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課堂”在中職衛校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2023-07-04 14:55陳俞睿李撥姜瑛釗
新課程·上旬 2023年9期
關鍵詞:衛校雨課堂護理學

陳俞?!±顡堋〗?/p>

護理教育是我國醫療衛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學基礎教學課程作為學校教育與臨床實踐的橋梁,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護士日后的臨床工作表現。中職護生年齡較小,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加之護理學基礎課程理論知識與實訓操作并重,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容易產生缺乏學習興趣、課程參與度低、師生溝通不暢等問題,從而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坝暾n堂”顛覆了傳統教學的固有模式,順應了信息時代教學改革和創新的發展趨勢。本文嘗試將智慧學習平臺“雨課堂”應用到中職衛校護理學基礎教學過程中,為護理教學提供可行依據及實踐參考。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總體——海淀衛校接受護理學基礎教學的學生

樣本——海淀衛校18級護理8班、9班共計86人

其中18級護理8班、9班在實驗中分別作為實驗組(使用“雨課堂”教學模式)和對照組(使用傳統教學模式),實驗組分別有男生21人、女生25人,共計46人;對照組分別有男生18人、女生22人,共計40人。兩組數據結果是在不同教學模式下產生的,其他影響因素如授課教師、平時及實訓成績評價標準、期中與期末試卷內容均完全相同。年齡、性別以及過往專業學習情況等因素,兩組學生所存在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樣本量、抽樣方法

1.樣本量:86例

2.抽樣方法:方便抽樣

(三)研究工具、資料收集方法、研究內容、研究變量

1.研究工具:“雨課堂”在線App、兩組學生護理學基礎課程期中、期末、平時、實訓考核成績以及“雨課堂”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實踐應用效果調查問卷。期中、期末、平時、實訓考核成績分別為滿分100分。其中平時成績包括學生課上儀容儀表、作業完成情況、課堂互動情況、小測驗成績等。實訓成績抽取了二年級第一學期鼻飼法、鋪床法、無菌技術、導尿術四項主要操作。

2.資料收集的方法:觀察法、行動研究法、問卷調查法。

3.研究內容:“雨課堂”在海淀衛校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實踐應用狀況。

4.研究變量:“雨課堂”為主的新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在海淀衛校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四)研究方法

實驗過程中,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教師、教材、學習內容、課時數、學習進度都保持著高度的一致性,教學活動過程持續時間均為2017—2018學年第一學期。

1.對照組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其中理論授課主要采用PPT、板書等形式,課程結束前教師將引導學生以口頭或習題檢測的方式總結當堂課的重難點內容,同時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布置相應的復習、預習作業。課后時間,如學生對知識點存在疑義,教師將給予相應解答。

2.實驗組教學方法

實驗組采用“雨課堂”教學方式。教師在“雨課堂”創建虛擬班級,邀請學生加入。教師課前備課時,可以在電腦上制作相關教學材料。正式上課前,教師及時將相應知識點、PPT等發布到“雨課堂”平臺上,平臺會及時通知學生進行預習。授課過程中,教師需把PPT和“雨課堂”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的方式進行連接,將授課PPT播放過程實時同步到手機客戶端中,如學生發現對教師當前講授的內容理解出現困難,可采取發布實時彈幕的方式提出疑問,或在課件頁面上點擊“不懂”來標記反饋,相應地,教師可以根據具體學情給予應對。課后學生能夠隨時登錄手機App,查看教師發布的信息,可以在線反復觀看教師上傳的操作視頻進行相應課后練習,從而提高實訓課學習效果,還能將學習過程的感受、遇到的問題通過投稿方式反饋給教師;教師根據相應問題有針對性地整理符合學情的課外自主學習資料,實時推送到學生手機客戶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入“雨課堂”平臺,充分實現了師生之間課前、課上、課后的及時互動。(如圖1)

(五)資料分析方法

教師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所獲得的數據進行處理,而對于問卷調查所得出的結果則使用描述性統計的方法進行分析,另外還采用了獨立樣本t檢驗的方法來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學生最終所獲得的考核成績進行比較。

二、結果

(一)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考試成績

(二)實驗組對“雨課堂”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實踐應用教學效果的評價

三、討論

(一)引入“雨課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由表1可看出實驗組平時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其中平時成績包括作業完成情況、課堂互動情況、小測驗成績等?!坝暾n堂”教學強調師生之間課前、課上、課后的交流互動,如課上的新型溝通方式—彈幕,使得學生可以隱藏自己的姓名,大膽提問,無須擔心錯誤發言,大家暢所欲言,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成為師生課堂交流的利器。在課下完成作業或復習時,針對沒有理解和掌握的內容,學生可以在線及時提問,教師可隨時進行解答,教與學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二)引入“雨課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論成績

由表1可以看出實驗組期中、期末成績優于對照組(P<0.05),其原因主要有:護理學基礎教學有近60%的理論課程,傳統教學容易出現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現象,造成學生對知識渴望程度不高,理論學習的目標性、針對性不明確。而“雨課堂”教學強調課前預習、課上思考交流、課后復習反饋,尤其針對教學過程中較為薄弱的復習環節,“雨課堂”的試題測試功能可以及時為學生提供答案反饋,對重難點內容及時進行檢測,使學生鞏固掌握的知識點,有效提升學生的理論成績。

(三)引入“雨課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

由表2可以看出實驗組操作總評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其原因主要有:傳統教學模式下,實訓操作通常由教師示范,學生觀摩,并在教師指導下相互練習。實訓操作受課堂時間的限制,學生的練習機會有限,課下不易獲得教師的及時指導。在“雨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可將實訓示教項目上傳至網絡平臺,學生可在課上、課后通過手機隨時反復觀看、鞏固操作步驟,模仿操作過程中護士與病人的溝通、互動方式,從而幫助學生提高操作項目的熟練程度,培養良好的交流、溝通方式,鍛煉學生在考試過程中的心理素質,從而有助于學生考試成績的提升。

(四)引入“雨課堂”接受與排斥并存

由表3可以看出實驗組在“雨課堂”實踐應用教學效果的評價中,大部分學生對該教學模式接受度較高,對各評價項目持“非常同意”或“同意”的態度,引入“雨課堂”教學模式具有互動頻繁、反饋及時、測試方便以及學習評價多元等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升學習效率,受到大部分學生的認可。此外,個別學生在調查問卷中持“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的消極態度,主要原因有:傳統教學模式更強調課上學習的過程,而“雨課堂”教學模式不僅關注課上教學,還強調課下學習,學習熱情不高的學生對此會產生反感心理;另外部分學生認為,課上使用手機容易做與學習無關的事,而教師難以發現,只能依靠學生自覺,這也是部分學生對“雨課堂”教學產生消極態度的原因。

綜上所述,從“雨課堂”在中職衛校護理學基礎教學實踐應用中不難看出,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平時的學習態度、實訓操作的熟練程度皆有所提升,大部分學生對“雨課堂”教學的接受程度較高,個別學生有抵觸心理。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教師調整教學策略因材施教,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傳統課堂,改善師生互動方式,進而提高教學效果,必將成為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1]臧晶晶,郭麗文.滴水成雨:走進雨課堂[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22(8).

[2]徐盛夏.教學方式與時俱進:“雨課堂”教學[J].教育現代化,2021(35).

(作者單位:北京市海淀區衛生學校)

編輯:趙文靜

猜你喜歡
衛校雨課堂護理學
《護理學雜志》稿約
《老年護理學基礎》
——老年護理學的日常生活護理要點研究
雨課堂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雨課堂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探究
雨課堂在經管類本科經濟法教學中的微應用
淺談中職衛校計算機高效課堂的構建
中職衛校計算機教學結合醫學應用探討
婦產科護理學實踐教學探討
仲景護理學思想初探
以程序教學法為主線實施中等衛?;瘜W教學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