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多民族葫蘆笙傳說與中華文化認同

2023-06-28 04:14李丹
現代商貿工業 2023年12期
關鍵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共享多樣性

李丹

摘?要:云南作為葫蘆笙的主要流傳地,其葫蘆笙文化為多個民族共創、共享、共傳,尤其是在起源傳說方面,葫蘆笙起源有著多樣化的敘事,各個民族之間,呈現出同中有異的特點。這種文化既促進了民族成員內部的凝聚力,也外化成為不同民族之間交往的紐帶,構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一部分。

關鍵詞:葫蘆笙;起源敘事;多樣性;共享;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2.005

0?引言

葫蘆笙是我國西南地區特有的文化現象,“葫蘆笙主要流行于云南,廣西、四川、貴州部分地區亦有流傳。使用葫蘆笙的民族有彝、佤、怒、納西、傈僳、哈尼、普米”。云南地區是葫蘆笙的主要流傳地,從瀾滄的拉祜族到佤族,怒江的傈僳族到大理、楚雄地區的彝族,都是葫蘆笙文化的持有者。在云南的這些民族地區,葫蘆笙是必不可少的樂器,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不同的民族中,表現出同中有異的特點。如在楚雄的彝族地區,葫蘆笙主要用在節日、祭祀和婚嫁;而在臨滄的拉祜族地區,葫蘆笙是婚喪嫁娶都離不開的樂器。各地的葫蘆笙起源敘事不盡相同,如彝族史詩《梅葛》中是這樣敘述的:“竹子長大了,葫蘆長好了,竹子砍成節,葫蘆挖成洞,竹片作舌頭,放進竹節里,竹節安在葫蘆上,公配母來母配子,5個竹節各有音。葫蘆配竹節,做成葫蘆笙?!辈祭首宓膫髡f是這樣的:以前有一個眼睛失明的寡母,她獨自撫養大了5個兒子后,兒子們各自外出謀生。老人非常想念兒子們。5個孩子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們用竹子做了5根長短不一的管子并安裝在葫蘆上,做成了葫蘆笙。因為葫蘆笙的管子粗細和長短都不一樣,所以發出的聲音也不一樣,又因為是5個兄弟一起做的,就代表了不同的寓意。從葫蘆笙的制作技藝到葫蘆笙樂再到葫蘆笙舞蹈,各地的葫蘆笙文化相互交融,在云南地區形成了以葫蘆笙器樂為核心的文化交融場,成為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1?葫蘆笙起源敘事的多樣性

葫蘆笙起源有著多樣化的敘事,各個民族之間,呈現出同中有異的特點。葫蘆神話是中華神話中穩定的神話敘事。許多民族共享這一神話,這也是中華文化認同的一個表現,也是各民族多元文化交流、交融互借后的結果。葫蘆笙和葫蘆的密切關系,可從葫蘆神話到葫蘆笙傳說之間的流變中看出,如“葫蘆崇拜”。

葫蘆是葫蘆笙的重要構成部分,葫蘆文化在我國的各族中都有分布,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葫蘆神話。無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有葫蘆神話的母題。漢族有“女媧作笙簧”的傳說,袁珂認為“笙之所以叫‘笙,據說是為了人類的繁衍滋生,其義同‘生。而古代笙用葫蘆(匏)制作,其事又和伏羲女媧入葫蘆避洪水,后來結為夫妻,繁衍滋生人類的古神話傳說有關”。女媧伏羲神話也流傳在許多少數民族中,如苗族認為伏羲、女媧是他們的先祖,彝族也有類似的說法:“彝族不僅把葫蘆作為祖先崇拜的實體,還把葫蘆看作彝、漢、苗、傣各族的共同始祖。在這里(云南楚雄彝州南華縣屬哀牢山區摩哈苴彝村)的彝語中,葫蘆和祖先這兩個詞匯完全等同,都叫作‘阿普,即葫蘆就是祖先?!甭勔欢嗾J為“‘女媧果然就是葫蘆”,在南方少數民族洪水母題的神話傳說中,葫蘆一般與婚姻母題有聯系,往往包括族源、人類起源、姓氏起源等母題;同時涉及兄妹婚、姐弟婚、人仙婚等母題,少數還涉及物種起源母題。云南傈僳族的人類起源傳說中,人類毀滅之后,天神發出長嘯使天空掉下兩個大葫蘆,從中生出兩個人祖,男的叫西沙,女的叫勒沙,他們結合生下9子9女,分別為漢、彝、傣、藏、景頗、緬、納西族等;拉祜族的天神厄莎種葫蘆,葫蘆里爬出男扎笛和女娜笛,是人類始祖。布朗族的傳說是這樣的:“昔有大葫蘆,內盛多人,天鵝啄開葫蘆口,人始從中出,成為布朗、傣族等?!卑⒉鍎t是葫蘆里出來9種蠻夷,老大為景頗族和阿昌族,老二漢族,老三傣族。

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類似的傳說,如“葫蘆生人”或“人從葫蘆出”,所表現的就是“葫蘆崇拜”。劉小幸認為,這種葫蘆崇拜,主要的根源之一就是母體崇拜。葫蘆的外形和懷孕的女性很像,體內又多籽,“中國若干民族的母體崇拜則集中體現在葫蘆崇拜上,葫蘆成為母體的象征物?!痹谝妥宓膭撌郎裨捴?,有大量葫蘆意象的存在。據劉堯漢的研究,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屬摩哈苴(彝村)就有供祖靈葫蘆的習俗?!胺补┓钭骒`葫蘆的家庭,其正壁(土墻或竹笆墻)的壁龕或供板(或供桌)上,通常供置著一兩個葫蘆。一個葫蘆代表一代祖先(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若有新的亡靈就請巫師來舉行送祖靈大典,把曾祖父母的祖靈葫蘆燒毀。當舉行送祖靈大典時,巫師手敲羊皮鼓,口唱有韻咒詞,旁有吹葫蘆笙樂曲伴奏彝巫認為,從葫蘆笙里發出的樂曲,是各族共祖伏羲、女媧的聲音”。劉堯漢認為“葫蘆崇拜”,既是一種母體崇拜,也是伏羲女媧崇拜的一個表現。葫蘆笙把葫蘆鑿孔插入竹管制作而成,也是一種生殖崇拜。

葫蘆在漢文獻中有也大量與之相關的記載,古寫為“匏”“瓠”“壺”,如《詩經》中就有多首詩與葫蘆有關,《國語》《漢書》《晉書》中都有相關文字。在道教中的葫蘆成為了神仙相關的意象。文獻中葫蘆神話、葫蘆崇拜與葫蘆的種植是分不開的。在考古中發現了諸多葫蘆容器遺跡,1962年云南考古工作者在云南魯甸馬廠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的形體類似葫蘆的“陶制勺形器”。在7000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中發現了葫蘆皮和葫蘆籽;距今六七千年的西安半坡原始母系氏族公社遺址中,發現了仿照葫蘆做成的葫蘆盛器,葫蘆的使用在中華大地上極為廣泛。

葫蘆笙的使用同樣漫長?,F存最早的葫蘆笙是出土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縣大波那木廓銅棺墓中的銅葫蘆笙,此外是在1972年在玉溪市江川李家山二十四號墓出土的兩支銅斗,通高分別為26和282厘米、晉寧石寨山古墓群出土的,據測定屬春秋至戰國之際的遺物,距今至少已有2500年歷史。在相關的文獻中也有諸多記載,如范成大(南宋)的《桂海虞衡志》三卷寫道“葫蘆笙,兩江峒中樂”?!缎U書》載:南詔(唐時以彝族為主體民族的國家)“少年子弟,暮夜行巷聞,吹壺蘆(葫蘆)笙”。由此可見,葫蘆笙在西南地區的傳播是很早的。

關于葫蘆笙的來源,有以下幾種傳說。

1.1?紀念說

大洪水時期,洪水淹沒了大地,只剩一對同胞兄妹藏入一個大葫蘆里漂流,活了下來,男的用彝語叫儒秋,女的叫儒萍。兄妹倆成婚,生下人類。為紀念葫蘆的救命之恩,儒秋用葫蘆和竹子制作了葫蘆笙,他吹起葫蘆笙時,人們便隨聲起舞。

1.2?驅趕老虎

古代少數民族多居住在深山,猛獸較多,對他們的生活產生威脅。在此,也產生了遠古的圖騰崇拜,如彝族的虎崇拜。在云南省普洱的彝族地區,虎崇拜是彝族虎文化的直接表現;在楚雄地區的彝族,虎從人類的威脅者變成了人類的守護者,從當地的虎頭帽、虎頭鞋、虎紋等服飾也可以看出這種圖騰崇拜。遠古彝族深受虎害而無解決虎患的辦法,后發現老虎擅長模仿各種聲音,但卻害怕葫蘆笙的聲音,因為老虎模仿不了。彝族人民靠葫蘆笙的聲音趕跑了老虎。

2?為了紀念,抒發情感

云南怒江的傈僳族地區的葫蘆笙的傈僳名為“阿普篳”。則是4個兒子中的大哥發明了葫蘆笙。大哥在江邊牧牛,長久見不到他的家人。他發現了干枯的被蟲蛀的葫蘆,被風吹后會發出美妙的聲音,正如他對親人的思念一樣。后來他撿到了3根斷竹子并插進了葫蘆的窟窿里,發出了更好聽的聲音。三截竹子長短不一,正如仨兄弟的大小一樣。因為家里還有兩個孩子,老大又插了兩根竹子進去作為代表。

拉祜族關于葫蘆笙的來源是這樣的:“有兄弟5人性格迥異,爭吵不停,他們的父親為了使他們團結一心,砍了5根長短不一的竹管,將它們插進葫蘆中,用蜂蠟粘牢,組合起來吹出了悅耳的聲音,并隨之舞動起來,兄弟5人從此也明白了團結和睦的重要性”

云南永勝地區的彝族則有這樣的傳說:有一個寡婦撫養大了5個兒子后離家出走了,5個孩子到處尋找母親卻再也找不到。很久以后在路邊找到了老母的尸體,他們把老人的尸體抬了回去后,發現尸體上爬滿了蛆蟲,兄弟5人為了弄走蛆蟲,他們悲痛欲絕地拉著手不停地跳著踩蛆蟲。5個兒子和亡母變成了葫蘆笙,5個孩子成為了葫蘆笙上的5段竹管,老人變成了葫蘆。5個弟兄拉手跳著踩蛆的動作成了彝族“打跳”的調子。

第一種說法較為常見,流傳地也廣。不僅僅是云南,在我國的西南地區流傳甚廣。葫蘆是中華文化的一個典型特征,在包括漢族在內的多個民族間流傳。葫蘆笙作為葫蘆崇拜的文化現象,也是各族文化的連接紐帶。這種連接成為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一部分。所含的漢族和少數民族共享的葫蘆崇拜母題,是各族對中華文化產生認同感的直接表現此外,不同民族之間葫蘆笙的不同來源傳說也可以看出彼此之間的交互關系。如云南永勝地區的葫蘆笙來源和貴州地區仡佬族蘆笙來源的傳說相似,仡佬族演奏的樂器為蘆笙,在相關的傳說中,5個孩子1位父親組成的家庭中父親去世,兒子們為了踩死亡人身上的蛆蟲而拉手跳舞。與永勝彝族的不同之處在于仡佬族的傳說中逝者為父親且沒有變成葫蘆。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民族文化之間的交融,從對亡者的態度、兒子的人數到某項民族文化的起源。葫蘆笙的起源敘事代表著葫蘆笙的文化功能,蘊含著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認同密碼。

3?葫蘆笙文化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民族是一個被命名的人口總體,它的成員共享一塊歷史性的領土,擁有共同的神話、歷史記憶和大眾性公共文化,共存于同一個經濟體系,共享一套對所有成員都適用的一般性法律權利與義務”。葫蘆笙文化作為一種多民族共享的文化現象,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有著重要的作用。無論是葫蘆笙文化中的源自多民族的葫蘆崇拜,還是漢族與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之間的共創、共享、共傳,這種藝術文化之間的交融,構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部分。葫蘆笙文化也是如此,它成為了民族成員和民族之間的紐帶。

葫蘆笙文化作為云南地區特有的一種現象,通過各族的相關傳說、節日、習俗、歌舞等場域,不斷使這一文化得以傳承,這種傳承強化了民族的自我意識和民族的凝聚力。隨著漢族、少數民族之間的交流和交融,這種凝聚力逐漸跨越了民族,各族之間相互交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意識變得更為堅固。如葫蘆笙的起源方面,各族的共享使得葫蘆笙成為了不同民族之間認同的文化現象,從而擴大了民族內聚力。如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姚安縣馬游地區,彝族和漢族雜居,當地的彝族、漢族都使用葫蘆笙,漢族、彝族的節日互相共享;在臨滄的云縣,當地雜居的佤族、彝族、拉祜族等民族也共享彼此的節日,促進了民族之間的認同感。節日不僅僅是民族身份的特點,相反是各族之間的共性,彼此認同、互相吸收借鑒,進而上升到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葫蘆笙成為了一種文化載體,為多民族共創、共享,從而聚合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一部分。葫蘆笙所代表的團結和睦,從家庭兄弟之間到民族內部再到民族之間,也是葫蘆笙所具有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構成要素之一。

參考文獻

[1]袁丙昌.蘆笙·葫蘆笙·葫蘆絲[J].樂器,1988,(3).

[2]云南省民族民間文學楚雄調查隊《梅葛》[M].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603.

[3]段龍山.施甸布朗族葫蘆笙[J].民族音樂,2007,(1).

[4](漢)宋衷,(清)秦嘉謨.世本八種[M].文獻出版社,200801.

[5]袁珂.古神話選釋[M].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06.

[6]劉堯漢.論中華葫蘆文化[J].民間文學論壇,1987,(3).

[7]聞一多.神話與詩[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8]王憲昭.中國民族神話母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05.

[9]陶陽,牟鐘秀.巖石月亮[M].選自《創世神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4):59.

[10]孫正國.中國族源性女神母題的文化闡釋[J].思想戰線,200303.

[11]袁珂.云南少數民族文學資料(第一輯)[M].《中國神話大詞典》四川辭書出版社,1998:321.

[12]云南省編輯委員會著《阿昌族社會歷史調查》[M].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云南民族,1983:90.

[13]劉小幸.祖靈崇拜、母體崇拜與葫蘆[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05.

[14]劉堯漢.論中華葫蘆文化[J].民間文學論壇,1987,(3).

[15]詩經中的葫蘆多用“壺”“匏”“瓠”來指葫蘆,如《豳風·七月》中“七月食瓜,八月斷壺”;《大雅·公劉》中“執豕于牢,酌之用匏”;《邶風·匏有苦葉》“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衛風·?碩人》“齒如瓠犀”.

[16]云南省文物工作隊.云南昭通馬廠和閘心廠遺址調查報告[J].考古,1962,(10).

[17]參見王巍.非遺中的竹樂器之古代匏類樂器的遺存葫蘆笙[J].樂器,2009.

[18]范成大(宋)撰.嚴沛校注《桂海虞衡志校注》[M].廣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唐)樊綽撰,向達整理,蠻書[M].中華書局,2018年06月.

[19]參見楊繼高.紅河民族器樂瀏覽[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1):200.

[20]陳曄.云南瀾滄縣拉祜族代表性民間舞蹈“蘆笙舞”組合編排與教學研究[D].云南藝術學院,2021.

[21]史密斯.民族認同[M].王娟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8:55.

猜你喜歡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共享多樣性
1912至1949年期間中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強化
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形塑與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路徑研究
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謝的生物合成機制
舞蹈表演的表現形式多樣性研究
掛羊頭賣狗肉的“共享”營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