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滇派風箏”融入中小學美術課程的探索與實踐

2023-07-04 21:09李競飛楊銓和志遠
教育界·A 2023年12期
關鍵詞:美術課程文化傳承文化自信

李競飛 楊銓 和志遠

【摘要】美育課堂是保護文化和傳承文化的重要陣地,而美術是美育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小學開展美術課程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诖?,文章主要探討了非遺“滇派風箏”融入中小學美術課程的過程與方法,以及非遺“滇派風箏”融入中小學美術課程的主要內容,意在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傳承意識等,達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

【關鍵詞】非遺風箏;美術課程;文化自信;文化傳承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云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課題“非遺‘滇派風箏融入中小學藝術特色課程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BFJC2104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李競飛(1977—),女,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學。

楊銓(1984—),男,云南省慶州香格里拉中學。

和志遠(1992—),男,云南省慶州香格里拉中學。

自2009年至今,在《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筆者從一線美術教師的角度對美育課堂進行了研究及探索,如在授課中結合民間美術的相關課程拓展本土非遺文化、撰寫云南非遺“滇派風箏”學生讀本、探討如何在中小學美術課程中傳承非遺文化等?;诖?,筆者結合美術核心素養和《云南滇派硬翅風箏》學生讀本,詳細闡述非遺“滇派風箏”融入中小學美術課程的課程設置、目標、內容體系和實施策略等內容。

一、美育課堂可以作為保護文化和傳承文化的陣地

習近平總書記曾給中央美術學院8位老教授回信,信中指出: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這為新時代的美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如今,美術教育不斷改革和創新,在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美術教師的教學要跟得上美術教育發展的步伐,使學生通過學習形成美術核心素養,即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對此,美術教師要思考如何充分利用課堂有限的時間,結合國家教育方針和課程標準,從美術作品和美術觀念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并讓學生理解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云南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地,是我國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有著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近幾年,當地政府不斷加大對本土文化的保護力度。2022年,由中共云南省委辦公廳、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文件第十四條特別強調,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貫穿國民教育始終,同時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特色中小學傳承基地建設,加大師資隊伍的培養力度,支持代表性傳承人參與學校授課和教學科研。另外,還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培訓,廣泛開展社會實踐和研學活動。

那么,如何將美術教育同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結合起來呢?

民間美術是我國勞動人民創造的專屬文化,是一種地域性藝術形式,它源于生活,具有鮮明的藝術性。所以,我們在談保護和傳承本土民俗文化時,就不能繞開民間美術。在美術教材中,民間美術占比較大,因此教師可以以民間美術為切入點展開美術教學,讓美育課堂成為保護文化和傳承文化的陣地,從而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美,在生活中發現美,在社會中創造美。

筆者作為一線美術教師,從2009年開始對民間美術進行探索,在探索中始終堅持“立德樹人、以美育人”的指導思想,利用綜合性美術的教育方式在課堂中傳承文化。筆者將課程、文化進行人性化設計,將非遺課程的地域特征與課程標準進行整合,將評價制度的建立和成果展示平臺的構建作為突破難點,以此保護、傳承和推廣非遺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不過,在貫徹落實課程標準時,還有一個很大的難題: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能保證將課程標準落實到位,又能融合非遺項目課程體系,將傳統文化傳播得更廣?針對這個問題,筆者結合所在學校的實際,通過將非遺“滇派風箏”融入中小學美術課程這一探索與實踐的過程來進行探討。

二、非遺“滇派風箏”融入中小學美術課程實踐的過程與方法

在這一探索和實踐中,筆者組織教師團隊和學生社團進行探索和實踐,構建了以非遺文化為背景的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以此探索基礎教育美育與非遺課程融合實施的途徑和方法,解決本土文化、傳統文化教育在美術課程中的補給需求,同時,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探究欲望,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

(一)動態過程

非遺“滇派風箏”融入中小學美術課程的過程是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主要分為四個階段。

1.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了解“滇派風箏”文化,整合和利用教師資源,制訂教育方案,確定學生讀本開發項目。

2.第二階段:實踐階段

以課堂教學為重點,編撰“滇派風箏”學生讀本,探索“滇派風箏”文化在中小學美術課程中的實踐方式,并從風箏的歷史淵源、制作技藝等方面進行詳細講解,從而初步制訂以學生社團為主的授課方案。

3.第三階段:拓展延伸階段

以“云南省李競飛綜合材料美術特色工作室”為載體,組建非遺課程教師團隊,進行專業化、單元化的教學設計,形成此課程在中小學授課中的理論體系,申報該項目的傳承資質。

4.第四階段:提升階段

完善“滇派風箏”學生讀本結構,進行團隊性質的研究性學習與課題研究,培養學生的傳承意識和研究性學習能力,推廣風箏課程的教育教法。

(二)教學方法

在探索和實踐的過程中,筆者與教師團隊共同確定目標,制訂方案,完善內容,使用實踐法、操作法等教育教學方法,以保障實踐的邏輯性、嚴謹性和廣泛性。

1.確定實踐目標

將非遺“滇派風箏”融入美術課程中可以傳承文化,豐富美術課資源,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保護文化、傳承文化的意識,提升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

2.制訂實踐內容

(1)研究本土民俗文化。以非遺“滇派風箏”文化為主體,總結風箏文化特色,梳理“滇派風箏”與民俗文化的關系,拓展“滇派風箏”的保護與傳承方式。(2)非遺課程實施路徑探索。緊扣云南滇派硬翅風箏的文化特色,從中小學美育與其他文化課程的構建、非遺文化校內外資源的融合、校外研學基地的建設、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等方面探索以學生為中心、以興趣為基點、以課程為載體的非遺文化創新發展路徑。(3)以人為本設置學習梯度。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學科設置課程學習梯度,構建全體系、全學段、全學科融合發展的美育教育傳承模式。(4)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結合民間美術的相關課程,有機融入本土文化,并在教學中體現文化價值,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三、探索非遺“滇派風箏”融入中小學美術課的主要內容

(一)構建非遺“滇派風箏”融入中小學美術課的課程

本研究緊扣云南滇派硬翅風箏的突出特點和民族文化優勢,提出在中小學階段傳承非遺文化、構建地方民族特色美術文化課程的構想,充分發揮學校在傳播以非遺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橋梁和紐帶

作用,進而達到傳承云南非遺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實現提升學生審美素養和文化素養的目標。

圍繞上述觀點,筆者構建了有邏輯的、目標明確的深度拓展課程(見圖1):以五育并舉為核心,理論上依據美術教學大綱,從國家標準課程和校本課程兩個方面編撰學生讀本(校本教材),同時結合文化自信方面的內容,根據非遺傳承的內容和非遺校本課程來設置學生課程形式和建設教師隊伍,并在此基礎上融入本土文化的教學,從而培養有素養、有傳承意識的學生。

(二)構建非遺“滇派風箏”融入中小學美術課程的目標

1.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非遺“滇派風箏”的現狀,加深學生對非遺讀本開發及傳統文化的認識,增強學生保護和傳承本土文化的意識。2.課程目標:通過對風箏扎、糊、繪、放四藝的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彰顯課程教育的特色。3.育人目標:培養教師對學生讀本的開發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審美修養,達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三)構建非遺“滇派風箏”融入中小學美術課程的內容體系

筆者所在的學校在傳統文化建設系統中將課程分為國家課程和學生讀本,在學生讀本中又細化了風箏的內容體系,如《云南滇派硬翅風箏》學生讀本(其框架見表1),總體梳理了云南風箏的歷史和制作過程,同時詳述了風箏的四藝。

(四)豐富非遺“滇派風箏”融入中小學美術課程的資源包

校內:撰寫學生讀本《云南滇派硬翅風箏》、梳理課程案例、規劃整體課程、組建以傳承人教師為主的師資團隊、建設專業美術教室、購置風箏制作設備。

校外:組建昆明滇蜂俱樂部,申報非遺“滇派風箏”傳承人,借助云南省民族博物館、市級非遺保護中心等相關平臺展開教學。

(五)形成非遺“滇派風箏”融入中小學美術課程的實施策略

在多次實踐之后,筆者總結出了一個相對實用的策略:從文化情感入手,理智梳理問題,巧妙設置路徑,保證授課實踐效果,體現教育價值。

如關于非遺“滇派風箏”的傳承問題,教師可以追溯歷史,從古代風箏、近現代風箏和當代風箏入手找尋其文化價值。在用風箏文化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后,教師再對風箏文化的傳承問題進行梳理。如此,學生便會發現風箏文化在傳承上存在傳承范圍狹窄、傳承模式單一、傳承效果不佳及傳承亮點不夠等問題。之后,教師便可有針對性地、有計劃地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首先是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育五育的目標作為實踐的終極目標,然后在實踐中圍繞“文學中的風箏、歷史上的風箏、力學中的風箏、技藝中的風箏、藍天上的風箏”巧妙地整合語文、歷史、物理、美術等課程,最后在這些課程中設置專項內容課題進行授課。教師可以讓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根據課程內容開展相應的活動。另外,教師還可以尋求政府的支持,面向社會舉辦風箏比賽、民俗文化展演等,從而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蘊藏在風箏中的文化價值。

教師通過以上實施策略,可以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認識到學非遺、愛非遺和傳承非遺是為了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自己在保護和傳承本土文化上所要擔負的責任。如此,便可實現教育上的以美育人。

(六)建立非遺“滇派風箏”融入中小學美術課程的評價

1.作業評價方式:通過校內風箏節、風箏展覽、風箏比賽等物化成果的展示進行評價;通過學生的研究性課題進行理論性評價。2.文化內涵傳承式評價:結合語文課,借鑒文學經典賞析的方式來賞析風箏文學作品,并對學生撰寫的與風箏有關的文章進行評價。3.輻射架構范圍式評價:根據課程實踐的范圍、形式以及參與的級別評價該課程的實效性。

結語

基于中國傳統文化云南非遺“滇派風箏”的傳承問題,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筆者對將非遺文化融入基礎教育美術課程進行探索。因將非遺“滇派風箏”融入中小學美術課程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內容,故筆者通過課程構建、內容體系、資源包、實施策略、評價等內容來進行詳細的解析,從而落實傳承傳統文化、課程標準的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傳承意識等,達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

猜你喜歡
美術課程文化傳承文化自信
以生為本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研究
中等師范學校美術課中的素描教學研究
對小學低年齡段的學生如何進行設計意識的培養
試論如何在古代漢語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關于傳統戲劇文化傳承的思考
淺談大學校園設計中的文化傳承意義
文化傳承視野下的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
基于視覺識別時代的學校美術課程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