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雞的飼養管理技術

2023-07-06 14:07王翠謝彩華錢勇
新農民 2023年16期
關鍵詞:飼養管理種雞技術要點

王翠 謝彩華 錢勇

摘要:雞的產蛋期一般是指從育成期結束到淘汰前的時間,這個時間段如果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一些生產當中不利于母雞產蛋的因素,盡力創造一個有利于雞群健康和產蛋的良好環境,能夠有效發揮雞群的生產性能,給養殖戶創造非??捎^的生產效益。本文重點講述種雞進入產蛋期的飼養管理技術,希望對廣大養殖戶有所幫助。

關鍵詞:種雞;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1 15周齡到光照刺激期間的飼養管理

1.1 管理思考

這個階段的雞只的管理原則是確保種母雞平穩均勻地度過性成熟和產蛋,種公雞保持良好的均勻度和良好的身體條件,提高種公雞的受精率。在雞只從小到大直至性成熟的飼養管理過程中,如果能夠正確把握飼養管理密度以及采食和飲水位置,基本上也就掌握了雞只的個體發育和雞群整體發育的關鍵,并且有助于提高雞群的均勻度,縮小性成熟的差異,保持雞群的最佳身體狀態和生殖系統的健康度。另外,要注意,在雞只15周齡之后,工作人員要注意降低雞只的飼養密度,適當增加采食和飲水量。第二性征的發育,如種母雞恥骨間距逐漸增大以及種公雞和種母雞臉部顏色逐漸變紅是一個判斷雞群性成熟發育進展很好的指標。

1.2 飼養密度

眾所周知,飼養密度會嚴重影響雞的生產性能[1],因此種公雞和種母雞的飼養密度一定要把控好,一般情況下,種公雞15~20周齡的時候飼養密度是3~4只/m2,20周齡~淘汰期間的飼養密度是3.5~5.5只/m2,種母雞15~20周齡的時候飼養密度是4~8只/m2,20周齡~淘汰期間的飼養密度是3.5~5.5只/m2。

1.3 目標體重

這個時期的飼養管理目的就是使雞群按照標準體重曲線均勻生長發育,并均勻過渡到性成熟。要想達到這個目標,就要精細規劃每周能量攝入以及體重的增加值。這個時期定期監測和記錄體重以及雞群的均勻度對于生產管理非常重要。如果這個階段雞群沒有達到要求的周增重,則會造成其生產性能嚴重下降,如常見的開產推遲、初產雞蛋比較小、不合格的蛋、畸形蛋、無精蛋數量增加、雞群的抱窩性增強、體重以及性成熟的均勻度降低、高峰期的產蛋率降低以及公雞和母雞之間的性成熟的同步性差。相反,如果這個階段的雞群體重高于標準體重過多,同樣也會對雞群的生產性能產生負面的影響[2]。因此,最理想的狀態是兩種情況都不發生。

1.4 飼料類型和能量水平

這個階段的雞只如果營養供給不足,則會造成均勻度下降,當飼料類型改變的時候,養殖負責人需要用心比較兩種飼料之間的配方和能量比。需要更換時,必須要做好相應的調整,如更換后的飼料能量低,則需要相應的增加飼喂量等。

1.5 光照要求

這個階段的雞只每天保持恒定的8h光照時間很重要,適當給予光照刺激可以使其產生很好的應答。

1.6 育成轉群

將育成雞轉群到產蛋雞舍是一種常見的飼養管理方法,轉群時間要根據雞舍的類型確定。一般情況下,密閉式的產蛋雞舍,轉群時間不要晚于21周齡,對于開放式的產蛋雞舍,轉群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3周齡。這里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封閉式還是開放式的雞舍,轉群時間都不能早于18周齡。轉群前一天和轉群當天可以適當增加飼喂量,用以減少轉群造成的應激反應。轉群當天的早上不能飼喂雞群,但可在產蛋舍內的飼料槽中添加好飼料,以便轉入的雞群能夠及時吃到食物。轉群后的第一天或者第二天就可以恢復到正常的飼喂量。

2 種母雞光照刺激至產蛋率5%的飼養管理

2.1 管理思考

這個階段的母雞要做好定期增量的工作,這對于母雞的均勻性成熟、豐滿度以及準時開產等都非常重要。另外還要嚴格按照光照程序對雞群施加相應的光刺激,以便其準時開產。光照刺激時間可以參考8h制,但是這個階段也可以增加光照時間,至于什么時間增加光照這要看雞群的均勻度,雞群的均勻度比較好的話,可以適當增加光照時間,如果均勻度不好,可以適當推遲一周。這個階段出現任何的飼料、飲水、管理、疾病等方面的問題都會對生產性能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場工作人員要按時觀察和記錄雞群的均勻度、體重、采食時間等情況,如果均勻度、采食量或者增重等方面出現了很大的差異,要將這些情況及時上報。

2.2 地面雞蛋

生產上可以經??吹降孛嫔系碾u蛋,地面蛋不光是生產上的損失,同時也會帶來衛生方面的安全問題,對于種母雞,要適當訓練使其習慣性在蛋箱內產蛋。減少地面蛋的方法有很多,常見的有:確保種公雞和種母雞性成熟同步、光照強度分布均勻,避免角落和斜坡出現陰影、從28日齡安裝棲木、盡量在雞舍內多走動,撿起來地面蛋、管理好公母比例,避免過度交配、設定好飼喂時間、避開產蛋高峰期等。

3 產蛋率5%至產蛋高峰期種母雞的飼養管理

3.1 管理思考

這個階段要考慮的重點是平衡設備、飼養密度、采食、飲水位置的工作。因為產蛋初期種母雞必須要持續獲得增重,從而盡可能促進產蛋率和孵化率的提高。種母雞的飼喂必須要滿足其自身的增長和產蛋率的需要,同時也要避免過度飼喂。如果飼喂量過大,不但不能提高其生產性能,還有可能造成卵巢發育不佳和體重超標,從而導致種蛋的質量不高,孵化率降低,有時候還會出現卵黃性腹膜炎和脫肛現象的發生。

3.2 采食時間

從采食時間上就可以計算出來雞群能量攝入的多少,這里的采食時間是指雞群吃完一天的飼料所需要的時間,飼喂的飼料較多的時候,雞的采食時間會適當延長,如果飼料不足,雞只的采食時間會縮短。采食時間也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周齡、溫度、飼料量、飼料的物理性狀、飼料的成分等,因此,采食時間和絕對采食時間同樣重要。另外,飼養人員也要按時監測和記錄采食時間,如果采食時間有很大的變化,要及時查找原因并上報處理。

3.3 蛋重與飼喂的控制

每日稱量一下蛋重的變化趨勢是判斷營養攝入量是否適當的一個重要指標,如果營養攝入不足,可能導致蛋重下降,營養攝入過量可導致蛋重增加。因此,應當根據實際蛋重與預期蛋重的偏差對飼喂量進行調整。這里要注意的是在稱重的時候,每天稱量120枚雞蛋的總重即可體現出群體的蛋重情況,所選取的雞蛋應當是第二次蛋窩收集的蛋,避免稱量到前一天的雞蛋,雙黃蛋、畸形蛋等要剔除。

4 光照刺激到產蛋高峰期的種公雞的飼養管理

4.1 飼喂思考

這個階段控制種公雞的體重比較困難,最好每兩周檢查種公雞的體況、平均體重以及周增重,以保證種公雞保持最佳體況,防止體重過度超標。一般情況下,這個階段的公雞和母雞混群飼養,公雞偷吃不到母雞的飼料,而且交配行為過于頻繁,從而容易造成公雞飼喂不足的情況發生。如果公雞飼喂不足,則容易出現反應遲鈍、無精打采、活躍度低等現象,如果工作人員沒有注意到這種現象,則隨著這個情況的發展,種公雞的雞冠會變得松弛,體重和體況也會下滑,臉部和肛門顏色也會變得暗淡,最終發生換羽。

4.2 公母比例

要想保持這個產蛋期的受精率,每個雞群公母雞數量要配置最佳。交配活躍的種公雞的數量不能過多,過多會導致過度交配,干擾交配以及交配行為異常,這些異常的交配最終會導致受精率、孵化率和產蛋數的集體性下降。隨著雞群的生長以及產蛋量的下降,也要適當調整種公雞的數量以維持正常的受精率。此外,還要及時觀察和淘汰不合格和不交配的種公雞。

5 產蛋高峰至淘汰種公/母雞的飼養管理

5.1 種公雞管理要點

產蛋高峰后種公雞的管理原則和高峰前的基本是一致的,隨著種公雞周齡的增長,控制其體重和體況非常重要,要不斷調整其飼喂量使其達到漸近穩定的周增長,從而使其受精率持續得以保持。定期從種公雞欄內抓取稱重,同時進行相應的評估,以確保種公雞一直處于理想的體況,膘情以及肛門色澤,保持這些良好的性狀就可以保證種公雞在生產周期中有著活躍的交配性[3]。此外,還應當對種公雞實行淘汰機制,以保持受精率的持續性,通過淘汰體況不佳的種公雞來保持最佳的公母比例。

5.2 種母雞管理要點

產蛋高峰后種母雞一定要獲得與標準一致的增重,如果增重不足,則會造成總的產蛋重量降低,如果增重過快,產蛋高峰后其持續性和受精率會嚴重下降。因此,決不能讓產蛋高峰期的雞只失重,應當給予高峰料量。等到高峰期過后,產蛋率會下降,但要注意這時候如果再飼喂高峰料,就會造成雞只脂肪的沉積,因此,要相對減少飼喂量。飼喂量的減少要在高峰期過后總產蛋量一周內不再增長時進行。

6 環境要求

6.1 雞場建設

雞場在選址的時候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如有可能,盡量選擇溫度和濕度變化比較小的地方。此外,當地的法律法規是雞場選址、雞場高度、顏色、材料的重要制約因素,因此,一定要盡早咨詢。其設計也要盡可能滿足大型貨車容易進出。至于位置和主導風向,要根據雞場的飼養模式確定,如果是開放式的飼養模式,應當使雞舍的長度呈東西方向,盡量避免太陽光直接進入雞舍。

6.2 通風

雞舍內有大量的灰塵、氨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大量的水蒸氣,這些有害物質如果長期暴露在雞舍內不加以清除就會造成雞群的呼吸道損傷,引起呼吸系統疾病,影響溫度控制,并且使墊料的質量變得更差[1]。因此雞舍內的通風非常重要,通風可以讓雞舍內部環境、生產性能和雞群都處于一個最佳的狀態。通風系統有兩個基本的模式,一個是自然通風,這是開放雞舍特有的,通過卷簾或者風機裝置來循環空氣。二是動力通風,是封閉式雞舍特有的,也就是用風機和進風口進行通風。這里要注意的是不可過度通風,過度通風會造成大量的冷空氣進入雞舍,使雞群受涼,雞只扎堆,料線和水線周圍沒有雞只活動。

6.3 避光罩

避光罩在肉種雞飼養管理過程中是最常見的一種設施,尤其是在育成期的肉雞飼養中,必須避免外界陽光照射,盡量用燈光保證雞群 一天8~9小時的光照時間。有的雞場在風機和進風口使用避光罩,這樣的確可以起到避光作用,但是會降低通風能力,因此,在設計通風系統的時候,此項要著重考慮。

6.4 光照

每個時期的雞所需光照時間是不一樣的,對于育雛期的雞,無論是什么類型的雞舍,雛雞進入舍內的最初兩天,應當給予23h的光照時間和1h的熄燈時間,這對于雛雞建立良好的食欲和提高其采食的活躍性有很大的幫助。如果是密閉式的雞舍,當雛雞達到10日齡后,應當減少光照時間,每天8h光照即可。至于光照強度,在5日齡之前,光照強度應當控制在80~100lx,6日齡之后應當降低到30~60lx,開放式的雞舍,光照強度要控制在60~80lx。進入產蛋期,如果光照時間超過13小時或造成后期產蛋量的下降,光照時間少于13h反而會增加產蛋量。至于光照強度,只要保證雞頭部位置的光照強度在30~60lx之間即可。

7 營養

育雛期的種雞使用的飼料最好是篩濾過的顆粒破碎料,正常情況下要飼喂到28日齡再換料,同時要注意育雛期的谷物顆粒料不可過分的磨碎,以免雛雞挑選一些顆粒較大的飼料吃造成營養攝入不均衡。育雛期結束后要馬上換成育成期飼料,同時要注意觀察種雞的體重變化,確保種雞能正常生長發育。如果28日齡種雞體重一直不達標,則要將育成期的飼料往后推遲1~2周飼喂。此外,還要注意由于在育成期飼喂的飼料量減少,如果不能很快均勻地將飼料分散到雞舍,雞群的均勻度就會受到影響。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降低育成料的能量,增加飼喂量,提高雞群的均勻度。對于產蛋期的雞群,大多數是沒必要使用一種以上的產蛋期的飼料的,產蛋高峰過后可以通過減少飼喂量就能滿足種雞每天對氨基酸需求量減少的要求,可以通過增加鈣量實現種雞隨著年齡增長對鈣的需求的增加。

8 健康管理

許多疾病的發生及其嚴重性與雞場的飼養管理是分不開的,如飼養管理不當與其他應激因素會加重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的感染、開產前過度刺激種雞會造成卵黃性腹膜炎,雙黃蛋數量增加等。因此,在飼養管理中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衛生管理,尤其是要做好雞場的清糞、除蟲、清塵、消毒等工作。二是死雞處理,要根據雞場的實際情況以適當的方式對病死雞進行處理,如焚燒、堆肥、化制等。三是免疫,要根據當地疾病流行情況制定免疫程序,并有效執行。

參考文獻

[1] 劉瑋,韓海霞,李大鵬,等.飼養密度對蛋雞生產性能,蛋品質,血清指標和腸道組織形態的影響[J].動物營養學報,2022,34(11):11.

[2] 汪全生,龐利娜,邵磊,等.開產前體重對"京粉1號"父母代蛋種雞生產性能的影響[J].中國家禽,2017,39(20):4.

[3] 陳合強.影響肉種公雞交配活躍性的原因及應對措施[J].河南畜牧獸醫:綜合版,2018,39(9):2.

[4] 王姝婕,梁玉穎.夏季雞舍通風管理[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2,25(9):3.

猜你喜歡
飼養管理種雞技術要點
肉用種雞育成階段的養殖管理技術
種雞轉群注意這七點
種雞休產期該咋管理
妊娠期母牛的飼養管理
試論數字電視硬盤播出系統的技術要點
種雞防疫措施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