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用繪本,上好小學心理健康課

2023-07-12 03:51陳紅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3年7期
關鍵詞:教育課哈利繪本

陳紅

自蘇州市出臺《關于全面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蘇教〔2017〕1號)文件以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學校中日益受到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課也被納入學校教育常規工作。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不同于其他學科,不僅需要學生掌握知識,更多的是需要學生加以內化并提升心理品質。為了將理論知識變成易于小學生接受的語言,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嘗試將學生經常閱覽的繪本融入其中,幫助學生在理解之后進行自我感悟,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心理品質。

● 繪本的定義

繪本,即用圖片來描繪故事的書籍,有的也會配有部分文字,但主體還是以圖片為主,重在讀者閱讀后擁有自己內心的體驗和感受。

繪本和普通的圖畫書有著很大的區別。繪本的圖畫有著圖畫語言的功能,即使有些繪本沒有配語言文字,讀者還是能通過圖畫本身了解故事內容。同時,它對圖畫、語言以及兩者的組合結構都有著一定的要求和規范。以前日本有一兒童文學出版社的專家松局直先生曾這樣來區分繪本與普通圖畫書:“文字+圖畫=帶插圖的書,文字×圖畫=繪本”。

繪本具備趣味性、邏輯性的故事情節和展示寬廣視野的功能,深受廣大兒童喜愛。

● 繪本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意義

1.繪本主題取材廣泛,能滿足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不同需求

目前,在圖書市場上,國內外的兒童繪本琳瑯滿目,題材多元、形式多樣。因此,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孩子及他們的心理發展特點,我們可以選取不同的繪本進行使用。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更傾向于純圖片或者文字較少、內容較短的繪本,比如《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猜猜我有多愛你》《鱷魚怕怕牙醫怕怕》等;當孩子進入中年級之后,他們的邏輯思維慢慢變強,認識的文字也越來越多,這個時候,適合選帶有一些故事情節的繪本,比如《爺爺一定有辦法》《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生氣湯》等;而當學生進入高年級后,學生的獨立意識逐步明顯,能夠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更喜歡一些含義深刻、有思考空間的繪本,比如《失落的一角》《一片葉子落下來》《搬過來,搬過去》等。

對于孩子在發展過程中不同層次的心理需求,我們也可以通過不同的繪本進行輔助教學。比如,關于自我認識的主題,我們可以選取《你很特別》《有個性的羊》等;關于情緒調節的主題,我們可以用《生氣湯》《我的情緒小怪獸》等;關于性教育的主題,我們可以選取《小威向前沖》《呀!屁股》等;關于生命的主題,我們可以選取《一片葉子落下來》《也許死亡就像毛毛蟲變成蝴蝶》等。

2.繪本畫面感較強,符合小學階段孩子的認知特點

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雖然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階段,但仍帶有很大的具體性,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對圖像信息的記憶尤為敏感。記憶可分為語言記憶和非語言記憶,后者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和情感,一般來說,非語言記憶比語言記憶強烈。所以,畫面豐富的繪本符合小學階段兒童的認知發展特點。借助繪本進行心理課的授課,能夠讓學生在認知層面更容易接受課堂教學,更益于加深對課堂內容的記憶,從而強化課堂效果。

3.繪本易于孩子接受,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產生影響

沒有一個孩子不愛聽故事。在繪本的創作過程中,繪本作者結合生活經驗,反復推敲、琢磨,將一個個心理元素融合在故事里,通過精美的圖畫和文字呈現在孩子面前。繪本用無形的語言,將其中蘊含的意義送入孩子內心深處,“此時無聲勝有聲”,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在給學生上情緒主題的心理課時,直接講授情緒對身心的影響,學生不容易理解。此時結合繪本《我不想生氣》,讓學生能夠通過故事中對情緒感受的描述以及繪本中的畫面,清晰地感知到生氣時身體的感受,以及對自己會造成的影響和危害。

4.繪本較容易引起共鳴,提升教學效率

繪本中人物的角色、年齡、故事情節的設計,都比較貼近學生生活,更容易讓學生將繪本與現實生活進行聯結,從而產生共鳴。特別是對于一些文字內容較少的繪本,具有豐富的想象空間,學生會根據自己已有的實際經驗產生投射,從而對繪本內容生成自己的解讀和延伸。例如,繪本《我》,故事中的小熊對“自我”有很多不同的認識,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會聯系自身和小熊的相同、不同之處,從而站在客觀角度去重新審視自我、了解自我。

● 繪本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中的運用

1.在“創設情境”環節運用

學生和父母在相處的過程當中,經常會因為父母的嘮叨和管教而感到無比煩惱。我也經常會聽到孩子抱怨,父母越是對自己管得嚴格,他們越反感。針對這樣的情況,我決定給孩子們設計一節規則與自由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在這一節課中,我運用了繪本《會催眠的哈利》。故事中的哈利和很多小朋友一樣,是伴隨著爸爸媽媽的“不可以”“不準”“不要做”之聲長大的,他為此感到非常煩惱。在一次契機下,他學會了催眠,并讓被催眠者聽他指揮。于是,他把自己的爸爸媽媽給催眠了。被催眠后的父母任由哈利支配,從此哈利也徹底擺脫了父母的嘮叨和約束,他可以為所欲為。但故事發展到后來,沒有了父母的約束,哈利的生活變得一團糟,這也并不是他想要的自由生活。

在本課的導入環節中,我將故事情節展示到哈利把爸爸媽媽催眠這一部分,隨后提問學生:“同學們,假如你們也有魔法催眠自己的爸爸媽媽,你們會做些什么呢?”學生經過討論后,會說一些自己很想做但爸爸媽媽又不允許自己做的事。緊接著,隨著故事內容的繼續呈現,我會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做這些事情的合理性,以及該如何把握這個度。他們通過自己探索、思考,以及與伙伴的交流中明白父母阻止他們這樣做的真正原因,從而更好地理解父母,并愿意主動地去按照規則做事。繪本故事中哈利是很多孩子的真實寫照,不想被父母嘮叨,喜歡自由自在。但是在生活中,我們還是需要幫助孩子建立秩序感,保障他們能夠在一個規則、有序的環境中健康成長。教育專家們常說:“我們想要給孩子最大限度的自由,就必須有規則來保護?!敝挥羞@樣,孩子才能獲得真正的安全感。

2.在“體驗學習”環節運用

情緒每天和我們如影隨形,讓學生學會情緒管理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極其重要的。但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直接跟學生講調節情緒會顯得太過生硬和晦澀難懂。因此,在開展低年級情緒調節的主題心理健康教育課時,通過熱身游戲導入課堂后,我便會配合運用我國一套兒童情緒管理繪本中的《我好快樂》和《我不想生氣》對此次課堂內容進行內化。這是兩本適合低齡兒童的情緒調節繪本,語言和畫面充滿童趣?!爱斘铱鞓返臅r候,我好想變成小小回力球,蹦,蹦跳,跳出開心的節奏?!薄爱斘疑鷼獾臅r候,我的肚子里像裝著一個大火球,馬上就要爆炸啦!嘭!”孩子們總是在不斷地探索著自己的情緒體驗,可有的時候并不能夠很好地描述,而這兩本繪本故事中的畫面和內容,恰好能夠幫助低年級的孩子更加清晰地識別到自己的情緒和了解情緒帶來的體驗感受。通過繪本體驗情緒之后,順理成章地再去引導孩子要調整情緒,孩子們就會更加樂于去分享和學習。

3.在“內省沉淀”環節運用

“內省沉淀”環節是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關鍵所在,通過導入和學習后,學生會在這個環節中結合自身體驗將心理知識進一步內化。

在給四年級學生開展“克服‘害羞有妙方”這一主題心理課時,我使用了繪本《害羞的小哈利》作為本節課的“內省沉淀”環節的素材。故事中的小哈利很害羞,總愛把自己藏起來。直到有一天,他做了一件事情,讓在場的人都注意到了他。所有的人都贊美他與眾不同的服裝,每個人都找他設計外套?,F在的小哈利,雖然還是有點害羞,但他有了很多很多的朋友。繪本的畫面非常細致、美麗,一開始學生要很努力才能從畫面中去找到很小很小的哈利,這也引起了學生的課堂興趣,同時,從形象的“小”也能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哈利的害羞?!捌鋵嵐敢饧尤胴S富的世界里,只是有點膽怯和害羞?!庇械膶W生看過前面幾頁后很快就讀懂了哈里,走進了他的內心。而當這些學生從繪本內容再回到現實生活中時,他們也會更愿意去主動接納身邊像哈利一樣害羞的同學。有了同伴的理解和接納,這些“小哈利”也會更有勇氣,去加入豐富多彩的世界。這也是這一個環節的意義所在。

4.在“升華拓展”環節運用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心理課的升華部分,同時更是對學生課堂內容的拓展。在《我堅持,我成功》一課上,我在“升華拓展”環節使用了繪本《大腳丫跳芭蕾》。故事的主人公貝琳達因為有一雙異常的大腳丫而被排斥在舞蹈舞臺之外,但她勇敢堅強、堅持不懈,在經歷一路坎坷之后,她終于得到了他人的肯定,重新站上舞臺跳著自己最愛的芭蕾?!皥猿帧边@個詞,有的時候說起來鏗鏘有力,但聽起來蒼白無力,而此處引用該繪本,便能很自然地引導學生明白,只有堅持自己的夢想,才有到達成功彼岸的可能性。同時,結合這節課的學習,也讓學生進一步思考,自己的夢想,該如何去堅持并實現呢?

以上是心理課堂不同環節中對繪本使用的部分實踐探索。其實,如何選擇一個主題恰當的繪本,并將此運用到心理課堂的各個環節,主要還是根據心理教師對課堂重難點的設計,教師應當根據課堂重難點的不同選擇針對性的繪本。

5.整節課使用繪本

除了在心理課堂不同環節使用繪本,在課程設計的時候,還可以使用繪本貫穿整節課,來達成教學目標。比如,在五年級開展生命教育主題的心理健康課,考慮到死亡對于處在生命之初的小學生來說實在是一個太過沉重的話題,所以在課程設計中,我就將《一片葉子落下來》這一繪本作為教學素材,直接通過講解繪本開展心理健康課教學。

該繪本故事中,作者以一片叫做弗雷迪的葉子和它的伙伴們經歷了四季變化的故事,講述生與死之間的微妙平衡。在課堂上,學生們領略四季變化的圖片,感受書中溫馨簡潔、充滿智慧的語言——“春天變成夏天,你不害怕;夏天變成秋天,你也不害怕。這些都是自然的變化”。學生一邊讀、一邊思考、一邊討論,生命的意義便順其自然地在每個孩子的心中慢慢盛開。當他們認識生命,才能更好地尊重生命,從而熱愛生命。而這一堂心理主題教育課在繪本解讀中也得到了有效開展。

● 總結與思考

1.要恰當選材

繪本的合理使用,可以幫助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有效地提升課堂效率,但在選取繪本過程中,也要注意題材適合、主題適合、年齡適合。比如繪本《生氣湯》,故事里講的是霍斯因為一天遇到很多不順心的事,所以放學到家后表現出了很大的憤怒。媽媽發現后,帶著他煮了一鍋“生氣湯”,讓他對著鍋子齜牙咧嘴、吐舌頭、大聲敲鍋子,最后,霍斯變得開心起來。這是一本調節情緒的繪本,但如果直接運用到心理健康課教學中,很容易會讓學生模仿霍斯的做法。因此,教師在使用該繪本的同時可以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并鼓勵他們在家長的協助下進行實際操作。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有切身的體驗;另一方面,家長陪同完成也能夠增進親子間的互動和溝通。

2.要有所側重

在現有的繪本中,有些繪本蘊含的主題是非常多元的。因此,在使用繪本進行授課時,要根據課堂需要,結合繪本內容,有所側重和突出。比如,在“升華拓展”環節提到的《大腳丫跳芭蕾》這個繪本故事,教師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去感悟大腳丫女孩在實現夢想過程中的堅韌品質,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明白外貌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成敗,而是要讓自己的能力不斷提升,“是金子總會發光”。此外,也可以引導學生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我們不能輕易去否定他人,而應該看到別人的閃光點。

3.要生動講述

作為心理教師,在使用繪本開展教學時,也要注意繪本故事的講述方法,如語言、神態、動作等,不浮夸、不做作,恰到好處地將繪本中所蘊含的意思表達出來。如果有些繪本無法用自己的語言向學生進行講述,教師還可以去尋找相關的音頻和視頻資源,不同形式的講述方式也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從而更加有效地使用繪本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實效,提升小學生心理健康素質。

4.思考

在目前的教學探索中,我主要是通過和學生“講”繪本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較為有效地達成了教學目標。在接下來的教學實踐中,我將繼續探索“演”繪本,讓孩子們代入繪本角色,更深層次地去體驗繪本中的心理內涵,用“活”繪本,讓小學心理課堂更出彩、更有效。

另外,在使用繪本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實踐中,根據不同年齡孩子的心理特點,針對不同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我也分別整理了一些適用的繪本書目(見下表),以便在日常教學中能夠更加方便和靈活使用。

猜你喜歡
教育課哈利繪本
讀《哈利?波特》有感
繪本
繪本
繪本
疫情是一堂特殊的教育課——開學之際,給孩子們的一封信
好臟的哈利
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改革研究
像哈利那樣隱身
一堂書法教育課
實習教學中如何上好第一次安全教育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