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STEM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

2023-07-04 02:43張封任懿娜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23年12期
關鍵詞:STEM教育課程開發校本課程

張封 任懿娜

摘要:本文以中山市華僑中學開展的STEM教育為例,闡述如何從技術學科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出發,分析現狀,突破困境,通過多次迭代改進,開發跨學科、跨年級、一主線、多分支的高中STEM校本課程。

關鍵詞:STEM教育;校本課程;課程開發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23)12-0071-03

高中STEM教育現狀審思

隨著《普通高中課程標準(2017年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的落地實施,高中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正在發生巨大的轉變。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STEM教育在高中學校的實踐有推動作用,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約束。

新課標凝練了學科核心素養,更新了教學內容,制定了學業質量標準,突出了以學習為中心的教與學的關系,倡導多元化教學策略,課程內容情境化,以主題為引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交互性、真實性的學習活動中,在項目的活動情境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STEM教育的綜合性、創新性等特點,正好符合新課標的理念和要求。因此,學科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中,通過探尋學科教育與STEM教育培養目標的契合之處,結合學生的需求和教學實際情況,求同存異,開展跨學科的STEM教育探索,以便更好地落實新課標理念。

筆者從信息技術教師的視角,分析了立足學科開展STEM教育的學科需求和研究重點。

第一,很多學生在認識上弱化了信息技術的學科價值。2022年頒布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將信息技術更名為信息科技,凸顯了“科技”的學科價值。作為高中教師,也應該在校本課程開發時凸顯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科學”本質,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引領學生認識到學科的科技價值。

第二,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技術性、時代性特征明顯。技術學科內容范圍廣泛且有深度,但技術發展快而迅猛。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既要學習技術,又不能拘泥于技術,而應學會探究技術,利用技術解決問題,樂于創新善于創造。

第三,信息技術側重用數字化工具和方法解決問題,問題經常是“虛擬地”解決,如學習“智能家居系統”,如果把重點放在系統的設計上,學生就會缺乏學習主動性。只有增加解決實際問題的真實體驗,加強工程實踐,“虛實結合”,讓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的問題聯動,讓解決的過程從虛向實轉變,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第四,時間是最大的制約。高中生學習內容多而課余時間少,因此,教師要積極嘗試整合教學內容,實現跨學科融合,重點解決教學中存在的“重技術、輕思維,重設計、輕實踐,重模仿、輕創新”的問題。

STEM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

筆者結合信息技術學科進行STEM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在所在學校開展了STEM教育校本化實踐,并歷經了三輪的迭代和優化。

第一輪是從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實際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出發,聯合通用技術學科,開發了以“Arduino開源硬件項目學習”為主線、以“Arduino開展科技實驗”“App程序設計”“智能機器人”等項目學習專題為分支的STEAM校本課程體系(如圖1)。

在高一高二兩個學段的技術課堂上開展面向全體學生的STEAM教學實踐,通過將通用技術必修的“技術與設計”內容隱性前移,融合到項目方案的設計優化和制作過程的方式,將信息技術課程的成果物化后延到通用技術課程的制作過程中。在高一學生初次選擇項目主題時,可以建議其參考高二學生的設計方案,這樣能使學生減少創意構思的時間,將教學內容和時間線產生合理的延展與交叉,進而可以從容而深入地開展項目實踐。同時,教師通過開發基于Moodle的STEAM網絡教學平臺,打通時空、班級的界限,實現方案共享、技術協作。學生通過組內外合作,圍繞項目邊學邊做,分學合做,形成交流評價和鼓勵機制,滿足自身個性化、多樣化的發展需求,提升學習興趣和創造欲望,實現“技術與思維并重,設計與實踐并行”,達到在實踐中實現設計、用技術呈現思維的目的。此輪開發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和水平不一,因此結合了藝術領域,開展學科融合,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課程內容廣泛和學習深度的問題。但是在實踐中筆者發現,以藝術為切入口激發學生技術和工程學習積極性的出發點是好的,但由于STEM教師主體還是技術教師,導致在實踐過程中教師的藝術引導力不夠,分散了技術和工程等實踐重點的時間,且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力度有待加強。

第二輪開發轉移了項目主線。因為第一輪課程體系的開發在新課標修訂之前,新課標實施以后筆者發現,原STEAM課程體系內容與新課標內容有較大重合。因此,在第二輪的開發過程中,教育理念模型從STEAM轉換為STEM,更加聚焦科學技術,并沿用第一輪STEM課程體系中科技實驗等分支;同時,緊密結合兩個學科的必修模塊教學內容,開展學科內的整合,讓STEM與必修模塊結合得更加緊密??紤]到兩門課程總教學課時的限制,在第二輪的STEM課程體系框架中,通過整合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必修的部分內容,形成兩個大的新的主題項目“用開源硬件開展數理化實驗”和“智能家居系統搭建”(如圖2),共24課時,并在選擇性必修模塊的基礎上,給項目預留了一定的拓展空間。

而第一輪課程體系中的“移動應用設計”等其他主題,以選修的形式在第二課堂開展。經過本輪實踐筆者發現,這種以必修課程為主線的STEM校本課程緊扣學科核心素養,能夠滿足大多數學生對技術與工程探究的需求,同時,對于有更深探究需求以及更高探究能力的學生,則可以在第二課堂項目主題的引領下,結合選修課程內容,進一步提高其科技創新和工程造物的能力,提升其跨學科能力和核心素養。

第三輪的課程開發爭取了數學、生物等更多學科教師加入到STEM跨學科的研究中,并結合前兩輪技術學科整合的經驗,開展多學科的STEM項目式課程開發與實踐。通過分析前兩輪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優點與不足,在第二輪STEM課程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學生的興趣、分班、選科、學?;顒拥榷喾N因素,在第三輪的實踐中,教師從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化發展出發,引導學生從關注自我提升到關注社會,從用技術表達自我提升到用科技改變生活,以學生的學習和校內外生活中的真實情境作為主線,開展多學科的課程整合,并開發了從4課時到16課時不等的項目式課程群,滿足學生的多元需求,構建課堂內外、有序實施、互為支撐的漸進式課程體系(如下表)。

高中STEM教育校本課程開發的成效與反思

從STEM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可以看出,從以技術為主線,到以課程為主線,再到以學生的生活情境和多元發展為主線,教師對STEM教育的認識在不斷提升,STEM教育的課程資源也日益豐富,而且隨著參與STEM教育的學科教師范圍的擴大,STEM教育從本學科的單元整合到跨學科整合,廣度更廣,深度更深,影響更大。

STEM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優化了學科教育,助力科技創新,解決了“教什么”的問題。筆者將碎片化、虛擬化的技術課程整合為系統實用的STEM校本課程,在有限的校園學習時間內,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適應時代發展的新技術,在開源硬件或生活智造等項目的長期探究實踐中深入體驗合作學習,將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等方面的知識進行綜合應用,提升綜合實踐能力。課程的實施效果表現在多個方面,如必修課堂學生的思維活躍度和合作參與度更高,選修課堂人數增多,學生提出的問題和需求增多,創新創造的成果數量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了這種“一主多從、橫向拓展、縱向延伸”的課程開發思路是有效的。

另外,開展STEM教育不僅要靠學科教師的跨學科學習實現一專多能,更要加大參與STEM研究的學科群體,讓更多的學科專業人士參與到課程整合的實踐中來,并拓展成果的推廣應用范圍,讓STEM教育在高中教育階段扎扎實實地開展下去。

參考文獻:

肖廣德,黃榮懷.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實施中的問題與新課標的考量[J].中國電化教育,2016,359(12):10-15.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研究院STEM教育專項研究重點課題“基于項目學習的STEM教育研究實踐”(立項編號:GDJY-2020-S-a02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STEM教育課程開發校本課程
體現STEM教育特征的中職Flash實訓教學設計
培養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現代中國人
《電子商務網站實務》精品課程建設探討
基于專業核心能力的機械類課程開發
工業機器人現場編程工學結合課程開發
新疆高職院校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課程設計及開發研究
高中學?!叭乃仞B特色德育”實施策略研究
STEM教育中心:美國STEM教育新發展
例析“數形結合”的方法解決基因型頻率的計算
淺談STEM教育及其對我國物理教育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