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課堂有效性提問及其策略研究

2023-07-06 23:07楊海燕
考試周刊 2023年22期
關鍵詞:方法措施課堂提問小學

作者簡介:楊海燕(1979~),女,漢族,陜西華陰人,陜西省華陰市城關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

摘 要:小學是學生系統學習知識的初始時期,也是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的重要啟蒙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對學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有著決定性作用,因此教師的教育理念、方法、習慣等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以及綜合素養的提升有著重要的影響。提問是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一堂課中教師所運用最頻繁的教學手法?;跀祵W知識的抽象性和邏輯性特征,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應當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具體的教學內容,通過各種有效的方式實現對提問的優化設計,讓提問成為活化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素養的有效方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方法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22-0080-04

提問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實際學情對問題進行設置的方式,通過鼓勵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和解答,來幫助學生內化知識、活化思維,是教師凝聚學生學習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有效手段。鑒于提問的重要性,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更應當做好對課堂提問的優化設計,真正地讓課堂提問發揮出其應有的效益和價值,切實推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優質開展,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進步?;诖?,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學數學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有效提問的意義和基本原則,之后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學情,對有效提問的方法展開了討論,旨在全面促進學生核心數學素養以及綜合學習能力的穩步提升。

一、小學數學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有效性提問的意義

(一)營造互動和諧的教學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若對某一門學科或者某一項知識產生興趣,他們在學習這一學科知識或者展開相應活動時會產生極大的探究欲望,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會更為主動地進行知識的學習,教師一旦得到學生的積極反饋,其在之后的教學中就會更有激情,在這種良性的循環中,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質量還是學生的學習效率都會得到極大的提升。數學是一門集抽象性、邏輯性、縝密性于一體的學科,因此更需要學生對其產生興趣,而如何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這是當前廣大數學教師的首要任務。在眾多的方式方法中,提問是最為簡便、最為有效的一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因為小學生充滿好奇的特點會促使學生主動進行問題思考,學生的興趣一旦被帶動,教師的激情就會被激發,從而整個課堂教學氛圍就會十分積極、活躍。

(二)提高學生的課堂專注程度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在6~12歲之間,這一階段的學生不僅容易在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同時其能堅持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也十分有限。據有效調查顯示,2~3歲的孩子專注力的維持時間為10~12分鐘;5~6歲的孩子專注力為12~15分鐘;7~10歲的孩子專注力的維持時間為15~20分鐘;10~12歲的學生專注力的維持時間為20~25分鐘;12歲上的學生專注力維持時間為30分鐘。但是一堂課程的時間為40分鐘,這就直接表明學生在上課時有大約二分之一的時間在進行“無效學習”,因此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十分重要。而提問教學法就是一種能夠幫助學生維持學習注意力的有效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完成其年齡階段應當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同時也能有效占用學生在課堂上的“神游”時間。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不能只是“這樣可以嗎”“這樣對不對”或者“是不是”的方式進行,而是要將問題方式和難度進行多樣化、層次性的設計,讓學生時刻感到問題的“新鮮感”,促使學生在逐步深入的問題思考中實現知識的理解,加深知識的記憶,提升學生的課堂專注程度。

(三)啟迪學生的數學思維活性

小學數學有著極強的邏輯性和思維性,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但是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所運用的單一講解方式難以達到這個效果,這就需要教師融入各種有效的提問方式來實現教學模式的優化。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進行提問,引導學生的思維跟著教師的思路,并逐漸形成一種獨有的思維習慣,當學生的這種思維習慣一旦成熟,學生在之后的學習中就會十分輕松。其次,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不同,往往一道問題有著多種解決辦法,教師通過對學生的高效提問,就能夠促使學生之間產生有效的互動與交流,從而幫助學生逐步突破自己原有的思維定式,這不僅能夠有效實現對學生思維的發散,同時也能讓學生在集體討論中加強自身的說理能力,這對學生后續知識的學習大有裨益。

二、小學數學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有效性提問的基本原則

(一)邏輯性原則

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問題的有效性設計時,要遵循邏輯性原則。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學生其思維方式不同,思維能力也有高有低,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的過程中,應當充分分析該階段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及其發展規律,再結合教學內容對問題進行“循序漸進”的設計,讓問題與問題之間形成緊密的邏輯性,在提問中“一環扣一環”,以此深化學生對知識的深刻理解。

(二)合作探究原則

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問題的有效性設計時,要遵循合作探究原則。教學是一項充滿動態特征的活動,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也需要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配合、合作才能獲得。因此,教師所設計出來的問題必須要有利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必須要具備能夠推動學生合作探究的性質,如此才能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讓學生更加主動地進行知識探究,才能實現對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培養。

(三)有效評價原則

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問題的有效性設計時,要遵循有效評價原則。當學生在教師的提問下作出了積極的回應后,此時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回答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態度等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科學、適當的評價。如對回答正確且能夠探究出多種解題方法的學生,教師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對學生進行肯定;對回答錯誤或者沒有探究出解決辦法的學生,教師也要從側面對學生的學習態度進行肯定,并指出其不足和弱點,在幫助學生攻克問題的基礎上向學生提出期許,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

三、小學數學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有效性提問的方法策略

(一)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強化問題的目的性

之所以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難以提升,一方面與教師本身的教育理念、講課方式有關系,另一方面與提問環節的設計也有著一定的關系。對小學數學的教學來說,教師在進行問題的設計時要注重對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培養,所提出的問題要有較強的目的性,充分抓住問題的本質,讓學生在問題的推動下能夠逐步理解知識的本質,找到正確的思考方向,如此才能實現對學生數學思維的鍛煉。

例如,在進行“比例”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本著“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強化問題的目的性”的教育理念進行課堂問題的設計。此部分知識的重點是要讓學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意義,并且能夠運用比例的知識對“兩個比是否能夠組成比例”進行判斷分析,運用比例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因此,在進行此部分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對學生說:“同學們,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知識是‘比例,在這之前我們已經學習過‘比的知識,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預習,說一說比和比例之間有什么關系或者不同嗎?”通過這一問題的提出,不僅有效引發了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實現了新舊知識的聯系,同時也讓學生直接地抓住了本節課程的重點內容,學生在此基礎上對此部分知識進行學習,就會更有方向和目標,在之后的學習中其效率也會明顯提升。

(二)靈活把握問題難度,強化問題的探索性

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的設計過程中,應當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設定,教師設計的問題若太過簡單,那么學生就會不用深入思考就得出答案,這不僅無法起到對學生思維的培養,同時也沒有教學意義;教師設計的問題若太過復雜,大部分學生不僅難以理解問題的本質,也會大大打擊學生的學習信心。因此,教師在進行問題的設計時要把握好問題的難度,不僅要讓問題契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學習能力,還要讓問題具備一定的探索性和思考價值,從而實現對學生思維的有效培養。

例如,在進行“圓柱和圓錐”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本著“靈活把握問題難度,強化問題的探索性”的教育理念進行課堂問題的設計。此部分知識包括面的旋轉、圓柱的表面積以及圓柱圓錐的體積等內容,主要目的是要讓學生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以及圓柱、圓錐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公式和方法。而當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學掌握了上述知識內容之后,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已經學習過了圓柱和圓錐表面積與體積的計算方法,并且也掌握了這兩部分內容中所涉及的公式、概念,那么老師現在要問大家一個問題來考察一下大家的知識掌握情況,問題就是請大家根據之前學習的內容,總結一下圓柱與圓錐之間有什么關系?大家可以小組討論,也可以試著繪制思維導圖,哪一個小組得出答案之后示意老師即可?!蓖ㄟ^這種難度適中且有著一定探索性質的問題,不僅強化了學生對知識的總結能力,也讓學生在討論、分析、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促使學生在思考中發現知識規律,實現對知識的靈活運用。

(三)注重學生思維活化,強化問題的靈活性

若想要實現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切實培養,教師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設計靈活的數學問題,并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主動地思考,這不僅是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也是真正地幫助學生掌握數學學習方法的有效方式。首先,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在合理的范圍內容,其所設計的問題要具備一定的靈活性,教師之所以要進行提問設計,其目的就是要在活化學生思維的同時,幫助學生實現更好的素養提升,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死板、無趣、單一、固化,那么不僅會影響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興趣,也會降低教學質量。其次,問題還要具備多變的特點,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未來遇到多種題型時“臨危不亂”,看到問題的本質,找到問題的關鍵點,從而讓學生對知識的運用更為靈活,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進行“百分數”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本著“注重學生思維活化,強化問題的靈活性”的教育理念進行課堂問題的設計。此部分知識的教學重點是要學生在爭取理解百分數意義的基礎上,能夠主動實現百分數與分數知識之間的轉化,并能夠將此部分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聯系。因此,在進行此部分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假設:如果一個班級中有50名學生,他們在期末的體能測驗中有10個人的分數為90分以上,那這10個人占全班總人數的幾分之幾,用百分數該如何表達?以此引發學生對分數知識的回顧,實現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從而推動學生正確地掌握百分數的計算方法和表達方式。之后,教師再對問題難度進行升級:假設另一個班級中有40個人,這個班級中體能測驗90分以上的學生人數為8人,請問這兩個班級中90分以上的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之多少?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充分體現了問題的靈活性,同時也讓學生在不同的解題方法中感知到了數學知識的學習樂趣,既鍛煉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又促進了學生的發展與成長。

(四)巧妙創設問題情境,強化問題的趣味性

情境教學是新時代小學數學課堂常用的一種教學模式,不僅有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特點,在實際的教學中更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來展開教學,讓學生在充滿啟發性、趣味性、挑戰性的問題情境中去理解知識,解答問題,這對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有著現實意義。首先,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應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一定的聯系,以此促進學生深化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促進學生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其次,教師在問題情境的創設時還要適當地融合一些趣味性的元素,促使學生更為深刻地感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趣味,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進行“長方形周長”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本著“巧妙創設問題情境,強化問題的趣味性”的教育理念進行課堂問題的設計。首先,在課堂教學的開始,教師可以對學生說:“在上一節課時,我們已經學習過‘周長的知識,那么老師現在有一個問題想請大家幫忙,大家往后看,我們教室的背景墻太單調了,老師想給它做個裝飾,在課前的時候老師已經測量出來了這一面墻的長為120厘米,寬為70厘米,那么老師需要用多長的彩色飄帶進行裝飾呢?”通過創設充滿生活趣味的問題情境來引出此次課程的主題,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將學習的注意力良好地轉移到課堂上,同時還能讓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感知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運用。

(五)抓住課堂提問時機,強化問題的有效性

前文提到,問題是一堂完整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問題的課堂就無法產生互動,沒有互動的課堂也無法實現對知識的有效學習,但提問并不是根據教學內容直接問學生“行不行”“是不是”就可以,而是既要注重提問的技巧,又要把握好提問的時機。教師若連續地發問,就會讓學生“招架不住”,讓學生不由自主地產生恐懼感;教師若有意無意地提問,就會讓學生覺得“沒有意思”,從而讓學生對問題毫不在意,因此抓住提問的時機十分重要。

例如,在進行“長方體的表面積”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本著“抓住課堂提問時機,強化問題的有效性”的教育理念進行課堂問題的設計。首先,在課堂教學的開始,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教室中的黑板、課桌、講臺、窗戶、門等物品進行觀察,初步讓學生回憶長方形的基本知識。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說:“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已經掌握了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那么請同學們首先回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碑攲W生回答出教師的問題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實物”的方式,讓學生觀察長方體的表面積與長方形表面積之間的關系,從而讓學生思考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當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和討論得到“長方體的表面積是每一個長方形面積的總和”時,教師再引導學生推導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的印象,同時也有效促進了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

總而言之,提問是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一堂課程中教師所運用最頻繁的教學手法。教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首先要認識到課堂上的有效提問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和基本原則,在明確教學任務、教學重點以及學生實際學情的基礎上,通過注重對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養、靈活地把握好問題的設計難度、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活化、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以及把握好課堂教學時機等各種手段,為學生設計出充滿目的性、探索性、靈活性、趣味性以及有效性的問題,從而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以及個人全面學習能力的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常海霞.預設越精心,提問越有效: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分析[J].試題與研究,2023(10):153-155.

[2]劉芳蘋.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效率的策略探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2):102-104.

[3]李祥軍.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問時機的選取策略[J].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2023(2):48-50.

[4]王永勝.讓提問成為有效教學的橋梁: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J].家長,2022(36):28-30.

[5]田蓉.讓提問成為師生課堂互動溝通的橋梁: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2(49):86-90.

[6]劉佳.尋找“消逝”的“提問力”: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現狀與改進路徑[J].小學數學教育,2022(22):9-11.

猜你喜歡
方法措施課堂提問小學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
加強大學生省情教育的思考
完善制度建設,提升隊伍戰斗力
淺析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課堂提問技巧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教學研究策略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