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課堂教學融入情感教育研究

2023-06-22 21:09賈子涵
成才之路 2023年17期
關鍵詞:修養經典氛圍

賈子涵

摘要:語文是一門具有人文性特點的基礎課程,在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但情感教育在具體實施中存在不重視、偏離主題、浮于表面等問題,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對此,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著手,創新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積極挖掘語文教學中的情感因素,使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具體策略有:精心設計,營造情感氛圍;誦讀經典,品味文中情感;提高修養,撥動情感心弦;指導方法,豐富情感;拓寬途徑,開辟第二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氛圍;經典;修養;方法;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17-0125-04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不僅包含豐富的語言文字知識,還承載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以及國外的優秀文化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其中,情感教育融入語文課堂可提升學生的內在修養,促使學生成長為德才兼備的新時代人才。但當前情感教育的實施情況并不樂觀,這會影響到整體語文教學效果,影響到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在分析語文課堂教學中情感教育實施現狀的基礎上,探究情感教育的具體融入策略,以期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優勢,豐富語文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語文課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現狀

1.對情感教育不重視

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在教學中,部分教師過分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將大部分課堂教學時間用來灌輸語文知識,而忽視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弱化了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有的語文教師認為情感教育是德育教師或班主任的工作,與語文教學無關,所以不注重挖掘語文教學中的情感元素,也很少滲透與情感有關的內容。這限制了學生的認知發展、社會化發展,很難使學生體會到文字背后蘊含的真情實感以及做人、做事的道理,無法積累有益于成長的經驗。

2.情感教育偏離主題

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不同,不存在唯一的、絕對的標準答案,不能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要通過理解進行記憶。自由、開放的語文學習方式為情感教育提供了先天條件。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以強調字詞的書寫、記憶以及閱讀、寫作技巧的傳授落實情感教育,很少關注其中的育人價值。有的語文教師在滲透情感內容時,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以及具體教學內容展開,導致學生無法產生情感共鳴、形成情感體驗,影響到語文教學實效。

3.情感教育浮于表面

語文教學注重師生、生生之間以及師生與文本之間的互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由課堂的完全操控者轉變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將更多的課堂自主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知識。但部分教師過分關注教案的執行過程,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深層次挖掘,只給學生講述課文表面展示出來的情感,不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師生、生生互動以及與文本的互動深化對情感的理解。這就割裂了語文教學與情感教育之間的關系,學生也無法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導致情感教育流于形式,影響到語文整體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語文課堂教學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

1.精心設計,營造情感氛圍

(1)以趣味導入激發學生的情感。情感教育順利實施的關鍵是課堂導入。一堂語文課要想成功,在導入階段就要牢牢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激起學生情感的浪花,讓學生跟隨教師的節奏,帶著積極的情感融入課堂學習中。在教學中,教師可用滿懷激情的導語,激發學生的情感,使語文課堂煥發生機。例如,在教學《夜色》時,教師可設計如下導語:“一說起夜晚,很多人都有恐懼心理。一個小朋友也怕黑天,可后來卻不怕了。這是怎么回事呢?”用問題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可讓學生在釋疑解惑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真情實感。學生的思維活躍,猜謎語、唱兒歌、講故事等都是學生喜愛參與的活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些特點,運用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謎語、兒歌或故事進行課堂導入,將枯燥、無味的語文知識變得妙趣橫生,打動學生的心弦。例如,在教學《小青蛙》時,教師可出示謎語“一位游泳家,說話呱呱呱,小時有尾沒有腳,大時有腳沒尾巴”,讓學生猜。強烈的好勝心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當其情感高漲之時,教師可順勢導入新課,引導學生開展新知識學習。

(2)利用信息技術豐富學生的情感。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運用圖片、音樂、視頻等方式渲染氣氛,給學生帶來鮮活的視聽感受,使其融入課文描述的情境中,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例如,在教學《草原》一課時,教師可通過網絡尋找展示草原美景的圖片及草原主題的歌曲,并利用多媒體播放,讓學生走進高遠遼闊的草原,感受其美麗的風光和獨特的民族風情,產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對一些具有復雜情感的課文很難理解,為此,教師可以借助視頻等教學資源降低知識理解難度,豐富學生的情感。例如,《手術臺就是陣地》發生的年代距離學生比較遠,學生對當時的危險情況以及白求恩的高尚品質,不能真正理解。教師可播放電影《白求恩大夫》的片段,直觀呈現炮火連天的戰爭場面以及白求恩大夫冒著生命危險堅持做手術的情景。這樣,學生就可產生身臨其境之感,能體會白求恩大夫的國際主義精神。

(3)聯系生活,增進學生的情感。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其以形象思維為主,更容易接受自己熟悉的事物。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營造生活化的教學場景,讓學生在富有生活氣息的情境中輕松學習,實現情感的升華。例如,在教學口語交際“請你幫個忙”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模擬在公園踢球、上課時借文具、逛街問路等片段,讓學生在情境中向他人尋求幫助,練習禮貌用語,形成助人為樂的情感。教師還可設計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使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知識。例如,在《一個接一個》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聯系生活思考:“如果你正在做某一件事情,突然被大人打斷了,你會有什么樣的情緒?你的不快情緒又是怎樣化解的?”這樣,學生就可從自己的角度理解課文中的情感變化,認識到事物都是雙面性的,對待生活要樂觀勇敢、積極向上,積極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質。

2.誦讀經典,引導學生品味文中情感

收錄在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其中的一些經典文章代代相傳,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無論在過去還是在現在,都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優質資源,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誦讀經典,與文本進行心靈的交流,品味其中蘊含的情感。對此,教師要做好示范,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品味其中的情感,明確其中的情理,并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情感頓悟。例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教師可通過時而活潑、時而舒緩、時而沉靜、時而渾厚的語調,鼓勵學生在聆聽中揣摩語義,鍛煉語感,感受小興安嶺的四季美景,激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向往之情。另外,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與機會,引導學生在誦讀中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調,體悟文本的情韻,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蘊。教師還可利用自習課、大課間、校園文化節等,開展形式多樣的誦讀活動,展示新時代學生的風采,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3.提高學生的修養,撥動學生情感的心弦

(1)向學生傳遞真情。語文課堂是師生共同學習的陣地,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應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營造溫馨、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融洽師生關系,呵護學生的心靈,向學生傳遞真情,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因此,教師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理念,積極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職業素養,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多包容、多理解,用自己的愛感化學生、影響學生,撥動學生情感的心弦。同時,教師還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學生中間,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的情感需求,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澆灌學生的心靈之花,逐步提高情感教育效果。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上敢于發言,勇于求異,在積累語文知識的同時,實現健康成長。

(2)對學生實施賞識教育。教師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贊賞的表情很可能改變學生的觀念與行為,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放下傳統嚴師的姿態,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用真摯的情感啟發、引導學生,以賞識教學激勵學生不斷探索。例如,在評價《海底世界》的分角色朗讀效果時,教師給出的“男生聲音洪亮,奔放而整齊,讓我感受到海底的廣闊與悠遠。女生聲音圓潤,柔和而甜美,讓我感受到海底的神奇與有趣”富有感情的評語,可使學生沉浸在朗讀中,感受海底世界的美麗,學習熱情也更加高漲。賞識教育并不代表拒絕批評,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了解原委,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既要讓學生認識到錯誤,又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3)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課文中的情感因素,結合課文特點,營造豐富的情感教學氛圍,以情動人,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從樸素自然的語言中品味出人生真諦。在備課時,教師要準備多個方案,選擇多樣化的情感滲透方式,在動情處啟發、引導學生,讓學生與文本內容產生情感共鳴,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例如,《落花生》體現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會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可以此作為動情點,為學生講解文章中“議花生”的部分,引導學生從花生的品質中學到做人的道理,實現情感教育的目標。需要注意的是,情感教育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學習和積累,教師應選擇具有激勵性和啟發性的情感教育方式,引導學生徜徉在語文知識的海洋中,實現個人綜合素養的提升。

4.指導方法,豐富學生的情感

(1)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情感教育不能采取灌輸的方式,要講究方法與技巧。教師可采取“知入知出”的教學方法,首先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內部感知作者的思想情感,再引導學生“出乎其外”品味文本情感,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價值觀。所以,教師不能拘泥于知識教學,也不能將關注焦點放在華麗的辭藻上,要善于調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在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展開想象,融入文本和意境中,感知文本的內在情感。例如,在《惠崇春江晚景》中,作者蘇軾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春江晚景圖,竹林外盛開的桃花、水中戲水的鴨子、滿地的蔞蒿、冒出嫩芽的蘆葦等動靜結合,讓人陶醉其中。教師可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古詩展現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體會詩人對春天的熱愛之情,還可將古詩制作成微課視頻播放,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遷移到生活中,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情感感知能力。

(2)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要想真正理解文章,就必須找到文章的關鍵詞、關鍵句、關鍵段等,只有抓住關鍵內容,才能準確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這其中,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觀察,能從題目中領悟作者傳遞的情感,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憶”字體現了全詩的情感基調。有些文章在結尾處抒情或議論,并將全文的主旨句藏在其中,教師可以問題驅動,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找到文章的關鍵點。例如,在教學《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課時,教師可為學生設計一系列問題,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尋找“挖井人是誰?吃水人是誰?為什么要帶領戰士給鄉親們挖井?文章抒發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等問題的答案。通過探索這些關鍵問題,學生可深刻感悟到毛主席對人民群眾的關心、愛護之情,激發出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懂得“飲水思源”的道理。

(3)引導學生表達情感?!扒闈M而溢發”,當學生的情感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產生傾訴的欲望。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創造表達情感的途徑,如對課文的開放式結尾,引導學生進行情感的表達與延伸。例如,《寶葫蘆的秘密》以“要是我有那么一個葫蘆,那……”結尾,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間,教師可引導學生續寫“如果王葆有一個寶葫蘆,他會做什么?”“王葆能一輩子依賴寶葫蘆實現自己的愿望嗎?沒有了寶葫蘆,他又該怎么辦”。學生帶著自己的情感將故事續寫下去,寫出自己理想的結局,可進一步感受童話故事的奇妙,認識到不勞而獲的幸福并不是真正的幸福。另外,教師還可鼓勵學生寫讀后感,將自己的閱讀理解和感悟用文字表達出來,以此升華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寫作移情能力。其中質量高的讀后感,教師可推薦到學校進行宣傳展覽,給學生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并為其他學生樹立學習榜樣,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5.拓寬途徑,開辟第二課堂

(1)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語文教材涉及很多口語交際內容,教師可以結合教學主題,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情感教育的路徑。例如,可利用特殊節日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在國際婦女節、母親節為學生解讀母愛,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向自己的媽媽表達愛意;利用“五一”國際勞動節,組織學生深入社區或農村開展公益勞動,讓學生體驗勞動的樂趣,懂得尊重勞動人民;利用重陽節,組織學生到敬老院慰問老人,幫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內涵,踐行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教師還可開展生活觀察類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語文知識。例如,在教學《回聲》一課時,教師為學生布置的實踐任務是在課后到空曠的車庫、房子、田野、山谷等去喊一喊,通過親身實踐體驗回聲現象,進一步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

(2)組織拓寬視野的語文課外閱讀活動。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也是開展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徑。對此,教師要重視,并充分發揮課外閱讀的情感效應,利用晨讀時間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讓學生靜下心來感受文本傳遞的情感,并積累課外閱讀文本中的好詞好句,以此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為語文寫作奠定基礎。教師還可精選一篇文章,引導學生共同閱讀,并思考“通過閱讀想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教育”等,有層次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結束后,教師要留出一定的時間,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與討論,分享自己的閱讀體會,促進學生情感的升華。教師還可開展群文閱讀,讓學生結合某一主題閱讀多篇文章。例如,在進行母愛教育時,教師可為學生推薦《第一次抱母親》《一把黃油布傘》等文章。每篇文章都講述了一則感人故事,學生可在閱讀中聯想到自己的母親,并理解母親對自己無私的愛。這種親情教育、感恩教育,可促使學生形成健全人格。

三、結語

總而言之,情感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符合課程改革的要求。對此,語文教師要明確師生角色,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深入挖掘情感教育的內涵,不僅教會學生學習,還要教會學生做人。同時,要響應時代號召,指導學生從語文知識中汲取養分,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和情感,使其帶著積極情感投入學習、生活中,獲得精神的滋養,實現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并使語文教學邁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顧建梅.淺析語文課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融入[J].語文天地,2020(26).

[2]羅文忠.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江西教育,2020(12).

[3]楊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青海教育,2017(04).

[4]江運珍.語文課堂教學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J].廣西教育,2012(46).

[5]孫影.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融入[J].吉林教育,2016(26).

[6]傅瑞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J].課外語文,2014(02).

[7]黃偉壽.論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道德情感教育[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05).

[8]鄧淼芳.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施[J].陜西教育, 2014(04).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Emotional Education into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Jia Zihan

(Guoyuan Township Central Primary School, Zhenyuan County,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 Qingyang 744522, China)

Abstract: Chinese language is a basic course with humanistic characteristics. Integrating emotional education into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s beneficial for broadening students horizons and guiding them to establish a correct worldview,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However, there are issues with emotional education in its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uch as not valuing it, deviating from the theme, and being superficial, and it has not played its due role. In this regard, teachers should start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e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actively explore emotional factors in Chinese teaching, and help students form a sound personality. The specific strategies include: carefully designing and creating an emotional atmosphere; reciting classics and savoring the emotions in the text; improve self-cultivation and touch the emotional heartstrings; guiding methods to enrich emotions; expand channels and open up a second classroom.

Key words: primaryschoolChinese;emotionaleducation;atmosphere;classic;culture;method; channel

猜你喜歡
修養經典氛圍
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方法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