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普職融通的價值導向與制度路徑

2023-06-25 12:06馬延偉
職業技術教育 2023年4期
關鍵詞:價值導向全面發展

馬延偉

摘 要 經濟社會發展與科技進步加速演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間的聯系日趨緊密。加強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溝通、銜接和融合,已成為時代的必然選擇,普職融通已成為新時代推進國家教育體系優化的重要政策話語和改革方向。普職融通至少包括三個層面的內涵:普職融合、普職溝通和普職銜接。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是推進普職融通的根本價值追求,是指引相關政策和教育改革實踐的核心價值導向。推進普職融通是教育制度層面的改革、協調與重構,要積極探索以機構重建優化學校教育制度,以要素融通豐富教育體系,以體制機制創新完善教育管理制度。

關鍵詞 普職融通;價值導向;全面發展;教育制度

中圖分類號 G71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23)04-0024-07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職業教育從農業社會的傳統學徒制過渡到工業社會的學校教育制度,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關系日益密切。特別是隨著義務教育的逐步普及,職業教育總是建立在一定的普通教育基礎之上的,學生在掌握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基礎之上,再來學習一些特定職業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獲得進入勞動市場的就業能力和資格。而信息化時代,技術的科學化、理論化、集約化水平不斷提高,對從業者的職業能力要求也不斷提高,職業崗位變更的機會進一步加大,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從業者需要具有更為全面扎實的知識基礎、更廣泛的教育學習機會、更強的終身學習意識和能力。加強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溝通、銜接和融合,就成為了時代的必然選擇。2022年5月,新修訂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下簡稱《職教法》)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融通”,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求“推進職普融通”。普職融通已經成為新時代推進國家教育體系優化的重要政策話語和改革方向。

一、普職融通的內涵解析

“融”最初的意思為“炊氣上出也”,即煮食物的蒸氣向上冒出[1]?!缎氯A字典》對“融”的解釋包括三層含義:一是固體受熱變軟或變為流體,可組詞為融化;二是融合、調和,可組詞為融洽、通融、水乳交融、融會貫通等;三是流通,組詞為金融[2]?!巴ā?,“達也”,即“到達,通達”[3]?!缎氯A字典》中“通”的含義主要有四種:一是沒有阻礙,可以穿過,能夠達到,組詞有:通行、四通八達、通車、通風等;二是傳達,組詞有通報、通信等;三是往來交接,組詞有通商、互通情報等;四是普遍、全,組詞有:通力合作、通盤計劃等[4]?;谧至x,“融通”即有融合通達之意?;谶@樣的詞義,“普職融通”至少有以下三方面內涵。

(一)普職融合

“融合”意為幾種不同的事物合成一體?!捌章毴诤稀奔雌胀ń逃吐殬I教育合為一體,在普通學?;蚵殬I學校一種辦學機構內實現普職兩類教育元素的有機結合。在話語表達上,有的用“普職融匯”,如介紹日本的綜合高中是開創了“普職融匯”的新教育體制[5];有的用“普職滲透”,如1986年上海市徐匯區開展“高中階段普職滲透多模式辦學”的改革試驗, 或是以普通高中為主體,滲透職業技術教育,或是以職業技術學校為主體,滲透普通高中課程[6];有的用“普職結合”,如四川省綿陽市在1990年代提出“普職結合”的教育改革方案,即結合普通教育實施職業技術教育,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技術的內容[7]。

(二)普職溝通

“溝通”意思是使彼此相通?!捌章殰贤ā本褪瞧胀ń逃吐殬I教育作為兩種獨立的教育類型,普通教育機構和職業教育機構作為并行的辦學主體,通過制度設計搭建橫向互通之橋梁,實現兩類教育要素之間的相互溝通??梢院唵伪硎鰹槠章殐煞N教育類型在同一層次間的橫向溝通。溝通的內容和載體包括學生、教師、課程、資源等教育要素,表現形式包括學生流動,教師、課程、設備設施等資源共建共享,學習成果互認等,溝通的根本目的在于拓寬學生的發展空間和發展路徑。

(三)普職銜接

“銜接”意為后一事物與前一事物相連接,包括時間與空間兩個層面。但在教育政策和制度語境下,應主要是時間層面的“前后”和層次間的“上下”連接。按照我國當前的學校教育制度和國民教育體系結構,普職銜接主要表現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初中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中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之間的銜接??傮w上,普職銜接可簡單表述為普職兩種教育類型在不同層次間的縱向連接。

倡導普職融通的前提是承認二者的區別和聯系。2019年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普通教育是實施基礎文化科學知識的教育。我國實施普通教育的機構為小學和中學,任務是培養勞動后備力量和為高一級學校培養合格新生[8]。但高等院校也實施普通教育,比如美國高度重視大學的普通教育,包括對全體大學生所普遍進行的基礎性的語言、文化、歷史、科學知識的傳授,公民意識的陶冶,以及不直接服務于專業教育的人人皆需的一些實際能力的培養[9]。職業教育是給予學生或在職人員從事某種生產、工作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教育。分就業前和就業后兩類[10]?!堵毥谭ā返诙l闡明,職業教育是指為了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備從事某種職業或者實現職業發展所需要的職業道德、科學文化與專業知識、技術技能等職業綜合素質和行動能力而實施的教育,包括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

從定義來看,職普兩類教育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兩類教育的目標定位、教育內容以及與內容相適應的教育方式方法有著明顯區別,因而其師資隊伍、設備設施保障等也有所不同。但是兩類教育的受教育者都要成為合格勞動者,走向各自不同的工作崗位,這就使得兩類教育在目標、內容、方法上必然發生緊密的聯系,都要著眼于學生科學文化知識、職業態度與品格、實踐能力等職業綜合素質的培養。這就是黃炎培提出的“凡教育,皆含職業之意味”[11]。而197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修訂1962年《關于技術與職業教育的建議》時,就將職業教育描述為“普通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為某一職業領域做準備的一種手段;繼續教育的一個方面”。2021年再次修訂時仍保留了“普通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的表述[12]。這表明,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密切聯系是結合世界各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經驗所達成的共識,而這一共識是推進普職融通的重要認識和實踐基礎。

二、普職融通的價值導向: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自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頒布《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起,若干重要國家教育政策文件中有關職業教育發展和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政策表述都提及普職教育相互溝通的問題。而在新世紀以來幾份重要政策文件中,更是直接闡明了兩類教育溝通銜接的價值考量。2010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推進培養模式多樣化,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中根據需要適當增加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探索綜合高中發展模式;促進各級各類教育縱向銜接、橫向溝通,提供多次選擇機會,滿足個人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要。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提出,加強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溝通,為學生多樣化選擇、多路徑成才搭建“立交橋”。2017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發布的《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提出,實行普職融通,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機會。顯然,推動普職教育相互溝通,是通過為學生創造多次選擇機會和多樣化成才路徑,滿足人的多樣化學習和發展需要,最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此,促進人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是推進普職融通的根本價值追求,是指引相關政策和教育改革實踐的核心價值導向。

(一)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是推進普職融通的指導理論和根本依據

馬克思指出,現代生產必然要求“用那種把社會職能當作相互交替的活動方式的全面發展的人,來替代只是承擔一種社會局部職能的局部個人”[13]?!霸诠伯a主義社會里,任何人都沒有特定的活動范圍,每個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因而使我有可能隨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為一個獵人、漁夫或批判者”[14]。馬克思所說的全面發展,并不是主張退回手工業時代一個人可以完成產品所有加工環節的技術全面性狀態,而是強調在未來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人的活動內容和方式、人的需要和能力得到全面豐富和發展,個人能夠實現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有機結合,在掌握勞動技能的同時,還懂得生產原理,這樣的人就具備了根據需要變換勞動部門和社會職能的能力,突破了特定的活動范圍,也就不再被迫固著于某一個職業、某一個崗位上,社會分工所導致的人的片面發展將逐步被消除,人能夠根據自己的意愿和興趣,選擇自己的活動領域、活動方式,并根據需要變換自己的活動和職能,因而人的全面發展同時也是人的自由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全面發展是現代生產對人的發展提出的客觀要求。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的全面發展是需要歷史條件的,而現代生產在對人的全面發展提出客觀要求的同時,也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了條件。首先,生產力的發展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基礎?!爱斎藗冞€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質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應的時候,人們就根本不能得到解放”[15]。其次,馬克思認為現代生產技術的革命性逐漸使“工人終生固定從事某種局部職能的技術基礎被消除了”,因而也為體力和智力在勞動過程中的統一以及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結合創造了條件。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把生產勞動與教育相結合看成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6]。第三,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自由支配時間??萍嫉母咚侔l展與應用轉化帶動勞動生產率的大幅提高,人們的勞動時間將逐步減少,自由支配的時間將逐步增加?!肮澕s勞動時間等于增加自由時間,即增加個人得到充分發展的時間”[17]。

(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始終是中國共產黨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和教育事業發展的不懈追求和指導方針

“就其實質內容和社會功能而言,馬克思的學說就是關于人類解放的學說,也就是關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18]。中國共產黨人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歷代黨中央領導集體始終牢記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不懈奮斗,推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毛澤東指出,“被束縛的個性如不解放,就沒有民主主義,也沒有社會主義”[19]。1957年,他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20]。鄧小平認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人全面發展的經濟前提。他指出,“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表現,就是能夠允許社會生產力以舊社會所沒有的速度迅速發展,使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能夠逐步得到滿足”[21]。1980年5月,鄧小平在書贈《中國少年報》和《輔導員》雜志的題詞中,對全國青少年提出了要求:“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有體力的人,立志為人民作貢獻,為祖國作貢獻,為人類作貢獻?!盵22]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多次述及人的全面發展問題,指出“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我們進行的一切工作,既要著眼于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又要著眼于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是馬克思主義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要求。我們要在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礎上,不斷推進人的全面發展”。胡錦濤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蘊含著深刻的人的全面發展思想。他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講話中提出了“三個緊密結合”,即“把文化知識學習和思想品德修養緊密結合起來、把創新思維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把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9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龠M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到二〇三五年,……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梢?,中國共產黨始終牢記初心使命,始終以物質豐富基礎上的人的全面發展為奮斗目標,以人民為中心是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發展的根本價值追求。

(三)推進普職融通是以促進人全面發展為宗旨的教育價值觀的回歸,是黨的立德樹人教育方針的落實與踐行

我國長期以來實行普職分軌的教育制度:普通教育以基礎文化科學知識為主要教育內容,主要幫助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做準備;職業教育以進入特定行業職業從業所需的態度、知識、技術技能為主要教育內容,為進入或更好地就業以及轉業做準備。隨著兩類教育體系的日漸發展與完備,二者涇渭分明的趨勢日趨明顯,產生了普通教育疏離職業、職業教育缺失文化的弊病,一定程度上產生了人素養發展的片面化傾向。從普通教育層面看,在升學目標導向下,基礎教育中智育被學校和家庭高度關注,德育、體育、美育、勞育被忽視,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和心理負擔重的情況普遍存在,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能力、創新精神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和培養,校內所學書本知識主要用于應對考試,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淡薄、機會匱乏。調查研究發現,初中生平均每天完成語文、數學兩科作業需要2小時以上[23],有47.6%的重點初中二年級學生每天作業時間超過2小時,30.4%的重點高中二年級學生超過3小時[24]。數據表明,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很多學生的作業量已經超出研究得出的最佳作業量閾限[25]。學生課余時間被大量作業占據,擠占了社會交往、體育鍛煉、家務勞動等活動時間,制約了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不及格率,小學生6.5%,初中生14.5%,高中生11.8%,而大學生為30%[26]。由于課程設置中缺乏職業內容和職業指導的滲透,很多高中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茫然、盲從,缺乏對個人發展的理性規劃,給未來就業和職業生涯發展造成障礙。從職業教育層面看,因突出強調就業導向,強化課程與崗位無縫銜接和技能訓練,職業院校學生的知識基礎不斷弱化,職業素養不斷窄化,人文素養缺失,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有調查發現,用人單位對高職畢業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工作及應變能力、組織協調和決策能力、開拓創新能力等的評價較低,而用人單位普遍認為這些能力比學習成績更為重要[27]?!按蟛糠指呗氃盒^k學時間短、文化底蘊不足,對‘就業導向有著片面的認識與強調,加之當前職業教育普遍存在著功利主義、技能至上的價值取向,一些高職院校單純注重學生操作技能訓練,片面強調專業技能培養,僅僅滿足于讓學生獲得某個職業所需要的實際知識和技能,而對于培養學生具有獨立人格、健康心理、社會適應能力、創新實踐能力的人文教育重視不夠,致使學生人文素質偏低、人文知識缺乏、人文精神淡薄”[28]??梢?,在兩類教育系統中都存在普職分離的片面化、單向度發展的弊病。推進普職融通是要糾正這種偏差,按照人的全面發展理念和要求,在優化普職兩個教育系統的基礎上完善我國國民教育體系。

2021年5月,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印發的《關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通知》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工作,決定把勞動教育納入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總體要求。經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五條修改為“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深刻回答了三個教育根本問題:培養什么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怎樣培養人——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為誰培養人——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無論是普通教育還是職業教育,都需要回歸促進人全面發展的教育價值觀,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重塑教育目標,變革教育方式,再造培養體系。

三、普職融通的制度路徑

人是“一種制度里的公民”[29]。人作為一種社會存在,必須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才能實現自身的存在和發展。制度就是為了規范和協調人的行為和各種社會關系而構建起來的,正是各種社會制度將個體融入社會關系之中,因而制度是“連接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社會的最主要中介之一”?!爸贫鹊娜藶樾?、屬人性、為人性,客觀上要求制度的建構以人的生存和發展為出發點,并隨著社會的發展進行改革與重構,從而使人的發展得到有力的制度保障”[30]。因此,制度改革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關鍵路徑。普通教育、職業教育都是國家教育制度的組成部分,推進普職融通是教育制度層面的改革、協調與重構。

(一)以機構重建優化學校教育制度

學校教育制度是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具有不同性質和任務的學校為主體而形成的體系,要明確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學習年限以及學校間縱向和橫向的聯系。學制層面的改革可在兩個層面切入。

一是優化雙軌制設計,繼續探索綜合高中模式。我國的學制以雙軌制為主,初中開始設立普職雙軌,但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職業初中的辦學規模已經大幅萎縮,根據教育部官網發布的數據,2021年全國職業初中只有9所,而在1997年有1469所。同時,在初中、高中階段還存在一部分普職一體辦學的情況,如在中等職業學校附設普通高中班、在普通高中附設中職班、在初中設立職教班等,另外還有少量綜合高中試點??傮w上屬于普職分軌、涇渭分明的狀態。特別是1985年《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初中后分流、高中階段職普招生規模大體相當的制度安排后,初高中階段職普隔離的狀態便一直延續下來,導致前文所述的學生片面發展情況。為此,國家多次出臺政策文件推動學校教育制度改革,鼓勵探索綜合高中模式。2010年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為促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而提出“探索綜合高中發展模式”;2014年發布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提出“繼續探索舉辦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融通的綜合高中”;2017年發布的《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提出“探索發展綜合高中”;2022年12月印發的《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再次重申“探索發展綜合高中”。盡管在江蘇等地綜合高中試點出現了“定位偏頗、模式守舊、成效不彰等較為突出的問題”[31],但綜合高中無論對于推動普通高中教育多樣化還是促進職業教育學生多通道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制度變革意義。綜合高中如能發展為一種獨立形態的高中教育,可以進一步豐富我國學校教育類型,并將剛性的初中后分流逐步過渡為柔性的高中段、漸次性分流,有利于厚植學生的文化基礎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也有利于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的緊密銜接。

二是建立普職銜接機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其發布的《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2011年)》中將第4級稱為“中等后非高等教育”,是為學習者完成高級中等教育后計劃進入勞動力市場或繼續接受高等教育做準備的一個教育層次。對于中職畢業生,可以通過這一級教育補習普通文化課程,通過這一高等教育預科教育為進入第5或6級做準備;對于普通高中畢業生,可以通過這一級教育學習職業類課程和職業技能,為就業或進入第5或6級教育做準備。這一級教育“具有過渡教育與補充教育的功能”[32],發揮著“教育轉換”的作用,是人才成長的“立交橋”[33]。在實踐中,這一級教育可以探索在普通高中、中高等職業院校舉辦。另外,根據德國的經驗,升入培養技術工程師的??聘叩葘W校的完全高中畢業生,因沒有相應的專業基礎,必須經過在企業進行半年時間的“預實習”才能入學[34],這種以企業為主體,通過校企合作實現普職銜接的模式是以“雙元制”為基礎的,也是我國教育制度改革可以借鑒的。

(二)以要素融通豐富教育體系

教育體系包括人、財、物、信息、機構等要素,涵蓋教育目的、內容、方法、活動、設施、環境、學生、教師、管理人員等。著眼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普職融通制度和政策,就是要糾正單一化的普通教育或職業教育體系,通過二者相互滲透、溝通與合作,讓兩種教育體系的要素更加多樣化,增加學生的學習機會、選擇機會和發展方向。

首先,課程層面的融通。在義務教育階段,以活動課程的方式開展職業啟蒙教育,讓學生獲得初步的職業認知和體驗;其中的初中教育,因面臨畢業后分流,可滲透一定比例的職業技術教育課程,幫助學生初步了解專業與就業方向,建立初步的職業生涯意識,為初中后選擇做好準備。普通高中教育可借鑒北美綜合高中模式,開發開設職業技術教育課程,以必修和選修的方式開設,可逐步優化學生完成相關課程的學分結構,引導學生逐步探索未來專業和職業生涯方向。普通高中要有意識地根據當地產業結構特點,結合當地產業優勢,與行業企業、當地職業院校合作開發富有當地、本校特色的職業教育課程。職業院校為中小學提供課程服務也是可以積極探索的方向。職業院校需要進一步加強科技和人文類課程建設,加強普通教育。20世紀美國高等教育中普通教育逐步復興和發展,日益增長的職業主義、專業主義傾向受到質疑和抵制。1979年《哈佛大學文理學院關于共同基礎課程的報告》界定了什么是“一個受過教育的人”,強調思考與寫作能力、深度專業知識、認識宇宙與人類的方法、審美能力、道德識別與判斷能力、知曉他國文化等[35]。這對我國反思和優化職業院校課程結構體系很有啟發。加強職業院校學生普通教育,既是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基,也是為其在學習黃金時期創造更多選擇機會。

其次,資源層面的融通。在普通中小學尚不具備開展職業啟蒙教育、技術技能教育辦學條件的情況下,亟需在區域內實現普職學校間資源共享共建,包括教學設備設施、師資力量、學習材料等。隨著普職融通的推進,在課程結構優化、課程體系建設的基礎上,相關的職業教育課程資源、設備設施、師資力量可以逐漸在普通中小學里沉淀下來,逐步形成各校的辦學優勢和特色。

(三)以體制機制創新完善教育管理制度

2017年教育部等部門發布的《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提出“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合作機制,探索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資源互通”。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資源互通是實現普職融通的關鍵運行機制。在長期分設的普職兩類教育機構里,課程、師資、資源乃至空間的割裂等都是學生流動、課程互選的客觀障礙,并且在一定時期內,將多種教育要素在普通學校、職業學校里建設完備是極大的挑戰,這就需要體制機制層面的創新性探索。在互聯網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國的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慕課平臺等多樣化線上課程資源平臺不斷完善,可以更為便利地支撐普職院校學生實現課程互選。支撐課程互選、普職融通真實發生的制度激勵,就在于學生修課后的學分和相關資格認定。普通高中學??商剿鹘W分制管理體系,如美國公立高中學生普遍修讀職業類課程、至少獲得一個學分,甚至有些學生還學習一些大學專業先修課程,其學分在入讀大學或社區學院時予以認定,這樣的學分制管理就能激勵學生積極選修職業類課程,為后續普職教育銜接及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奠基。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習普通教育課程,也可以通過相應的考試評價環節獲得學分認定,根據個人意愿轉到普通教育軌道;而中職或高職階段不同層次的專業課程學習,也可以通過學分認定,在升入職業類或學術類大學時作為優先條件和免修相關課程的依據。因此,學分制管理和學分互認機制是促進普職融通的重要制度支撐。此外,不斷深化改革的招生考試制度也將為普職融通提供助力。2022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完善職教高考制度,健全‘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辦法,擴大應用型本科學校在職教高考中的招生規?!薄巴晟票究茖W校招收具有工作經歷的職業學校畢業生的辦法”“根據職業學校學生特點,完善專升本考試辦法和培養方式”。職教高考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將有助于保障中職生的公平升學權利,促進中職學生自由選擇高等學校與專業,并將倒逼普通高中課程結構優化[36],促進普職教育滲透、普職教育銜接。這些招考制度改革舉措將有力促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發展,為人的發展搭建起四通八達的暢通渠道。

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都是教育的組成部分。而教育具有深刻的人文內涵。當前的教育“還沒有充分地發揮它的根本功能——使人成為‘人。對教育的最大誤解,莫過于把教育當作培養‘某種人的手段。這里所說的‘某種人,是指從事某種特定職業、具有某種特定身份、扮演某種特定角色的人”[37]。人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是馬克思、恩格斯為人類解放而設定的遠大理想,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目標。推進普職融通蘊含著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內在價值,也醞釀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制度變革,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參 考 文 獻

[1][3]湯可敬,譯注.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8:597.367.

[2][4]新華字典[S].第11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427-428.498.

[5]沈學初.普職融匯的新型學?!毡镜木C合高中[J].職業技術教育,1995(2):38-39.

[6]鄭家農.上海高中階段“普職滲透”的回顧與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1998(10):16-19+22.

[7]馮化友.農村初中“普職結合”教育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教學與管理,2009(9):17-18.

[8][10]陳至立,主編.辭海(第七版)[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

[9]王定華.美國大學的普通教育[J].比較教育研究,1993(6):26-29.

[11]黃炎培.新大陸之教育:下編[M].北京:商務印書館,1917:7.

[12]歐陽河.職業教育基本問題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16.

[13][1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07-534.407.

[1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68.

[16]扈中平.“人的全面發展”內涵新析[J].教育研究,2005(5):3-8

[1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人民出版社,1980:225.

[18]孫正聿.人的全面發展與當代中國人的解放的旨趣、歷程和尺度——關于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思考[J].學術月刊,2002(1):5-8.

[19]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37.

[20]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80-781.

[21]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28.

[2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教育[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60.

[23]王小明,文劍冰,董輝,等.初中生眼中的家庭作業的調查[J].全球教育展望,2016(10):21-28.

[24]任寶貴.我國五省中小學家庭作業現狀調查[J].教育科學研究,2015(12):49-56.

[25]趙茜,錢阿劍,張生,等.回應“雙減”要求的有效作業特征與實踐策略[J].中國遠程教育,2022(7):59-69+77.

[26]學生體質健康調查:全國約3成大學生體質健康不及格[N].中國青年報,2021-04-25.

[27]魯偉,劉承赫.用人單位對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評價的調查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13(10):88-91

[28]鐘偉. 高職教育應走出“制器”時代[N].中國教育報,2012-12-12(5).

[29]康芒斯.制度經濟學[M].于樹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93.

[30]陳輝.論人的發展的制度中介[J].哲學研究,2006(6):123-126.

[31]崔志鈺,倪娟.江蘇綜合高中的辦學現狀、問題與政策建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19):78-82.

[32]賴曉琴.基于《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2011年)》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2(28):19-22

[33]王江濤,俞啟定.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現代性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6(10):8-14.

[34]郭揚.普職溝通、中高銜接模式之比較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00(8):69-73.

[35]彭正梅.美國大學普通教育理論的發展[J].外國教育資料,1998(4):9-14.

[36]徐國慶.作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關鍵制度的職業教育高考[J].教育研究,2020(4):95-106.

[37]孫正聿.人與教育[J].現代國企研究,2014(5):86-91.

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and Institutional Path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Ma Yanwei

Abstract?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re accelerating, so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cational? and general education is becoming closer and closer. Strengthening the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of the times. Integr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has been an important policy discourse and reform direction in promoting the optimization of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new era, includes at least three aspects: integration, communication and connection. To promote peoples overall and free development is the fundamental value pursuit of the integration of gener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s the core value orientation to guide relevant policies and educational reform practice.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gener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reform, coordin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We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he optimization of school educational system through the reconstruction of institutions, the integration of elements to enrich the educational system, and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gener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value orientation; overall development; education system

Author? Ma Yanwei, research associate in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Beijing 100048)

猜你喜歡
價值導向全面發展
高中政治的教學要求探析
基于價值鏈導向的會展旅游產業鏈提升研究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績效評估的價值導向分析
《瑯琊榜》淺評
如何做好新時期的黨政工作
體育教學基本原則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
建筑設計創新與可拓思維模式
強化社會主流文化對大學生的價值導向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