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

2023-06-26 23:47陳繼玲
學周刊 2023年20期
關鍵詞:有效課堂雙減現狀

陳繼玲

摘 要: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如何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并提升其有效性成為初中語文教師關注的焦點。本文針對有效課堂的內涵、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并就如何有效開展“雙減”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學進行了研究,嘗試從教師轉變觀念、精心備課、學生習慣養成、創新教學模式、課堂氛圍營造、完善教學評價、重視教學反思等方面著手,不斷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雙減”政策;初中語文;現狀;有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20-006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0.021

2021年7月,“雙減”政策正式出臺,其目的是讓教育重新回歸學校這一“主陣地”,進一步強化學校教育工作,在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優化作業設計,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這意味著落實“雙減”政策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要向課堂要效率,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就需要教師深入思考學科課堂教學,把“減負、提質、增效”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初中語文學科也面臨著這一問題,對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準確把握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內涵

課堂是開展語文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也是學生收獲語文知識與技能、提升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而有效課堂則是開展語文教學的命脈所在,因為課堂教學本身就是一項復雜且需要教師高超技能的活動。根據新時期課堂教學中師生角色的定位,有效課堂教學應該涵蓋以下幾方面內容:第一,課堂教學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特別是學生在創新思維和情感認知方面有一定提升;第二,教師通過合理地設計教學活動,一定程度上優化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第三,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深化了對教學的認識,并通過及時的總結與反思提升了專業素養;第四,從課堂教學的氛圍來看,在語文課堂上師生關系和諧、課堂秩序井然,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并表現出較強的求知欲,較為圓滿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教師因素和學生因素是影響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它充分體現了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與作用。

二、“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一)教師對“雙減”政策的認識存在誤區

“雙減”政策出臺后,部分語文教師對這一政策的認識存在誤區,主要表現在并未充分理解“減”的內涵,因此一些教師只是單純認為減少作業量就是在落實“雙減”政策,并未在備課、課堂教學等環節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變,這不利于“雙減”政策的有效落實。

(二)課堂教學容量過大

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部分教師已經意識到必須向課堂教學要效率,但對于如何實現效率的提升則缺乏深入、細致的思考,這導致部分教師把增加課堂教學容量作為提升效率的途徑,在課堂教學中把各種學習資源一股腦地拋給學生。但是教師所提供的學習資源缺乏系統性、層次性,導致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不得不拿出較多的時間來記筆記、做標注;同時,部分教師為完成課上教學任務會加快課堂教學進度,導致學生無法“吃透”學習內容,經常出現“吃夾生飯”的情況,這會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三)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參與不足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有效的初中語文課堂一定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即要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初中語文學習的知識點多,需要背記的內容也比較復雜,且學習上難以見到實效,導致很多學生的學習動力嚴重不足;同時,語文學科與母語教育關聯較為密切,學生總是覺得語文“好學”,在語文學習中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不足,導致很多學生無法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

(四)課堂教學方法單一

新的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的內容文質兼美、各具特色,所以語文課堂教學應該靈動且多樣化。但目前的初中語文課堂中,部分教師采用的依然是講授法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呆板、單一,導致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在參與課堂活動的過程中僅僅是回答問題,其主動性和創造性受到了壓制。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師生之間缺少有效的互動,課堂上問題設置缺乏深度,并未引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深度思考,也缺乏引發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問題設計;教學設計缺乏層次性,導致語文課堂成為部分學生的“舞臺”,而那些基礎相對較弱或者積極性不高的學生往往被“忽略”,這也會影響教學實效。

(五)課堂教學氛圍亟須改進

課堂教學氛圍是影響語文課堂教學的隱性因素,目前的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氛圍存在兩個“極端”:一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法教學模式壓抑了學生的積極性,導致課堂成了教師的“一言堂”,學生則表現為“死氣沉沉”;二是教師雖然十分重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鼓勵學生參與合作與討論,但是缺乏精心、細致、有效的設計,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呈現“虛假繁榮”的景象,甚至導致課堂秩序混亂,學生難以抓住學習重點,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六)教師缺乏總結與反思意識

教師教學的過程是一個需要不斷總結、反思與提升的過程,這也是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主要路徑。而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很容易產生慣性思維,工作時間長了也容易產生“惰性”。因此盡管“雙減”政策已經出臺,但是教師在教學中對如何落實這一政策缺乏深度思考,不能就每節課教學情況進行及時的總結和反思,導致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不能得到及時解決,這也成為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

三、“雙減”背景下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轉變觀念,強化研究意識

觀念影響行為,要想落實“雙減”政策要求,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首先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深入研究政策與教學要求,以研促教,為課堂教學的開展做好充分的準備。具體來說,初中語文教師首先要深入研究“雙減”政策,不僅要了解“雙減”政策的內容,還要知曉理解國家頒布這一政策的目的與意義,準確把握“減量”“減負”與“提質”“增效”的關系,為教師科學、有效地設計課堂教學做好準備。其次,教師也要強化對2022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統編版語文教材的研究,重視發揮課程標準的指導作用;而統編版語文新教材則是課程標準的具體呈現,在教材編排過程中以“雙線組織單元”凸顯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把文本教學、自主閱讀、活動探究、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以及專題寫作融合到一起,需要教師對每冊教材在橫向研究和縱向研究的基礎上思考恰當的課堂教學方式,為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做好思想上的準備。

(二)高效備課,科學安排課堂教學容量

備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與基礎。結合學科特點,初中語文教師在備課環節首先要落實常規要求,即嚴格按照集體教研的要求備課,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生的語文能力是備課的依據。課堂教學主體是學生,所以教師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水平、知識儲備和思維方式等因素,在此基礎上做好教學預設。

第二,課文文本是備課的重點。教材中的課文既是學生學習的內容,也是語文核心素養的具體呈現形式,因此教師要在關注基礎知識的同時,結合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設置相應的訓練或活動,力爭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逐步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第三,教學過程是備課的創新點。教師要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習內容的特點以及自身的教學風格靈活地設置教學方案,要把教師導學與助學、學生自學與互學、教師拓學與提升三者結合起來,力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在課堂上才能實現教學相長的效果。

(三)培養聽課習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我國當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币胩嵘Z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也是重要條件之一,而其前提則是學生有良好的聽課習慣。結合課堂教學的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從這些方面著手培養學生的聽課習慣。

第一,傾聽要專注。學生要全神貫注,保持注意力的集中,不僅要認真聽教師的講解,也要用心地聽同學的發言,在此基礎上得出準確的答案。

第二,觀察要仔細。這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僅要認真閱讀課文,也要仔細觀察教師提供的輔助學習的信息,特別是多媒體提供的文字、圖片等資源,培養自己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第三,思考要全面。學生不僅要積極思考,還要充分利用教師提供的各種資源進行全面的思考,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總結學習的方法與技巧。

第四,參與要積極。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敢于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發表看法,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這也是檢驗學生聽課效果的重要途徑。

第五,及時做筆記。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學習的感受及時地對重點問題或者易錯點做出標注,為課下復習做好準備;同時,要鼓勵學生對困惑點做好標記,便于課下及時解決問題,這樣也能夠間接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四)創新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是要給學生提供一些參與課堂的機會,這需要語文教師創新教學模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首先,積極嘗試單元整體教學。單元整體教學方法是新課改下非常契合語文學科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它充分利用新教材“雙線組合”且系統性的特征,改變傳統單篇教學模式的局限性,把教師精講、學生自學、拓學提升三方面融合到一起,具有整體性、綜合性和自主性的優勢,鼓勵學生自主預習、自主閱讀、合作探究并在此基礎上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改變了傳統的“講—練”教學模式,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其次,積極開展信息化教學。目前信息技術已經普遍應用于初中教學活動中,同時給語文課堂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新路徑。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如可以結合教學重點、難點給學生推送微課,這樣就能夠節約課上教師講授的時間;也可以實施“翻轉課堂”,讓學生提前了解下節課的學習內容;還可以通過課本劇表演的形式讓學生展示自己所理解的課文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再次,積極開展合作學習。針對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參與度不高的問題,初中語文教師也可以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具體來說,教師要做到科學分組,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組建學習小組。另外,教師要用任務驅動學生開展探究性活動,并在學生深入探究的過程中進行適當的指導,保證教學活動有序推進。

最后,重視分層教學。為了落實語文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教師要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多了解學生在學習能力、認知水平上的大概情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所設計的問題、活動進行分層,及時引導認知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參與進來,但要避免“越俎代庖”。

(五)營造良好氛圍,激發學生內在潛能

課堂教學氛圍是開展課堂教學的精神環境,也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隱性因素之一。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下,教師飽含激情,而學生則是注意力集中、求知欲強、積極參與,課堂秩序井然。反之,課堂氛圍壓抑、沉悶,師生情緒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要用自己的教學魅力“征服”學生、吸引學生,如教學語言風趣幽默、知識淵博深厚、課堂氣氛張弛有度。同時,教師要增強課堂掌控力,尤其是在學生自主學習環節,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保證教學秩序井然有序、熱烈和諧。另外,教師還要重視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善于發揮“情感效應”的作用,對待學生要有信心、有耐心、多關心,這樣也能夠形成“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應。

(六)課后及時總結,重視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需要教師有“回頭看”的意識,也就是需要及時的總結與反思。教師在總結的過程中要對教學過程和結果進行價值性判斷,使課堂教學起到診斷、導向和調節的作用。同時,教師也要重視教學反思環節。反思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初中語文教師在授課結束后,要對課堂教學的整體流程進行回顧,并且結合教學預設對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查找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并思考產生問題的原因以及解決方案,為接下來的教學工作做好準備,也能夠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總之,在“雙減”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抓住課堂這一“主陣地”,向課堂教學要效率,多方著手、重視細節、優化舉措,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使語文課堂富有實效,促進語文教學工作有新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 吳麥科.“雙減”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甘肅教育,2022(16).

[2] 方海梅.“雙減”視域下初中語文課堂提質增效的策略探究[J].教師,2022(9).

[3] 林菡.“雙減”背景下提高初中語文小說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福建教育研究,2022(6).

[4] 鄒義蘭.基于“雙減”背景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J].新作文(教研),2022(7).

[5] 符建美.“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作業的創新設計[J].中學語文,2022(23).

[6] 邢鑫,孫宏月.試論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遼寧教育,2022(13).

[責任編輯 萬淑蕊]

猜你喜歡
有效課堂雙減現狀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高校英語教學中有效課堂評價策略的建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