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市黃陂區古樹名木資源特征調查與保護建議

2023-07-11 19:31王紫薇席璐璐王超超
湖北林業科技 2023年3期
關鍵詞:古樹名木

王紫薇 席璐璐 王超超

摘要:為了摸清武漢市黃陂區內古樹名木的資源特征情況,采用資料查詢、知情人走訪、現場考察的方法,對黃陂區內古樹名木的種類、數量、胸徑、樹齡、海拔分布等22項特征因子進行調查。結果表明:黃陂區總計擁有古樹名木867株,包括26科36屬40種,古樹群落3處,其中:Ⅰ級古樹30株,Ⅱ級古樹71株,Ⅲ級古樹766株;樸樹最多,為269株,其次為楓香樹150株,柿139株。古樹名木資源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木蘭鄉、王家河街、六指街、蔡家榨街、蔡店街、姚集街,不同區域的生長情況差別明顯,祁家灣街、羅漢寺街的古樹生長環境較差,不同樹種海拔分布差異較大。

關鍵詞:古樹名木;資源特征調查;古樹分布;武漢市黃陂區

中圖分類號:S78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020(2023)03-0062-06

Protection Sugges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Survey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 Resources in Huangpi District of Wuhan

Wang Ziwei Xi Lulu Wang Chaochao

(1.Wuhan Huangpi District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Wuhan 430300; 2.Taizhou Huangyan District Agricultural and Rural BureauTaizhou318020)

Abstract:In order to find out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22 factors such as species,number,DBH,altitude and age of ancient and rare trees were investigated by date inquiry,interview,field investigation in Huangpi District of Wuhan C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867 ancient and rare trees including 40 species,36 genera,26 families and 3 ancient tree communities,among which 30 ancient trees of first grade,71 ancient trees of second grade and 766 ancient trees of third grade.Celtis sinensis were the most numerous with 269,followed by Liquidambar formosana with 150 and Diospyros kaki with 139.The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Mulan Township,Wangjiahe,Liuzhi,Caijiazha,Caidian and Yaoji Street.The growth situation is obvious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regions.The growth environment of Qijiawan and Luohan Street is poor.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ltitude distribution among different tree species.

Key words: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survey; ancient tree distribution; Huangpi District of Wuhan

古樹名木擁有珍貴的物種基因,被譽為“活化石”“活文物”“活檔案”,具有極其重要的生態、經濟、歷史文化、社會和遺傳學價值,是不可再生和復制的寶貴資源,也是大自然留給人類的珍貴財富[1-6]。黃陂區始于北周,歷史上兩為國都,六為州府,是楚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有“無陂不成鎮”的深厚文化積淀。其優越的地理位置,適宜的氣候條件,造就了豐富的自然資源,武漢市絕大多數的古樹名木分布在黃陂區。近幾年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文明的不斷提高,人們也逐漸認識到古樹名木保護的重要性。因此,摸清黃陂區內古樹名木的資源特征情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研究區概況

黃陂區地處湖北省武漢市北部,地跨東經114°09′~114°37′,北緯30°40′~31°22′之間,地勢北高南低,土壤pH值接近中性,土壤類型以黃棕壤居為主,植被種類豐富,常見樹種有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麻櫟Quercus acutissima、青岡櫟Quercus glauca、楓香樹Liquidambar formosana、栓皮櫟Quercus variabilis、黃檀Dalbergia hupeana、三角槭Acer buergerianum、楓楊Pterocarya stenoptera、雞爪槭Acer palmatum、椴樹Tilia tuan、梧桐Firmiana simplex、黃連木Pistacia chinensis、漆樹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等36種。植被主要分布在木蘭鄉、蔡店街、長嶺街等北部地區。

2研究方法

2.1調查對象與時間

調查對象為黃陂區內現存的古樹名木,其中“古樹”是指樹齡在100 a以上的樹木,“古樹群”是指大量集中連片分布的古樹組成的群落,“名木”是指歷史上或社會上有著重大影響的歷代中外名人、領袖所植或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紀念意義的樹木[2]。根據樹齡將古樹分為3個等級:500 a以上稱為Ⅰ級古樹,300~500 a稱為Ⅱ級古樹,100~300 a則稱為Ⅲ級古樹。主要調查時間為2017年5月~2018年8月,2018年9月~2022年4月,每年針對前期遺漏、期間枯亡、本期晉級等方面的古樹名木進行年度調查。

2.2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主要為古樹的區域類型、坡位、坡度、土壤厚度、土壤類型、樹種樹齡鑒定、古樹保護等級、樹高、胸徑、冠幅、生長勢、權屬、管護單位、保護現狀等22項因子。

2.3調查方法

采用資料查詢、知情人走訪、現場考察的方法,以街道、鄉鎮、林場行政區域為單位開展外業調查;普查人員為相關專業技術人員4人1組,分為兩組,配備相應的普查設備和儀器,如電腦、照相機、攝像機、坡度儀、海拔儀、GPS、皮尺、圍尺、測高器等。樹種鑒定通過觀察對象營養器官(莖、葉)和繁殖器官(花、果)形態、解剖特征和生長特性,根據《中國樹木志》的形態描述和檢索表,鑒定出樹木的科屬種;樹齡鑒定以先后順序采用文獻追蹤法、年輪與直徑回歸估測法、針測儀測定法進行判定;名木鑒定采用實物證據鑒定法、書面證據鑒定法或口頭證據鑒定法。本次數據是在2017年普查結果的基礎上,后期針對鄉鎮上報的遺漏、死亡古樹逐年進行更新調查,依據每年數據更新,截至2022年4月統計得來。

3結果與分析

3.1古樹名木樹種組成及數量

調查結果表明,黃陂區共有古樹名木867株,包括26科36屬40種(表1)。古樹群落3處,分別位于木蘭鄉七里崗的魏柳家灣,將軍廟的肖家田和尹家沖等地。樸樹、楓香樹、柿、柞木、柏木、皂莢這6種樹種資源最多,分別為樸樹Celtis sinensis 269株,楓香樹150株,柿Diospyros kaki 138株,柞木Xylosma congesta 42株,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30株,皂莢Gleditsia sinensis 27株。這6個主要樹種共計656株,占全部樹種的75.6%,其他34種樹種占24.4%。

3.2古樹名木樹種的分布特征

從地域分布來看:黃陂區有武漢地區最古老的千年古刺柏(1200 a),有華中地區最大的古山茶花王(木蘭山林場茶花王500 a,胸徑49 cm),有湖北最大湖北山楂王(350 a)。木蘭鄉、王家河街、六指街、蔡家榨街、蔡店街、姚集街為古樹名木主要分布區,擁有古樹名木總數692株,占古樹名木總數的79.8%;其他12個街鄉擁有古樹名木總量占總數的20.2%。全區擁有Ⅰ級古樹30株,主要分布在木蘭鄉、姚集街、李家集街和蔡店街;Ⅱ級古樹71株,主要分布在王家河街、蔡店街、長軒嶺街和木蘭鄉;Ⅲ級古樹766株,主要分布在木蘭鄉、王家河街、六指街和蔡家榨街(表2)。

從海拔分布來看:黃陂區古樹名木分布范圍在海拔高度7~479 m,其中海拔高度0~100 m范圍內的古樹名木占總數的94.2%,101~150 m的占3%,151~500 m的占2.8%(圖1)。不同樹種海拔分布差異較大,主要樹種中,樸樹、皂莢和刺柏集中分布在海拔高度0~50 m,分別占總數的74.4%、55.6%和57.2%;楓香樹和柞木在海拔高度0~100 m范圍內均勻分布,分別占總數的98.7%和97.4%;柿和柏木則集中分布在海拔高度51~100 m,分別占總數的93.4%和78.5%(圖2)??梢?,從黃陂區古樹名木主要集中的海拔高度0~100 m來看,樸樹、皂莢、刺柏分布在海拔相對低的地區,柿和柏木偏愛海拔相對較高的地區,楓香樹和柞木則分布均勻,具有良好的適應性。

3.3古樹名木生存環境特征

調查所知,90%的古樹名木安裝有避雷針,只有不到10%的古樹名木采取了包樹箍、砌樹池、安裝護欄等保護措施,養護方面,99%的古樹名木有復壯溝。木蘭山林場、天河街古樹名木的生長環境優良,而祁家灣街、羅漢寺街生長環境較差。木蘭山林場、天河街、盤龍城開發區3個街鄉古樹名木生長態勢較好,而祁家灣街、橫店街衰弱株的比重較大(表3)。目前遭受不同程度白蟻危害的古樹有14棵,遭受蟲蛀蟲害的古樹達113棵,其中一部分出現樹體空洞,樹枝枯死現象。風水文化是極為重要的文化傳統,當地人認為風水的好壞與家族的運勢休戚相關,因而在其村旁、宅基地和墓地等地方種植風水樹,以匯聚風水[7-9]。這些樹經歷百年,厚植于村民生活,成為極為珍貴的古樹。然而,村民的許多不當行為影響了它們的正常生長。雖然目前許多古樹名木受到了當地村民的重視,但大多數仍然生境堪憂。走訪發現,許多村民在古樹周邊修建土地廟和廁所,樹下傾倒垃圾,許多古樹樹體空洞未及時填補,病蟲害防治不到位,遭受雷擊樹枝斷裂未得到救助導致不少古樹出現樹皮磨損、樹根裸露,嚴重影響著樹木的健康生長。因此,今后古樹名木保護的重點在生長勢衰弱株占比大的鄉鎮,定期考察當地古樹生長環境,對生長環境較差的要進行整改,對生長勢衰弱瀕危的古樹要及時求助,確保其健康生長。

4結論與建議

4.1古樹名木的歷史價值與保護意義

古樹名木是千百年來自然歷史變遷而沉淀下的“綠色明珠”,它承載著千年的“鄉愁”,是當地生態文明的“綠色名片”,保護古樹名木極為重要[10-14]。許多古樹在栽種時因為特殊的歷史事件,當地村民將其作為“鎮宅之寶”,世世代代保護,這就給古樹賦予了傳奇色彩和紀念意義,也體現了當地人敬畏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15]。例如,蘭州市的古樹“左公柳”[16-17],玉屏侗族自治縣的“賀龍樟”[18],都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流傳至今。通過走訪調查,黃陂區也存在許多這樣的傳說,六指街新生村秀才灣是因為該灣中一棵150年的老樸樹曾掛過秀才旗而得名;祁家灣街蔡橋村蔡橋灣的一棵150年的老榆樹,相傳每到下雨下雪前,其樹枝都會滴水預告。

通過此次全方面、深層次的系統調查,掌握了黃陂區867棵古樹名木的22項特征因子,特別是古樹名木的樹種組成和數量特征、地域及海拔分布特征、胸圍與數齡的特征關系、生長現狀特征,調查發現樸樹、楓香樹、柿、柞木、柏木、皂莢為黃陂區古樹名木中六大主要樹種,木蘭鄉、王家河街、六指街、蔡家榨街、蔡店街、姚集街為古樹名木主要分布區,大多樹種多分布在海拔0~100 m,而祁家灣街、羅漢寺街的古樹生長環境較差,這為后期一樹一檔、古樹掛牌提供了數據支持,為古樹名木的保護指明具體方向。

4.2古樹名木的保護建議

一是開展古樹名木病蟲害調查和防治工作。古樹名木病蟲害發病高峰期在7~9月,該時間段應當定期組織專業人員對轄區內的古樹名木進行巡視調查,及時防治,防治手段盡量選擇生物防治,減少殺蟲劑對古樹名木的影響,后期注重觀察其防治效果。

二是制定古樹復壯方案??梢詫艠涿静扇∈柚?、支撐、加固、圍欄等手段進行維護,確保古樹名木的生長;對生長勢衰弱和瀕危的古樹可以采取砌壩、培土、圍欄等措施,保證古樹周邊水土不再流失,增加透水、透氣面積,改善立地環境,從而復壯樹體。

三是遵循古樹名木的生長規律。減少人為干預,確保古樹名木生長環境不變,管理人員做好日常巡查工作,控制古樹周圍人流量,及時清理周邊垃圾、污水,可以在古樹名木周邊設置警示牌制止村民在古樹名木的生長范圍內修建房屋,堆放雜物等行為。

四是建立古樹名木信息化系統平臺。對古樹名木進行掛牌,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利用二維碼識別古樹名木標牌,做到每棵古樹名木都有相應的檔案數據,實現數據共享,從而更好地保護管理古樹。

五是解決古樹名木管護資金不足問題。除了增加古樹名木保護方面的專項財政預算,還可以利用信息化系統平臺引導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通過認捐、認養等形式來參與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多渠道解決古樹名木搶救復壯、養護、獎勵表彰、人員專業化培訓等保護及管理所需資金。

參考文獻

[1]何小弟,孫如竹,李曉儲,等.揚州市城區古樹名木資源調查與評價[J].揚州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2003,24(4):82-85.

[2]王冰潔,曹先進,許兵強,等.河南省太康縣古樹名木資源現狀[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2):133-134,141.

[3]雷躍平.河南省古樹名木的保護意義與保護對策[J].河南林業科技,2007,27(2):38-38,41.

[4]胡堅強,夏有根,梅艷,等.古樹名木研究概述[J].福建林業科技,2004(3):151-154.

[5]董冬.九華山風景區古樹名木景觀美學評價與保護價值評估[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1:3-22.

[6]甘明旭,孫濤,康永祥,等.應用探地雷達對黃帝陵古柏樹干和粗根的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6,31(4):182-187,194.

[7]田麗娟,黃力,周禮華,等.貴州少數民族聚居地古樹資源組成及分布特征—以務川縣為例[J].生態學雜志,2018,37(9):276-277.

[8]楊舒敏,李在留,何家琪,等.廣西大蘆村古樹資源及其文化特色探析[J].湖北農業科學,2019,58(3):73-76.

[9]黃蓉,吳永華,漢梅蘭,等.蘭州市單株古樹名木資源組成和分布特征[J].干旱區資源與環,2020,34(5):182-188.

[10]謝純剛.留住古樹 留住鄉愁 守護金華的“時空坐標”[J].浙江林業,2017(7):30-31.

[11]焦傳兵.青島市古樹名木調查、評價及分級保護[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14.

[12]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45.

[13]鄒嫦,康秀琴,羅開文,等.廣西北海市古樹名木資源特征分析[J].林業資源管理,2017(3):128-132.

[14]葉廣榮,何世慶,陳瑩,等.廣州市古樹名木現狀與保護對策[J].熱帶農業科學,2014,34(3):87-91.

[15]易綺斐,王發國,葉琦君,等.廣州從化市古樹名木資源調查初報[J].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2011,20(1):69-73.

[16]劉秀琴.蘭州市古樹名木調查及保護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09:30-33.

[17]張克復.甘肅史話[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7:179-181.

[18]易善軍,姚曄,崔健,等.玉屏侗族自治縣古樹名木資源特征分析及保護對策[J].林業資源管理,2020(2):37-45.

(編校:鄭京津)

猜你喜歡
古樹名木
咸寧市古樹名木資源現狀及保護對策
古樹名木衰弱原因及其保護、復壯措施
婺源縣古樹名木調查和保護對策建議
東臺市古樹名木調查報告
慶陽市古樹名木資源調查分析
興寧古樹名木的保護措狍及復壯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