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多模態語篇教學策略研究

2023-06-25 00:15尹芳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5期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教學策略

尹芳

摘要: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大量多模態語篇的出現為學生提供了海量的語言輸入,在加速語言內化、促進語言建構的同時,也給學生相關語篇學習、一線教師教學帶來了難題。為解決這一難題,筆者閱讀文獻,結合教學實踐,做了初步探索。本文主要從多模態語篇的定義、課程標準對教學的要求、教學策略研究和需要注意的問題等方面闡述多模態語篇教學,以促進學生獲取知識、形成技能,培養其學科素養。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多模態語篇 教學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克拉申的輸入假設理論認為,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是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人類習得語言最基本的途徑就是對語言輸入的理解??衫斫庑缘恼Z言輸入是指學習者聽到的或讀到的可以理解的語言材料,這些材料的難度應該稍高于學習者目前已有的水平??衫斫庑缘恼Z言輸入有四個特點:(1)輸入必須是可理解的;(2)輸入必須是有趣的、密切相關的;(3)輸入不是以語法為大綱的;(4)輸入必須是大量的。學生對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輸入進行吸收、加工,就會很自然地發展語言的輸出能力。因此,大量的不同形式的語言輸入對于學習者的語言建構至關重要。

在數字化信息時代,多模態語篇作為語言輸入的主要形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無處不在。課堂教學用到的教科書、繪本、課件、課外讀物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報刊、廣告、微信、微博、車票、美篇等,都是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多模態語篇。這些多模態語篇的涌現,為學生提供了海量的語言輸入,同時,也給一線教師帶來了多模態語篇教學難題。部分教師處理相關內容時忽視了作者的意圖,疏于指導學生綜合利用“看”的技能探究語言內涵、建構文本意義,結果學生對文本一知半解,理解得不夠全面,缺乏對作者寫作意圖、價值觀的深刻認識,阻礙了與作者的深層次交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多模態語篇也司空見慣,容易忽略非語言模態表達的語言意義和在語篇中的作用,從而缺乏對文本的深度學習,最終影響了學生獲取知識、形成技能以及學科素養的培養。因此,廣大一線教師應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多模態語篇閱讀能力,構建良好的語言環境,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筆者希望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現有資源和教學手段探索出可借鑒、可操作性強的教學方法,助力教學同人通過策略探究培養與提升學生的多模態語篇閱讀能力。

二、多模態語篇

語篇分為單模態和多模態兩種形式。我們平日說話、寫文章用到的口語或書面語通常是單一模態,我們說出的話或寫出的文章就是單模態語篇。

“多模態”是相對于“單模態”而言的。如果除了語言之外,還使用了圖片、符號、音效、動畫等其他手段,這樣的語篇就包含了兩種以上的模態,就叫作多模態語篇。

多模態語篇中的“模態”可分為兩大類,即語言模態和非語言模態。語言模態,可以是漢語、英語等各種語言;可以是口語或書面語;可以是口頭說,也可以是文本。非語言模態,可再分為視覺的(如非語言的符號、圖表、圖形、圖像、顏色、動畫等)、體態的(如非語言的表情、手勢、體態、行為藝術等)、空間的(利用空間和位置傳達意義,如裝置藝術等)、聽覺的(如非語言的聲音、音樂、音效等)四小類模態。多模態語篇就是運用以上四類模態中的任意兩種或多種,組合起來共同傳遞信息或表達意義的語篇。高中學生在語篇學習過程中,比較常見的是語言模態同視覺模態、聽覺模態組合形成的綜合語篇。

多模態語篇在傳遞信息時不單是依靠單一的文字符號,還需要借助其他的非言語形式。這些模態充分體現了語言的交際性特征,能更好地傳達作者的觀點、情感、態度、價值觀,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篇章,與作者進行有效交流,進而形成批判性思維。

英語教學中的學生多模態識讀能力主要是指在已有知識結構、生活體驗和社會認知基礎上創造性地運用聽、讀、看等理解性語言技能從語言文字、視覺圖像、圖表、符號、音頻等多模態語篇中獲取批判性的理解能力,形成對事物的客觀認識和評價的能力。多模態語篇教學中,非語言模態的功能通常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動機,幫助學生通過解讀這些非語言要素,激活原有生活經驗和認知,并作為支架來加速語言內化,促進語言建構。

三、多模態語篇教學策略

(一)在培養學生閱讀技能的同時也要關注“看”的技能的綜合運用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語言技能中的“看”通常是指利用多模態語篇中的圖形、表格、動畫、符號及視頻等理解意義的技能。理解多模態語篇除了需要使用傳統的文本閱讀技能之外,還需要觀察圖表中的信息,理解符號和動畫的意義。鑒于這種技能在新媒體時代日趨重要,新課程標準在語言技能中增加了“看”的技能。因此,“看”對于小到多模態語篇的信息獲取,大到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都是學生必須掌握的語言學習技能。

在進行多模態語篇閱讀教學時,教師不要將多模態語篇課上成單模態的語言精讀課,不要過多關注字、詞、句的語法講解,而要關注文本配圖、表格、動畫、符號等模態信息,以及文本的整體結構和主要內容,通過設置任務讓學生從篇章形式、內容、結構上去梳理信息、概括文章大意。這一過程既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又有助于學生理解句與段、段與篇、篇與圖之間的關聯。

在多模態語篇教學活動中,學生運用“看”的技能對插圖中的場景、人物表情、符號進行識別和梳理,對各模態信息表達的意義進行理解和分析,初步了解文本信息,然后結合自我情感進行分析、評價,再將插圖和文本整合,最大限度地了解語篇內容、理解文本內涵。學生通過分析、歸納、總結,將零碎的文章信息結構化,從整體上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理解此類文章的特征,掌握同類型文體的閱讀策略。

(二)要抓住圖表信息,通過圖表的表現形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激活其原有生活經驗和認知,讀透其中蘊含的深層文意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多模態語篇時,要利用圖表、音頻等信息激發學生的閱讀思維,不能只欣賞圖表的精彩畫面、卡通造型、美妙音樂,一定要結合文本了解圖表的內涵,要關注圖表表達的意思、隱藏的含義。有的圖表還有備注、說明,這些信息對于文意的理解非常重要,它們有的是幫助傳遞文意的,有的是宣揚文本重要性、關鍵性的,有的是指導學生學習策略的。例如,譯林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二冊Unit 3 Integrated Skills的插圖中Tip的文字敘述,就是學習策略的指導。學生先掌握學習策略,然后運用策略進行學習,就會事半功倍。音樂是高中多模態語篇中最常見的組成形式,音樂能夠起到烘托氣氛、表達作者情感、構建語言環境等作用,教師要指導學生透過聲樂形式,聽懂、讀透作者意圖,了解作者表達的觀點、態度或價值取向。

(三)改變學生學習方式,通過小組合作制作多模態語篇作品,了解多模態語篇特點,培養語言建構能力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要發展學生運用學習策略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并嘗試使用各種不同的學習策略,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多模態語篇閱讀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倡導學生通過不斷地感知、體驗、總結,形成自主學習策略。教師要積極利用非語言模態創設符合學生認知經驗的多元化語境,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語言知識和生活經驗,關注意義傳達中的多模態協同,將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審美能力等綜合素養的提升融入多模態語篇分析理解的整個過程中,從而提高自身英語核心素養。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三冊Unit 1 Reading部分時,教師將全班學生分成9個小組,各組自選話題,通過小組合作方式完成網頁設計工作,要求文本以多模態形式呈現,圖文并茂?;顒忧?,教師派發評價量表,隱性指導學生運用學習策略。

為完成任務,小組成員全員合作,他們搜取、編寫信息,自主繪制圖畫,錄制音頻文件,設計制作網頁。教師組織上述活動,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形式,相互交流,共享成果。教師的指導和同學的合作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多模態語篇閱讀能力,提升了學生對多模態語篇的認知度和敏感度,消除了學生多模態語篇閱讀的焦慮感,幫助學生以非語言模態為支架來提高語言理解的速度和準確度,最終形成自主學習策略。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習者提供豐富的多模態工具、平臺、方法,幫助他們創設有意義、有趣味的情境,加速語言建構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要求加大對信息管理和網絡資源開發的投入,將各種優質的英語學習軟件、網站、英文報刊等與教學有關的信息和資料都融入英語課程資源體系中,并進行必要的梳理和歸類,建立課程資源庫,推動各地各校的資源共享。與英語教材相比,互聯網、英語報刊上的閱讀資源趣味性更強,更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話題多種多樣,且多以多模態形式呈現,圖文并茂,可讀性強。非文字模態形式豐富了這些文本的趣味性,與文本組合形成傳遞信息或表達意義的語篇。優質資源的大量運用無論是在課堂教學還是課外閱讀上都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激活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和認知;作者的情感、經歷學生都能感同身受,便于學生理解、體會文本的主旨。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通過多部門合作建立交互式閱讀資源中心,幫助學生從小說、詩歌、美文等多種題材入手,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閱讀需求以及閱讀量要求,通過優化、建設多種類型的學習資源,增加學生多模態資源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多模態語篇識讀能力。

四、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教學過程中不能忽視“看”的訓練

語言技能中的“看”通常指通過多模態語篇中的圖形、表格、動畫、符號、視頻等理解意義的技能。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看”的語言技能,通過設計大量的閱讀活動、任務,引導學生仔細閱讀、品味多模態語篇,自主體驗、探究,形成適合自我發展的有效策略。教師還要樹立多模態教學意識,通過聽、說、讀、看、寫的綜合技能運用幫助學生形成批判性思維,不斷提高其多模態語篇學習能力。

(二)要基于語境,突出主題

主題為語言學習提供主題范圍或主題語境。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應是學生學習語言的最重要內容,直接影響學生語篇理解的程度、思維發展的水平和語言學習的成效。作為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圖形、表格、動畫、符號、視頻等模態資源發揮了與語言文字同等重要的教學功能。教師應基于主題語境和文本內容,正確解讀多模態資源隱含的語意,挖掘其內涵,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和主題意義,構建和完善新的語言形式,深化對主題的理解和認識。

(三)選取、構建適合學生語言發展的多模態資源

互聯網雖然給英語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教師絕不能從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變成現代的“信息技術滿灌式”教學,容量大卻收效甚微。教師在積極探索如何充分利用多模態資源的過程中,仍需堅守英語課程育人初心,特別是要警惕、規避各種形式主義、技術主義給學生的語言學習造成誤導,尤其是在“雙減”政策背景下,不能增加的學生課外作業負擔。

結語

目前,綜合運用“看”的技能進行多模態語篇教學還處于探索階段,利用現有資源,結合教學實踐對學生多模態語篇識讀能力進行培養,是一件非常有意義和價值的事。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閱讀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運用各種有效手段,基于主題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促使學生參與資源共建、共享,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2]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王守仁,何鋒.普通高中教科書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二冊[M].南京:譯林出版社,2021.

[4]陳麗敏.圖片資源在高中英語語篇教學中的利用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1(9):15.

[5]方韻.“多模態話語分析”視角的中學英語讀寫教學設計[J].英語畫刊(高級版),2021(6):9294.

[6]楊靜.基于高中英語看的能力培養的教材插圖教學策略研究——以人教版(2019)高中英語必修教材為例[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1(7):6670.

責任編輯:唐丹丹

猜你喜歡
新課程改革教學策略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舞蹈教學策略之我見
高中英語讀后續寫的教學策略
新課改下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活動組織研究
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