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出圈”,年輕網民不再只是圍觀

2023-06-18 07:16趙婭維徐寧
黨員文摘 2023年11期
關鍵詞:張婷出圈螺螄

趙婭維 徐寧

隨著不少非遺傳承人開始在短視頻及網絡社交平臺上展示并講解非遺技藝,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彩作品不斷走紅出圈。一部分年輕網民不再只是默默圍觀,而是主動學習相關技能。這些“業余非遺手藝人”,憑著一腔摯愛,網上自學互勉,探索制作富有創意、新意的非遺手工藝品,給傳統非遺文化賦予新時代的新內涵,成為非遺文化傳承新力量。

“嗩吶村的事”,半年積累20萬粉絲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洪恩鄉,有個僅有200多人的自然村——馬莊村。與眾不同的是,這個村子里幾乎家家都會吹嗩吶,細論起來,歷史已有幾百年。

曾經,馬莊人用嗩吶吹鼓了腰包,吹出了精氣神;近年來,線下嗩吶演奏市場萎縮,不少嗩吶匠干脆轉了行。

“再這樣下去,這門世代傳承的手藝恐怕會后繼無人?!鄙糖鹗屑壏沁z馬氏嗩吶傳統制作技藝傳承人馬春風回憶起曾經面臨的困境,“光犯愁沒有用,必須為嗩吶這項傳統民樂、同時也是為我們馬莊村找條新生路”。

在馬春風還在發愁的時候,2022年1月,馬春風的兒子馬健彪憑借參與過短視頻錄制和直播活動的經驗,在短視頻平臺開設了一個賬號,將自己和父親以及村民們吹嗩吶的視頻放到了網上?!皢顓茸钕矐c、最帶感了,放到網上后,只要找對節奏,準能火,這樣關注的人多了,市場也就好了?!瘪R健彪信心滿滿。

此后,村里不管是一家人相聚吃飯還是田間地頭偶遇,大家都拿起各自的樂器,來一段即興表演。視頻傳到網絡后,短短半年多時間,賬號積累了20多萬粉絲,其中不少是年輕人。他們點贊、打賞,還紛紛留言:“收徒弟嗎?”

自學非遺棕編,編出個“動物園”

“新繁棕編”是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地方傳統美術工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次偶然機會,家住成都的女工程師張婷在逛街時見到街頭藝人售賣棕編工藝品,遂與棕編技藝結緣。她自己上網搜教程、買材料,獨立制作,5年下來,竟湊齊了一所“動物園”。

迅猛龍、貓頭鷹、獨角仙、大蝸牛、小青蛙……在張婷的精心編織下,普普通通的棕櫚葉搖身一變,化身栩栩如生的動植物,在她手中煥然一新。這兩年,張婷主要創作昆蟲、大型動物、實用小物件和可動小玩具。她制作的各類棕編作品富有靈氣,目前已有60余種。

“我的目標是制作100種動物,編一個動物園?!睆堟媒榻B,棕編的原材料非常易得,棕櫚葉可以在網上購買或直接采摘,用天然半干的棕葉做外部材料,伴以細鐵絲固定,制作中不使用染料和膠水。

在工業化大批量生產工藝品的今天,像棕編這樣的純天然、純手工技藝越發顯得珍貴?!懊恳患髌范际鞘炙嚾擞眯闹谱鞯?,它們帶著歷史的傳承與暖意?!睆堟谜f,她為自己的作品取名“葉子活了”,正是希望讓棕櫚葉活起來,讓更多人看到非遺技藝特有之美。

一碗螺螄粉,竟是纏花作

張明宇是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蘭州西機務段的一名00后見習生,從小就對藝術和設計感興趣。2020年,張明宇在網上無意中看到了制作纏花的視頻,隨即開始主動學習探索。纏花制作強調設計的創意感,色彩搭配也追求豐富多元,想要做好做精,并不容易。

2022年9月,張明宇在小紅書注冊了賬號“綰云舒”,開始發布由他制作的纏花作品。其中一件“纏花版螺螄粉”,收獲了大量網友喜愛。酸豆角、花生米、木耳絲、炸腐竹……現實螺螄粉中必不可少的配料,都被他惟妙惟肖地制作出來。晶瑩剔透的“米粉”懸在“碗邊”,讓網友直呼“逼真”。

除了“螺螄粉”,張明宇制作的“紅燒肉”“火鍋”等作品也受到網友追捧。有的網友驚訝于“沒想到纏花還可以做美食”,有的網友向他詢問同款教程。

“在纏花技藝中加入美食元素,打破了一些網友對纏花的固有印象。他們沒想到纏花除了用來做釵、簪之類的首飾外,還可以做其他工藝品?!睆埫饔罱榻B,做一件“火鍋”或“螺螄粉”主題的纏花作品,從畫手稿到組裝成品,大概要15至20個小時?!白约耗壳凹夹g還不太到位,希望慢慢學扎實。目前的作品不會拿去賣?!睆埫饔钫f。

非遺傳承,不止于“非遺傳承人”

不可否認的是,傳統非遺技藝大多依靠家族式傳承、手傳心授,但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傳統的非遺傳承方式正越發面臨“斷層”“失傳”的風險。近年來,一些地方的非遺傳承遇到堵點,部分非遺技藝局限于非遺傳承人之手,招不到徒弟。藏身博物館,似乎成為一些非遺技藝注定的結局。

“傳統手藝也需要跟上時代,不能故步自封、不接地氣,而是要歡迎并接納新的創意和技法,吸引年輕人主動加入,給非遺技藝帶來新的生命力?!?7歲的山西并州葉雕非遺傳承人羅瑞說,傳承非遺技藝的關鍵在于讓更多人愛上非遺文化,而不是讓其掌握在少數傳承人手里。

從2021年開始,羅瑞便以“多喜樂”的網名,主動在小紅書上發布教程。不少網友在評論區向她反饋自己的學習進度,私信求教技法問題。羅瑞說:“看到年輕網友的反饋,真的很開心!這說明青年人對非遺藝術還是熱愛的!”

網絡社交空間正成為非遺傳承新平臺。來自小紅書的數據顯示,與“非遺傳承”有關的話題瀏覽量超過5億,2022年小紅書上“非遺”相關筆記發布量比2021年增長了272.7%。

“很多時候,年輕人缺少的是了解非遺技藝的渠道,而非興趣?!绷_瑞說,利用網絡社區互學互勉、開放交流的優勢,將非遺技藝傳播出圈,正是實現非遺接續傳承的新契機。

(摘自七一網 七一客戶端/《半月談》)

猜你喜歡
張婷出圈螺螄
螺螄樹
萌囧動物出圈記
螺螄粉
探索品牌出圈的底層邏輯
“國潮”出圈之旅:從文化自信到品牌自信
Efficient manipulation of terahertz waves by multi-bit coding metasurfaces and further applications of such metasurfaces?
紀檢新手“出圈”記
吃完螺螄粉,我忽然不想死了
吃完螺螄粉,我忽然不想死了
We never Told Him He Couldn’t Do it我們從不說他做不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