其次為英國、意大利、法國、荷蘭。我國的發文量相對較少(39篇,占比3.4%),后續應繼續加強該領域的研究。從中心度排名可見,美國的合作中心度最高,其次是巴西、阿根廷、克羅地亞等,說明其國家間存在廣泛的研究與合作,見表1。目前我國與其他國家進行科研合作的中心度較小。

2.2??發文機構分析

2012—2021年,共有356家機構發表了家庭腸外營養研究的相關文獻,梅奧醫學中心的發文量最高,其次為博洛尼亞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克利夫蘭醫學中心、拉德堡德奈梅亨大學。見表2。中國共有4家研究機構發表了該領域的相關文獻,分別為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及南京醫科大學,但發文量很少。梅奧醫學中心、拉德布大學奈梅亨分校、布拉格查爾斯大學的中心度排名較靠前,代表著機構間存在廣泛合作,見圖2。2012—2021年,我國僅中山大學與哥本哈根大學展開過合作,且國內機構間的交流也較少。

2.3??期刊與被引文獻分析

本研究納入文獻共來源于365種期刊,發文量最多的期刊《腸外營養與腸內營養雜志》(149篇,占比10.4%),其次為《臨床營養學》和《臨床醫療營養學》。篇被引頻次最高的期刊為《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其影響因子為8.472,表明以上期刊在家庭腸外營養研究中擁有較高科研水平和高質量論文,見表3。

高被引文獻被認為是該研究領域的知識基礎,本研究共產生584篇被引文獻,其中《歐洲臨床營養和代謝學會實用指南:慢性腸衰竭的臨床營養》(ESPEN?Guidelines?on?Chronic?Intestinal?Failure?in?Adults)的被引頻次最高(179次),其后依次為《歐洲臨床營養和代謝學會贊同建議。成人腸功能衰竭的定義和分類》(ESPEN?Endorsed?Recommendations.?Definition?and?Classification?of?Intestinal?Failure?in?Adults)(99次)、《腸移植登記報告:全球活動和趨勢》(Intestinal?Transplant?Registry?Report:?Global?Activity?and?Trends)(50次)、《歐洲家庭腸外營養患者的長期隨訪:對腸移植的影響》(Long-term?Follow-Up?of?Patients?on?Home?Parenteral?Nutrition?in?Europe:?Implications?for?Intestinal?Transplantation)(47次)、《接受家庭腸外營養的成年患者導管相關感染的流行病學:系統評價》(Epidemiology?of?Catheter-Related?Infections?in?Adult?Patients?Receiving?Home?Parenteral?Nutrition:?A?Systematic?Review)(45次)。

2.4??關鍵詞分析

通過CiteSpace軟件繪制近2012—2021年家庭腸外營養研究領域文獻的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關鍵詞主要集中于家庭腸外營養、腸衰竭、腸外營養、短腸綜合征、生活質量、管理、兒童、血流感染、生存、成年患者,見圖2。進一步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構建關鍵詞聚類知識圖譜。其中聚類模塊值(Q值)和聚類平均輪廓值(S值)是判斷圖譜繪制效果的兩個指標,Q值越大代表聚類結果越好,S值越大代表聚類的同質性越高。本研究中主題Q值為0.471(>0.3),聚類數S值為0.774(>0.5),提示劃分結構顯著,聚類合理。其中排名前9位的聚類關鍵詞,代表著家庭腸外營養研究中的9個重要領域。標簽值越小,代表著聚類中所包含的關鍵詞越多。其中規模最大的聚類為#0短腸綜合征,聚類成員相似度最好的是#8微量元素,同時該領域研究還關注魚油、中心靜脈導管、姑息治療、腸內營養、身體成分、預立醫療照護計劃、臨床表現等,見圖3。

2.5??關鍵詞突現分析

利用CiteSpace軟件對關鍵詞進行突現,按照突發起始時間排序,選取前23名。2012—2018年,突現詞主要集中于敗血癥、水合作用、連續橫向腸成形術、胰高血糖素樣肽-2、切除術、試驗、營養支持、補充、小腸移植、長期生存、腸瘺、癌癥患者、移植、患者、研究與疾病、小腸、家庭護理服務??梢娫撾A段的新興研究不斷涌現,主要包括:①圍繞疾病與家庭腸外營養的研究,如腸瘺、癌癥等家庭腸外營養的營養支持治療;②并發癥的研究,利用連續橫向腸成形術、藥物(如胰高血糖素樣肽-2)、小腸移植等手段,解決或降低HPN并發癥的發生率與危害;③探索家庭腸外營養的補充,對于患者生存期及營養不良的影響,并提出家庭護理服務的理念,以落實家庭腸外營養的規范化實施。2018—2021年,突現詞主要集中于營養不良、中心靜脈伴隨血源感染、流行、生物電阻抗分析、瞬態彈性成像、纖維化,該階段的研究更側重于對家庭腸外營養支持治療過程中并發癥的評估,并嘗試探索一些無創手段,以便更好地快速識別某些潛在危險因素,見圖4。

3??討論

本研究以Web?of?Science數據庫為數據源,收錄2012—2021年家庭腸外營養研究的相關文獻共1142篇,其中發文量總體呈現增長的趨勢,在2020年達到峰值,但2021年較前有輕微的下降,說明當前國際上對于家庭腸外營養研究的關注度整體比較高。該領域研究多分布在美國、英國等國家,其在論文產量和學術影響力上均頗為突出,發文機構多以高校與醫院為主,近年來具有一定學術影響力的期刊為《腸外營養與腸內營養雜志》《臨床營養學》《臨床醫療營養學》《美國臨床營養雜志》等,研究方向涉及臨床營養與實踐,說明家庭腸外營養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合理應用具有重要意義。文獻共被引分析結果顯示,家庭腸外營養的研究與腸衰竭(intestinal?failure,IF)治療策略的發展息息相關。2014年,歐洲臨床營養和代謝學會組織相關專家率先提出了IF的定義,對急性和慢性IF的功能和病理生理學分類和慢性IF的臨床分類等進行相關建議[4-5],為后續IF的研究奠定了基礎。Pironi等[6]指出,家庭腸外營養是慢性腸功能衰竭主要的治療方法,并從家庭腸外營養的規范化管理、相關腸外營養配方成分及靜脈導管的選擇、操作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地闡述,同時推薦通過對家庭護理人員的培訓,以保證家庭PN的安全實施。

2012—2021年,家庭腸外營養研究的熱點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①腸衰竭和短腸綜合征患者的家庭腸外營養管理。Stoner等[7]強調對于家庭腸外營養患者的管理需要具有營養支持領域專業知識的多學科團隊參與;Choi等[8]通過回顧性隊列研究發現HPN對兒童腸衰竭治療至關重要,但治療過程中應注意加強對人體測量不良結果和微量營養素缺乏等的監測;Witkowski等[9]發現,對HPN家庭成員進行培訓,可對HPN相關并發癥及安全實施方面具有積極作用。②HPN對相關疾病生存率及生活質量的改善具有積極影響,可納入姑息治療計劃。Ozcelik等[10]通過文獻研究發現HPN對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工作狀態和營養狀態可產生積極影響;Theilla等[11]認為HPN對于沒有口服或腸內喂養途徑的晚期癌癥患者是一種姑息療法。③HPN并發癥的處置與管理。Bielawska等[12]發現HPN的主要并發癥與靜脈通路和代謝并發癥有關;Kelly等[13]建議通過營養和藥物方法防治HPN并發癥,以加強腸道適應性,提升殘腸功能,從而減少對PN的依賴性。Dibb等[14]在慢性腸衰竭患者的家庭腸外營養支持過程中發現,經過專業的多學科臨床團隊的支持,可顯著降低中心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突現分析結果顯示,該領域的研究趨勢主要集中于營養不良、中心靜脈伴隨血源感染、瞬態彈性成像、纖維化等。其中營養不良對于疾病治療的轉歸非常重要,有研究發現,在抗癌治療過程中營養不良往往會影響患者的機體功能、生活質量及生存率等[15],并建議無法正常進食或家庭腸內營養補充障礙的患者,考慮進行家庭腸外營養(部分或全部)。一項前瞻性研究表明,造口/傷口、隧道式/植入式導管類型、體質量指數<18.5kg/m2等可作為中心靜脈伴隨血源感染(central?line-associ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LABSI)的預測因子,并且推薦通過加強傷口或導管護理訓練及早期治療營養不良等方式來降低CLABSI的發生率[16]。另外,腸衰竭相關肝病如肝纖維化/肝硬化,是接受家庭腸外營養治療的慢性腸衰竭患者的主要并發癥和死亡原因之一,超短腸和飲酒是HPN的成人患者肝纖維化的獨立危險因素[17]。肝活檢作為肝纖維化識別與評估的參考標準具有侵入性,無法作為常規篩查,有研究嘗試通過如瞬態彈性成像(transient?elastography,TE)等非侵入性方式來評估慢性IF兒童隊列中肝纖維化的患病率,結果發現TE和腸衰竭相關肝病危險因素顯著相關,但測試的診斷價值及其在兒童IF管理中的作用尚需更大的隊列研究加以驗證[18]。

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CiteSpace軟件對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較為直觀的呈現了2012—2021年國際家庭腸外營養研究的研究現狀、知識基礎、研究熱點及趨勢等,也反映出我國目前在該領域研究的不足之處,對于后續國內在該領域的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1] 吳國豪,?談善軍.?成人家庭腸外營養中國專家共識[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7,?37(4):?406–411.

猜你喜歡
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
我國職業教育師資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
近五年我國職業教育研究熱點綜析及未來展望
聲波吹灰技術在SCR中的應用研究
可視化分析技術在網絡輿情研究中的應用
國內外政府信息公開研究的脈絡、流派與趨勢
基于知識圖譜的智慧教育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
基于社會網絡分析的我國微課研究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