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國博弈與區域秩序競爭

2023-07-13 13:27葛騰飛
人民論壇 2023年12期
關鍵詞:區域化印太盟友

葛騰飛

【關鍵詞】大國博弈 區域秩序 印太戰略 【中圖分類號】D822 【文獻標識碼】A

21世紀初以來,當今世界主要國家間軟硬實力對比發生顯著變化,冷戰結束后形成的主要以“一超多強”為特征的國際力量結構,以及總體上得以持續的全球層面大國合作與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已面臨實質性變端。取而代之的則是世界主要力量之間的彼此競爭、對立、對抗,大國間爆發沖突乃至戰爭的可能性急劇上升。而大國對抗的一個重要影響,就是對抗性效應在區域甚至全球層面的擴散蔓延,在關鍵熱點區域的競爭對抗尤其明顯。

大國博弈進程中的區域化秩序構建

當前,美國重新強調大國競爭,重拾冷戰對抗思維,企圖復制其在20世紀中后期的冷戰對抗做法,公開渲染國際政治身份差異,全力煽動國際政治經濟觀念的對立與對抗,國際社會日益顯現出陣營化撕裂和集團化對抗趨向。在霸權國家維護霸權的政策日益出現激進性變化的大背景下,總體國際政治經濟環境持續惡化,其中霸權國家對崛起國家的打壓構成當今世界的最大動蕩來源。霸權國家挑動意識形態對抗,意識形態陣營化區隔對立態勢明顯強化。陸地、海洋、空間、網絡、太空等諸多傳統或新興地緣政治空間博弈態勢出現重大變動,網絡、太空技術加持下的陸權與海權對抗構成新的拓展形態的地緣政治大博弈,這也使當今世界動蕩變革加劇以及大國博弈邁向新空間和新形態。

美國著名國際問題專家亨利·基辛格認為,目前世界出現的政治和經濟危機,使得西方國家再也無法樂觀地設想通過民主與自由市場的全球傳播而造就一個其想要的世界,結果不僅僅是一種多極權力,而且是一個日益沖突的現實構成的世界。面對這個西方國家再也無法獨自掌控的世界,基辛格認為,當今時代的政治家必須要將“不同的歷史經驗和價值觀”融入“共同秩序”,否則,甚至可能出現“比國家之間的斗爭更具破壞性”的“區域間的斗爭”?;粮翊_實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國際政治矛盾演進的機理和趨勢。如中國學者張宇燕所說,當國際格局呈現多極化態勢,大國競爭加劇,經濟全球化受阻,區域化提速甚至可能在世界上出現由幾個全球關鍵大國分別主導的平行體系,乃至出現那些突破地域限制、試圖以社會經濟制度等作為組群標準的平行體系①。這種平行體系在國際經濟意義上體現為“脫鉤”運行的平行市場,在國際政治意義上則顯現為不同大國主導的區域秩序。

按照批判地緣政治學說的觀點,區域越來越被理解為一種邊界不斷變動的社會空間,是由某種政治實踐活動塑造和再造的空間。所謂區域化(regionalization),就是指形成一個區域的過程和行動。一個人類生活在其中并相互影響的特定區域,有地理空間、歷史空間和意識空間三層含義。區域是不同于民族國家的、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民族國家所構成的一個國際區域,是整個國際社會或系統的組成部分②。按照英國學派代表人物巴里·布贊的觀點,一個區域的構成至少需要三個條件:共有的特性、成型的互動和共享的看法。區域秩序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涵:首先,區域秩序是指區域各國間的權力格局,是為了滿足一定的利益需求、實現特定的目標和價值而產生的一種規則與目標相結合的運作模式。區域機構與制度安排,尤其是區域政府間組織是構筑區域秩序的重要載體。其次,表現為某種規范、價值、目標、愿望被區域各行為體所共同接受,各行為體具有基本一致的價值取向,并且其行為受共同的價值與目標的約束。最后,一定程度上是區域認同而不是權力因素制約著區域合作與區域國家間行為。在行動層面上,區域秩序表現為區域各行為體之間的規則交往與互動,以及獲得廣泛認可的區域一致行動③。

區域秩序的競爭至少表現為兩種不同的空間競爭形態,一種是不同地理空間秩序間的競爭,另一種是同一地理空間內不同秩序間的競爭。在這種區域秩序的競爭中,主導國家的領導力、秩序覆蓋區域的空間范圍、秩序理念中的戰爭與和平基本取向、秩序機制的深度與可行性、秩序凝聚力大小、秩序解決自身矛盾問題的方式方法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了區域秩序競爭或區域化秩序構建的結果,并最終決定大國競爭博弈的結果,因此,這種區域秩序競爭對大國競爭博弈極為關鍵。冷戰時期的美蘇斗爭實際上即表現為美蘇主導的兩個平行體系和兩種區域秩序之間的斗爭。美國領導西方陣營構建了美國主導的跨大西洋區域秩序;蘇聯也試圖領導蘇東陣營形成具有自身政治特性的區域秩序和機制,不過蘇聯領導下的蘇東陣營因蘇聯的大黨主義和大國主義始終處于一種巨大的張力之中并最終走向了分裂??梢哉f,冷戰期間兩種區域化秩序構建的過程及其結果,也昭示出大國對抗博弈中區域化秩序構建的重要意涵。

當下美國著力構建印太區域秩序的基本意圖

多年來,美國不斷聲稱自己是亞太國家,不斷強調自己是世界的領導者和亞太秩序的維護者,精心挑選、誘導拉攏區域盟友伙伴,持續強化區域化聯盟遏制戰略,將大國競爭前沿陣地推進到中國周邊地區。從奧巴馬政府時期的“轉向亞洲”,開始強調其亞太國家身份,推出“亞太再平衡”戰略并圍繞中國大陸精心構筑“亞太弧”,到特朗普政府時期正式將中國界定為“戰略競爭者”并公開拋出以美日澳印“四邊機制”為支撐、以遏制中國為首要目標的“印太戰略”,再到拜登政府以自由主義為旗號運作“印太戰略”,并不斷打造美國主導的各種層次區域機制網絡,同時顯露無遺地在其經營的區域機制中排斥中國影響,強行把所謂“中國威脅”和“中國是戰略競爭對手”的觀念注入其盟友體系之中。美國在所謂“印太戰略”運作中反復塑造、持續推進美國及其盟友的共有特性、成型互動,甚至強加形成所謂的“共享看法”。

美國政府決策層及兩黨越來越就量身打造一個親美遏華的印太區域性地緣戰略框架形成政治共識和戰略共識,具體表現為盡可能地吸納更廣泛的親美力量資源,不斷拉攏中間力量,以陣營化力量強化美國的地位和削弱中國的地區影響,在中國與友華國家關系中打入“楔子”,以期達到阻滯中國發展活力、減弱中國影響、削弱中國實力的目的。經濟上強調所謂“中國威脅”,在經濟與科技領域籌建美國與其盟友之間的“小多邊”、排他性機制,使美國的主要盟友伙伴跟隨美國一起與中國經濟“脫鉤”,致力在印太區域重建一種美國主導的所謂“自由經濟秩序”,確保印太區域的經濟活力支撐美國的世界經濟主導地位。軍事上大力強化和盟友伙伴之間的軍事聯系,通過駐日、駐韓、駐澳、駐菲等本地化美軍力量強化與聯盟的軍事捆綁,通過基于盎格魯—薩克遜認同打造的“奧庫斯”同盟、“五眼聯盟”等核心同盟機制帶動更廣泛聯盟安全機制構建,逐步推動形成美國與其條約盟友軍事安全上的全面合作機制。對于新興伙伴則盡力通過常態化的軍事接觸、機制性防務貿易與技術合作、頻密的聯合演訓,以及深度發展的后勤援助、電子通信、信息共享合作與互操作性安排形成相互信任的安全合作關系,并與核心盟友一起進行多線互動,構建美國主導的區域軍事安全一體化合作體系,并通過頻繁舉行的以中國為假想敵的聯合軍事對抗演習來強化美國與其區域盟友伙伴的身份意識。政治上日益強調美國與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等盟友國家間的共同價值觀紐帶,公然鼓吹美國領導的所謂“基于規則的秩序”,同時公開地給中國、俄羅斯等國家貼上所謂“威權國家”“脅迫外交”的標簽,企圖以“楔子戰略”瓦解破壞新興經濟體、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密切政治交往以及東亞國家間的區域一體化合作,制造區域緊張態勢,惡化區域安全氛圍,日益明顯地造成區域國家的分裂與對抗。拜登政府在其《印太戰略》報告中明確寫道:“美國的目標是要塑造中國所處的戰略環境,在世界范圍內建立一個對美國、對美國盟友伙伴及其共同利益和價值觀最有利的影響力平衡?!?/p>

美國區域化秩序塑造的特點

拜登政府上臺以來,通過一系列軍事、外交和政治舉措,開啟了強勢塑造印太區域秩序的進程,致力于構建具有美國自由派色彩并服務于美國最大戰略利益、促進美國戰略地位最大程度提升的“印太戰略”圖景。

一是大張旗鼓地重振美國所謂的“軍事實力地位”作為其區域化秩序構建的軍事支撐。美國強化印太地區的軍事力量和軍事部署,實施“太平洋威懾倡議”,構建所謂對華全域威懾、綜合威懾能力。2022年3月,美國印太司令部首次將關島、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明確界定為印太戰區美軍的四個最主要的中心。美國通過強化新興領域戰略軍事能力以及與盟友間的緊密協作關系,以構建全頻譜軍事技術競爭優勢;著力打造太空技術,致力打造以空天一體技術、空間捕獲技術、巨型星座技術為重點的技術和力量優勢;深化軍事演訓,優化指揮鏈路,打造太空聯盟,強化太空進攻態勢和實戰能力;網絡對抗中推行“持續交手”、前置防御等理念和行動,不斷推進美國與其盟友間的網絡聯盟,拓展聯合網絡空間行動,協調網絡空間作戰問題。2022年版《美國防務戰略》的結尾這樣寫道,“美國歷史上曾經不止一次地與試圖通過威脅或使用武力壓迫他國的主要大國進行多年的競爭,并取得勝利”,美軍“準備好了再次去贏得這種斗爭”。如此在國防戰略文件中對某種長時間軍事競爭甚至對抗的罕見的、公開的宣揚,顯示美軍越來越熱衷于通過一場冷戰式的持續軍事力量競爭和對抗來達到主導區域秩序的意圖。

二是不遺余力地編織美國主導的區域關系網絡,作為其區域化秩序構建的外交支撐。美國“印太戰略”是一個不斷塑造的對外戰略進程。美國大力強化印太區域盟友體系,極力構建雙邊盟友關系、三邊伙伴關系、“四邊機制”以及“五眼聯盟”的聯盟伙伴關系,確保美國在區域安全關系網中擁有絕對主導性權力。美國和盟友之間逐漸形成更具深度的態勢感知融合、更為廣泛的人員交流機制、更為完善的聯軍區域行動相互支援體系。美國與核心盟友之間以聯合部署、聯合指揮、聯合演訓、戰備與作戰協同、物資與后勤相互支持、態勢感知共享等為內涵的安全與軍事一體化合作形式和機制正在形成。美國2022年《國防授權法案》還特別重視東南亞國家,強調“要深化和擴大東南亞的聯盟、伙伴關系和多邊交往,包括努力擴大基礎廣泛和包容性的經濟增長、安全聯系、安全合作和互操作性、經濟連通性,并擴大東盟與該地區其他志同道合的伙伴合作的機會”。美國還頻頻和中亞國家及蒙古進行交往互動。如此,在環繞中國的周邊國家和地區中,除了俄羅斯、朝鮮、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少數國家外,其他國家要么被美國稱為盟友伙伴,要么是美國正在拉攏的對象。拜登政府正致力于通過戰略運作使中國在印太區域陷入孤立處境,從而形成對我國的懾壓。從特朗普政府對“四邊同盟”“菱形戰略”和軍事實力的強調,到拜登政府強調不同層級的小多邊聯系和意識形態紐帶,美國構建區域化秩序的形式靈活多樣,手段不斷創新,領域不斷拓展。從美日澳印“四邊機制”打造,到拜登政府加強美英澳關系、美日韓關系,推動籌建所謂“亞太版北約”,到處尋找所謂新興伙伴,還將歐洲盟友力量引入亞太區域,美國不遺余力地編織其主導的區域關系網絡。此外,美國還不斷強調海上地緣安全,從環繞東亞大陸的“弧形外交”圍困轉向壓制亞洲大陸的海洋軍事造勢,美國不斷從海上發起如抵近偵察、穿越臺灣海峽等極具挑釁性的軍事威懾行動,強調要在日常競爭中以堅定和有說服力的行動來與對手進行對抗。對抗領域也日益向網絡、太空等高科技領域聚焦,美國致力于打造“小院高墻”,企圖通過不斷制造基礎設施、金融債務、疫苗防疫、氣候環境、芯片、技術、人權等熱點議題進行對華牽制。

三是高調鼓吹要服務于盟友利益,試圖為美國區域化秩序構建營造廣泛的國內外政治支持。2020年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所的報告《更好地服務于中產階級的外交政策》稱,要著力打破國內外政策的壁壘,通過對國內經濟和社會問題及其與外交政策決定的復雜互動的深入了解來制定外交政策。拜登政府在其《印太戰略》中宣稱,美國在國外要與美國盟友伙伴們協調一致,與中國進行競爭,以防衛其共同利益以及關于未來的共同觀念。美國提出“重建更美好世界”計劃,啟動所謂“印太經濟框架”,鼓吹美國在印太地區甚至在全球的經濟藍圖和能力,意圖對沖中國的區域甚至全球經濟影響。美國政府不斷通過公開發布的美版《國家安全戰略》《印太戰略》等戰略文本,通過領導人各種場合的公開講話,致力于塑造包括美國國內和美盟伙伴的民眾認知,試圖最大程度凝聚美國對華戰略的民眾支持。美國政府公開的各種政府戰略和政策文件幾乎都大力宣傳盟友的重要性,致力于將盟友的安全與美國自身安全同等對待,視盟友安全利益為核心利益,同時也將美國的機會、挑戰、能力強行標定為盟友伙伴的機會、挑戰、能力,強調打造美國和其盟友伙伴間的“共同國防工業基地”“整合的供應鏈”“集體軍事優勢”“互操作性安排”“共同的戰略愿景”等,以此在盟友國家民眾中塑造對美認同。美國還日益強調用社會性輿論資源給中國貼“威權”標簽,達到誣蔑中國、敗壞中國形象的目的,不斷強化美國國內及其盟友國家民眾的“中國威脅”認知④,不斷發動所謂“民主”攻勢、價值觀攻勢,在印太區域推進所謂“民主治理”以美化自身形象,聲稱支持印太國家“良治”與“反腐”,幫助太平洋島國提升海域態勢感知能力和基礎設施建設等,著力塑造國際社會對美國是世界秩序不二領導者的形象認知。

中國的區域秩序建設方案

美國在印太地區強勢塑造所謂區域化秩序的戰略運作,必然會損害地區和平與發展秩序。為了維護和促進地區的和平與發展,中國需要倡導推進以和平安寧、發展繁榮、合作共贏、文明進步為要義,反對導致對抗分裂和陣營化的區域秩序。

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命運與共、和衷共濟,以和平發展超越沖突對抗、以共同安全取代絕對安全、以互利共贏摒棄零和博弈、以交流互鑒防止文明沖突、以綠色發展呵護地球家園。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出發,中國致力于促進區域和平、發展繁榮與文明進步的理念與實踐有了更明確的價值內涵。區域和平不僅體現為各國維護和平與安全的能力,還體現為維護地區和平與安全的機制規范、基本態度和價值取向,以及對各國維護安全、以發展促安全的權利義務的明確強調。區域發展秩序的要義表現為促進各國平衡發展與區域整體可持續發展的區域協同機制和共同態度。區域文明進步則表現為對開放的區域主義、多邊主義的堅持,對成員多樣性的尊重,以及對不同文明和社會制度和諧共生的倡導。中國極力推動區域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以及推進區域和國際合作的努力,更從實踐層面說明了中國方案的實際價值。

(作者為國防科技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注: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海上絲綢之路地緣安全及其風險管控研究”(項目編號:18ZDA130)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張宇燕:《全球化、區域化和平行體系》,《世界經濟與政治》,2020年 第1期。

②盧光盛:《國際關系理論中的地區主義》,《東南亞研究》,2005年第4期。

③徐秀軍:《地區主義與地區秩序構建:一種分析框架》,《當代亞太》,2010年第2期。

④趙明昊:《盟伴體系、復合陣營與美國“印太戰略”》,《世界經濟與政治》,2022年第6期。

責編/靳佳 美編/李祥峰

猜你喜歡
區域化印太盟友
“印太”概念視野下的印度對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認知及應對
強化區域化管理 聚焦信息化建設
城燃企業區域化管理模式下技術創新體系搭建
澳大利亞國防戰略的調整及對印太安全形勢的影響
阿爾金山西部區域化探數據處理方法對比研究
在敘利亞遭美國拋棄,庫爾德人從美敵對勢力中找到新盟友
印太戰略:深化與勾連
警惕印太戰略“實心化”
好好玩創意營盟友唯我獨尊
是對手,更是盟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