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3-06-28 12:40黃慧
現代商貿工業 2023年11期
關鍵詞:德育教育傳統文化大學生

黃慧

摘?要:泱泱華夏,文明璀璨。在悠悠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生生不息,一脈相承,文化的力量便是最具有詮釋性的答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不僅在于告訴現代中國人究竟從何而來,更在于提醒后人未來應該向何處去?;诖?,本文將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征基礎上,結合實際現狀提出相應的融入教育策略,以此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更久遠的時光中能夠依舊風采依然,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德育教育的文化深化發展。

關鍵詞:傳統文化;大學生;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1.070

對于當代大學生德育教育而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其在教學層面的文化寶庫,更是其在精神層面的重要價值導向。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德育教育,其時代價值不僅僅在于通過文化視野實現大學生德育教育的創新發展,更重要的意義其實在于通過這樣的融合教育方式,實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回歸”!由于我國現代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以及我黨執政的政治路線選擇歷史遺留問題,使得當今國民逐漸忽略掉了“文化堅守”的民族責任與歷史使命。因此,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大學生德育教育之中,不管是對于我國的高等教育文化發展,還是對于我國未來的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征

1.1?重視倫理思想,倡導道德觀念

重視倫理思想,倡導道德觀念。這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政治格局與思想特征,在這一文化特征中不僅融合著小家庭的倫理道德方向,更深深印刻在以血緣為橋梁的宗族社會,以及家國共通的宗法倫理制度之中??v橫中國歷朝歷代的發展史皆可更好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重視倫理思想、倡導道德觀念這一文化特征,不管是在封建社會還是在中國的近現代發展進程中,重視倫理思想、倡導道德觀念都是統治者所要長久維系的重要社會基礎之一。而在很多儒家思想典籍之中,亦能夠看到強調家庭倫理道德思想與社會倫理道德思想的記述。

1.2?重視中和統一核心精神

“中和統一”的核心精神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不管是“中庸之道”這樣的學說思想,還是“統一六國”這樣的王朝千秋偉業,其中最為突出強調的都是對于“中”與“和”的核心精神追求。在這樣的核心精神背后,不僅能夠體現出中國人對于“整體”的認知概念與心理追求。這也就從另一種文化角度體現出中國人的愛國意識與心力凝聚,這樣的核心精神在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不僅得到了良好的傳承,同時更促進了現代愛國精神的衍生發展。由此可見,“中和統一”便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精髓之一,其核心精神中不僅具有中華民族所特有的價值觀念具象,同時更具有不同歷史時代下的重要引導性。

1.3?重視人文教養與理性

“樂感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最大的區別性體現,因此也就決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注重人文素養與理性的文化特點。在很多西方國家中,“基督教”與“天主教”基本上是一種全民性的宗教信仰,雖然這樣的宗教信仰程度是我國所無法匹敵的,但是其宗教信仰背后的精神文明卻更加傾向為一種“罪惡文化”。古羅馬時期的“東正教”思想學家塞涅卡認為:“人類天生便是帶著罪惡來到這個世上的,因此必須要通過虔誠的祈禱才能夠得到心靈上的救贖。但實現這一救贖過程的是耶穌基督,而并非是人類的自我救贖?!?/p>

故此可見,在西方的傳統文化價值觀體系中,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就是沒有快樂而言的,必須要通過神明的力量逐漸洗清自身的罪孽。反觀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中則極為強調人文精神的教化作用以及理性的周禮思想,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在其思想傳承與教育觀念的表述上,始終都強調著禮數與教化在人文精神塑造中的重要作用,這也使得周王朝的“樂感文化”隨著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了影響每一代中國人文化價值思想觀念的關鍵性因素。

1.4?重視實際,追求生活穩定

相較于前幾種文化特征而言,“農耕文化”應該是現代中國人最耳熟能詳的基本文化特征。在漫長的歷史長河發展進程之中,農耕是我國歷朝歷代統治者所堅持積極推行的治國政策。盡管中國在歷史長河的洗禮中度過了悠悠五千年的時光,但是“士農工商”的社會地位在中國古代始終未曾因朝代更迭而產生任何改變,從這一點便足以看出中國人重視實際,追求生活穩定的文化特征內涵。

雖然現代社會中的中國始終在發展現代經濟與高精尖科技,但這卻依舊沒有影響我國作為“農業大國”的基本社會定位與國際發展格局。因此可見,中國社會與國民未來不管還會走向怎樣的光景,重視實際,追求生活穩定的傳統文化特性都不會改變,因為這是中華民族經過數千年歷史實踐,流淌在每一個中國人血液中的“民族密碼”與“文化基因”。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德育教育現狀分析

通過實際校園走訪調查發現,當前我國各大高校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德育教育工作,并未達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的基本內容要求以及教育目標,很多大學生群體依舊存在著嚴重的“文化缺失”現象。通過實際校園走訪調查結果的SPSS統計學數據分析總結,可將結果總體分為以下三種現狀。

其一,58.6%的大學生迫于家庭、社會以及臨就業的現實壓力,雖然想要了解更多的傳統文化,但是卻不得不將更多時間和精力全部投入到專業必修課程的學習進程中,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就業能力,實現未來在社會中的自我價值。對于這一類學生而言,不僅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這樣的思想文化課程,這些學生在其他的選修課方面同樣都不會投入更多時間與精力,因此可將這類學生稱為:“就業趨向學生群體”。

其二,33.6%的大學生表示,雖然傳統文化以及德育教育都是很好的文化精神課程,也是當代大學生應該要了解的。但是和專業課程相比,卻并不能夠讓自己在未來的擇業就業生涯中獲得更大的優勢,所以這些學生一致認為,如果自己在專業課程方面能夠獲得穩定且優異的成績,那么在此基礎之上會考慮到學習中華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這樣的學生群體可稱為:“擇優趨向學生群體”。

其三,7.8%的大學生表示,當前的中國高校不僅在課程設置方面嚴重弱化了德育課程的重要地位,在課程管理制度與日常思想文化建設方面更是忽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當代大學生的重要文化精神教育內涵。高校中所有的課程設置最后無非都是為了通過“考試”和“掛科”的形式來實現校方的經濟收益,并且以這樣的“成績標準”對大學生進行三六九等的劃分。這完全就是一種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德育教育所背道而馳的辦學方法。而且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都設為選修課,其課程時間占比太少,根本無法使得其起到精神文化的培養作用,很多自己感興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內容,基本上都只能通過校園圖書館或者在網上購書了解學習,這類學生群體其內心能夠深切意識到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應該學習的,因此這類學生也是當今難能可貴的“文化繼承學生群體”。

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策略研究

3.1?創新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中,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往往都是按照既定的教學內容與教學計劃進行課程式的教學,但這樣的教學模式卻不能夠讓當代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產生更為深遠的認知,因此,若想要實現更好的德育教育工作效果,便要充分利用現階段的綜合性教學資源,不斷擴充德育教育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與教學形式,從而讓學生能夠在“課業化”的高校課程設置方向中感受到文化的獨特魅力?;诋斍暗摹盎ヂ摼W+”時代發展趨勢,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首先要選擇更符合當代大學生生活方式的教學載體,其次是要找準當代大學生接受文化信息的契機,最后通過創新教學模式讓當代大學生真正意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自身以及社會未來發展的重要性。

3.2?增強大學生文化傳承責任感

基于實際校園走訪調查結果可知,當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挑戰困境主要來源于高校課程設置體系與大學生認知觀念這兩個方面。作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在高校課程設置體系方面自然無法實現更多的工作突破,所以就要考慮大學生認知觀念這一方面的問題,不管是“就業趨向學生群體”,還是“擇優趨向學生群體”,其學生群體中最關鍵的問題都在于完全不具備“文化傳承責任感”。在諸多的外界影響因素下,這些學生已經忘記了自身作為中國人的歷史使命與民族責任。

因此,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實德育教育價值,同時更好引領好“文化繼承學生群體”積極進行校園實踐與文化宣傳,讓其他學生能夠有更多機會了解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德育教育的“生活化效應”,從而讓其能夠意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個人以及民族發展的重要性,從而通過更為多元化的社會實踐承擔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責任,積極走出原有的學業固化思想,通過參加更多校外的傳統文化宣傳活動,逐漸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與民族內涵,以此實現德育教育中的文化教學效果,從而使得更多大學生能夠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得到思想素質與人格修養的持續提升。

3.3?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原則

自2018年起,國家教育部支持清華大學等106所高校陸續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激發內生動力,圍繞課程建設、社團建設、工作坊建設、科學研究、輻射帶動、展示交流等方面,打出“組合拳”。因此,分析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原則之前,必須要先明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的基本內容以及教育目標,從而進行更具有針對性的策略實踐。

各大高校在對教育內容進行篩選編制時,也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進行德育教育實踐,根據不同現狀運用不同的“文化+德育”教育融合模式,在教學內容選擇方面也應考慮到大學生普遍的文化認識水平與文化接受程度,在接受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實現自身的德育觀念修為提升,以此逐漸實現自身在精神文化層面的良好發展?;诖?,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德育教育的工作實踐過程中,廣大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者則應通過豐富的教學經驗與扎實的教學理論基礎,讓學生在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的過程中,實現自身文化素質與德育實踐能力的提升,從而使其能夠在長期的文化氛圍中逐漸培養自身的傳統文化優勢,從而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未來傳承不斷的堅實基礎。

4?結論

綜上所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其背后所承載的不僅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根基,更是對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發展的基本要求。因此,作為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在未來的德育教育過程中務必要結合德育教育的教學目標,通過多種形式在更大影響范圍內發揮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引導作用,積極倡導中華優秀傳統觀念文化融入大學生德育教育,以此促進當代大學生能夠實現綜合素質與文化精神方面的全方位發展。

參考文獻

[1]武建竹,陳有玲.立德樹人視角下大學生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徑研究[J].作家天地,2021,(30):8486.

[2]周智超.傳統文化在大學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文化產業,2021,(23):3637.

[3]張龍,趙婧潼.基于“以德育德”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C].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一),2021:203204.

[4]樊美君.新時期思政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研究——評《大學生德育教育與創新創業研究》[J].中國高??萍?,2021,(04):104.

[5]楊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大學生德育工作體系的路徑研究——以西安外事學院為例[J].中外企業文化,2021,(02):9192.

[6]羅海云,付紅梅.論“女書”德育思想對女大學生德育教育的啟示[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20,41(06):8891.

[7]梁碧云,蔣流霞,莫鵬巧,等.中國傳統文化在高職大學生德育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7):1415.

[8]崔龍,李佳楠,劉佳銘,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德育教育中的融合創新及實現策略[C].2020年南國博覽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一),2020:413415.

[9]吳新建,董遂強.儒家德育思想與新時代視域下大學生德育教育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38(05):8991.

猜你喜歡
德育教育傳統文化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初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分析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德育在新傳媒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