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高職新工科推動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研究

2023-07-14 10:01張明雷
職業 2023年12期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高職教育

張明雷

摘 要: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是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應構建融高水平特色專業群、產教融合集成平臺、虛擬仿真實訓基地、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技術創新服務載體在內的五位一體高職新工科模式,推動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高職新工科? ? 高職教育? ? 高質量發展

課? 題:本文系蘇州市職業大學2021年“高質量高等職業教育研究”專項課題“工程文化賦能高職新工科高質量發展的探索與研究”(課題編號:202103A0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在我國的高職教育體系中,工科或以工為主的綜合性院校居多,如何借助新工科建設的創新動力推動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值得深入思考。

一、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職新工科擔當作為

自新工科建設理念提出以來,不論是新工科建設“三部曲”,還是后續開展的研討交流等專題活動,參與和實施主體一直為普通本科院校。而高職院校,不用說參與,就是關于高職新工科的相關研究也屈指可數。截至2022年7月,以“高職新工科”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搜索,僅得到11篇國內論文,可見關于高職新工科的研究還不多。但是,不論是從高職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體量來看,還是從高職教育現代化發展的趨勢來看,高職教育理應在新工科建設中有一席之地,更應展現出高職教育的獨特優勢與作用。

(一)新工科自身建設需要高職新工科的有益補充

從“復旦共識”十條內容中基本可以找到開展高職新工科建設的理論支撐。一是“我國高校要加快建設和發展新工科”。毫無疑問,包括高職在內的所有高校都不能缺位,都有義務和責任積極響應,開展建設工作。二是“地方高校要對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發揮支撐作用”。由于人才培養的特殊性,高職院校與地方的關聯程度顯然比普通本科院校更為緊密,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還需要高職新工科的高質量發展來提供支撐與保障。

2018年,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發布的《關于加快建設發展新工科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提出,要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需要,加快建設發展新工科,建設一批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多主體共建的產業學院和未來技術學院、產業急需的新興工科專業、體現產業和技術最新發展的新課程等。作為以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服務區域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的高職院校,顯然有著獨特優勢和稟賦。

由此可見,新工科自提出開始,從理論上并未將高職院校完全摒棄在外,高職院校在新工科建設中理應有發展空間。從實踐層面而言,職業教育發展窗口期和爆發期的到來,更對高職新工科的嘗試與探索,提出了主動作為的要求與期待。

(二)高職院校的體量決定高職要增強新工科建設自覺

教育部網站相關數據顯示,無論是學校數量還是在校生人數,高職工科教育在相應體量上都占據了半壁江山。從而也可以說明,高職新工科建設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繞不開的話題。

(三)國家頂層設計指明高職新工科發展方向

2021年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做出了重要指示,強調要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同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化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35年,我國技能型社會基本建成。技術技能人才社會地位大幅提升。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更是從國家法律地位上明確了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強調了職業教育在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中的重要作用。這是國家頂層設計對職業教育進行的戰略定位,指向清晰、目標明確,是新時期高職院校遵循教育規律,服務新發展格局、聚焦內涵式發展、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指南針和定盤星,更是對高職新工科提出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和戰略性的目標與愿景。

據此,在中國社會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大力推進新工科建設,全面建設技能型社會的背景下,任何一類教育都不能置身事外,所有高校都是參與者,都是高質量發展集合體的共同建設者。高職院校也應該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科學定位,增強自覺自主意識、主體擔當意識,進行高職新工科建設路徑的探索,集聚發展能量,扛起對服務區域戰略和地方經濟發展的責任,完成好技術支撐、智力支持、服務引領的重大使命,實現自身與社會的雙重高質量發展目標。

二、高職新工科特征分析

基于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教育教學方式的特殊性,以及社會對高職人才的需求特征,高職新工科建設有其相對獨立性和特殊性。

(一)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

南京師范大學王建華教授發表觀點認為,高質量發展,從發展范式看,評判標準是高等教育機構的發展范式是否與經濟社會的發展范式相匹配。從這個層面而言,高職新工科促進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就是要為高職人才培養服務,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絕不能脫離地方、脫離產業,簡單搞自娛自樂,走高冷線路。也不能空喊口號,沒有實際行動,貌合神離。高職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必須立足于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區域創新試驗中打造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更加重視工程技術、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的融合,加強開放合作,推進融校、政、企、行為于一體的區域新工科教育共同體建設,進一步整合資源,推動教育與經濟社會耦合式發展。

(二)服務當前新興產業發展需要

進入數字經濟時代,知識、技術與產業加速融合,各類生產要素廣泛鏈接,正在重塑經濟空間布局和競合格局。高職院校在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下,要主動服務產業發展需要,圍繞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先進材料等高技術產業集群,前瞻性布局工業軟件、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相關新工科專業,加快數字領域人才培養,培育一批高水平數字技術工程師。

(三)適應高職發展新形勢

教育要與時俱進,方能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是當前推進職業教育發展的最新指南和根本大法,為開展高職新工科的全新探索和實踐,提供了依據和指導,也從法律層面上給予了充分支撐與保障。同時,新時代高職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也面臨一體化推進的新任務?!耙粠б宦贰苯ㄔO、國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蘇錫常都市圈以及先進制造業和現代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等政策要求,都是高職教育在新時代面臨的新形勢,需要深入審視與思考、主動適應和參與,進入新的“職教圈”。而高職擴招、提前招生等政策的實施帶來的生源結構多元化、學習目標分散化也成為高職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要注意的新動向、需要加以解決的新問題。

三、高職新工科推動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路徑

高職院校應瞄準數字經濟“新賽道”“主賽道”,聚焦產業迭代升級和創新集群能力提升,主動對接地方產業發展,立足整合工科等各學科優勢資源,推動各院系、專業的交叉融合。構建融高水平特色專業群、產教融合集成平臺、虛擬仿真實訓基地、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技術創新服務載體在內的五位一體高職新工科模式,為社會培養更多高適應性、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

(一)以“本土化特色化”打造高水平特色專業群

結合學校工科專業發展特色與地方產業經濟發展形勢,服務數字經濟發展,深入對接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精準分析重點行業領域相關產業現狀、趨勢及人才需求狀況,圍繞數字經濟,積極推進相關專業設置,并通過并、改、轉等方式,對現有專業不斷充實完善,進一步提升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軟件及大數據等新工科專業建設,實現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更好對接,推動專業調整升級。通過優化專業結構、完善教學標準、深化“三教”改革、提供保障條件、培育教學團隊等措施,全力打造高水平特色專業群。健全專業群可持續發展機制,建立動態的專業預警、優化調整機制,提升特色、優勢專業建設水平。

(二)以“一體化高質量”創建產教融合集成平臺

以專業群建設為抓手,緊盯當前工業互聯網等高新技術產業,整合相關資源,加強與行業企業深度產教融合,創建“產、教、研、服”一體化高質量產教融合集成平臺。培育若干創新服務團隊,加強工科復合型人才培養,提高人才綜合技術技能。聚焦區域高端制造產業,構建工科專業群高質量協同發展支撐體系,豐富平臺運行機制,創建教學與生產相融的高水平教學團隊,推動專業標準化建設,豐富專業集群課程資源,創設與技能證書對應的實訓教學環境,構筑產學研用技術創新高地,提升國際化建設水平,促進工科專業群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有機銜接,提升工科專業服務社會的能力。

(三)以“校企協同育人”建設虛擬仿真實訓基地

依托高水平專業群,面向地方智能制造產業,聯合行業企業,校企協同,建設集教學、科研、實訓、培訓、競賽、科普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實訓基地、校企協同育人平臺和新技術應用成果展示與推廣平臺。重點建設各類虛擬仿真實訓中心,以虛擬工廠為核心,開發更多數字化資源、新形態教材,提升教學體驗,創新教學模式。依托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專業教學團隊,成立虛擬仿真研創中心,校企協同開發虛擬仿真實訓資源。著力打造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的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

(四)以“深化四個融合”創新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一是深化產教融合。充分發揮產教融合平臺優勢和作用,推進校內資源循環、融合共享,有效利用地方資源,將其融入學校建設發展。通過教師進企業參與實踐鍛煉,打造“雙師型”數字化師資隊伍。通過聘任產業教授、引入專家學者等途徑,構建“雙主體”校地融合教學團隊。建好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及覆蓋主要專業領域的教師企業實踐基地,為師生實習實踐創造條件。

二是深化專業融合。實施工科所有專業共修公共專業基礎課程,拓展選修群內相關專業模塊化課程,共享所有教學資源。大力推進跨專業、跨學校融合交叉建設,充分發揮集群效應,有機整合各類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效益最大化。

三是深化課程融合。加強對新型企業、典型企業的調研,重點調研新技術崗位、新職業崗位、新業態崗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組成。厘清傳統專業和現代專業的崗位能力差異,重點打通現有工科專業與“5G”“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 等新興工業技術的壁壘。遵循“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重構專業課程體系,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加強數字化教學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各級課程資源共享體系,擴大應用覆蓋面。校企共編新形態一體化教材,推動建設開發數字化、融媒體教材。

四是深化模式融合。緊密對接地方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態勢,優先關注新職業、新業態、新技術所涉及的領域,圍繞數字經濟產業對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提出的新需求,結合辦學實際,自主選擇開展產業契合度高、企業認可度高的“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探索與企業共建創新實驗班,全面推廣中國特色學徒制、訂單班等雙主體培養模式,促進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

(五)以“賦能科研創新”設立技術創新服務載體

學??山Y合自身實際,充分發揮優勢,在制造業、大數據等相關前沿領域和行業領軍企業展開合作,在產教融合集成平臺上聯合申報國家、省市級課題項目,推動科技成果創新。重點建設好各類研究中心、創新中心、大師工作室、實驗實訓基地等,面向區域、行業企業開展科研、技術研發、社會服務等項目研究,提升經濟和社會效益。聚焦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制造等重點領域,進一步發揮高層次人才科學研究引領作用,挖掘各學院之間的比較優勢,促進優勢專業群、特色資源的優勢互補,跨院系組建領軍人物與科研骨干領銜的專業和團隊,持續形成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發展的示范效應。

同時,依托技術創新服務載體,探索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構建多層次、分類別的專業教育體系,建立跨院系、跨專業交叉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新機制,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技能競賽,更好地提升學生技能水平。

四、小結

在高職新工科建設中,需要立足高職教育本質特征,不斷借鑒普通本科院校新工科建設的有益經驗,在遵循融合發展的邏輯思路下,不斷推動政府、企業、高校等利益相關主體深度融合,在實踐中共擔責任、共搭平臺、相互作用,更好地促進高職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焦新.深入貫徹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 扎實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N].中國教育報,2021-10-13.

[2]王建華.什么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J].中國高教研究,2021(6).

[3]謝冰蕾,吳琳華.融入區域發展的新工科教育建設:邏輯、挑戰與進路[J].中國高教研究,2021(6).

(作者單位:蘇州市職業大學)

猜你喜歡
高質量發展高職教育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淺析高職院校學生厭學現象及應對措施
論高職生未來職業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