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本教材在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指導運用

2023-06-23 00:22張霞
教師博覽·科研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校本教材農村小學作文教學

張霞

【摘要】通過闡述校本教材的內涵主旨,進一步分析了我國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并對在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之中運用校本教材的動因進行研究,逐一剖析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應用校本教材的優勢,以期通過創設情景,豐富教材內容;自讀自悟,培養探索能力;交流素材,激發學生興趣;加大積累,實現自主創作等方面的論述,實現校本教材在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得到有效運用。

【關鍵詞】校本教材;農村小學;作文教學

我國許多農村小學位于偏遠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也導致了教育資源與教育水平存在較大差異。部分學校由于人力資源的不足導致教師的工作任務十分繁重,使得教研工作缺乏活力。不僅如此,有許多學生都是留守兒童,缺乏一定的家庭輔導,因此,教學工作推進阻力較大?;谖覈乱惠喕A教育要求,為能夠提高課程的校本化、個性化,則要用好教材,為教學做好輔助。

一、校本教材內涵主旨

校本教材是以學校的實際需求為基點所創設的教材,該教材能夠根據地域以及教學特色融合多元化、個性化、特色化的教學內容。與區域內教學所使用的統一教材不同的是,其編制的主體為在校教師,教師是一線的教學管理人員,其能夠及時地發現教學過程中學生所存在的不足,有針對性、目的性地將所收集的教育資源進行整合,為學校校本課程的研發提供良好的保障,并能與國家課程與地方教材相銜接,從而不斷提升教學質量[1]。

二、當前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

1.缺乏文本教材

作文是基礎語文教育課程之中的重要教學任務,從宏觀的角度而言不僅是農村小學,城鎮小學的語文教學工作之中也存在作文文本性教材缺失的情況,大多習作內容的練習,都是以語文教材為主線進行拓展與延伸,這也導致了各地的作文教學水平參差不齊。部分農村小學的作文指導課程質量不高,教師所傳授的內容往往缺失了系統性的教學規劃方案,許多知識點都是臨時改動、臨時拼湊的,這會進一步影響到教學與學生學習的質量。

2.缺乏系統訓練

部分地方的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也存在著一定的“應試教育”心理,許多教師都會在學習完一篇課文或者一個單元之后,在作文課程之中讓學生依照主題內容或者通過模仿的方式進行作文的練習,但往往忽視了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積累,例如:詞匯積累、句式積累、寫作手法積累,這也導致了許多學生在習作的過程中都會出現記流水賬的情況,這與教師在平日教學之中沒有制定系統化的訓練活動有關,部分農村小學所實行的“小考”作文形式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2]。

3.缺乏習作素材

不得不承認農村小學的教學質量很大程度上與地方經濟發展水平有關。由于資源的不足,導致了教育設施設備不齊全,且部分農村學生還未走出過鄉村,閱歷和視野都不夠開闊,因此無論是在課堂的作文練習過程中,還是在私下所布置的作業中,都存在素材具有局限性的情況,這一是與學生缺乏閱讀量有關,二是固化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并且部分學生也存在練習難、提筆難、寫作難的現狀,在未來如何進行作文教學結構的重構與創新則是重難點工作。

三、農村小學作文教學運用校本教材的動因

我國近幾年為能夠平衡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優化社會階層結構,解決農村孩子資源匱乏,渴求知識的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但在落實的過程中仍需要一段時間。為能夠加快推動農村小學基礎教育質量,解決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之中所存在的問題,要依照新課改標準,實現教學課程與內容的個性化、校本化,而校本教材的運用便成為了解決該項問題的突破口,能夠提高農村小學教師教科研水平[3]。不僅如此,該項措施也在許多發達國家之中得以良好的落實,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頒布了相關任選課和活動課的建設指導意見之后,許多經濟較發達地區便開始依照校本課程制定了文本性的校本教材,有較多成功的案例,具有極高的可行性與參考價值。

四、在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之中應用校本教材的優勢

1.提升農村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質量

當前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主要是以教材內容為主,語文的相關課程內容較為枯燥,學生在課堂之中所表現出的積極性不高,因此通過校本教材的引入,一線語文教師則可針對教學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編制教材內容,不僅可以作為開發校本課程的重要參考依據,還可以作為輔助教材,在課堂上與基礎教材結合使用,進一步豐富課堂內容和教學活動形式,有利于提高農村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水平[4]。

2.實現作文課程的校本化、個性化

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提出課程的設置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創新導向,增加課程的綜合性以及實踐性,著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因此在作文課程之中引入校本教材可以將學生作為教學之中的主體,針對當前農村小學教育設備不夠先進、學生視野不夠開闊、教師科研力度不足的現狀,進行深化改革,以改傳統教學工作中教材文本性內容單一,知識結構較為抽象的問題,真正意義上的打造符合學生的校本化、個性化課程。

3.便于教師掌握學生的思想動向

農村教師相比城鎮教師而言工作任務要更繁雜一些,由于許多學生都是留守兒童,因此不僅要幫助學生獲得全面性的知識,還要加大對其生活與心理健康的關注。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又很難產生互動,而通過作文教學便可以讓學生通過紙筆來描繪心聲與暢想未來,教師可以此提高校本教材編制的目的性,深度發掘學生的心理與情感狀況,依靠生動的校本作文課程,發現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向,從而更好地優化教學方案,幫助其解決生活與學習中的實際問題。

五、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應用校本教材的有效對策

1.發掘特色,鞏固教材質量

校本教材如想在實際教學工作之中得到妥善的運用,則要加大對其內容的編制以及整合力度?;A教材所面向的是多數學生,而校本教材則面向的是學校內的特定群體,因此教師要建立動態化的科研思想,并發掘地方的特殊資源,通過需求評估、確定目標、組織與實施、反響評價四個方面從源頭上把控校本教材的使用質量,從而提高教材的個性化,充分彌補當前作文教學之中所存在的問題缺口。例如:一是定期開展研討會議,校本教材在研發以后也應依照實際情況適時調整內容,并且校領導以及相關管理人員要共同參與,保證校本教材的科學與合理性。二是加大教學資源的整合,加強對地方民風民俗、歷史名人、水鄉景觀、學生興趣意向等內容的調研,以提升人才培育質量為目標,提高學生的民族自信、文化底蘊、社會責任感,縮小城鄉教學之間的差距。

2.創設情景,豐富教材內容

藝術源于生活,寫作亦是如此,為避免作文教學流于形式,將校本教材的效能發揮到最大,應讓學生將生活體驗以及感官所接觸到的事物不斷累積,充分運用到作文內容之中。例如:一是教師要學會運用校本教材中的插畫、對話,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感受文中主人翁的心情,并讓其他學生體會文章寫作的用意,發掘教材背后的價值,以此進行作文寫作方向的延伸,像觀后感、人物內心活動描寫、主題劇本創作等,豐富作文練習形式,拓展教學思路,不局限于固定的作文教育模式。二是教師要充分踐行陶行知思想,將學生帶出課堂,通過近距離接觸教材內容,從而激發習作想象,學生對抽象的教材內容有了真實的感觸,在寫作中便可將研學過程所經歷的事物寫成作文,提升了教學實效。

3.自讀自悟,培養探索能力

作文教學與口語交際和思維邏輯鍛煉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而為能夠提高知識點的連貫性,教師則可開展跨單元式的教學,加大對教材內容的解析,并將具有相同特質的文章進行整合,協同教學。例如:依照作者挑選文章、依照創作年代挑選文章、依照寫作手法挑選文章等。教師做好課前導入,引領學生閱讀,并讓學生發現文章之中所存在的共同點,讓其自主探索,教師做好指導工作。在總結完畢以后可通過“精彩篇章仿一仿”的形式,進行練習。其中練習的形式有兩種途徑,一是仿全篇,依照教學目標,挑選幾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讓學生從整體對范文進行模仿練習,這樣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進行文章模仿結構的選擇,既具備了開放性又兼具了自主性。二是仿片段,在范文較多且教學時間有限時,教師可以針對句式表達、段落構成、過渡照應等方面讓學生結合身邊的景物對其進行模仿,具有較強的針對性[5]。

4.交流素材,激發學生興趣

為能夠幫助學生整理寫作思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針對班級內學生寫作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可以通過讓學生交流素材的方式,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以及興趣。例如:舉辦“會說話的作文”活動,在校本教材之中抽取一篇文章或者單元關鍵字,讓學生圍繞該主題搜索信息內容,可以作為課下任務,也可以作為課上自主探究活動。學生通過看、聽、訪、調查的方式,觀察校本教材之中所闡述的極其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活、人、事、景、物,在實踐過程中、在校園學習中、在日常生活中解讀生活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并將其在課堂上進行交流。教師做好引導作用,抽取關鍵信息,幫助學生組織出寫作提綱,讓學生樹立良好的寫作習慣,在寫作之前學會收集關鍵性信息,組織好思路以及寫作語言,有利于提高作文的連貫性。

5.加大積累,實現自主創作

在日常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學生寫作的練習,還要注重詞匯量以及句式等基礎知識的積累,在保證校本教材能夠與基礎教材內容保持銜接的同時,建議拓展詞匯與句式板塊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在課堂之中還可以通過游戲式教學模式,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建立良好的課堂氛圍。例如成語接龍游戲:讓學生收集教材之中所出現的成語,并通過成語接龍的方式進行游戲,如果學生正確回答出教材之外的成語,便可額外加學分或獲得物質獎勵,以此激勵學生增加自己的詞匯量儲備。補空白游戲:針對教材之中寫的較為含蓄以及簡練的地方,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在語句之中進行“空白處”填補,從而豐盈教材內容,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連連看游戲:教師根據不同的文章創作與學習類型,在黑板中通過思維導圖建立多個主題,例如人物主題中有你、我、他;情境主題中有白天、雨天、黑天;創作手法中有擬人、比喻、抒情等,讓學生通過連寫的方式在其中加上對應的詞匯以及創作手法,形成一個短文或者文章段落,從而提升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6.隨機抽查,豐富點評形式

作文教學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便是作品賞析,不僅可以增長學生的知識儲備,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教材之中的文章,通過邊教學邊點評的方式,讓學生具備一定的鑒賞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可以通過隨機抽查的方式,了解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看法,從而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在寫作環節中,教師可以抽取班級內學生的幾篇文章,讓學生自行朗讀,通過教師評、學生自主評、學生互評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同學身上的優點,并對文章中所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改進。在之后的教學環節之中可以將校本教材作為重要的作品賞析指導材料,每節課設定一個點評環節,讓學生充當“小小講解員”,以品鑒的方式帶領其他學生共同學習,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于學生,并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科學探究精神。

7.自主修改,完善教學方案

在經過學生和教師的點評之后,學生應針對自己寫作過程中的問題有針對性地修改,并對照教材之中所出現的范文,整改自己的不足。教師依照學生的修改情況以及實際學情,對教案進行優化,將學生所反饋出的情況及時上報于教研小組,依照學生的弱項、差項、錯項,有針對性地調整教材內容,提高教材的適應性。在拓展創新的環節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之中的文章,讓學生以“讀文有感”的形式,結合自己生活的實際狀況進行讀后感書寫,并將其作為常規性的閱讀計劃,學生可以利用手抄報、漫畫、閱讀日記等形式,豐富讀后感的形式,從而為后期的寫作積累更多的素材,提高自主寫作與文章修改質量。

六、結語

綜上所述,教材是指導教師教學方案規劃的重要參考依據,基于新課改教育標準,依照農村小學的實際情況,創設了相應的校本教材,而如何在課堂之中運用好此教材則是當前農村基礎教育工作中的難點。雖部分地方的教育資源有限,但教師也要加大對地區文化特色的分析,讓學生產生文化自信,學會利用作文抒發心境,暢想未來,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積極健康地成長與學習。

【參考文獻】

[1]王天明,胡文菊.經典誦讀:農村小學傳承傳統文化實踐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22(18).

[2]楊長甲.農村小學德育教育中紅色文化資源利用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2(18).

[3]李麗.淺析校本教材在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論壇,2021(28).

[4]唐成全.創新社會生活教育,促進“幼苗”茁壯成長——農村小學社會與生活課程開發的策略和建議[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0(09).

[5]譚延丹.“學?!鐓^互動”:農村學校社區課程資源開發個案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9.

猜你喜歡
校本教材農村小學作文教學
基于企業需求的職業學校加工中心校本教材開發的探討
對流動兒童豎笛校本教材內容選擇的思考
開發詠春拳校本課程,促進體育教師專業發展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策略
關于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五年一貫制大專階段二外日語校本教材的研究開發
網絡視域下初中作文教學初探
農村學校構建書香校園的有效策略探研
先寫后教:語文作文教學途徑探微
當前農村學校實施“新教育實驗”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