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文化藝術傳承對群眾文化發展的影響研究

2023-06-22 17:24范其仁
藝術科技 2023年3期
關鍵詞:文化傳承群眾文化

摘要:群眾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群眾文化有多種形式,而民間文化藝術對群眾文化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了滿足群眾文化需求,需要豐富文化藝術的形式與內涵。將民間文化藝術作為載體,促進其傳承與發展,對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和弘揚中華文化有積極作用,有助于促進我國文化事業發展?;诖?,文章從傳承民間文化藝術的重要性出發,分析民間文化藝術和群眾文化的內在關系,探討民間文化藝術如何影響群眾文化發展,最后提出傳承民間文化藝術和發展群眾文化的路徑,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民間文化藝術;文化傳承;群眾文化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03-0-03

民間文化藝術一般指民俗藝術,是地方群眾文化的重要載體,在人們物質生活質量顯著提升的今天,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加,在此背景下對民間文化藝術的重視度逐漸提升。傳承民間文化藝術不僅能提升地方知名度,還能助力地方文化健康發展?,F階段有關民間文化藝術的研究較多,學界普遍認為民間文化藝術傳承對群眾文化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各地要挖掘、保護、傳承民間文化藝術,促進群眾文化發展。

1 民間文化藝術與群眾文化的關系

1.1 傳承民間文化藝術是發展群眾文化的主要方式

在發展群眾文化的過程中需要明確主體和客體,其中人民群眾是主體,文化是客體。民間文化藝術是文化發展的載體,與群眾生活關系密切,而傳承好民間文化藝術是發展群眾文化的關鍵,只有挖掘文化藝術資源與內涵,才能提升群眾參與積極性,通過民間文化藝術助力群眾文化發展。民間文化是藝術瑰寶,也是發展民族文化的基石,民間文化藝術的地域性特征明顯,需要讓群眾參與民間文化藝術傳承,最終實現群眾文化的發展[1]。

1.2 傳承民間文化藝術依賴于群眾文化

為了發展民間文化藝術,要先讓群眾了解其形式與內涵,進而逐漸喜愛這種文化,最終為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作出貢獻。群眾要扮演好民間文化藝術傳承載體這一角色,借助群眾文化發展和豐富民間文化。群眾對文化藝術的了解將影響民間文化藝術的發展活力與傳播范圍,因此發展民間文化藝術要圍繞群眾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大力傳承[2]。

1.3 民間文化藝術是群眾文化發展的必要支撐

多種形式的民間文化藝術豐富了群眾文化內涵,比如戲曲文化是老年群眾熱衷的文化形式,而老年人也是發展群眾文化的重要群體,這種民間文化藝術傳承對群眾文化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也使群眾文化更有生命力。群眾文化發展離不開群眾的參與和支持,而民間文化藝術也會受益,最終進一步完善我國群眾文化體系。

2 傳承民間文化藝術的重要性

2.1 民間文化藝術呈現了歷史文脈

我國民間文化藝術歷史悠久,在廣袤的國土上,不同地區的民間文化藝術辨識度較高,有自身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我國民間文化藝術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深厚的群眾基礎,并且得到了專家和學者的認可。民間文化藝術的表現力和綜合性主要體現在其自身的歷史記述功能上,民間文化藝術發展與變遷受到新元素的影響,并且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表現。對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要保證其歷史性,體現其民俗特色,讓群眾更加認可[3]。

2.2 傳承民間文化藝術實現了群眾文化延續

分析民間文化藝術的屬性可以發現,在傳承與弘揚民間文化藝術的過程中,不僅肯定了歷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群眾文化,缺少群眾文化會導致民間文化藝術成為無源之水,內容空洞。而群眾文化得以體現,依賴于民間文化藝術不斷吸收、發展,因此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3 民間文化藝術影響群眾文化發展

3.1 民間文化藝術傳承是推進群眾文化發展的有效途徑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民間文化藝術發展取得諸多成績,而民間文化藝術的發展在滿足自身需要的同時也在助力群眾文化發展。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一般和地方經濟發展相關,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地方群眾文化和其他產業健康發展,形成了基于民間文化藝術傳承進一步發展群眾文化的格局,換言之,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是群眾文化發展的關鍵。比如在泉州地區,高甲戲、梨園戲、木偶戲、南音等表演藝術是群眾喜愛的戲劇形式,這些民間文化藝術隨著時代的變遷而發展,也推動了群眾文化發展,除專業院團外,一些民間職業劇團也開始培養人才,為群眾文化的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3.2 民間文化藝術傳承促進群眾文化的審美發展

群眾審美在時代的發展中逐漸變化,而引導審美的重要載體是民間文化。例如,福建地區的茶文化歷史悠久,最早的民間文化藝術范疇內的茶文化主要為清茶,后期茶文化開始影響人們的生活,不同地區的茶文化體現了人們的審美,在我國茶文化不斷發展和民間文化藝術傳承的過程中拓展為品格層面的審美。2022年11月,我國申報了“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表明民間文化藝術傳承從審美角度實現了群眾文化的審美發展。

3.3 民間文化藝術傳承助力群眾文化創新

在我國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進程中,不僅實現了群眾文化的發展與變遷,還在技術手段上促進了群眾文化的科技創新。比如前文提到的高甲戲、梨園戲、木偶戲都是歷史悠久的戲曲文化,最初只是人們業余時間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廣受當地群眾喜愛。如今,傳承下來的戲曲藝術如高甲戲、梨園戲、木偶戲等,在表演上開始與精美的布景、燈光等結合,增強了觀賞性,在地方群眾文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F在的戲劇隨著科技創新更加前衛,在相對固定的格調和風格傳承的過程中,民間文化藝術更容易被地方群眾接受,比如南音悠然緩慢、娓娓道來,就是地方群眾文化、地方群眾性格吸納形成的藝術形式。

4 傳承民間文化藝術和發展群眾文化的路徑

4.1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在發展地區民間文化藝術的過程中,還存在對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理解不到位的問題,需要政府制定相關發展民間文化藝術的政策,使其和群眾文化協調發展,形成協同集成效應。其一,政府需要針對民間文化藝術傳承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大力發展特色文化和文化創意,積極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和民間藝術形式,之后將民間文化藝術傳承納入政府年度考核,并以適當的方式向社會公布考核結果。其二,需要保證重大工程和項目的實施進度與責任主體,動態監測和跟蹤分析重大項目,保證各項任務和目標達成。比如泉州高甲戲、木偶戲、梨園戲、南音都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各個劇團多次獲得文化和旅游部嘉獎,應建設實踐基地,與相關院校合作,共同為泉州地方戲曲文化發展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4.2 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我國傳統文化類型多樣,如古詩詞文化、陶瓷藝術、書畫藝術與音樂藝術都在不同時期豐富了我國文化體系,其中書畫、陶藝、戲曲、服飾也是民間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比如泉州地區的民間文化藝術包括舞龍舞獅、拍胸舞、火鼎公火鼎婆、唆啰嗹、車鼓婆等,還有高甲戲、梨園戲、木偶戲等戲曲文化和表演藝術。這些文化藝術和人們的生活關系密切。除古詩詞、書畫和傳統音樂之外,民間文化藝術在手工藝品制作中也有一定體現,如泉州地區將編織、雕塑、剪刻、刺繡等民間文化藝術引入高校專業教學,融入群眾文化活動,從而夯實發展群眾文化的基礎,加強對優秀文化的弘揚,讓更多的人感悟傳統文化蘊含的精華[4]。

4.3 群眾文化發展結合民間文化藝術

我國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多樣,并且內涵豐富,為了使群眾文化更有活力,需要在民間文化藝術傳承期間讓文藝作品和文藝活動融入群眾文化。民間文化藝術形式具有多樣性,可以借助不同風格的民間文化藝術吸引群眾參與和實現群眾文化發展。

4.4 促進群眾文化、民間文化藝術與經濟協調發展

發展民間文化藝術,需要與經濟協調發展,也就是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凸顯群眾文化的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證明,經濟發展可以為民間文化藝術提供經濟保障,為其與群眾文化融合指明方向,而創新民間文化藝術也可以形成特色產業,進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二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泉州地區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多樣,可以借助當地獨有的民間文化藝術吸引游客,特別是在重要的節日期間,由當地群眾表演舞龍舞獅、拍胸舞、火鼎公火鼎婆,與外地游客歡聚一堂,推動餐飲、住宿等行業發展,增加人們的收入,實現民間文化藝術、群眾文化與經濟協調發展[5]。

4.5 借助民間文化藝術的資源發展旅游業

為發展群眾文化,各地文化部門要充分開發和利用文化藝術資源,并在這一過程中發展相關經濟,在文化產業與經濟結合的過程中,文創產品應運而生,并逐漸延伸至旅游業,也就是在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實現文化藝術資源與旅游資源的深度融合,之后加強對文化藝術資源的挖掘與應用,并賦予旅游業文化內涵,使其更具文化特征,從而推動經濟發展。在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也可以加強對文化藝術資源的應用,幫助游客了解當地的文化藝術,對民間文化藝術進行廣泛傳播。旅游業和文化藝術要將文創產品作為媒介,具有文化內涵的文創產品可以給游客帶來良好的體驗,在了解文創產品的過程中實現對文化的認可,并且在豐富文化藝術元素的過程中探索新的文化品牌。

4.6 創新民間文化藝術思想

固守傳統的民間文化藝術內容,會使人們逐漸出現審美疲勞,甚至逐漸淡忘,因此思想的創新十分關鍵,比如通過全新的方式帶領人們了解傳統文化藝術作品,可以借助新聞推送、視頻直播等方式展示,將文化藝術元素和創意思想結合,擴展民間文化藝術傳播范圍[6]。民間文化藝術能豐富群眾文化,實現二者的共同發展,做到與時俱進。需要說明的是,思想創新要確保民間文化藝術具有發展空間,并且使內容盡量貼近實際生活,比如結合群眾的喜好對素材進行創新。

4.7 創新發展群眾文化

民族文化與群眾文化互相促進、不可分割,民間文化藝術包含群眾文化與民族文化的一些元素,隨著民間文化藝術不斷創新,群眾文化也在創新發展,具有時代性的特點。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群眾文化質量不斷提升,但是二者的發展并不同步,需要在創新發展中對文化遺產加以保護,或者在原有形式的基礎上適當創新,保留其形式特征。群眾文化是社會生活的體現,需要不斷傳承、改造和創新。群眾文化的創新在于內容和形式,其中內容相對活躍、易變,形式相對保守、穩定。

從古至今,舞龍舞獅、拍胸舞、踢球舞、彩婆舞等傳統群眾文化活動在表現形式上變化不大,但是思想內容截然不同。比如泉州地區的舞龍舞獅、唆啰嗹、火鼎公火鼎婆,原本是為了祛邪驅惡和祭祀神靈,具有一定的迷信色彩,而現在則側重表達豐收喜悅、預祝吉祥如意、表現勇猛頑強,思想上更加健康。一方面,要更新傳統群眾文化活動形式,使其反映新的思想內容;另一方面,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表現形式,進而表達新的思想內容。繼承與創新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其中繼承是創新的基礎,也是發展新的群眾文化的條件;而創新是繼承的目的,是為了發展新的群眾文化[7]。

5 結語

民間文化藝術是我國藝術瑰寶,對群眾文化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對群眾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用明顯,從縱向延伸的角度來講,傳統民間文化藝術體現了地區的文化積淀,實現了群眾文化的內涵延續和形式發展,因此要促進民間文化藝術傳承,分析其和群眾文化發展的關系,完善發展機制,最終推動我國文化事業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1] 鄭雪峰.民間民俗文化藝術傳承和群眾文化發展探析[J].理論觀察,2022,11(5):137-139.

[2] 楊嬌娜.關于傳承鄉村民俗文化藝術與發展群眾文化的思考[J].農家參謀,2022,13(2):130-132.

[3] 唐鵬.關于群眾文化視域下民間工藝美術傳承發展的思考[J].藝術百家,2022,38(4):144-150.

[4] 張高敏.傳承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與發展群眾文化[J].神州,2021,23(7):18-19.

[5] 陳水英.傳承民間文化藝術與發展群眾文化分析[J].當代旅游,2019(8):67.

[6] 李亞妮,王亞紅.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傳承與群眾文化的發展研究[J].國際援助,2021,23(25):91-92.

[7] 許會鋒.優秀傳統文化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傳承[J].傳媒論壇,2021,4(7):111-112.

作者簡介:范其仁(1983—),男,福建晉江人,本科,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非遺”。

猜你喜歡
文化傳承群眾文化
談微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幾點啟示
試論如何在古代漢語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關于當前群眾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淺論基層群眾文化緊跟時代步伐
淺談大學校園設計中的文化傳承意義
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相關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