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表現及應對措施思考

2023-06-25 06:25陳華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23年4期
關鍵詞:兒童心理兒童家長

陳華

【摘要】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自卑、抑郁等,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環境不良、父母關愛缺失、缺乏親情溝通等。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發展的重大因素之一,必須高度重視并積極應對,以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產生既有社會原因,也有家庭原因,還有自身因素。要解決好這一問題,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

【關鍵字】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應對措施;焦慮情緒

1留守兒童心理問題主要表現

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也是我國社會轉型期出現的一個新現象。近年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口流動的加速,留守兒童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根據全國婦聯的統計,目前全國有農村留守兒童697萬人,其中14歲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約490萬(數據來源:民政部新聞發布會)。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因家庭變故、父母外出等原因造成的單親家庭超過100萬個。由于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和呵護,許多孩子變得性格內向、自卑敏感、缺乏安全感,有的甚至出現厭學、逃課等不良行為。此外,由于與父母分離,很多孩子的情感需求難以滿足,容易出現心理失衡,導致一些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以下幾點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

1.1缺乏安全感

由于父母長期在外,與子女分離時間較長,孩子對父母的感情就會越來越淡薄,從而造成心理上的不安。他們害怕父母會離開自己,擔心父母不在身邊時,會被其他小朋友欺負,甚至擔心父母在外面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從而產生自卑、焦慮的心理。

1.2孤獨感

由于缺少父母的關愛,留守兒童往往感到孤單和寂寞,容易養成內向的性格特點。有的孩子不愿與人交流,性格孤僻;也有的孩子因為缺乏親情,內心封閉,不善交際,不能適應集體生活。

1.3學習壓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學業負擔逐漸加重,而部分孩子的家庭經濟收入卻相對較低,承擔孩子的教育花銷存在一定困難。因此,一些學生會產生厭學情緒,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1.4行為偏差

由于缺少父母的約束,一些留守兒童的行為往往比較自由散漫,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甚至有的孩子還會經常說謊,欺騙家長,或者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偷拿別人的東西。

1.5道德缺失

在長期的留守生活中,一些孩子的思想品德會出現問題,例如: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關心他人;有的則變得懶惰、任性,做事沒有計劃,隨心所欲等。

1.6親子關系疏遠

長期和父母分開,會使親子之間的感情出現裂痕,進而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些家長認為,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少,就不愿意對孩子進行批評,結果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如脾氣暴躁,不聽話,不愛學習,成績差,不懂禮貌,不尊重長輩等。

1.7情感脆弱

對于留守的孩子來說,親情是維系其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素之一。如果長時間得不到親情的關懷,那么,他們的情感世界就會十分脆弱,很容易受到傷害,從而導致心理疾病的產生。

2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

鄉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普遍重視。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產生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2.1家庭教育缺位

農村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常常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顧。由于老人精力有限,對子女教育往往重視不夠,加之隔代教育觀念陳舊,導致孩子出現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同時,一些家長在孩子面前爭吵不休,甚至拳打腳踢,使孩子長期處于恐懼不安的狀態,極易誘發心理障礙[1];父母長期外出打工,孩子缺乏關愛,容易產生自卑感,進而導致性格孤僻、內向,甚至出現厭學、逃學等不良行為,嚴重的還會引發各種心理疾病。父母長期在外,孩子得不到應有的教育,難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從而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和關愛,孩子與父母之間溝通少,感情淡漠,容易造成情感上的缺失,進而誘發各種心理疾病。比如,有的孩子在遇到困難時,不知道如何向家長求助,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親子關系疏遠。因為缺少父母的監管,有些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較薄弱,經常會出現遲到早退、曠課等現象。長此以往,不僅會影響正常的學習秩序,而且會嚴重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甚至還會對他人造成人身傷害,給社會帶來安全隱患。

在家庭經濟壓力下,很多家長不得不選擇外出打工掙錢,這必然會導致家庭教育缺位,從而影響孩子的成長。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開始有了自己的秘密,如果他們的心事無法得到及時疏導,部分孩子會出現抑郁癥狀,嚴重者甚至會發生自殺行為。由于長時間遠離家人,再加上親情缺失,這些孩子往往會變得敏感,有時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他們會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如打架斗毆、偷竊等等。因為缺少家人的關心,許多學生在學校里經常會感到孤獨寂寞,因此,一部分孩子會產生消極的情緒,甚至會自暴自棄。

2.2部分學校教育失當

學校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場所。但由于部分教師責任心不強,工作作風不嚴、不實,不能很好地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導致一些留守兒童在學校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和引導,進而性格愈加孤僻,情緒波動大,易產生厭學情緒。有些學校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對學生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部分學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充分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不能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愛護,致使一些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疏導,久而久之,便會出現嚴重的心理疾病。部分學校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有的老師對學生過于嚴厲,有的老師對學生過分遷就,這些都會對學生的教育產生負面影響,干擾正常的學習和生活[2]。

2.3社會及自身因素

有的學生因受環境的影響,加上某些自身因素,遇到挫折,就變得消沉,意志薄弱,難以承受打擊,從而導致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3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路徑

留守兒童是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由老人或其他親屬監護的未成年人,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和呵護,容易產生心理上的孤獨感、自卑感。那么,對于留守兒童,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其克服心理問題呢?

3.1學校要幫助留守兒童培養良好心理素質

3.1.1幫助留守兒童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一是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孩子一般會在晚上21:00~22:00入睡,早上6:00~7:00起床。如果孩子的生物鐘被打亂,不僅會影響身體正常發育,還會影響智力開發。因此,在孩子就寢前,家長應讓孩子安靜下來,排除一切雜念,全身心放松,安然入睡,并堅持在同一時間起床。這樣有助于建立正常的生理節律,提高孩子的睡眠質量,促進身心健康。

二是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要教育孩子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勤剪指甲,保持衣服干凈整潔,防止病從口入。

三是培養合理的飲食習慣。平時要注意給孩子吃一些清淡而富有營養的食物,不要讓孩子吃得過飽,以免加重消化器官負擔,引起消化不良。同時,還要注意控制零食,避免因飲食無度而導致肥胖,影響身體的生長發育。

四是培養正確的勞動觀念。學??梢宰尯⒆訁⒓邮止趧拥然顒?,既可以增強體質,又可以使孩子在勞動中體驗快樂,進而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

五是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指導他們在生活中學會自我調節,如適當安排學習和休息時間,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合理安排飲食,保證營養充足;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強身健體,增強體質;利用課余時間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

3.1.2加強學校教育,提高教師思想認識

學校要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廣泛宣傳關愛留守兒童的政策,讓師生充分認識到留守兒童問題的嚴峻性和緊迫性,增強社會責任感。同時,各中小學校應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輔導室、心理咨詢電話等,并配備專職心理輔導教師,對有需要的學生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學校要發揮專業優勢,強化服務保障。各中小學特別是鄉鎮中心小學,在日常工作中,應注重培養一支素質優良的專業隊伍,充分發揮其作用,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提供相應的、有針對性的心理咨詢服務。

3.1.3加強家庭和學校的聯系,形成合力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家長應該多與學校的老師溝通。當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時,要及時向班主任或任課教師反映,共同幫助孩子。班主任要主動與留守兒童的家長聯系,了解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情況,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及時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定期家訪,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消除他們對父母的思念之情,增強親子之間的感情,讓他們感到溫暖,以減輕他們心中的痛苦。同時,教師還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明白父母在外工作的艱辛,學會感恩,懂得回報。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教師要多給予他們關懷,讓他們感受到來自老師的溫暖。

3.2家長要多進行“親情溝通”,消除孩子孤獨感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引導者。因此,要提高家長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提升教育水平。通過開展親子活動,增進父母與子女的感情,使家庭成為一個溫暖和睦的港灣。

3.2.1利用節假日,進行親子活動

家長可利用節假日,帶著子女一起外出游玩,或者和孩子共同做一件有意義的事,以增進與子女的感情。

3.2.2多與子女溝通交流

家長引導孩子正確面對生活中的挫折,鼓勵他們在生活中尋找樂趣。當發現子女有異常表現時,要及時與學校取得聯系,讓老師多加留意,以便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

3.2.3了解子女的內心世界

盡量抽時間陪伴兒女,使孩子們感受到父母就在身邊。?;丶铱纯?,多關心一下兒女的成長。經常向學校了解子女的思想狀況,為教育好下一代打好基礎。對那些成績較差的孩子,要多加關心,耐心教導,使他們樹立信心,迎頭趕上。

3.3加強社會支持系統建設,為留守兒童提供心理服務

構建良好的社會支持體系,對促進青少年身心和諧發展,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大對農村地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投入,完善相關設施設備,為農村地區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文化環境;其次,各中小學校要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校外活動,如“愛心家教”“愛心義賣”“手拉手結對子”等,讓廣大未成年人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愛;最后,各級媒體也應積極宣傳報道,營造全社會關心愛護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圍。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增強青少年自我保護意識。同時,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防止意外傷害的發生。通過宣傳,讓廣大群眾認識到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

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和關心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切實把留守兒童工作放到重要議事日程上來,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做好留守兒童的保障工作,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健康成長。

要整合資源,充分發揮社會各界的優勢力量,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為農村未成年人的成長成才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一方面,引導人們主動參與關愛幫扶活動,為留守兒童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質幫助;另一方面,引導人們關心關愛農村貧困地區的孩子,為他們學習生活提供精神上的支持,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4小結

總的來說,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解決需要社會各方一起出力,其中家庭力量是重中之重,當家長經常給予陪伴時,可以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心,從而消除其內心恐懼感,形成良好的社交習慣,這對他們的健康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傊?,只要家長、老師、社會都愿意花時間,為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做出貢獻,就一定能幫助孩子們走出心理困境。

【參考文獻】

[1]江榮華.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現狀及對策[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06,14(1):71-72.

[2]周宗奎,孫曉軍,劉亞,等.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問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71-79.

猜你喜歡
兒童心理兒童家長
愛與職責——關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家長日常行為規范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我心中的好家長
留守兒童
家長請吃藥Ⅱ
六一兒童
國內留守兒童心理彈性Meta分析
近8成家長不認同只要學習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