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國別外語人才培養:為什么?怎么做?①

2023-07-13 09:03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張蔚磊
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 2023年3期
關鍵詞:國別高端外語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張蔚磊

西交利物浦大學 鄒 斌

提 要: 本研究提出了亟需進行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的倡議。首先,從國際層面、國家層面和學校層面分析了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其次,提出了三種典型的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的國際模式: 美澳的海外浸入式實習模式、俄英的大文科跨學院模式、日韓的全方位世界通識教育模式;再次,在界定區域國別學概念和特征的基礎上,剖析了我國進行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研究的內容維度、具體步驟和重要意義。本文提出了從需求分析、戰略對接、現狀分析、目標定位、整體架構、學科定位、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教材體系、師資隊伍、評價體系、質保體系和人才能力指標體系等多維度實施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的研究模型。

引言

目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正在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要完善外交總體布局,積極建設覆蓋全球的伙伴關系網絡,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致力于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這標志著我國正在從地區性大國向全球性大國轉型,我們迫切地需要對全世界國家的現實狀況進行深入了解。同時我們發現我國對全球國家的深入了解還不充分,對關鍵大國、關鍵小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各地區國家的知識儲備還遠遠不夠。目前我國在國際組織中的人才數量和層次與我國的大國地位、綜合實力和國際貢獻不匹配。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對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區域國別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與全球性大國崛起的需求緊密相關,既是支撐大國崛起的智力保障,又是推動全球戰略的重要體現(羅林、邵玉琢,2018: 86)。

201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將“國別與區域研究”列入“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的五大方向之一,擴展了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的研究邊界。2016年國別與區域人才被中共中央辦公廳列入亟需培養的“五類人才”。2018年教育部提出加大國別與區域人才培養。2022年9月14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將區域國別學定為一級交叉學科。這些都體現了國家對新時代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的政策層面的引領,同時也是對我國區域國別外語人才培養理論和實踐的召喚。在此背景下,我們亟需進行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的理論和實踐研究。

我國的區域國別人才培養實踐剛剛起步,經驗尚缺,因此在進行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過程中,可以考慮首先進行國際比較研究,在借鑒他國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進行中國特色的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的理論構建和實踐創新。

1. 國際上區域國別外語人才培養的三大模式

借鑒他國經驗時,我們可以首先考察相關國際實踐,通過研究和比較美、俄、日、英、澳、韓等國家的區域國別外語人才培養理論與實踐,充分描寫、提煉各個國家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過程,比對異同,從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培養模式、能力指標、社會服務以及該學科的學理基礎和研究方法等角度進行系統研究,為構建我國相關人才培養體系提供參考。

在21世紀之前,國際上外語人才培養目標基本上是掌握目標語語言和文化。進入21世紀之后逐步轉變成培養以本國戰略需求為導向的區域國別外語人才。在培養全球治理人才方面,美、俄、日、英、澳、韓等國家早已提前起步,并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國際上區域國別外語人才培養模式可分為三類: 海外浸入實習模式(美、澳);大文科跨學院模式(俄、英);全方位世界通識教育模式(日、韓)。

(1) 海外浸入實習模式(美、澳)

海外浸入實習模式指以國家利益、國家安全、文化傳播為導向,通過多領域知識學習,海外浸入式實習方式進行外語人才培養。2000年起,美國和澳大利亞積極關注全球化時代的新挑戰,確立了高端區域國別外語人才的培養目標,并將相關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發展、科技狀況、傳統文化等都納入到人才培養目標。美、澳高校的外語教育不再以人文價值為核心目標,而是強調外語教育應該為國家安全、國家利益、國家經濟發展和國家的外交政策服務,從而確立了培養高級復合型區域國別外語人才的目標。其外語教育不僅包含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的語言,還涉及各國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社會等關鍵領域知識。美、澳高校成立了大量的語言和區域研究中心,如哈佛大學成立的非洲研究中心和東歐研究中心。開設大量涉及該地區的語言課程,該國家和地區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等課程。以跨學科為特征的“語言和區域研究”學習項目在美國各高校廣泛開展,為復合型高級外語人才培養打下基礎?!罢Z言和區域項目”把語言課程和有關國家和區域的歷史、政治、文化、社會風俗等課程結合起來。以美國海軍學院的“遠東研究—中文”為例,該學習項目共40 個學分,包含22 個漢語學習的學分和18 個歷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學分。采用多樣化教學模式: 海外學習項目、自主學習項目、社區及暑期浸入式學習、跨學科外語研究生項目等提高人才培養的效果。以跨學科為特征的“語言和區域研究”海外浸入式學習項目在美、澳各高校廣泛開展。美、澳高校各語言和區域研究中心所培養的外語人才涉及歷史、國際事務、國際關系、宗教等160 個專業領域。眾多的專業領域保證了人才培養的復合性。

(2) 大文科跨學院模式(俄、英)

大文科跨學院模式指開展分類教育、分段式學習、構建復合型師資,開設百門學科課程,在大文科下跨學院進行培養人才的模式。英國于1916年成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這是英國最早的區域國別研究院之一。該學院是歐洲制定相關亞洲與非洲戰略重要的智囊機構,也是英國唯一一所專門研究亞洲、非洲、近東和中東的高等教育機構。它提供350種本科學位和115種研究生學位。俄羅斯于2000年把區域學定位為一門跨學科性質的新專業方向(安利紅、李明徽,2018: 60),并將其列入俄羅斯聯邦高等教育專業目錄,目前設有區域國別學方向的高校共60 所。 2015年俄羅斯頒布《俄羅斯聯邦高等專業教育區域學培養方向國家教育標準》,旨在培養全方位、復合型外語人才。該標準指出該專業人才需能研究對象國在政治、社會、經濟、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發展狀況,系統搜集和篩選本國所需信息,在把握對象國或區域發展特征基礎上,理性分析對象區域或國家的實際情況,預測該區域今后的發展趨勢。為國家外事外交、教學科研、編輯出版等領域培養出具備組織交流、信息分析、科研調查等綜合能力的全方位復合型外語人才。俄、英通過多學科交叉建立新的區域學學科,實施大文科跨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涉及眾多專業知識。如莫斯科國立大學的外語與區域學系、莫斯科國立語言大學的國際關系、社會與政治科學學院均培養區域國別外語人才。課程設置涉及眾多領域的專業知識,相關課程高達百門,涵蓋語言、歷史、文化、宗教、社會等人文領域學科內容。他們注重構建復合型師資隊伍,如莫斯科國立大學區域學教師團隊匯集了語言學、文化學、經濟學、歷史學、法學等方面研究的40 余位專家學者,形成了具備多學科知識背景的專業團隊,保障了人才培養質量。此外,他們把區域國別外語人才培養劃分為三個階段: 學習相關課程、參與社會實踐、進行科學研究。把人才分為兩類: 學術型與應用型,前者主要注重目標國家和地區的科學研究,提供決策咨詢;后者更注重培養到目標國家和地區或國際組織開展工作。

(3) 全方位世界通識教育模式(日、韓)

全方位世界通識教育模式指以全方位世界通識教育項目為基礎,通過全球語言能力計劃提升外語能力,通過區域國別課程培養學生的專向能力,并凸顯學生的本族語言文化能力。韓國和日本分別于2002年和2012年啟動了區域國別外語人才培養。他們通過語言文化、區域國別專項研究的疊加進一步強化外語人才能力多樣化培養力度,使外語人才培養進一步適應全球化的要求。日本高校將原有的外語學院分為語言文化學院和國別區域學院兩個獨立學院,并按照語言文化和國別區域兩大領域進行了學科分類布局,開展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王志強等,2014: 43)。本科人才培養體系為: 低年級學生(1、2年級)參加世界通識教育項目(含通識教育課程、英語語言課程、地區語言課程),高年級學生(3、4年級)分方向學習,部分學生進入國別區域學院學習。培養體系的特色之一是注重日本文化研究,以彰顯本國文化在對外傳播中的作用。韓國高校的國別和區域研究專業通常直接設立在學院里,或者設立在學院下方的學部或學系中。例如首爾大學亞洲語言與文明專業設在亞洲語言與文明系里,延世大學的東亞政治與文化專業和東亞經濟與商業專業則設立在東亞研究學部下。韓國各大學的國別和區域研究專業均有系統的課程設置。這些課程通常分為一般必修課、專業主干課和選修課。各大學在課程設置上有共性也有差異。這些共性反映了區域研究在韓國各大學的基礎特性,體現了專業本身的特質;而差異則展現了各大學研究的側重點與研究特色。

2. 我國區域國別外語人才培養的挑戰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高校面臨外語人才培養模式轉型的挑戰是多維度的。

(1) 學校層面,大部分高校依然從事著傳統的外語人才培養,即偏重外國語言文學本身,這必將使其面臨著外語人才培養同質化的競爭和挑戰(張蔚磊、李宇明,2022);此外,單一語種人才難以滿足全球化背景下就業市場對復合型、復語型、專業型外語人才的需求(屈廖健、劉寶存,2020: 79)。2009年“上海合作組織大學”成立,我國多所高校參與其中,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高校對區域國別外語人才的需求也空前增加(張蔚磊、詹德斌,2023: 1)。我們發現: 一方面是外語(含非通用語種)專業人才缺乏對具體國別情況的全面深入了解和相關專業技能和知識(例如國際貿易專業、法律專業、國際政治等);另一方面專業領域人才(含經濟、貿易、法律、金融、政治、歷史等)缺乏關鍵國家和非通用語國家的語言能力,例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語言能力。這反映出我們國家的專業設置的前瞻性不足,培養方案修訂的相對滯后造成了“一帶一路”倡議落實落地人力資源保障的缺口(羅林、邵玉琢,2018: 86)。

(2) 國家層面,我國正在從地區性大國向全球性大國轉型,現有外語人才無法滿足需求(寧琦,2020: 40)。自2010年以來每年都有大型國際活動在我國召開,吸引了來自全球200個左右的國家參與。我國與世界各地的國家交流和合作越來越頻繁、越來越深入(李晨陽,2018: 73)。然而我國對全球國家的知識儲備還遠遠不足,對重要國家的了解也不夠深入。因此我國急需精通不同國別和地區事務的專門人才,這就對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挑戰,使我們不得不思考如何重新組織、架構我們原有的學科體系和人才培養機制以便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重新審視“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最終培養出“國別通”“領域通”“區域通”等人才(張蔚磊等,2022: 265),讓學校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資政服務等更好地服務我國大國特色外交政策,踐行全球治理理念。

7月26日,經過連續灌注混凝土597立方米,22個小時不間斷作業,連淮揚鎮鐵路五峰山長江大橋南主塔上橫梁第二次混凝土澆筑順利完成。

3. 我國區域國別外語人才培養的現有實踐

面對這些挑戰,高校需創新人才培養路徑,以全球治理、國家利益、國家安全、文化傳播等國家戰略為導向,培養區域國別復合型外語人才。自2018年起,部分高校開始嘗試區域國別復合型外語人才的培養,例如,上海外國語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等紛紛創新外語人才培養體系,嘗試培養區域國別研究、“一帶一路”、國際組織、非通用語種等不同類型的復合型外語人才,創建“非通用語(國別)+通用語+專業方向”和“非通用語(小)(國別)+非通用語(中)(地區)+通用語”的培養體系,拓寬人才培養口徑,致力于打造復合型國際化外語人才。

目前我國開展區域國別外語人才培養的高校數量有限,剛剛起步,尚不能滿足我國全球治理戰略的需求,需要更多高校參與。我國高校近幾年才從研究機構轉向人才培養,區域國別學也是2022年才被設立為一級學科,因此,區域國別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的學科設置、專業架構、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建設等都需要統籌考量、系統研究,需要一個通行的區域國別外語人才能力指標體系。各個高??梢栽诖嘶A上,結合校本特色進行修訂,做到錯位發展。

4. 進行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研究的內容維度

筆者認為區域國別學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對中國區域內部進行研究,另外一種是對中國以外的國家或區域的文明、社會、文化、政治、經濟、宗教、語言等開展全方位、立體化、整體性、透視化、綜合研究;該學科以形成人類社會對某一個區域或國家的整體認知為目標,以區域實體為研究對象,以問題為導向,交叉融合領域學和地域學,突出知識的地域適應性和時空關聯性,形成適地性知識群落和世界性知識體系,進而實現從單領域知識生產,到區域知識生產,再到世界性社會知識生產,構建共通共享的知識體系,最終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區域國別學需具備8個核心特征: 語言性、實地性、全息性、地域性、立場性、超學科性、整體性、實體性。目前我國的區域國別學科可以在4個學科大類,即文學、歷史學、法學、經濟學下進行交叉,具體來說涉及到31個一級學科之間的交叉,詳見圖1。同時,在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內部的五大方向中國別與區域研究也可作為貫穿其余四大方向,即外國文學研究、外國語言研究、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翻譯研究的中軸線,詳見圖2。

圖1. 區域國別交叉學科和31個一級學科的關系(自制)

圖2. 國別與區域作為貫穿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五大方向的關系圖(自制)

基于以上界定,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研究可分為借鑒研究和本土研究。首先,我們可以選取在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方面較為超前的國家,重點研究美、俄、日、英、澳、韓六國的區域國別外語人才培養體系。從學科定位、專業架構、課程體系、培養模式、質量保障機制、人才能力標準等方面進行研究和比較,為我國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體系的建構提供參考。其次,可以結合我國的區域國別外語人才培養實踐,研制出適合我國國情的區域國別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參考框架。

具體來說研究內容可以細化為: (1) 需求分析,即考察不同國家進行區域國別研究的對象國家和區域分布、特點、目的、傾向;描寫多個國家區域國別人才培養的需求、目的、策略、過程,總結人才培養規律,揭示學理,為我國實踐提供支撐;(2) 理論建構,即廓清對區域國別學的認識,跨學科多視角明確區域國別學人才培養的本質、要素、特征,揭示研究邏輯起點的同時,研究區域國別學科的相關理論體系、課程體系、方法體系;(3) 培養方案研究,即分析比較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的學科定位、專業架構、課程設置、培養模式、質量保障等,構建人才培養方案;(4) 規律探索,即總結該領域人才培養的一般規律和有效路徑,并探究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能力標準體系;(5) 中國方案制定,即研制中國特色的區域國別外語人才培養參考框架和可實施方案,同時進行我國實踐探索,推廣可借鑒的典型案例,凝練理論關照下的實踐經驗。最終建立起中國特色區域國別外語人才培養體系,實現研究領域的知識創新,并為相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

5. 開展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的實施步驟

筆者認為進行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可按照如下五個關鍵步驟進行。參見圖3.

圖3. 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研究的實施步驟模型(自制)

第一,界定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的概念。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要熟練掌握兩種以上外語,能夠研究對象國家和區域政治、經濟、社會、歷史、文化等發展狀況,系統搜集和篩選所需的信息,在把握對象區域或國家發展特征的基礎上,分析對象國的實際情況并科學預測其發展趨勢。能夠在某一專業領域(如政治、經濟、法律等)就經貿往來、文化傳播等進行組織交流、信息分析和調查等。該外語人才服務于我國全球治理國家戰略,具有區域國別特色。根據當前國際上的共同做法,要站在全球治理和國家戰略的角度思考和設計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體系。

第三,比較研究發達國家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體系。比較六國區域國別外語人才培養的整體架構設計、學科定位、專業架構、課程體系(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踐課程)、培養模式、質量保障機制、人才能力標準和具體做法。 進行1)需求研究,即研究六國人才培養需求和傾向,充分分析未來一定時期內國際變化挑戰,及其對教育和人才培養提出的挑戰和要求,為我國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提供參考;2)理論研究,即基于區域國別理論,科學地對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應該具備的能力進行定性描述;3)實踐研究,即比較六個國家,二十余所高校的人才培養實踐,從整體架構、培養目標、學科定位、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培養模式、師資隊伍、評估體系等不同維度橫向對比,研究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規律。

第四,總結國際經驗,歸納國際經驗對我國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的啟示。主要應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 總結培養模式,總結三大培養模式(海外浸入實習模式、大文科跨學院模式、全方位世界通識教育模式),分析利弊,及其對接國家戰略的效果;2) 歸納課程體系,歸納六國的課程設置體系,如核心課的種類、選修課的分布、實踐課程的目標國家;3) 研究能力標準,明確人才培養規格(張蔚磊,2019: 74),參考國際做法,探究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能力標準體系,為我國人才培養提供參照。

第五,探索在實踐關照下的我國區域國別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應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 案例研究。對語言類高校、綜合類高校、財經類高校、政法類高校的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進行實地跟蹤調查,形成實踐關照下的案例研究。2) 人才能力基本框架研究。結合國內外高校在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中的做法,嘗試建立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能力標準體系,為人才培養提供科學的參照和依據,例如: 人才需要具備的各種能力的界定;不同能力之間的相關關系,不同維度能力的整合;對各種能力的表現水平的界定和描述;對能力在不同表現水平的發展機制的闡述。3) 最終,探索出一套可以推廣的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模式。

6. 進行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研究的重大意義

進行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研究具有重大意義,主要表現在符合國家戰略,助力跨學科發展,破解外語學科發展困境等五個方面。

第一,國家戰略層面,進行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研究切合我國“全球治理”理念、“一帶一路”倡議、人才強國戰略,有助于為我國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提供人才保障。我國正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心,不斷參與各項國際事務,與世界各國交往越發頻繁,這對區域國別外語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但我國熟悉中國黨政方針、具備全球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精通國際事務、熟知某一個國家國情或地區情況和文化的專門人才卻相對匱乏。進行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可以為我國的全球治理、國家安全、文化傳播、提升國際話語權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解決人才匱乏困境,符合我國的人才強國戰略。

第二,學科發展層面,進行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研究可為教育部深化教育改革,助力教育規劃,為各高校有效規劃整合校內資源,實現新文科下學科融合提供決策依據;同時還可以助力學科發展,區域國別屬新增領域,尚處于摸索階段,急需大量理論與實踐助力學科發展,填補現有學科理論空缺;通過跨學科研究發展區域國別學理論,從國際關系、歷史學、語言學、比較教育學、地緣政治等領域全方位架構,進行多科會診,最終實現區域國別學的理論創新。

第三,外語學科層面,以區域國別為導向的高端外語人才培養符合當前的國際發展趨勢,可解決當前我國外語學科發展面臨的瓶頸問題,破解外語學科人才培養困境,符合現實需求,最終為外語界確立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體系提供理據,為跨學科實現學科交叉融合共同育人提供實踐和理論依據,為探索中國特色的區域國別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提供支撐。

第四,學術價值層面,通過考察多個國家區域國別人才培養的特征與規律,比較學科設置、專業架構、培養模式、課程設置、師資隊伍、社會服務等,提煉國際上典型的國別區域高端外語人才培養模式,探究該類人才培養規律,為從學理角度探究我國該領域人才培養的相關理論與方法提供參考。

第五,應用價值層面,進行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研究,通過比較國際實踐,助力我國人才培養與國際接軌;通過大量基于區域國別外語人才培養實踐的研究,可重構培養體系規范,指導人才培養實踐;有利于構建我國區域國別外語人才培養體系,并為之提供理論、策略與方法,改善我國區域國別人才培養質量。探索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能力標準體系,為我國別區域高端外語人才培養提供參照;為教學界設計區域國別外語人才能力標準體系、課程體系、教材體系、評價體系等提供參考。

結語

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勢在必行。本文探討了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其研究的基本框架和實施步驟。同時本文還認為在區域國別高端外語人才培養需要進一步明確10個關鍵,即關鍵國家、關鍵語言、關鍵領域、關鍵知識、關鍵方法、關鍵能力、關鍵視角、關鍵過程、關鍵資源、關鍵課程。本文提出的研究方案還只是一種思路,筆者意在拋磚引玉,期待學界對這一課題進行持續的研究。

猜你喜歡
國別高端外語
高端油品怎么賣
“一帶一路”高等教育國別比較研究
國別成謎的紀王崮春秋大墓
高端制造業向更高端突圍
外語教育:“高大上”+“接地氣”
“澳”式無雙開啟高端定制游
大山教你學外語
大山教你學外語
何故高端
2012年8月不銹板(帶)分國別(地區)進口情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