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職業院校發展趨勢探究

2023-06-25 00:15吳瑩瑩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5期
關鍵詞:職業教育發展趨勢職業院校

吳瑩瑩

摘要:現階段,我國職業院校的教學質量參差不齊,教學效果有所欠缺,總體發展緩慢。改變現有的教育環境、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已成為我國職業院校的普遍共識,未來職業教育將迎來機遇與挑戰。廣大職業院校若要在挑戰中進一步發展,則需要從明確自身定位,切實做好崗位調研,鼓勵職業院校教師提升實踐教學能力,適應“互聯網+”時代發展新需求等方面出發,以達到高效培養技術型人才的目的。

關鍵詞:職業教育 職業院校 發展趨勢

一、目前中國職業教育的現狀

(一)藍領人才缺口巨大,發展職業教育勢在必行

全國政協常委陳榮書曾經提出,成為制造業強國的基本是高級技工的數量占比,參考制造業強國的數據發現,日本的產業隊伍中,高級技工的占比超過40%,德國的這一數據則為50%,而我國的高級技工占比卻只有6%左右,而且該數字已經多年沒有增加。2021年人社部發布了全國“最缺工”的100個行業,其中“社會生產服務與生活服務人員”和“生產制造及有關人員”一共74個,可見隨著國內產業的升級,對高級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相關數據顯示到了2024年,中國的制造業10大重點領域人才需求量將高達約6200人,人才需求缺口大約為3000萬,缺口占比高達48%左右?;诖?,近年來國家對職業教育的發展十分重視,不斷增加支持力度,從發展趨勢來看,培養高級技能人才的職業教育是我國未來人才培養的重點發展方向。

(二)社會歧視嚴重,學生心理負擔較重

在中國大部分家長的觀念中,職業教育是學生無法考上高中、本科的無奈選擇。因此才會出現家長會在孩子的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拼命讓孩子參加課外輔導班,希望以后孩子上的是高中而不是中職,上的是本科而不是高職。機械化培訓下,很多學生沒有找到自己的準確定位,進入高中以及本科院校之后,并不具備自主學習鉆研的能力,反而浪費了青春,浪費了國家資源,更沒有找到自己真正適合的職業。而那些出于“無奈”選擇中職、高職的學生們,在進入職業教育之后,也常常會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很多學生會認為自己不夠聰明、不夠優秀,加上可能存在的來自家庭的壓力,會有自卑心理,他們往往默許了他們受到的社會歧視,認為這是合理的,甚至破罐子破摔。

(三)職業院校自身定位不明確,教學效果欠佳

職業教育是以職業實際需求為導向的教育方式。我國目前的職業教育主要是以中職教育以及高職教育為主,但我們可以見到很多職業院校并沒有專心致力于職業教育的發展。例如,很多本應該致力研究職業屬性、崗位需求、培養學生實操能力的職業院校卻將學生每年的升本率作為自己的宣傳亮點,這種宣傳方式往往讓人覺得職業院校對自身定位地不清晰。職業院校的學生當然應當有繼續深造的機會,也應該有較好的職業前景,但若是本末倒置,則是沒有意識到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另外,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權,專業審批的難度比較小,這有可能造成部分院校在設置專業時較為盲目,沒有做好相關的社會調研,也沒有針對崗位需求有針對性地設置相關課程體系,所講授的課程較為陳舊,沒有針對社會以及崗位的需求做出相應調整。實訓實習設備落后,授課教師很大一部分都是“從學校到學?!?,缺乏相關的企業實踐經歷,因此并不具備實際的崗位能力,教授內容無法滿足職業需求,這些都很有可能造成學生畢業后無法順利就職的情況出現。

二、中國職業教育面臨的挑戰

(一)國人錯誤觀念亟須改變

長期以來,我國的產業發展需求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嚴重脫節,造成了社會對職業院校學生的歧視,出現了職業教育宣傳工作任務十分艱巨的局面。國人潛意識中始終認為只有本科院校才算得上是高等教育,而高職教育畢業之后將面臨“就業不易、薪水不高”的問題。部分學生在進入高職院校之后,對于專業技能的培養并不重視,他們以最終能夠進入本科院校為目標。在高職院校的三年,升本成為其唯一目標。在此過程中,這部分學生往往忽視了自己的就業需求,專業課成績不佳,本科院校以及專業的選擇以“能上”為主,這些觀念都是錯誤的。事實上,企業對才有所長的高級技工人才需求旺盛,很多中職或者高職的畢業生還沒有正式畢業,就已經有企業向其拋出了橄欖枝,很多畢業生都會收到多家企業的錄用通知。中小學可以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對學生進行多方位勞動教育以及職業啟蒙教育,提升綜合素質。這些舉措將有助于幫助家長與學生回歸理性,認識到擁有一技之長的重要性,認識到技能型人才對社會的重要性,改變社會對職業院校的刻板認知,從而修正在教育過程中產生的“鄙視鏈”。學生在進入職業院校之后,也會更加有自信,更加有尊嚴和底氣,能夠改善學生的心理問題,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培訓機構或將轉型,職業院校面臨競爭

教育培訓根據內容的不同,可分為“學前教育”“素質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我國教育培訓的門檻較低,在行業發展中也確實存在亂象叢生的狀況。職業教育因為順應了社會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現已經成為教培行業中的第二大市場,很多教培機構如高途、學大教育等都紛紛開始了轉型之路。校外機構線上教育的經驗相較于傳統職業院校更豐富,除了在線講授、考試等常規教學方式之外,還可以提供更多的新型的技能培訓,在教師的選擇上也更具有靈活性與流動性。相對于大部分職業院校的三年學制,教培機構的學習周期較短,花費較小,這些都對各類傳統職業院校提出了挑戰。

(三)教學方式將改革,教師能力需提升

根據我國技能人才的缺口現狀來看,真正具備實操能力并且具有相關工作經驗的高級技能型人才非常稀缺。因此,為滿足社會需求,職業教育應當走精英化路線。這不但有利于弘揚工匠精神,也有利于國家人才結構的優化,從而促進社會公平。整體而言,現階段的職業院校整體水平尚有所欠缺,存在學校規模偏小、教師能力不足、專業設置不合理、課程體系設計不合理、地方特色不足等一系列問題。此種條件下想完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顯然是非常困難的,無法達到國家與社會的預期目標。因此,未來職業院校將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對于職業院校的教師,不能只看其學歷,無論碩士還是博士,沒有相關的實踐能力,都無法勝任教學,職業院校的教師應該將精力從理論教學和科研中轉移到實踐教學中,構建更加合理的課程體系,根據市場與崗位的需求展開落地式實踐教學,理論性教師不再被需要。

我國職業院校發展趨勢探究2023年5月下第15期(總第151期)三、未來職業院校的發展趨勢探討

(一)明確自身定位,迎接各方挑戰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指出:中國將在2025年基本建成現代教育體系,需要具有更加鮮明特色的職業教育。在該《意見》中明確指出今后幾年的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于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并且不斷出臺各種支持政策,促進職業教育健康有序發展,這是將職業教育擺在了教育改革創新的突出位置,對各類職業院校而言,這是極大的鼓勵與機遇。

構建良好的教育環境,需要體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戰略思想。職業院校的定位是培養能夠適應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不應當將升學作為辦學目標,而是需要使學生具備基本文化素質的同時,更加重視對學生職業興趣的引導和職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畢業后能夠依靠自身過硬的技能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并且熱愛自己的職業,擁有工匠精神,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找到成就感和被需要感,從而加速社會歧視的消除。職教升學應與普通升學區分開,在考試科目上應當弱化數理化等傳統科目,設定新型的、多元化的、有針對性的、可選擇的考試科目。文化素質考試與職業技能考試不應簡單相加,知識的融合和應用更加重要。另外,伴隨新經濟的發展,各類新型職業不斷產生,新職業意味著需要新的技能培訓,從而催生一系列新專業,這同樣對新時代的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社會崗位的豐富性進一步增加,校外教育機構也將大面積轉向職業教育領域等。因此,作為職業院校,應當抓住機遇,需要進一步凸顯自身的發展優勢,積極應對各方新挑戰。

(二)切實做好崗位調研,適應產業發展需求

職業院校中的專業選擇較多,但并非所有專業的社會需求都是一樣的,院校應當做好市場以及崗位需求調研,有針對性地調整專業構成,不要一味地貪大貪全,從入口和出口兩個方面進行把控,凸顯學校的專業優勢。另外,職業院校務必保持和深入與社會崗位的對接,針對崗位需求,針對新興職業,積極對接企業,深度進行產教融合,掌握產業發展趨勢,依據趨勢對專業以及專業課程進行動態調整,需要不畏懼發展新專業,也能果斷舍棄不適應市場發展需求的舊專業,高效培養技能型人才。職業院校應當結合自身特色,積極尋求與企業的深度合作,深入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入工作,形成多元且高效的教學模式,以適應社會需求與行業發展,適應地方經濟的發展需求。校企應當在資源共享與技術服務等方面通力合作、深度交流,致力于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及創新創業能力。職業院校的主要任務是梳理工作思路,制定相關制度,鼓勵更多教師加入校企合作相關工作中;針對企業崗位需求,需要進一步優化專業結構,改革課程體系,以適應產業發展需求。

(三)改進教師晉升路徑,提升教師實踐能力

職業院校應努力縮短離校到崗后的培訓時間,除了與企業展開密不可分的合作之外,對職業院校專職教師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紙上談兵類教師將不再受到歡迎。作為學校發展的基石,教師們應當積極提升自己,不斷學習與創新,以適應未來職業院校的發展趨勢。目前,職業院校教師的職業發展中,職稱的評定條件很大程度上分散了教師的精力,這一點是需要被討論的。職業院校教師應當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己任,其主要工作應當是研究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因此,職業院校教師的能力提升不應該再從論文與科研出發,而應當轉變觀念,努力破除“唯論文論”。職業院校的教師應當努力積攢實操經驗,采用多種形式參與到企業項目中去,在企業鍛煉中獲得技術、能力的提升,再將這些寶貴的經驗轉化為教學改革中的支撐與動力。教師只有真正提升了自身的技術與能力,才能夠達到有效且高效培養人才的目的。職業院校不應本末倒置,在職稱的評定條件上應當進行一定程度的配套改革,以提升教師業務素質,實現人才的高效培養。

(四)緊跟社會發展,適應“互聯網+”時代

伴隨科技的發展,社會中的工作崗位的多樣性已大大提高。近幾年來,線上教學及線上辦公向我們展示出科技行業的重要性。在目前的新型崗位中,與互聯網相關的職業供不應求。加上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5G等技術的發展,社會已經進入數字時代,教育方式同樣發生了較大變革。職業院校不可墨守成規,應做到與時俱進。傳統的職業教育時間是有限的,在得到一本證書之后,學生大概率會停止學習。今后,由于新型崗位不斷催生新型技能,學生可能需要隨時進行知識技能的更新。因此,滿足學生的長期學習需求以及個性化學習需求,是職業院校應該考慮的問題之一。在“互聯網+”時代,職業院校應緊跟社會發展,將互聯網融入職業教育中,實現職業教育的“數字化”,如教學環境中的數字化建設、教學管理中的數字化建設、教學改革中的數字化建設等。在整個學校教育過程中,要高度重視互聯網技術為課堂帶來的變化,利用高新科技與互聯網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在課堂之外,各職業院校之間可開展合作,利用各自優勢組建跨校學習平臺,并可組建延續性學習平臺,實現學生學習的靈活性以及可延續性,使學生即使在畢業后也有機會享受終生學習。

結語

職業教育的質量與產業素質息息相關,職業教育的教育目標主要包括:為國家與社會培養高技能人才、促進廣大青年人群的就業與創業,傳承優秀技術與技能等,其發展任重而道遠。目前,中國職業教育發展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廣大職業院校應明確自身定位,認清自身職責,積極探尋新時代的新崗位、新技能、新需求,提升現代職業教育的有效性與高效性,持續完善職業教育的培養體系,提升院校的辦學能力。職業院校只有真正面向市場,與時俱進,提升辦學質量,才能夠在將來的挑戰中立于長足發展之地。

參考文獻:

[1]鞠鵬杰.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現狀及策略初探[J].才智,2022(7):149151.

[2]鄢彩玲.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現狀與反思[J].當代職業教育,2022(1):5056.

[3]姬溪曦.新形勢下高校職業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及策略分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2(10):152154.

責任編輯:唐丹丹

猜你喜歡
職業教育發展趨勢職業院校
如何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
淺談職業院校中的美術教育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支持水利職業院校發展
職業院校不能僅培養一線普通工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